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2021-08-06
来源:步旅网
—匪 体育课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涂志勇 (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福建德化摘要:体育课不再是单单追求身体技能的发展,心理 与之相结合的发展在现行体育课中越显突出。中学体育健康 教育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很自然地接受 了更新的理念 但是在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健康教育过程中 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尤其学生心理方面相对滞后,需要加以及 时的科学分析,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进 使之与身体机能发展 相协调,让体育健康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 一362500) 、健康内涵的认识 健康是所有人都关心、渴望和追求的。健康不仅指没有疾 病或不虚弱,而且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 态。也就是说,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二者缺一不 可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基础 健康的心理可维持和增进人的 正常情绪,维护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具备 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能力,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 发展、相互制约着实现社会健康。 二、中学生阶段性心理特点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生理 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的不适应,正确认识与调控自己的生理 与心理状态对于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身体上发生巨 大的变化(主要是生理方面),同时心理方面也发生巨大变化。 在体育课中表现出一些不健康心理现象,表现为活泼好动,沉 (攻击性行为)、多愁善感、紧张、狂飙等现象:面对挫折出现失 望、歇斯底里、垂头丧气、意志消沉等现象:面对教师家长出现 沉默、躲避、撒谎隐瞒、讨厌(甚至人格侮辱)、骄傲、对抗、报复 心理等现象;面对同学出现怯懦、敏感孤僻、缺少自尊、情绪消 极、焦虑、多疑、嫉妒等现象。 上述状况在对体育科目没有正确认识的学生,青春发育 期表现出的一系列厌学症等心理缺憾及带来不便的学生.由 于身体发育迅速造成营养供应不足及导致运动不足的学生, 对青春期性心理认识不足或缺乏等造成的心理疾病方面的学 生,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不很快纠正这些不健康心理并加以正 确引导,就会使他们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根据他们具有坦诚性、纯洁性的特点.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时要有客观性、针对性、全面性、合理性、灵活性,要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并且要及时反馈他们的成长历程,以利于他们更好 地发展。 三、体育课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 1.师生的心理状态 静好思,谨慎害羞,热情大胆,孤独自卑,开朗自信等心理;面 对压力出现紧张、害怕、恐惧、失去信心、精神不振、情绪激愤 (1)发展综合速度。 体育课之前是文化课,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停滞在该事项. 难以很快转移到体育课上来 教师心情不佳,准备不充分,无法进入教学正常状态. 注意、思维均不能与教学进程同步,同样会破坏良好的课堂 气氛。 2.学生身体状态 人处于疲惫状态下身体机能必然会下降.在体育课上学 生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只有在精力充沛,生理状态较好 箭步式姿势,然后以双臂上挺,动作要快速完成,重复4—8组, 每组间休息5分钟。 (2)组合练习。负轻重量杠铃快速半蹲跳10次一轻重量杠 铃快速挺举10次一仰卧起坐转体屈膝10次,每组动作要快速 完成重复4—6组,每组间休息5分钟。 6.改进与提高专项技术 为了能使运动员尽快地掌握技术,达到理想的效果.应抓好 关键的技术环节。最后用力是技术训练的关键,正确掌握最后用 力顺序(蹬、转、起、制动、躯干加速、推、拨)是训练中的难点,滑步 与最后快速发力是重点,明确了目标,教学时才有针对性,教学 训练的方法才行之有效。 专门练习:专门练习根据技术关键环节或运动员的薄弱 环节设计几个技术环节的衔接练习(如:增强滑步时身体的平 稳、蹬、摆的力量,控制方向.实现两者的协调配合应采用的训 练方法和手段,提高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能力所采用的 训练方法和手段等),一般可采用负重的、带辅助器械的或加 大难度的专门练习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写组.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1994:5-123. [2]徐远香.体育教学中铅球专项素质训练的探讨[J].昆 ①短距离跑:短距离跑提高跑速和跑的能力在铅球训练 过程中很重要,其手段多采用快速反复跑:20、30、40米跑,重 复练习8—14组。 (2)变速跑:1500--3000米 (2)发展出手速度。 ①向上或向斜上方推举哑铃,要求推举的速度要快。 ②反手拉橡皮筋:站立,背对拉橡皮筋固定点,反手快速 拉橡皮筋。 (3)发展腿部、躯干肌肉群的快速收缩速度 ①腿部肌肉群以各种跳跃为主: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 蛙跳、纵跳、单脚跳、连续跳越跨栏架等。 ②腹背肌肉群的练习。背悬垂直腿上举:两手头上握肋木 成背悬垂.两腿伸直并拢.快速收腹举腿,要求动作速度越快 越好。脚勾肋木倒背悬垂屈体:仰卧斜板上,两脚向上勾住肋 木成倒背悬垂,两臂伸直下垂.身体挺直,快速收腹向上屈体, 要求动作速度越快越好。 5.发展专项爆发力 爆发力是铅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重要专项素质之一,爆 发力是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实际上是 最大力量与最快速度的结合.要获得爆发力就需要全身的肌 肉协调配合用力,要考虑到各部位身体素质训练的全面性和 协调性.其手段如下 l3 (1)挺举练习。挺举是一个快速连续地将杠铃从地面提到 胸上,然后将杠铃从胸上挺起至两臂伸直的动作。它的特点是 在最短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肌肉力量,强度较大,因此也是一 项发展全身爆发力的练习。E4]方法:提杠铃至胸前成下蹲式或 148 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12—14. [3]罗希尧主编.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89:2-65. [4]刘永东.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研究与应用[J].广州体 育学院学报,2000,(03):45—47. 考试周刊2o11年第73期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韦可喜 (洪泽县新区中学,江苏洪泽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新课程对 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学习积极性具体措施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甚 理想。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育能力是初中体育教学目 标,而这一目标恰恰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从当 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来看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 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2]。