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学习读书笔记的方法,慢慢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通过交流《芝麻开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读书方法。
3、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受到教育。
使学生了解读书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芝麻开门》阅读指导课件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我读书,我快乐。
1、《芝麻开门》是四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这两个星期,我们四(4)班的同学认
真读完了这本书,这节课,我们交流读书的收获。
2、你们喜欢《芝麻开门》中的四(1)班吗?为什么?
3、总结:四一班是一个( )的班集体,有一群( )的孩子,有几位( )的老师,有孩子们( )的家长,书中一个个( )的故事,让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快乐!
二、我读书,我积累!
一群有个性和才情的孩子,一群聪明、勇敢的孩子,你觉得他们和我们班的同学像吗?举例子。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我们一样,学习、生活中有欢笑,也有泪水。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笑——
1、笑:
(出示)片断一:
张天每见过这么丰富的表情,禁不住想笑,猛地看见杨晨在注意他,笑就在涌出的一刹那凝固在嘴角。
杨晨觉得张天鬼头鬼脑的,像一个密探,这个形象和将军、元帅的区别太大了。他控制不住地大笑起来:“嘿嘿嘿嘿……”
“哈哈哈哈……”
“嘻嘻嘻嘻……”
“……”
全班笑开了,有的同学趴在桌上,有的同学靠在同学身上,有的同学拍着桌子,有的同学跺着脚……
徐老师捂住肚子,眼泪笑了出来。
张天的全身在笑声中抖动,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张嘴在笑。他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
讨论:
(1)是什么让全班同学这么开心?对老脸的游戏中谁输了?从哪里读出来的?品位杨晨的笑。为什么说不是张天?从哪里读出来的?品位张天的笑。(选择性齐读)
(2)全班同学的笑是什么样的?用熟悉的句式“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3)徐老师的笑是什么样的?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片断二:
同学们看见她就想笑。同学们一笑,她的脸就红。她的脸一红,大家的笑就更响。在响亮的笑声中,她也笑了。她的笑很有特点,先是笑在眼睛里,再慢慢笑到嘴角,这时候,笑就布满她的脸,像花开满春天的树枝。再后来,笑就一点一点往回跑,最后在眼睛里集合。她上课都是眼睛含笑。那些笑仿佛是调皮的孩子,有时候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同学们因此觉得,世界上最甜蜜、美好的笑,就是眼睛含笑。
讨论:
(1)她是谁?此时此刻,同学们为什么见到她就想笑?
(2)从这段话中能读出徐老师的笑有什么特点?(指读,齐读)
(3)你喜欢徐老师的笑吗?品位徐老师的“眼睛含笑”
过渡:笑有笑的特点,哭也有哭的特点呢!
2、哭:
片断一:
汪超两只手撑住低垂的头,肩膀一耸一耸的。
“他在哭,”张天说,“他好像在哭。”
……
汪超身体颤抖得更厉害了,嘴里还发出控制不住的呜咽声。
……
汪超想再捂脸,已经来不及了,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1)汪超的哭有什么特点?
(2)他为什么哭?
片断二:
迟速的脸上没有笑,鼻孔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强忍住哭。
……
迟速憋了好久的眼泪,被张天问出来了。
“他们还有爸爸妈妈打呀、骂呀,我连爸爸妈妈长什么样都记不清了。”迟速擦了擦泪水,笑着说。
(1)和汪超比,迟速的哭有什么特点?
(2)他为什么哭?最后他见到爸爸妈妈了吗?那次,他哭了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我读书,我成长!
在眼泪和欢笑中四(1)班的同学们学会了承担痛苦和责任,分享快乐和成功,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成长的——
1、自己上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过一天
2、孟可文改变差的成绩(花多少时间,得多少成绩),姜珊学英语(第一的滋味,我也要尝尝)
3、新年礼物(第132页)
4、哭一次就长大(第313页)
故事中的迟速和他的同学们令人敬佩,其实,在阅读中,我们自己也获得了成长,我们积累得更多了,我们思考地更多了,我们带懂得更多了。
三、亲子共读
我们班的家长也在读这本书,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和孩子在一起读书、学习、写作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通过读《芝麻开门》这本书,让我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个性。
——吴梦瑶家长
希望我的孩子能和书里的几个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要学会承担。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也是大人的事,成长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韩梦妮家长
孩子,你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完这本书,书中人物较多,各有各的性格特点,而且都是与你差不多大的男生、女生,他们和你一样活泼、好动、聪明、勇敢,希望你走
近他们,与他们一道发扬自身优点,改正缺点,挖掘潜能,争取做的更好,妈妈相信你!加油!
