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余弦和正切

2021-09-27 来源:步旅网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8.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情况,体会直角

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具有特殊的关系;

(2)通过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邻边与斜边的比以及对边与邻边的比分别是这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会根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4)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会用

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发现,总结,验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概念 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师生一起回忆已学过的有一个锐角为30°或45°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究并计算出该锐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

A=45°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

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

2.保持两个锐角大小不变,把两个直角三角形放大后,其对边和邻边比值会有什么变化?

A=30° ∠

1 1

结论:

•在一个Rt△ABC中,∠C=90°,当∠A=3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是一2个固定值;•当∠A=45°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也是一个固定值. 23. 探究: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吗? (1)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相似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任意画Rt△ABC和Rt△A′B′C′,使得∠C=∠C′=90°,∠A=∠A′=a,那么

BCB'C'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与ABA'B'

(2)几何画板动态展示,用几何画板画出Rt△ABC,保持∠A的大小不变,拖动三角形至任意大小,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BC大小不变。 AB【新知探究】 (一)正弦

1.定义:在Rt△ABC中,∠C=90°,∠A的对边记作a,∠B的对边记作b,∠C的对边

记作c.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 记作sinA,即sinA= =

B斜边cAbC对边aA的对边BCaa= . sinA=

A的斜边ABcc教师给出正弦的定义并强调书写的格式 学生看教材63页,并勾画定义。

提醒:si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弦,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si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sinA不表示“sin”乘以“A”。 2.概念巩固 (1)引导学生计算:当∠A=30°时,我们有sinA=sin30°=

当∠A=45°时,我们有sinA=sin45°= ;

2

1 (2)根据图形写出sinB= = .

(二)余弦、正切

1.引导学生猜想:当∠A确定时,∠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以及对边与邻边的比又会如何? 2.引导学生根据正弦的定义,表示出∠A的余弦和正切。

A的邻边ACb; 余弦:cosA=

A的斜边ABcA的对边BCa.; 正切:tanA=

A的邻边ACbB斜边cAbC对边a 3.思考:引导学生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观察cosA与sinB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如下

结论: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或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

在Rt△ABC中,若∠A+∠B=90°,则sinB=cosA或sinA=cosB.

(三)锐角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是∠A的锐角三角函数,分别称为∠A的正弦函

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2.思考:为什么叫做函数?如何从函数的对应关系去理解?以正弦函数为例进行探讨?

思路1:令y=sinA,完成下表:

∠A 30° 45° 60° y 观察归纳:每当∠A取定某一个锐角时,sinA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满足函数

对应关系。(此种方式,只能粗略判断,不是十分严谨)

思路2:利用几何画板画出y=sinA(0°< ∠A < 90°)的图象,引导同学观察图象特征。

师: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画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也可以像研究其他

函数一样去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到高中后同学们会进一步学习。 3.文化链接:三角函数的发展历史及重要意义。

【三角函数起源于古希腊的三角术,后演变为三角学,一直到今天的三角函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古代并没有三角函数,只是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三角学范围内的问题。到1631年,西方三角学首次进入中国。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等,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是常见的三种。三角函数一般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长度的边和未知的角度,在导航、工程学以及物理学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巩固提升】

例:在Rt△ABC中,∠C=90,CD是斜边AB上的高,BC=5, AC=12

试根据图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各自

1 B

D 3

提出2-3个问题。

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所提出的问题,另外小组同学给出解决思路和答案。

教师给予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如何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建立边

边关系、边角关系。在五个元素(两个锐角和三条边)中,如果知道其中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可以求出其它元素。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的运用。 2.本节课我们使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1)类比思想 (2)归纳 (3)数形结合

四、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教材P68复习巩固1,2 P69综合运用6;

2.课后思考:在Rt△ABC中,若∠A+∠B=90°,探究 tanA与tanB之间的关系. 3.数学活动:阅读教材P70-P71“阅读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28.1锐角三角函数

一、复习引入 1.特殊直角三角形; 2.探究当锐角一定时,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二、新课讲授 1.正弦的定义; 2.余弦、正切的定义; 3.锐角三角函数。 三、能力提升 例题:(学生板演处) 1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