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 中非贸易虽然快速发展, 但是仍存在规模较小、结构失衡、贸易摩擦频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非贸易的成就和问题, 认为中非贸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但在短期内, 中非贸易结构的优化仍有较大难度, 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将日益增多。
一
近年来, 中非贸易发展很快, 中国商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攀升, 中非双边贸易也逐渐走上制度化轨道。首先,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呈加速度递增。2000 年, 中非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2008年达到1068亿美元, 年均增幅33. 5%, 提前两年实现了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北京峰会上提出的目标——到2010 年中非贸易额实现1000亿美元。2009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非贸易额降为910.66亿美元, 比2008年下降了15.1%, 但是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的势头没有变。2010年以来, 中非贸易恢复增长,上半年已达612 亿美元, 同比增长65%, 全年有望再超千亿美元。
其次, 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对非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从以纺织品、轻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逐步转变为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为主。2009年, 中国对非出口产品中, 机器和交通设备占38% ,工业产品占30% ,手工艺品占22%。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中, 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石油等基础能源和矿产资源上。与此同时, 非洲对中国的非能源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也随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而大幅增加。据统计,2000-2007年,非洲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增长了4.1倍,远高于欧盟对华制成品出口增幅的0.86倍、美国对华出口制成品同比的1.13倍和日本同比的1.85倍。
第三, 中国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2000 - 2009年间, 中国的服装、家具等日杂用品、金属制品以及机电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上升幅度较大。其间, 中国机电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从2. 1%增长到14. 3%; 同期中国服装、家具等日杂用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更从16. 3%提高到31. 8%, 钢铁等金属制品和机电运输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则分别从6.5%、2. 1%上升为20. 1%、14. 3%。
第四, 中国切实推进非洲国家产品的对华出口。为推动中非双边贸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先后采取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举办非洲商品展、派出采购团等措施, 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2005 年中方开始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 中国将非洲国家受惠商品的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2009年11 月, 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中非务实合作的新8项举措, 对今后3年中非务实合作做出全面规划, 其中承诺: 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我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 的产品免关税待遇, 2010年内首先对60% 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使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免关税受惠商品由478个税目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 在浙江省义乌市的国际商贸城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 对入驻的非洲企业给予减免费用等优惠; 在非洲国家建设3- 5个物流中心, 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商业设施。这些措施对于扩大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推动中非贸易的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 中非贸易合作日益机制化, 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目前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有49 个, 其中45国与中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 31国与中国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 10国与中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42国与中国建立了政府间经贸联(混)委会机制。这些机制和法律框架的建立,为中非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在构建双边经贸协定的基础上, 中国制定了明确的对非政策。2006年1 月12日, 中国政府发表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份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该文件指出,中国愿在条件成熟时与非洲国家或地区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政府将采取积极措施为更多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 鼓励和支持中国
企业到非洲投资创业并欢迎非洲企业到中国投资。这为中非贸易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
中非贸易虽然增长迅速、成绩显著, 但是目前依然处在较低层次、面临较多问题, 需要双方予以重视并协力应对。一是中非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2008 年,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5616. 36亿美元, 其中对非贸易的份额仅占4. 2%,远低于亚洲(占53. 32% )、欧洲(占20% )、北美洲(占14. 4% ) , 也低于拉丁美洲(占5. 6% )。2009年, 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2072. 7亿美元, 中非贸易额为910. 66亿美元, 总量略低于2008 年, 份额基本上与2008年持平。从非洲国家来看, 2008年对华贸易在其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同比增长加快, 但仅为10% , 而且不变的是, 欧美发达国家长期占据着非洲高达60%以上的市场, 其中欧洲国家在非洲出口市场中占有39% 的份额, 北美国家占22% 的份额。
同时, 中非贸易额在中国GDP 中的比重比较低,2009年仅为1.9%, 这意味着中非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小。中非贸易的规模小、水平低, 均与中非之间长期友好的政治关系极不相称。
二是中非贸易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性。中国对非出口的产品种类比较少, 主要为服装、钢铁以及轻工日用品等少数产品。2009年中国对非洲各国出口额最高的是机电运输产品, 出口额为174. 4亿美元, 占中国当年对非出口总额的42. 3% , 其次是钢铁产品, 出口额为118. 4亿美元, 占中国当年对非出口总额的28. 6% , 排在第三位的是服装家具等日杂用品, 出口额为73. 6 亿美元, 占中国当年对非出口总额的17. 8% 。上述三大类产品对非洲的出口额占中国2009年对非各国出口总额的88.7%。
同样,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种类也比较少。2009年, 中国从非洲各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石油等矿物性燃料和一些非矿物性燃料, 其中石油等燃料产品的进口额为343. 1 亿美元, 占中国当年从非洲进口的近69%, 非矿物性燃料进口额为83. 3亿美元, 占比为17%左右; 其次是钢铁产品(主要是铁矿石), 占比为8% 。2009年中国对非洲这三类产品的进口额就占中国从非进口总额的94%左右。这增加了中非贸易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正因为如此, 中非贸易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 9. 11事件以及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都使中非贸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是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比较集中。由于中国对非贸易的产品种类比较少, 加上非洲国家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尤其是进口来源主要集中于少数非洲国家。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进口来源国为安哥拉, 其次是南非和刚果等。2009年, 中国从非洲10 个国家的进口高达388亿美元, 占从非洲进口总额的78% 以上, 而其余非洲国家或地区之和所占比重还不到22%。同样, 中国对非的出口地也主要集中于南非、尼日利亚、埃及等少数非洲国家。2009 年, 中国对排在前10位的非洲国家出口总额为340亿美元, 占中国当年对非出口总额的82% 左右。中国在非的进出口对象过于集中在某些国家, 使中非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局限,并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
最后, 中非贸易摩擦越来越多。随着中非贸易的快速增长,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 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调查不断出现。其中,
