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孔雀东南飞》是如何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

2021-10-28 来源:步旅网


《孔雀东南飞》是如何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到最高峰的最佳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真挚爱情和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焦仲卿夫妇为了爱情宁死不屈地与封建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为争取自己婚姻的必胜信念。由于《孔雀东南飞》所提出的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这就使得这一悲剧具有了高度的典型性,从而引起读者广泛的关注并感动着他们的心灵。即使是社会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现在,读起来仍然能深深体会当时社会的阴暗,扼腕叹息之余,悲愤之情油然而生。 《孔雀东南飞》之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那么,《孔雀东南飞》是怎样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呢?

一、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全诗以大量的对话贯串而成,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到了重大作用。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大段对话不用多说,即使是焦母、刘兄的只言片语都是十分入微的。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就活生生地描绘出了两个封建家长的专横面目。读到这里,读者的脑海中仿佛涌出两个指手画脚、大呼小叫、凶相毕露的鲜明形象,产生“真想抽他两

个打嘴巴”的想法。

二、注意人物行动的刻划。诗中成功地刻划了人物的行为动作,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如:“槌床便大怒”写焦母的泼辣;“大拊撑”写刘母的惊异和心灰意冷。这样的刻划在刘兰芝身上更加明显。尤其是描写兰芝的“严妆”一段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兰芝被遣回家,原本极不光彩,令人神伤,但作者却把兰芝写得像办喜事一样着意打扮自己。这既巧妙地对兰芝的美丽借此作了补充叙述,也为下文县令和太守两度求婚作了张本并有力地突出了兰芝那种坚韧刚毅、从容不迫的性格。但是由于对丈夫的深深爱恋,兰芝的内心十分矛盾。故作者写兰芝严妆时用“事事四五通”这一反常的动作来刻划她欲去而又不忍离去的复杂心情。另外,诗中用“进退无颜仪”来写兰芝这样一个爱好爱强的女性回娘家时的尴尬情形,用“仰头答”来描写兰芝对哥哥的无言反抗,用“举手拍马鞍”来描写兰芝最后和仲卿会面时的沉痛心情。所有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每一个细节行动的描写,都令读者有亲眼目睹之感。

三、利用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作衬托和渲染。诗中很好地进行了环境和景物描写。比如太守迎亲一段,作者就在太守家的气派花了大量的笔墨,但这并不是故意铺张排比,而是为了突出这一势力环境,用以反衬兰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对爱情忠贞专一的高尚品德。太守家这种豪华富贵的场面,正是一般人(包括兰芝的母亲和哥哥)所醉心向往的。诗中用“其日牛马嘶”来渲染太守迎亲

那天的热闹场面,用“今日大风寒,严霜结庭兰”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这些都能从正面和反面衬托出人物的悲凉心境。这些环境和景物的描写运用准确,恰如其分地雕琢了人物的内心思想并让两种不同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运用抒情性的穿插。在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的《孔雀东南飞》中,作者用以评价的文字极少。但是,在关键性的地方,作者也情不自禁而又不着痕迹地插上几句。如当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写道:“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又如当兰芝和仲卿最后诀别时,作者写道:“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作者已经和他的主人公融为一体了。作者深味主人公此时的心情,因而从旁代为表白他们在彼此的对话中无法表达的深恨沉冤。这些抒情性的穿插,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进行深入地刻划,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全诗结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既明确了写作的意图,又因为其中充满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而带有强烈的抒情性,虽带有教训的口吻,但并不让人觉得反感。这样的抒情其实也正是读者读到这里时的内心感受。所以,恰当的抒情穿插,不仅不会“多此一举”,反而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此外,语言的生动活泼吗,剪裁的繁简得当,顺序的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完整紧凑等也都是这篇伟大的叙事长诗的艺术特色。由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孔雀东南飞》的深远影响也是独特的、独有的。

《孔雀东南飞》是诗歌中有关夫妻殉情的故事中最早的一部,它的

影响之深远跟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不可分离。读《孔雀东南飞》,我们应该细细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的高超艺术,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成功经验。当然,这仅是《孔雀东南飞》成功地一个方面,要能更好地理解它、读透它,我们需要深究和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真分析并仔细品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