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6-7639(2010)-03-0270-09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
干 旱 气 象
Vol.28 No.3
Sept,2010
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
董安祥1,柳媛普1,李晓苹2,白虎志1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分析了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这次极端干旱事件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旱灾、蝗灾、地震、瘟疫、匪患和兵祸,天灾与人祸交织在一起,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这次极端干旱事件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摧残,群众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关键词:黄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特点;影响中图分类号:P462.3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位重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然而,黄河又以多沙悬河,善决善涉,水旱灾害频繁而闻名于世,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忧患。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区,为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地区。据历史文献记述和当代气象资料统计,黄河流域发生频次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对国民经济破坏最大的是干旱灾害。黄土高原平均每10a有94%的面积发生中等以上强度干旱,有53%的面积发生重级强度干旱,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几乎年年有
1]
旱灾。因此,抗旱减灾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任务[。
有参考价值,对于气候变暖背景下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预测和政府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1 旱灾分析
1922~1932年,黄河出现了连续11a的枯水期,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旱灾。灾区主要发生在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等省(区)。据1929年统计,连年大旱使黄河流域灾民达3400万
3]
人之多[。1928~1930年,河北、山东、陕西、河南、
山西、甘肃、绥远、察哈尔、热河共死亡1000万
3]人[。这场旱灾从始旱年起,先经过6a干旱的肆
虐,当耗尽了民间和政府的粮食储备之后,于第7~旱情猛然加重,从而造成了深重的灾难。9a1.1 旱灾
连续干旱从黄河中游开始,逐年向四周扩展,大体持续11a。1922~1925年,黄河流域每年都出现)。1922年河南有75县出现干局部旱灾地区(表1旱,流离乞讨的贫寒农民与日俱增,殷实农家仍企盼924年着来年定有甘雨,收一季庄稼,度过灾荒。17县出现旱情。1926~1927甘肃、山东等4省有3年受旱成灾面积扩大,连片旱区扩展到整个黄河中928~1930年是旱下游地区,山东旱灾范围扩大。11928年5省有358县受灾,1929灾最严重的时期,
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2007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平均地面温度最近100a(1906~2005年)上升了0.74(0.56~0.92)℃,尤其是近50a增幅为0.13℃/10a。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而且持
[2]
续,预估未来20a变暖为0.2℃/10a。全球气候
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期旱灾的特点、危害和成因是需要研究的领域。
本文研究了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通过分析近代历史上气候变暖期已有过的干旱灾情,以史为镜,以强化全民的灾患意识,它对于防治黄河流域的旱灾工作
收稿日期:2010-06-02;改回日期:2010-06-17 基金项目: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IAM200804)和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4)资助 作者简介:董安祥(1944-),男,江苏南京市人,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E-mail:dax-2364@163.com