南非与埃及是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和最主要的非洲国家。截至2009年底, 南非共对中国产品发起44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 其中反倾销调查
43起, 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1起, 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化工产品尤其是南非对华反倾销的重点。同期, 埃及共对中国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 其中反倾销调查16
起, 保障措施1起, 主要涉及机电、轻工、化工和五矿等产品。% 此外, 还有一些
非洲国家对中国产品进口采取限制甚至禁止进口的措施。中非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是中国对非出口产品存在质量和服务等问题。中国
的纺织服装品、五金制品以及日杂用品在一些非洲国家的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 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产品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对中国商品在非洲市
场上的整体信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而非洲各国需求较多的机电产品则存在售后服务不及时等问题,而且, 除纺织服装等少数产品外, 中国产品在非洲市
场的整体竞争力不及美国和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产品, 这都使得中国企业和产品在非洲客户中的信誉受到质疑。
三
中非贸易中的诸多问题对中非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干扰, 但不会妨碍双方贸易稳定发展这一大局。从长远看, 中非贸易规模将持续扩大, 在中非关系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首先, 中非双边贸易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其原因一则中非经济具有较高的互补性。从产品方面来说, 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对轻工和电子产品的需求较大, 而这些正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正处于迅速成长期, 非洲大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可敷中国的发展需求。从技术方面来讲, 多数非洲国家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下游, 中国不少企业的技术和相关设备等不仅适合非洲国家的需要, 并且因面临升级换代而有大量剩余可以为非洲国家所用。二则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对中非贸易具有带动效应。非洲发展银行预计, 非洲经济虽在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 但2010年的增长率仍将从2009 年的1. 6% 上升至4.5%, 2011年的增长率将高于5%。非洲的市场规模将随之不断扩大,对各类商品的进口将不断增加。中国近年来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了9. 1% 的增长率,消费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增长势头未减, 这将推动中国持续加强同非洲以及其他世界市场之间的贸易往来。三则中非贸易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而非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中非传统友谊深厚, 近年来高层互访频繁, 进一步加深了中非之间的政治互信, 促进了双边友好合作。这为中非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条件。
其次, 中非贸易在中非关系中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 随着中非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对中非关系的推动作用将更加凸显。一方面, 中非贸易将推动双方经济更快速和稳定发展。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洲联盟发布的&2008年非洲经济报告指出, 非洲与亚洲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 特别是与中印两国在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援助等方面的合作, 是促进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非贸易的持续增长, 这种作用将更加明显。从中国方面来说,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上升及新兴产业的升级换代, 中国急需扩大国内外两种市场、吸纳更多的原料和能源资源, 实现销售市场和资源来源的多元化, 加上中国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频遭反倾销、反补贴等制裁措施, 非洲市场将成为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地区。另一方面, 中非贸易将大大提升中非的国际地位。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正在崛起为世界大国, 某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大国对此感到不安、恐惧并施加遏制, 但中国 从与非洲经济贸易合作的过程中, 找到了自己进入世界市场和提升自己国际适应能力的机会) 。中国对非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非友好关系, 不仅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生动例证, 有利于改变和优化中国的国际处境, 而且, 作为中非合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改变了非洲国家在当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化状态, 使世界各大国逐步意识到非洲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地位。
第三, 中非贸易结构虽将日趋优化, 但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随着中非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升, 中国对非贸易的商品种类将增多,如农产品、医药用品、机械制品、电信产品等都将扮演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 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投资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从长远看, 随着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非洲对华贸易的商品也将日益多元化, 除了原材料外, 高附加值的农、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将日益增多。同样, 中国通过产品展销以及零关税政策为非洲国家开拓市场, 使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有机会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这将使中非贸易集中于少数产品和少数国家的状况逐步改观。但是,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中非贸易结构的优化短期内仍有一定的难度。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 经济结构单一, 多数国家的工业水平相当落后, 传统的低附加值消费品生产在制造业中仍占重要地位, 需要进口国外的成熟工业品以及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非洲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大陆, 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中, 非洲至少有17种蕴藏量居世界之首。因此, 在众多非洲国家, 采矿业仍是重要的工业部门,出口产品仍是以资源为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6月公布的数据, 2008年非洲国家的出口产品中, 农产品占7%, 燃料和矿产品占71%, 工业产品占18%。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得了, 所以, 中非贸易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将延续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比较单一的历史性特点。
但是, 也要看到, 在中短期内, 中非贸易摩擦将会增加, 个中原因有几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南非和埃及之所以成为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 且主要是针对纺织、服装业, 是因为中国纺织服装品的竞争优势明显, 对南非和埃及两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 当地的一些企业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本能而提起反倾销调查, 力图阻止中国的类似产品进入。随着非洲其他国家工业化的逐步推进, 无疑将有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对中国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其他一些原因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 如中国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口单位无序竞争等, 这与对非洲市场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管理有关;又如非洲进口商为逃避关税, 故意低报进口价格, 其源头在
于非洲国家国内法制的不完善、市场机制的不成熟, 而这些问题在短期内都难以完全纠正。此外, 当前世界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中国由于经济成长和进出口增长的加速而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2009年, 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通报的非关税措施从2008年的1272项上升到了1489项, 增加了17%, 而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全球的40% , 反补贴案例占全球的75%, 遭遇的贸易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这对非洲国家有一定的刺激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它们在某些时候对中国的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如何妥善应对中非贸易中的不和谐因素, 不但涉及中非贸易长期稳定发展的大局, 也将对中非关系全局产生深远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