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四、教学时授: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我们小学时学过陆游的《示儿》,现请一位同学背诵这首诗。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南宋,他怀着“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
心“扫胡尘”,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这位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今天我们学习这位爱国诗人的两篇日记。
二、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
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
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
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
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三、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
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
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四、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
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
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
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
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
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
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五、自由诵读 。
1、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师讲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 3、本段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4、巩固该段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 二、讲解第二自然段词句。 三、质疑、释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四、教学时授: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我们小学时学过陆游的《示儿》,现请一位同学背诵这首诗。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南宋,他怀着“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这位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今天我们学习这位爱国诗人的两篇日记。
二、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
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
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
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
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
记》等传世。 三、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
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
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四、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
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
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
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
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
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
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五、自由诵读 。
1、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师讲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 3、本段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4、巩固该段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 二、讲解第二自然段词句。 三、质疑、释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