270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第3期董安祥等: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271
年5省有383县受灾,1930年6省有271县受灾。1928~1929年的大旱主要分布在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地区,旱灾一直持续到1930年冬。1931、1932
4]
年旱灾逐步减轻[。
算了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以1961~1990年平均为连续11a8站平均为标准)。从表2中可以看出,-18.0%,属于异常干旱。其中1923、1927、1928、1929、1930和1931年共6a为异常干旱年。1927年在连续11a中降水最少,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仅42.1%。就具体测站而言,山东成山头和河南有-
三门峡年降水量最少,最干旱。1.3 水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工作者们经过艰苦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之后,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依据,肯定了黄河1922~1932年这一枯水段的
6]
存在[。现以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和黄河中
表1 1922~1932年间黄河流域部分
省区历年旱灾县数统计
[4]
Tab.1 Statisticsofcountieswithdroughtdisasterduring
1922-1932intheYellowRivervalley
年份19221923192419251926192719281929193019311932
50
1054061505145
49104111104
177763120
7191612020
5665606
1
6
山东
河南75
23
18
山西
陕西
[4]
甘肃
游陕县水文站(三门峡水电站)天然径流量为例来
6]说明[。
7]
冯建英[给出了1736~1998年黄河上游(唐
乃亥水文站)径流量5个等级指数长期演变曲线及其趋势线(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近260多a来黄河上游径流量变化呈丰、枯水交替变化,但枯水期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枯水时段是1784~1812年、1836~1846年、1857~1884年、1899~1932年、1955~1965、1990~1998年。在1922~1932年期间,是近260多a来黄河上游流量最低的年份。连续11a黄河上游流量为偏枯年,丰枯等级为0~-2级,其中1924、1927、1929和1932年丰枯等级为-2(年径流量距平百分率P<-30),是严重枯水年。严重枯水年平均每15a一遇,11a中有4个严重枯水年,旱情之严重,可见一斑。
1.2 雨情
为了分析大约10a一遇的气候灾害,在确定降水量的异常程度时,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9%为
5]
严重干旱年,15%为异常干旱年[。本文对黄≤-
922~1932年间有实测降水量的8站计河流域在1
表2 黄河流域8站1922~1932年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单位:%)
Tab.2 AnnualprecipitationanomalypercentageateightstationsoftheYellowRivervalleyduring1922-1932(Unit:%)
站名内蒙呼和浩特山西太原河北张家口河北唐山山东济南山东成山头河南开封河南三门峡
平均
-8.6
8.7
192219.8-19.29.7
1923-37.5
-27.4
-20.421.7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39.7
1930
1931
1932
平均
-23.3-46.52.027.4
-15.4
-22.3-10.5-37.1-14.7
5.6
-17.2
-13.8-35.6-21.7-29.7
-16.0-48.2-23.9-55.3-37.0-20.0-22.2-16.7-11.9-33.1-0.3
-45.7
5.29.7
0.34.3
20.012.3
-28.4-22.6-0.9-6.6
-20.2
-5.0-6.9
-15.941.1-18.7-16.1
-20.3-31.8-45.7-35.4-23.7-58.3-57.0-58.1-38.7
-6.4
-4.4
1.4-0.4
38.9-2.9-9.7
-10.7-35.160.1
-6.1
-27.8-71.8-31.6
-64.4-18.8-11.9-13.8-17.7-14.6
-25.1-58.1-43.6-43.1-26.5-37.0-30.0-42.1-23.0-22.0-25.3-19.3-10.5-18.0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271
272
干 旱 气 象
