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听了昌乐二中一节数学课,后来陆续听了市校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互促合作小组”模式渐渐走近我们的身边。与其观望,不如行动,结合信息课程的特点,建立了这样的积分模型。
信息学科小组积分建模 队 列 组 别 1 2 3 4 5 6 7 8
记 录 上 课 下 课 汇 总
准时 安静 整齐 完整 位置 安静 专注 提问 作品 桌面 凳子
在建立模型,按分好的小组调整座位之前,传递给他们一个清晰的信息:老
师珍视并认可他们内在的能力,并提醒他们我校的校训—\"做最好的自己\".借助表格可以确保学生们的努力可以得到见证并发展。
这样的模型试行下去应该会看到显著的变化,当然并不意味着能解决面临的所有行为、学习问题,我想我会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每次的经验,像孩子们玩的游戏中一样,不断积蓄能量值,让它不断的增长,而且会定期征求小组长的意见和建议,唤醒学生“内在的”管理意识。
上面的建模表格只是一副工具,它里面要放的内容是孩子们很看重的,关系着他们的荣誉,这个跟老师的目的不一样,老师想借此实现让孩子的学习表现更好,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在课堂看起来更容易管理一些。这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容易出现老师最不愿看到的现象:孩子们对分数不在乎了!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玩的精神,冒险的精神,对事物保持原始的好奇心的精神,老师不能期望孩子只能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学习。至少现在,我不能简单的认为,通过告诉他们要“按照积分表上的要求做”,就能帮助他们很好地管理自己“我今天按表格上规定的要求做好了”,这跟语文老师告诉孩子要“完整背诵课文”就能帮助他们将“课文”背好了一样,他们需要用直觉去体验在实际上的“背诵”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要亲历一下,通过体验来学习。
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与统计离不开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这里涉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单元格地址”,对地址的正确引用是使用的关键。这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相当难的难点。
课本以“电费的计算”为例,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南京居民住宅分时电价电费统计表 用户名 刘春华 孟祥法 钱 彬 秦 文 苏必成 汤永俊 周 睿 沈亚红 徐跃刚 贾玉涛 高艳玲 贾伯进 峰时段 谷时段 峰时用电(kWh) 52 30 50 54 75 91 90 72 40 93 85 99 谷时用电(kWh) 20 40 51 88 55 77 60 54 60 63 92 93 电价(元/kWh) 0.5583 0.3583 本次电费(元)
时段 8:00~21:00 21:00~8: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