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2015高中化学 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

2024-08-05 来源:步旅网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基础演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解析:放热反应常常是容易进行的过程,吸热反应有些也是自发反应;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 答案:C

2.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解析:碳酸铵自发分解,是因为由于氨气的生成而使体系熵增大;有的碳酸盐很稳定,不能自发分解。 答案:A

3.在图甲中的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乙所示),两种气体分子逐渐都扩散到两个容器中。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为混乱程度小的向混乱程度大的方向的变化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 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 D.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

解析:一个过程是自发的,则它的逆过程是非自发的。 答案:D

4.水的三态的熵值关系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第1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B.液态>固态>气态 C.气态>液态>固态 D.气态>固态>液态

解析: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熵值为气态>液态>固态。 答案:C

5.下列反应可能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的是( ) A.NaOH(aq)+HCl(aq)===NaCl(aq)+H2O(l) B.(NH4)2CO3(s)===NH4HCO3(g)+NH3(g) 点燃

C.2CO(g)+O2(g)=====2CO2(g) 高温

D.2Al+Fe2O3=====Al2O3+2Fe 解析:A、C、D均为放热反应。 答案:B

6.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B.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C.反应的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D.固体的溶解过程与焓变无关

解析:焓判据和熵判据共同决定一个反应的方向。 答案:A

综合应用

7.(1)解释“KCl(s)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但能自发进行”。 (2)为什么焓变不能作为自发性的一般标准?

答案:(1)氯化钾溶于水虽然吸热,但由于溶质分子扩散在溶剂中,使混乱度增大,熵增效应超过了能量效应,故能自发进行。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应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故焓变不能作为自发性的一般标准。 8.已知:反应CaCO3(s)===CaO(生石灰,s)+CO2(g) ΔH(298.15 K)=178.3 kJ·mol1

ΔS(298.15 K)=169.6 J·mol1·K1。通过计算判断此反应在室温下能否自发进行,并粗略计算此反应能自

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解析:ΔH-TΔS=178.3 kJ·mol1-298.15 K×169.6×103 kJ·mol1·K1=127.7 kJ·mol1>0,因此室

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由于该反应为吸热的熵增加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可使ΔH-TΔS<0,使反应能自发进行。假定反应焓变与熵变不随温度变化,当T>ΔH/ΔS=178.3 kJ·mol1/(169.6×103 kJ·mol1·K

1

)=1 051 K时,ΔH-TΔS<0,碳酸钙的分解反应能自发进行,即最低温度为1 051 K。

第2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答案:不能自发进行,1 051 K

基础应用

1.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

解析: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例如,在25 ℃和1.0×105 Pa时,2N2O5(g)===4NO2(g)+O2(g) ΔH=+5.7 kJ·mol1,(NH4)2CO3(s)===NH4HCO3(s)

+NH3(g) ΔH=+74.9 kJ·mol1,不难看出,上述两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又都是熵增加的反应,显然

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属于熵判据。扑克牌的无序排列也属于熵判据。 答案:A

2.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 A.冰融化

B.H2与O2反应生成H2O C.水蒸气变为液态水 D.CO(g)+2H2O(g)===CH3OH(g)

解析:冰融化是H2O从固态变液态,即熵增加的过程。 答案:A

3.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KClO3(s)===2KCl(s)+3O2(g) ΔH=-78.03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1

B.CO(g)===C(s,石墨)+2O2(g) ΔH=+110.5 kJ·mol1

ΔS=-89.36 J·mol1·K1

C.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444.3 kJ·mol1

ΔS=-280.1 J·mol1·K1

D.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37.30 kJ·mol1

第3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ΔS=+184.0 J·mol1·K1

解析:将题中各反应的ΔH、ΔS代入ΔH-TΔS,不需计算就可看出A、C、D在任意温度或某一温度时ΔH-TΔS<0,因此A、C、D反应可以在任意或某一温度时自发进行;而B中ΔH-TΔS在任意温度时都大于零,所以B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B

4.对下列过程的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ΔS>0 B.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CO(g),ΔS>0 C.H2O(g)变成液态水,ΔS>0

D.CaCO3(s)加热分解为CaO(s)和CO2(g),ΔS>0 解析:H2O(g)变为液态水,ΔS<0。 答案:C

5.在298 K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6 g。如将1 mol NaCl溶解在1 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如何变化( ) A.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解析:NaCl(s)溶解于水中是自发进行的过程,故ΔH-TΔS<0;NaCl(s)===NaCl(aq),体系的混乱度增大,ΔS>0。 答案: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

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析:A项错误,有些能使熵值增大的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项错误的原因是要将二者综合起来即利用复合判据进行判断;D项中使用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 答案:B