28卷
图1 黄河上游径流量等级指数长期演变
曲线及其趋势线(
1736~1998年)(图中细实线为流量等级指数,粗实线为11a滑动平均曲线、虚线为多项式拟合线)Fig.1 TheevolutionandtrendcurveofannualrunoffgradeintheupperreachesoftheYellowRiver,solidlineisthetimeevolutioncurve,heavylineisthemovingaveragecurvefor11years
,dashedlineisthepolynomialfittingcurve 河南陕县黄河水文站的记录表明(图2),黄河中游地区存在连续11a(1922~1932年)的枯水期。从其自身的时间序列上看,在1922~1932年间呈现负距平,这一现象证明了枯水段是客观存在的,黄河这一时段的枯水是全年范围的,而不只单单表现在某几个季节上(图略)。在全年总的径流量序列曲线上,这一枯水段表现得最为明显。该枯水段的平
均年径流量3
53.9亿m3
,相当于多年平均值的70%;在此期间水量最枯的1928年,径流量241.09
图2 1919~1989年河南陕县水文站记录的黄河年径流量
Fig.2 AnnualrunoffoftheYellowRiverfromthe
hydrologystationofShanxiancountyinHe’nanprovinceduring1919-1989
272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亿m3
,相当于多年平均值的48%;水量最丰的1925年,径流量433.0亿m3,也只相当于多年平均值的
86%;因此,可以说黄河地区1922~1932午的枯水
段的断定是有事实根据的[1]。
针对历史特大干旱重演,按200a一遇的重现期,估计特别严重枯水年的年径流并求出与民国年间最枯年径流(1928年)的比值列于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200a一遇设计枯水年的年径流,相当于
1928年年径流的比值0.88倍[1]。上述结果是理论
计算值,虽然比值略低于1,考虑到这次枯水期持续
11a,可以认为这是一次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
表3 黄河流域特别严重枯水年与1928年年径流比例计算表Tab.3 Annualrunoffinlowestflowyearand1928intheYellowRivervalley
水文站名项目合计贵德兰州河口镇龙门三门峡花园口年径200a一遇88.5143.9138.2181.6217.0235.81005.0流量/亿m3
192899.86161.9156.2196.7241.09283.71139.450.8860.8890.8850.9230.9000.8310.882另外,内蒙古中部的内陆湖黄旗海1929年曾干涸,附近的岱海近2
00a的最低水位也发生在1927~1929年之间,湖泊的面积缩至50km2,而1988年的湖泊面积则为1
34km2
。陕西泾河、渭河、汉江诸水域平时通舟,1928年夏断流。宁夏黄灌区河水低小,渠不能流。甘肃河西、酒泉、古浪等地的内陆河
水断流。大量泉眼干涸[
3]
。1.4 树木年轮
树木年代学的研究证明,干旱及半干旱区树木的生长可以通过树木年轮的形成而记录了年际或季节性的干旱事件的发生。梁尔源等分析了中国中西部地区树木年轮对20世纪20年代干旱灾害的指
示[8]
。此研究的样本来自6个地方,位于我国干旱
区的柴达木盆地东部的2片祁连圆柏(DLH3和WL4),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准格尔旗
(JGB)、呼和浩特(HHT)和包头(BT),位于黄河中游的陕西华山。
从图3可见,
除DLH3祁连圆柏树轮年表外,其他树轮年表在20世纪20~30年代初期都有近150a来的最显著的生长下降。其中JGB油松的生长下
第3期董安祥等: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273
降最为显著,存在长达连续11a(1922~1932年)的低生长期。另外,HHT和BT油松的极端窄轮集中于1926~1932年之间。
除DLH3外,其他年表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间有缺失轮的发生。树木缺失轮的发生往往是极端环境条件不能满足树木生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从而限制了树木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降雨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响应函数分析也揭示,这些年表中50%~65%的年轮宽度的变化性可以由上年8月至当年10月份的月降水量的变化来解释。祁连圆柏、油松和华山松年轮序列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高比率缺轮或极端窄轮的发生暗示了那段时期广大空间范围有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同时,树轮分析也表明了20世纪20年代的干旱事件可能是最近150a来最严重的,从缺轮发生的比率还可以推测旱灾发生的顶峰应该在1929年。
图3 6个树轮宽度年表近150a来的变化模式(细线为年值,平滑曲线为5a滑动平均值,竖线之间年份是1922~1932年。(a)HS;(b)WL4;(c)DLH3;(d)HHT;(e)BT;(f)JGB)Fig.3 Varietyofchronologiesofsixtree-ringwidthinrecent150years(thinlineisannual,flatness
