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

2020-01-29 来源:步旅网
理谂视野 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 李筠 611756)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摘要】作为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以视觉符号为材料,在符号的识别性与独创性的适度结合中寻求最佳的信息传达组合;作 为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通过二维材料、复数性和风格化的图形设计、图文并茂的符号组合、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的创造等,将视觉 符号转换为信息量更大、识别性更高的图形符号,实现设计传达的本质功能。 【关键词】视觉符号;陌生化;图形符号;符号图形化 GraphicDesign狭义上指将印刷和电子媒介中的文本与图 像等进行纯熟组合的一种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的中文意译 与此接近,指以二维性媒介和图形为特征的设计,以此与动态 的影视设计、立体的展示设计等相区分。 一、用于传达的视觉符 牛津英汉词典里,rGaphic词源有文字、图表、图像等视觉 符号(visual symbols)的基本含义。视觉符号是非言语的图形符 号,类型上可分为文本符号(TEXT)、图像扭CON)符号、指示符 号扭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设计传达中的图像符号除 具象与抽象图形外.还包含各类图像与文本的复杂混合。文字 符号比较特别,它兼有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两种类型。“听觉 的、‘时间的’符号就其特征而言,倾向于象征,视觉的、‘空间’ 的符号在特征上则倾向于图像”,文字符号“通常以听觉方式出 现的言语交流,当它被记录下来或印刷成文字时,就成了视觉 性的了,,0Text的含义是,书面形式的语言是一种视觉性文本, “除了发布有关创门内容的象征信息以外,还借助印刷术的视 觉手段发布关于创门本质的图像信息”。如最简单的字体对比、 强调、断句等手段,可以从视觉上呈现轻重缓急的文本信息;甚 至将小说、诗歌改变得更像是报纸文体。 二、视觉符号的独特性和识别性 但在总体上,平面设计的本质是功能性传播而非单纯的个 性表达。纯美术中更强调符号中“能指”的独特新颖性,对“所 指’'{只别性的表达相当宽容或宽泛(如含蓄、晦涩或多义性),“能 指”大 所指”,“能指”有相对的独立两者不一定有表里一致 的对应关系。平面设计在“所指 上通常要服从功能性需求,更 倾向于鲜明达意而拒绝晦涩或多义,符号的意义识别优先于形 式创造,“所指’,大于“能指”。SONY,EPSON等品牌的字体标志, 几乎等同于一般的印刷字体:如果其“能指”的独特性降低了符 号“所指”识别性的话,那还不如平易自然为好。更多见的案例 是,为了突出识别特征,平面设计的“能指”在不破坏“所指”识 别性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又独特地表达“所指”内涵。格式塔心 理学认为,外物或艺术形式中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 生活所包含的式样达到同构对应(异质同构)时,前者就具备了 人类情感的性质。视觉符号的图像性在于,“它是某种借助自身 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东西”。平面设计 234企业导报2013年第2期 中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和对象酷似”的同构关系,除了具象 等图像外,还常以“神似”的抽象图形符号表现出来。 三、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 瞬间识别优先: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空间越来 越拥挤,大众的浏览眼光越来越苛刻。现代设计的时效性是传 达功能是否有效实现的前提,即在一定时限里能迅速唤起受众 的关注和认知(包括强迫性接受)。瞬间识别优先是在对信息准 确判定的设计定位上,顺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节奏,争取第一时 间给受众以第一印象,以概括性的符号组合来准确、有效、高效 地传达信息。一个图形无论是否单纯或复杂,如果首先是容易 瞬间识别的,才能够引发受众的留意或关注。否则再好的图形 也失去了交流上的意义。从高速公路的广告看板,到广告密集 的报纸、杂志、网页等等,不同的媒介形式对瞬间识别的要求有 所不同,因此对视觉符号的优化组合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简化、概括和人性化的视觉符号,更容易被迅速识别和引人注 目,排除多余的干扰,达到良好的传达效果。5个左右字母组合 的品牌命名,总是要在瞬间识别上优先于过多的字母组合。在 符号的设计契合于各种目标定位的设计学基础上,瞬间识别优 先是知觉心理学方面的形式表狐亦是平面设计自身重要的一 种传达特性。熟悉的陌生感:一个图形能方便瞬间识别,还要有 利于记忆和认知,这才是一个有效的符号。“陌生化’,理论认为, “使我们如此熟悉的东西‘陌生化’, 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 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气盎然的前景灌 输给我们”。 从形式感上而言,知觉的快感来源于单调和混乱的适当均 衡。贡布里希认为:“很容易被人感知的图案会让人觉得单调乏 味。当预期的图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时,我们的注意力是不 会被它所吸引住的,这种图式里的结构就会沉到我们的意志阀 限之下去。”他认为,在信息传递技术中,信息量的大小是根据 意外程度的高低来衡量的。所谓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用 信息论者的话来说,预期到的就是“多余的”。 参 考 文 献 [1]靳之林.关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J】.美术观察.1997(2): l4 【2】钟敬文王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