7.向平底烧瓶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和氯化铵晶体,塞紧瓶塞。在瓶底和木板间滴少量水,如右图所示,一会儿,就会发现瓶内固态物质变稀,有液体生成,瓶壁变冷,小木板因少量水结冰冻结,而将烧瓶黏住,这时打开瓶塞,散发出来的气体有氨味。这是自发地发生了反应: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实验中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4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吸热反应自发的实验

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解析:自发反应有的吸热,有的放热。 答案:C

8.考察下述自然界的一些自发变化,可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自然界自发变化特点的示意图

A.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某一物理量标度由高到低自发进行 B.都可以用来做功,自发过程一旦发生后体系做功的本领就会降低 C.有一定的进行限度,自发过程总是单向地趋向于非平衡状态 D.有一定的数据差来判断自发变化能否发生

解析:有一定的进行限度是对的,最终趋向于平衡状态。 答案:C

9.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内容 H2O(g)变成H2O(l)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H2(g)+F2(g)===2HF(g) D ΔH=-271 kJ·mol1 -结论 ΔS>0 因为ΔS>0 反应一定不自发进行 反应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 ΔS=8 J·mol1·K1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熵变及熵变、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解题时应明确其相互关系,再逐项判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混乱度减小,即ΔS<0,故A错;NH4NO3溶于水是吸热的熵增加过程,正是因为ΔS>0,

第5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使过程可自发进行,B正确;ΔH>0,ΔS>0时对照ΔH-TΔS可知,在高温时ΔH-TΔS<0,即高温能自发进行,故C错;ΔH-TΔS只能用于一定温度、一定压强条件下判断反应方向,故D错。 答案:B

10.自由能的变化(ΔG)是反应方向判断的复合判据:ΔG=ΔH-TΔS,ΔG<0时,反应正向自发进行。已知某化学反应其ΔH=-122 kJ/mol,ΔS=231 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解析:由ΔG=ΔH-TΔS可得,当ΔH<0,ΔS>0时,不管T取何值,ΔG总是小于0,所以在任何温度下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答案:A

能力提升

11.估计下列各变化过程是熵增加还是熵减小。

(1)NH4NO3爆炸:2NH4NO3(s)===2N2(g)+4H2O(g)+O2(g)( ) (2)水煤气转化:CO(g)+H2O(g)===CO2(g)+H2(g)( ) (3)臭氧的生成:3O2(g)===2O3(g)( )

A.熵增大 B.熵减小 C.不变 D.熵变很小

解析: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有气体参与反应时,气体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产物),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化学反应,其熵变通常是正值,即是熵增大的反应;反之,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化学反应,其熵变通常是负值,即是熵减小的反应。若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产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其熵变通常都是很小的值,正负由具体的化学反应体系来决定。(1)NH4NO3的爆炸反应是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化学反应:(2+4+1)-(0)>0,因此该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2)水煤气转化反应,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1+1)-(1+1)=0,该过程的熵变很小。(3)生成臭氧后,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小:2-3<0,因此该过程是熵减小的过程。 答案:(1)A (2)D (3)B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1)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 (2)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 (3)自发反应在恰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 (4)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

解析:放热反应常常是容易进行的过程,吸热反应有些也是自发反应;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变化不大。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条件。 答案:(1)× (2)× (3)√ (4)×

第6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专门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质。所查资料信息如下:

①酸性:H2SO4>H2SeO4>H2TeO4

②氧、硫、硒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碲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 ③由元素的单质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氢化物的焓变情况如右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H2与硫化合的反应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2)已知H2Te分解反应的ΔS>0,请解释为什么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__________。 (3)上述资料信息中能够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硒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放出 (2)因为化合时ΔH>0,ΔS<0,ΔH-TΔS>0,故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①②③

14.已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 K、100 kPa的条件下,其ΔH=-113.0 kJ·mol1,

ΔS=-145.3 J·(mol·K)1。(提示:ΔG=ΔH-TΔS<0,反应可自发进行。)

(1)请讨论该反应是否可能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请说明理由。

(2)已知汽车发动机内的温度高于2 000 K。能否认为设计一个装置使该反应在发动机中进行?请分析说明。若假定该反应的ΔH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请计算使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

答案:(1)能。因为该反应的ΔH-TΔS=-69.7 kJ·mol1<0,说明该反应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以有可能

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

(2)不能认为。因为从ΔH-TΔS这个关系式和ΔH=-113.0 kJ·mol1,ΔS=-145.3 J·(mol·K)

-1

来看,

随着T值增大,会使ΔH-TΔS>0,即反应在较高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在汽车发动机中不可能进行ΔH-113.0 J·mol1×103

该反应。T==-=777.7 K,即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是777.7 K。

ΔS-145.3 J·mol·K1-

第7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