curveismovingmeanoffiveyears)
综上所述,根据对降水量、黄河径流量和树木年轮的分析,黄河流域连续1
1a(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它是近500a来仅次于明崇祯五至十五年的特大旱灾。
2 旱灾的气候特点
2.1 相对增暖背景下的旱灾
徐国昌指出,中国西北500aBP以来的暖期为1530~1610年代、1740~1790年代和1870~1920
年代[9]
。王绍武指出,中国华北500aBP以来16世纪、18世纪和20世纪为温暖期[
10]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温明显增加。在20世纪主要有2个增暖期,分别出现在1920~1940年代与1980年代中期以后。这2个增温期的温度上升幅度大致相同。与全球变化不同的是,中国20世纪20~40年代增温十分显
著[
11]
(图4)。图4 中国近百年来(1905~2001年)
年平均地表气温变化
Fig.4 Changeofannualsurfaceairtemperature
overChinaduring1905-2001
中国历史气候大约在距今900多a前进入小冰期,
300多a前(公元1650~1700年)温度降到最低,大约比现今低1℃以上。150a年前小冰期结
束,以后温度逐渐升高[12]
。张丕远指出,中国500
aBP以来,15世纪末至18世纪初处于一个干旱阶
段,20世纪初至今又是一个干旱阶段[13]。徐国昌
指出,中国西北500aBP以来的干期谷分别在1480,1610,1720,1830和1930年代,最近的干旱期
是1900~1940年代[9]。
上述研究表明: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的干旱是处于百年尺度相对增暖和干旱背景下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273
274
干 旱 气 象
59县,1929年有87县发生蝗灾。有1
表5 1922~1932年黄河流域历年
遭受灾蝗灾县数一览表
28卷
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2.2 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
与水灾相比,旱灾的持续时间更长,波及范围更广,破坏程度更重。黄河流域这场旱灾连续11a,历史罕见。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旱灾期间黄河流域有7a发生蝗灾。其中1928年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面积75万
km2。在干旱严重的1928~1929年,全国有668县
和5
33县遭受旱灾,占全国县数的1/4以上,其旱灾范围不可谓不广[1,4]。黄河流域这场旱灾是多灾并
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表4为1922~1932年历年受灾人口总数。根据不完全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22年到1932年,黄河流域几乎年年都有至少数百万受灾人口。1
928~1930年受灾最为严重,每年都在3300万人以上,其中1929年高达4772万人,几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据估计,1928~1930年黄河流域死亡约1000万
人[4]。1929年,甘肃省当时人口550万,灾民高达
457万,占总人口的83%,死亡230万,占当时全省人口的42%。其中死于饥饿140万人,死于匪害30
万人,死于瘟疫60万人[9]
。
表4 1922~1932年黄河流域历年
受灾人口总数一览表
Tab.4 TotalnumberofpeoplesufferingdroughtdisasterintheYellowRivervalleyduring1922-1932
年份省份受灾人口数(万人)1922河南7519231924山东、直隶3501925河南、山东5671926山东126.71927山东、甘肃953.81928甘肃、山西、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察哈尔、绥远3750.71929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察哈尔、河北、绥远4771.51930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北、绥远、察哈尔3318.71931河南、山东、甘肃、河北、绥远、宁夏、青海2133.91932河南、陕西、山东、山西、青海1986.12.3 多灾并发2.3.1 蝗虫
蝗灾多发生于夏秋之间,对农作物危害较大。蝗灾经常与旱灾相伴发生。从表5中看出,在12a
274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Tab.5 NumbersofcountysufferinglocustintheYellowRivervalleyduring1922-1932
年份河北山东
河南山西
陕西
甘肃
19232
3
19261192727219282660664
31929545
25
3193038191931
82
9
50
5