——陈严洁家长
读过《芝麻开门》后,我希望婷儿你能象书中主人公张天一样懂事、好学,象迟速一样执着,为追求一个目标而奋斗不息,并能好好处理好同学关系,做一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
——葛婷家长
四、我读书,我来写——
1、教师:读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伴着我,好像这群可爱的人物就在我身边,看到某个名字脑子里会很自然地闪现出班里某个同学的脸来。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班里就有这些可爱的人。在我们的集体中,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留在记忆中伴随你们成长。同学们,你们记下四年级生活中哪些难忘的一个片断呢?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写好的片断。(展示一两位)
小结:看来,我们也拥有一个像四(1)班那样温馨的班集体。
3、祁智叔叔用“芝麻开门”作题目,同学们知道什么意思吗?(指说)是啊,打开阅读这扇门,我们将会走进一个更新奇、广阔、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世界。同学们,让我们也来一个约定吧,让“芝麻”“开门”成为我和你们读课外书书的暗号,我们来演练一遍吧—
—(师)芝麻,(生)开门!
《地心游记》
教学目标:
1、认识封面,了解作者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2、教给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并尝试着这种方法阅读1----3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心中有阅读期待。
3、培养学生有计划阅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阅读整本书。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精读第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领导人类前进的,是科学;领导科学前进的,是幻想。科幻小说,既是科学的花朵,又是天马的丝缰。”《地心游记》就是一部将知识巧妙的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同时,又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
2、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地心游记》这部经典之作。相信大家一定很感兴趣。
二、阅读封面
1、你从封面上知道了什么?
A、书名。你的小脑袋里蹦出怎样的问题?
B、插图。看到这幅图,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场景?你迫切的想知道什么?(请假期里认真阅读的孩子介绍:在广阔的海洋里,出现了两头怪兽。其中一头怪兽长着海蜥蜴的头,有着一张鼠海豚的嘴巴以及鳄鱼的牙齿,那是鱼龙。另一头怪兽是一头看似海蛇却有着龟壳的蛇颈龙。它们在大海里拼命地厮杀,仿佛一定要把对方置于死地。它们搅得海洋掀起了滔天巨浪,似乎要把周围的一切都要淹没到海底似的。)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C、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这本是肖宝荣改写的,通俗易懂。感兴趣的话,可以读《地心游记》的译文版,文学味道更浓厚一些。)
D、作者。法国:儒勒·凡尔纳。(师生一起读《好伴》p22中的作家点击) E、阅读目录,你知道了什么?从目录里获取了哪些信息?
F、你准备如何读这本书?
(制定阅读计划、每天读两个故事,周末读4个故事,三周读完) 三、了解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读内容梗概,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四、读书方法的指导
1、 回忆读《大林和小林》时所用的学习方法。 (带着思考去阅读,并圈圈画画,写
下阅读感受) 2、交流自己的阅读好办法。
补充:这是本科幻小说,里面蕴藏着很多的科学知识,在阅读时,及时把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用横线画出来。
四、自主阅读《平静的日子》
(一)带着好奇心阅读第一个故事《平静的日子》
1、划出主人公“我”和叔叔奥托·李登布洛克教授的外貌、性格等特点。 2、在小组内交流:你眼中的奥托·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集体交流(补充:他是约翰大学矿物学的教授,热衷于科学研究。他学识渊博、具备一切能力而且作风严谨。从外貌描写中得知:他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富有洞察力。)
4、师:那么,又是一件怎样的事情打破了这种平静的生活呢?请阅读下面两个故事。
六、作业
1、完成《好伴》上文学类记录单,摘抄这位教授的外貌以及性格描写,说说从这些描写中,你了解了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2、思考:这些描写与后面发生的故事有什么联系?
《自然笔记》
一 教学资料
1 作者简介:
芮东莉(1957-),女,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写作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2 写作背景:(略)
3 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出自一位科学家笔下。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一无限美好的享受。
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述了地球地色彩,晨昏的更替,空气的流动,分级的设定,年轮和位置的关系,降雨的异象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二 教学设计与案例
1 解题
自然:自然界,一般指无机界和有机界。有时也指包括社会在内得整个物质世界
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得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分析课文
朗读阅读提示:(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描述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照、降雨的作用和异象。读这篇文章,我们既能获取许多科学知识,又能得到美的享受。
一位自然科学家又如此美妙的文笔,令人赞叹。我们不妨也用文学随笔的写法,来阐释某种自然科学的知识。)
从阅读提示中,我们获得了什么重要信息?
