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勤俭节约倡议书范文
机关单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更是要提倡勤俭节约。下文是为大家提供的机关单位勤俭节约倡议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机关单位勤俭节约倡议书范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举国上下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工作,不仅是科协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体人员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为此,特向全体人员发出勤俭节约倡议:
1、节约用电。人走灯熄,提倡“能用一盏不开多盏”;杜绝长明灯,提倡在光线充足时不开灯;电脑、投影仪、复印机、打印机等,提倡暂时不用时使用休眠状态、长时间不用时关闭电源;离开房间(尤其是放假、外出、下班、上课)时,一定拔掉(关闭)用电设备电源;科学使用空调,夏天温控标准不低于26摄氏度,没人不开空调,禁止开窗使用空调,提倡下班前15分钟关闭空调;杜绝私用电脑现象,不玩游戏和下载观看视频。
2、节约用水。避免大开水龙头,用完水后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提倡一水多用;看到水龙头不用时流水主动关闭;在参加集会、活动后,提倡带走喝剩下的一次性瓶装水。
3、节约用纸。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注意打印格式尽量少用纸,提倡打印纸双面用;在进行普通复印时,复印机调到省墨状态,提倡双面复印;笔记本坚持用完;提倡无纸化办公。
4、节约粮食。不“大吃大喝”;杜绝浪费食物,提倡能吃多少买多少。
5、规范统筹公务用车。公务用车要经常保养,科学驾驶,减少油耗;外出办事,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尽量多人合乘,提高公务车使用效率。
古语有云:成由俭,败由奢。节约是传统美德,也是时尚潮流,更是社会责任,让我们做节俭风尚的实践者和示范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行动,为创建节约型的企业共同努力!
机关单位勤俭节约倡议书范本
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临,我省能源部门表示,今年我省电力迎峰度夏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统调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将超过1600万千瓦。我省提出应对1650万千瓦最高用电负荷不拉闸限电的同时,省能源局日前发出了节约用电倡议书,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用电、节约用电。
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临,我省能源部门表示,今年我省电力迎峰度夏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统调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将超过1600万千瓦。我省提出应对1650万千瓦最高用电负荷不拉闸限电的同时,省能源局日前发出了节约用电倡议书,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用电、节约用电。
今年夏季我省最高用电负荷预计超1600万千瓦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我省电力迎峰度夏面临的形势与往年相比更为严峻、更加复杂,统调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将超过1600万千瓦。要求各地、各单位围绕“应对1650万千瓦最高用电负荷不拉闸限电”为目标,进一步用足省内机组发电潜力,适度加大外购电力度,进一步提高电煤供应水平,进一步完善有序用电和错避峰方案,同时还要进一步
提高电力应急处置能力,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用电、节约用电。
倡议机关单位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
省能源局倡议,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带头落实节约用电、科学用电措施,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参与节电。提倡多用电扇、少开空调,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减少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下班时关闭不需要的办公电源。避免出现白昼灯、长明灯,控制用灯数量,做到人走灯熄。
商场、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应在用电高峰时段自觉减少用电负荷,减少或停用大功率用电设备及非必要的照明灯具,尝试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所有空调和电梯设备用电负荷压减1/3运行。
倡议工矿企业加大节电技术改造
各工矿企业要加大节电技术改造,广泛使用蓄冷、调频、热泵等技术挖掘节电潜力,制订节电目标,通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可节电8%~10%。充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工作时间,做到高峰时段避峰限产,全天错峰不减产,有效减少尖峰电费支出。提倡企业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集中检修。7月和8月全省用电负荷高、供应紧,广大企业要适时调整和优化检修安排,尽可能不将检修或技术改造项目安排在用电高峰期进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机关单位勤俭节约倡议书
5月28日,市级机关工委、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四家单位向全市
公共机构及全体干部职工发出节约节能的倡议,呼吁大家带头绿色出行、带头低碳工作、带头理性消费。
倡议书首先提倡大家尽可能不开或者少开汽车,出行路程在3公里以内的可优先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3公里以外的,优先选择乘坐公交车;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公车,坚持节约用车,倡导拼车出行,努力降低油耗。
夏天到了,有的办公室冷气开得很低,既浪费能源也会致人生病。为此,倡议书建议每家单位空调控温不低于26℃,无人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下班提前关空调;珍惜每一件办公用品,推行“无纸化”办公,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倡议书还提倡大家坚持健康的饮食方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自觉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推进资源高效循环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