山东是这次特大干旱期间遭受蝗灾严重的地区。1927年7月,鲁北惠民、滨县一带,有“无数飞蝗入境,自东北蔽天而来”,“蚕食秋禾殆尽”,“复飞向西南”。鲁西南“曹兖两属16县,发生70a未有之蝗灾,禾粒无收,兼遭烽遂,饿殍填塞。鲁中4县灾情尤其重,草根食尽”。
1928年7月,鲁西南的临沂大旱,遍生蝗蝻,几乎遮严地皮。县境东南部(今临沭县)一带尤甚。各村捕杀,无济于事。田间各类作物全被吃光,又危及豆类作物。有的房屋新苫的马穆秸也被吃去一层。秋季,多数农田绝产,沭河以东数十公里遍地蓬蒿,不见人烟。秋,费县西部(今属平邑县)飞蝗遍地,吃尽庄稼。瘟疫蔓延,民多死亡。外出逃荒,忍
痛卖掉儿女者不计其数[14]
。
1929年,山东又是黄水与旱蝗交乘。由于上年全省亢旱之后,冬无余藏,春荒严重。据山东华洋义赈会于3月调查,被灾最重县份:恩县、夏津、高唐、邱县、馆陶、冠县、堂邑、东昌、朝城、濮县、武城、兖州、邹县、曲阜、泗水、新泰、平阴、费县、峄县、沂水、临沂,共计21县,共有灾民200万人。被灾次重县份有德县、临清、博平、荏平、莘县、阳谷、欢城、范县、曹州、曹县、定陶、寿张、东阿、金乡、单县、长清、平原、嘉祥、郯城、清平等25县,共计灾民100万人。另据9月12日《申报》消息,胶东各县,本年春夏,“亢旱无雨,二麦欠收,迄至立秋以后,农民始得稍种禾豆,不意蓬莱、黄县、即墨、平度、胶县等处,亢旱之余,又患蝗灾,所有已种未枯之禾稼,尽为蝗虫所食,当蝗虫飞来之时,
遮蔽天日,及落地以后,满坑满谷”
[14]
。 第3期董安祥等: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275
2.3.2 地震
1480~1730根据对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
年,1880年至现在为2个地震活跃期,干旱周期与地震周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旱期地震
3]
频繁[。此一时期地震的强度更是闻所未闻。
地震15次,平均每年1次。其中造成千人以上1920年甘肃海原(今属宁死亡的地震共4次,
夏)发生了里氏8.5级大地震,死亡20多万人。1927年甘肃古浪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死亡4千余人。旱震交加,黄河流域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1920~1933年共发生7级以上从表6可以看出,
表6 1920~1933年强震(统计≥7级)
Tab.6 Chronologiesofstrongearthquake(evel)overChinaduring1920-1933≥7l
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发震时间(年月日)1920.6.51920.12.161920.12.251922.9.21922.9.151923.3.241924.7.31924.7.121925.3.161925.4.171927.5.231931.8.111931.8.181932.12.251933.8.25
震级88.577.67.27.37.257.277.1887.257.67.5
地名
台湾大港口东海中宁夏海原宁夏海原西台湾宜兰东南海中台湾宜兰东南四川炉霍、道孚间新疆民丰东新疆民丰南云南大理附近台湾恒春南海中甘肃古浪新疆富蕴附近新疆富蕴附近甘肃玉门昌马四川茂汶北叠溪
震压死约6800余人,水冲没2500余人,伤者无数古浪县死4千余人死5人,伤7人伤5人死数千人
人口伤亡
台中以北死5人,伤20人共死亡20多万人
2.3.3 瘟疫
旱灾最明显的后果是造成水质恶化,空气污染,大量生物体死亡腐烂,或者垃圾粪便等地表排泄物的漂流,从而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导致传染病流行,造成大旱之后必有大疫。
1928年,山东的灾情十分严重。蒙阴自5月以来,瘟疫流行,危害甚烈。始见于南方,继蔓延于东北各处,无家无人而不患此。一村之中,其死亡者,日或数人或10余人。死亡益多,传染益剧。至8
14]月,死者已达23000余人[。
疾:而枵腹之灾民,难胜病魔之缠绕,是以死者日众”,据报道,在各县的死亡人数中,“饿毙者十分之三四,而病死者十分之五六”,“一日死亡数目,竟越过千馀名,掩埋队因挖坑不及,乃辟万人坑数处,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叠床架屋,累而葬之,成为肉
[4]
丘”。
1930年甘肃因旱灾而引发一场瘟疫,“多系喉痧、痢疾、猩红热等传染病”,造成50~60万人死亡;1931年青海因“牛羊传染”波及人,计死26万余
16]人[。
据华洋义赈会的调查,1929年西北4省(区)旱00万人。灾期间,病者14
1930年3、4月间,陕西关中、榆林及汉中区北部等广大地区在经过持续数年的旱荒之后,终于爆发了一场被时人称之“春瘟病”的大瘟疫,传染所及达57县,“当此春发之际,薰蒸尤奇臭气味,最足致
1931年左右陇海铁路刚修至潼关,而次年霍乱就以该地为中心向整个西北蔓延。当时的《大公报》如是报道:“虎疫袭入陕境,尚屑创见。最初系在陇海终点之潼关。当时该处疫势极剧烈,死者约达千人。居民逃避者过半,十余日间,全城顿成死市,卒赖公私双方防治,疫势渐杀。嗣因西安至潼关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275
276
干 旱 气 象
28卷
间交通恢复,不数日间,复由华岳庙而华阴、而渭南、而临潼,直至西安,疫势日益猖獗,每至一处死亡均在数百人以上。凡沿汽车公路之处,无一幸免,始而城市,继而农村,未及一月,弥漫关中四十余县;且蔓延至甘肃之平凉、泾川、秦州等处。”据不完全统计,1931年左右陕西鼠疫死亡10232人。1931年霍乱造成山西死亡19755人和陕西死亡19495人。1932年山西霍乱流行,疫区达30余县,时间长达3