因此,为了更好地 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我 们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深人研究新课程的重要内容.探 索调动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热情的新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原因 (一)教材内容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教材的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热情的 高低。如果能够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与年龄特征选择教材内容,就会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 而当前初中体育教材往往侧重于理论与技能的讲解.缺少寓 教于乐的精神,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当中,枯燥抽 象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 一223100) 、(二)学生各自运动特长的差异问题。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极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在不同 体育项目上存在着较大的能力差异。学生在进行自身擅长的 体育项目时,由于动作完成得Jl ̄rJ、优美,会得到同学与教师 的认可,继而增强成就感。然而当进行学生较为薄弱的项目教 学时,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不仅无心学习.不 能提高该项目的技能,更会在第一时间丧失学习兴趣,无法持 续保持体育热情。 (三)气候与教学条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限制。 初中学生往往对于体育课较为热衷.而这种热衷有很大 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学生对室外环境的向往。尽管体育课通 常在室外进行,但是室外活动往往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并 且还有学校配套设施等现实条件的影响,当天气恶劣和配套 设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取消室外体育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心 情欠佳,教师就无法更好地运用“移情”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一(四)教学集体对学生积极性产生的影响。 体育课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集体性行为,这种以班级 为单位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举例 来说、当某位学生在体育项目的练习中遇到挫折甚至出丑时, 来自于其他同学的嘲笑、讽刺等刺激,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 时,才能胜任,如果学生在一个时期中集体活动较多,休息不 充分.完成练习的质与量就难以达到要求.课堂心理气氛必然 较为消极。 3.教师的教学风格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 课堂教学 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联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 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 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人,给知识、信 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 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使学生受 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 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 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 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会产生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教 师的教学风格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主导因素。 4.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洪亮清晰、教 法灵活独特,教育情境富有创意.就能营造引人人胜的课堂心 理气氛,能迅速对突发事件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始终驾驭着 教学进程,体现出很强的教学能力,伴随的必然是积极的课堂 心理气氛。 5.课堂信息的沟通 体育课中信息的畅通对形成积极的心理气氛具有促进作 用。教师通过目光注视、表扬、批评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学生 通过听讲、观察、相互纠正获得信息。信息交流畅通,课堂心理 气氛就生动、活泼。一旦信息交流出现问题,教师对学生就将 失去控制,课堂心理气氛就会陷入不良的局面。 四、体育课对于心理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体育课实践中应及时有效地应用心理教育方法, 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得以实现.通过 体育活动树立自尊自信,并且获得成功感,逐步让他们表现出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或条件困难下的 环境中能够敢于挑战陌生或困难环境.表现出乐观坚强.充满 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即高尚心理,也使他们的比赛 心理,尤其是竞争心理有好的改善,促使他们处理简单突发事 情时有信心,养成能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交 往,和谐完整的健康人格。 教师要尊重中学生的自尊心,正确对待他们要求独立自 主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这有利于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思想交流,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 神,有利于思想交流,有利于解决个性方面的困难或消除困 惑,养成做事果断的性格,焦虑、紧张、恐惧感就有所下降甚至 渐渐消失。 体育与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直观性、可操作性、可观察 性、可接触性较强的活动形式,它使心理健康在行动上得以实 践。在体育运动中性格、人格等心理方面不完善者会找到荣誉 感、义务感、责任感。体育活动最终目的是回归自然,面对现 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从而体现出参与者的团队 心理.即归属感、认同感增强。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较为完美的境地,应建立全 新的健康教育观念,探索现代体育健康教育新思想,积极与当 今世界教育方式接轨,以使陈旧的制度、方法、策略得以创新。 我们要使学生成为有健壮体格和健康人格的新一代,体育心 理健康教育应向更高、更快、更新的多元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2]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3]叶一舵.心理学.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