参考答案:阐释自然科学知识,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每一部分阐释的自然科学知识。
蓝地球:由于太阳光的波长不同,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质形成散射和漫射,形成“蓝地球”。
“晨昏线”寓言:白天和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
包容一切的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她的特征和作用。
蒲福风级:英国海军大将蒲福1805年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的风级。
位置:树木生长位置不同,生长状况很不同。
黄花雨:形形色色,略显异常的雨。
问一个问题:你最欣赏哪一段?再问一个问题:最打动你的是哪几句话?
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
有关“蓝地球”和“蔚蓝色苍穹”的提法,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作者以诗化的语言、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种流传广泛的“错觉”。“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空气精心写作的‘魔术’。”在这一段,作者将比喻和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与地球具有了人格化的含义。
相对于“蓝地球”,晨昏线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但作者的巧思妙想和妙笔生花却使晨昏线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剪辑,深深地映入读者的脑海。“晨昏线过处,无非是白绸缎刚刚飘然过去,黑披风就急急拂脸而来。沧海桑田,云去云飞。黑夜和白天,对自己体下的江山万物,施行着轮回的恩泽和压迫。”作者在这里的用意并不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他还从晨昏线引申出了光明与黑暗相互依存、互有攻守的哲理,由于有自然宇宙的大境界作铺垫,因此,文章极具感染力。
“包容一切的空气”是地球和人类最忠实的保姆,作者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和流云般的排比句式把“包容一切的空气”写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作者先用“抽象得像光,缥缈
得如雾,飘泊得似水”概括了空气的特点,然后强调了空气和你我的关系:她中有你,你中有她。接着又用一连串的比喻,对地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着重介绍了空气是如何“包围、密拥着整个地球”的:她“是古老的,远胜于陶罐、甲骨文”;她“乃众多气体的家园”;她“是永恒的流浪者”……以比喻领起每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空气与地球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也使文章对包容一切的空气的神情赞美显得水到渠成,合情合理:“她平凡到了极致”,“她是平凡而伟大的象征”,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类对“空气”的赞美和感恩。
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风级,是一种极具美感和想象力的创举。作者在蒲福分级的基础上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引入大量人文典故和景物描写,将简略的风级分类表扩充为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同时又赋予“风”以极为丰富的社会学寓意,令人掩卷长思。
龙王山坡南坡北的位置差异造成山南山北松树生长状况的不同,对比,作者在求学时曾作过细致的观察,并用文学手法加以描绘。山南者普遍高大、茂密、年轮宽大圆柔,山北者多矮小、稀疏、年轮窄薄、硬实。这一切皆源于位置不同所造成的生存环境的差异。而对于一棵树,生于山之南北,大可以是一阵风或一只鸟不经意的行为。那么对于人类来说,其出身之贵贱或许也有同样的意义,但作者仅是点到为止,给人以回味。
谷雨、橙雨、鱼雨、银币雨,作者列举了这些令人惊奇的怪雨,指出这无非是龙卷风的“杰作”。这一段作者巧妙化用俗语和唐诗,“匆忙自扫门前‘雨’”,“随雨跌入夜,砸地响闷声”,“随风潜入夜”,以及“资本转移”等经济学术语,行文幽默活泼,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总结本文的特色
或许描写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吧,本文的艺术想象也显得颇为大气.特别是“包容一切的空气”一节中,把“虚幻飘忽、无影无踪”的空气想象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而且还感觉得到它的深厚和沉重。如:它的古老,“远胜于陶罐、甲骨文”;它的年轻,“年轻得像一只方蠕出蛹壳、飞入苍茫的蝴蝶”;它的勤劳,“像云水间的园丁”;风作为它的先锋队,能“舒展空茫中的旗帜,吹白十里的梨花,芳馨春燕的双翼”,“将秋天震颤得金黄”;还能“泛起梦似的涟漪”,“给万物以无尽的滋养”……在作者的笔下,什么“都是她怀中或虚或实的创造”,因为,开阔广远的艺术想象,使它成了“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善解物意,随物赋形”的天地间的精灵。
本文丰富多变的表达形式在全文中随处可见。“蓝地球”中形象的拟人、美妙的联想;“‘晨昏线’寓言”中巧妙的确比喻、哲理的思考;“包容一切的空气”中丰富的想象、深情的赞美;“蒲福风级”中恰当的比照、适时的引发;“位置”中科学的说明、巧妙的諭示;黄花雨中资料的引述、道理的揭示……让人读来有一种发现的惊喜和领悟的震颤。境界的如此开阔,内容如此的丰富,形式如此多变,内涵如此的隽永,实在让人不知是在读科学说明文,还是在读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
仿写
物理课上我们正在学力学,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也来模仿一下作者的笔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