15]个月,仅防疫药品及旅费就耗资大洋21121元[。
1925年10~11月,张宗昌与孙传芳之间爆发的有:
925年浙奉战争,战场主要在皖北、苏北和鲁南。111月至次年1月,张宗昌与岳维峻之间爆发的鲁豫战争,战场主要在豫东和鲁西南。1926年2~4月,直鲁联军与国民军之间爆发的战争,战场主要在冀927~1928年,张宗昌对抗北南、天津、北京一带。1928年5月日本侵占济南,并制造震伐军的战争。1
惊中外的“五三惨案”。1930年5~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中原大战”。战场主要在1932午,山东27个县市霍乱大流行.发病18000多
人,死亡2900多人[16]
。
通过对民国时期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数字的整理,发现自然灾害中的疫灾造成人口死亡
数仅次于旱灾和洪灾,居第三位[
4]
。2.4 匪患和兵祸
黄河流域这场灾荒之所以如此严重,除天灾本身的因素外,人祸更加重了天灾。这人祸就是匪患和兵祸。天灾与人祸交织在一起,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2.4.1 匪患
民国年间,几乎每一次重大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都会生发一次疯狂的土匪活动高潮。据统计,1928至1930年的西北大旱期间,各省兼遭匪祸的地区,甘肃有47个县,陕西22个县,绥远14个县,河南近6
0个县,河北80个县(含兵灾),山西18个县。1928年,陕西灾民5655200口,“冻馁而死者已馀万人,流离各处者约百馀万人,介乎民匪之间者
60馀万人”[4]
。
1927~1930年山东土匪的猖獗程度,实所罕见。据估计,当时山东全省的土匪总数在20万以上。就连济南这样的省城,也已沦为土匪世界。1928年9月14日《申报》据济南通信云:“连日以来,本埠城关商埠,土匪四起,已成土匪世界,商民恐慌,达于极度,稍称殷实者,多纷纷赴青岛避难。”光天化日之下,在省城竟敢如此从容抢劫,足见当时山
东匪患已严重到何种程度[
14]
。2.4.2 兵祸
天灾产生灾民,战争也制造伤兵和难民。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5a,中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这中间既有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和政权的混战,也有南方北伐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统一战争,还有日
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
14]
。自1
925年张宗昌督鲁后,山东境内发生的战争276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豫东、皖北、鲁西等地,百万大军在旷日持久的拉锯
战争,将战区变成一片焦土[
14]
。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直接破坏极其巨大。群众经受了天灾、匪患和兵祸的痛苦。
3 旱灾的影响
3.1 旱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持续不断的旱灾和饥馑的袭击之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浩劫。干旱灾害会恶化水质,污染空气,造成大量生物体死亡腐烂或者垃圾、粪便等地表排泄物的漂流,严重损害环境质量,导致疾病流行,瘟疫猖獗,给灾后馀生带来更为巨大的威胁。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这样描写了1929年河南饥荒造成的环境后果:“饥饿所逼,森林砍光,树皮食尽,童山濯濯,土地荒芜。雨季一到,水土流失,河水暴涨;冬天来了,寒风刮起黄土,到处飞扬。有些城镇的沙丘高过城墙,很
快沦为废墟”
[4]
。干旱引起饥饿,饥饿吞噬了植被,植被的丧失又招致更大的灾害。由于环境恶化,加重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在干旱的反作用下,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恶化现象,造成恶性循
环[3]
。
干旱造成灾区土地的大量荒芜。陕西省1930年代初历经数年的旱荒之后,荒地即由灾前10馀万
hm2激增至22万hm2
,增长到原来的2倍半。受灾
较重的陇县、榆林、紫阳、永寿等县农地,竟一度完全荒芜,而醴泉、武功、扶风等县灾后荒地面积,也一度占农地总面积80%以上。素称灌溉便利物产丰富的渭河两岸,自灾荒以后直至1
933年还有1.07万hm2无人耕种的荒地[4]。
由于大量有植保的土地变成了裸地,在风蚀的作用下,不少地方耕作层表土已流失殆尽,丧失了生产能力。水土流失不仅使水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第3期董安祥等: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277
同时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3.2 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灾害对农业生产力最大的破坏,是造成灾区土地的大量荒芜,因天灾造成的人口大规模减员和流离以及耕畜、农具、种籽、肥料等生产资料极度缺乏,而在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垦复的土地。
黄河流域在中华民国时期,尤其是中上游主要是农业经济。灾荒期间人口过量死亡,它意味着对灾区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主导因素即劳动者的最直接的摧残,结果必然是灾后劳动力的锐减和奇缺。灾后幸存的人口,也因营养不良和疾病缠磨,身体健康备受摧残,体能下降,有的部分甚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这从整体上又进一步削弱了农业劳动力的水平。至于灾民特别是精壮劳动力大量离村而导致的灾区人口年龄结构的严重失调,也是农村劳动力受损的
一个重要方面[
4]
。对整个灾区农村来说,危害更严重的还是农具、耕畜的大幅度减少或死亡。据调查,1928~1930年西北大旱灾之后,陕西凤翔境内“农具损失35%,耕畜减少7
0%以上”;残酷的天灾使广大农民连原本十分落后的向大自然索取生命之源的生产能力,也被剥夺净尽了。许多地方不得不以人力代替畜
力[4]
。
连年的灾荒给山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灾民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在灾区卖田卖房卖牛的人司空见惯,而且价格一再降低,也难寻买主。1
928年4月22日《晨报》载:“三数年前,德州地价,每亩平均价值洋一百八十元,现以灾荒结果,每亩只值十五元,而且卖者多,苦无买主。”1929年1月22日《大公报》报道,山东灾情之烈,不独贫者受其害,即小康之家也被波及,“地价跌至每亩五元,
尚无主顾,甚有每亩低至三元者”[14]
。
3.3 旱灾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从对人类本身生存到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干旱一直是黄河流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场严重的旱灾使农村经济濒临破产,社会风气恶化,社会动乱,并且是导致西北社会在近代后期长期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旱灾发生以后救援不力、水利失修也是加剧灾荒、导致死亡人口过多的重要因素。
和水灾比较,旱灾的持续时间更长,波及范围更广,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更重,因此由之引起的价格变化,无论是在商品结构、商品种类方面,还是商品
价格的涨跌幅度,都要比水灾厉害得多。1928~1930年西北旱荒最严重的时候,粮价之昂贵,即闻所未闻。据华洋义赈会成员的实地调查,“灾区内粮食之价皆10倍于平时,小麦每230斤为1石,价65元,若在平时,不过5~6元而已"。另据国民政府一位察灾委员的报告,1928年冬天,陕西华阴县“每石麦子需洋3
0馀元,较之平时约涨5倍,即油渣每千斤亦需洋40馀元,较之平时,亦涨5倍”。
1929年,西北4省“流亡转徙者400万人”(华洋义赈会调查);陕西省灾民7015052人,流亡灾民781347人;绥远各县被贩买人口,“可达10万口之多,为伶为娼者,触目皆是”。1928至1930年涌动于西北各省的人口贩买潮,被时人视之为“冠绝古今中外亦不为过”的人间悲剧。据陕西省赈灾会的调查,长安等37县的妇女除死亡985317人、迁
逃725517人外,被贩买的竟高达308279人[4]
。
当灾民将一切可卖之物全行卖尽仍难求一饱时,他们便将—切可食或不可食的东西都塞在腹中,以求活命。山东金乡、单县、城武三县灾民,“概以糠枇及野菜为食,亦食草根树皮,甚至有食破毡及败棉者”。山东滕、峄、费、蒙等县灾民,“只食草根树皮,或以花生皮搀粗糠,蒸为干粮。且有采食霜芽草者,该草微含毒液,食后脸胀作痒,以至积毒死毙者,
不计其数”[
14]
。在1
928~1930年的大旱荒期间,本来落后的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陕西咸阳原有4所高小,30所初小,但到了1929年,“高小仅存一校,初小仅存五校,然且学生甚少,开学为难”;武功县甚至“学校全停,教员有在街挑担卖豆腐者”。非独灾时如此,灾后因自然灾害所加剧的贫穷进一步限制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在当时的首善之区挣扎求存的棚户居民中,不仅76%的家主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即其后代也“大都失学,只有9%的棚户家庭送儿童入学”,每家棚户全年教育费平均只有0.39元,权占全年总支出的0.26%,其教育程度之低落,于此可
见[4]
。
4 小 结
本文各种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计算方法各异,但全部指向同一个事实。各种统计资料大致勾画了一个基本轮廓。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的极端干旱事件是灾荒频繁,多灾并发、灾区广大,灾情严重,指出了本次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277
278
干 旱 气 象
2000.
28卷
响。
1)根据对降水量、黄河径流量和树木年轮的(
分析,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
(2)这次极端干旱事件的特点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旱灾、蝗灾、地震、瘟疫、匪患和兵祸,天灾与人祸交织在一起,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
(3)这次极端干旱事件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摧残,群众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
参考文献:
[1]黄河流域及西北片水旱灾害编委会.黄河流域水旱灾害[M].郑
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2]IPCC.SummaryforPolicymakersofClimatechange2007:The
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M].2007,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hange[3]高文学.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19-20.
[4]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
[5]王绍武,龚道溢,陈振华.近百年来中国的严重气候灾害[J].
应用气象学报,1999(增刊):43-53.
[6]吴祥定,钮仲勋,王守春,等.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环境变迁与水沙
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46-52.变化[
[7]冯建英,柯晓新,姚志宗.黄河上游径流量的长期演变特征[J].
人民黄河,2000,22(10):40-42.
[8]梁尔源,邵雪梅,黄磊,等.中国中西部地区树木年轮对20世纪
20年代干旱灾害的指示[J].自然科学进展,2004,14(4):469-474.
[9]徐国昌.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7.85-99.
[10]王绍武.公元1380年以来我国华北气温序列的重建[J].中国
1990(5):553-560.科学B辑,
[11]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中国
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12]徐国昌.气候变化对良渚文化发展和消失的影响[J].干旱气
2008,26(1):13-16.象,
[13]张丕远.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M].济南:山
1996.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4]王林.山东近代灾荒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4.[15]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8.
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eoftheExtremeDroughtEventLasting
ElevenYears(1922-1932)intheYellowRiverValley
1121
DONGAnxiang,LIUYuanpu,LIXiaoping,BAIHuzhi
(1.InstituteofAridMeteorology,CMA,KeyLaboratoryofAridClimaticChangeandReducingDisaster
ofGansuProvince,KeyOpenLaboratoryofAridClimateChangeandDisasterReductionofCMA,Lanzhou730020,China;
2.Gansu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andTechnologySurportCenter,Lanzhou730020,China)Abstract:The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eoftheseriousdroughteventlastingelevenyears(1922-1932)intheYellowRivervalleywasanalyzedinthispaper.Theresultshowsthatthisseriousdroughteventoccurredatleastonceintwohundredyears.Ithappenedintherelativelywarmerperiodunderthebackgroundofacentury-scaledrought,whichwascharacterizedbylongtime,widearea,andheavydamage.Duringtheperiodof1922-1932,thenaturaldisasterssuchasdrought,locusts,earthquakes,pestilenceintertwinedwiththeman-madedisasters(banditryandwar),whichledtoaterriblecalamityintheYellowRivervalley,theentironmentandagriculturalproductivitysufferedgreatdevastation,andthepeopleunderwentallkindsofhardships.Keywords:YellowRivervalley;extremedroughtevent;characteristic;influence
278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10,28(3):270-2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