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59年,当时我们的邻国印度说:珠穆朗玛峰不能算中国的领土范围,中国人登不上珠穆朗玛峰。这样的情形之下,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人必需完成的任务,所以在1960年派出了214人的登山队,因为当时的气候环境,最终只有四个人艰难的朝峰顶爬去。
电影中当时的状况是这样,他们四个从珠穆朗玛峰北坡往上爬,在其次阶梯到第三阶梯的时候,有一个30多米的垂直峭壁,他们就只好搭人梯上去,凭借坚毅的毅力最终完成了登顶的壮举,因为没有摄相机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所以当时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被世界认可。
回来后他们把路途制成地图,1975年其次代登山队再次动身攀登珠峰,并精确找到了当时其次阶梯到第三阶梯的悬崖,建起了一座金属梯子在峭壁上,这就是”中国梯“,中国人最终把艳丽的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顶端,用相机记录下来这历史性的一幕。他们用行动告知全世界我们自己的山,自己会爬。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大山——幻想,只要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终有一天会完成自己的幻想。
《攀登者》观后感2
现代人常说这么一句话:“只要坚持,必定胜利。”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向前去。
《攀登者》讲了我国第一支登山队去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峰。
第一次,我国登山队经过重重险阻,在没有气象预报的状况下仍能抓住有利的窗口期,穿过了风口崖,登上了珠峰的最高峰。但缺憾的是在攀登的过程中,队长为了救人放弃了可以录下这一关键时刻的相机,导致他们只能在那里埋下一面可以证明中国人来过的五星红旗,却不能拍照向全世界证明。队员们留下了深深地缺憾解散了,这一散就是十几年。 其次次,在祖国的认可下,当年的三位登山生还者又有幸带领一批爱国的年轻攀登者,进过魔鬼般的训练,再次挑战第一高峰。因为环境的恶劣,天气的多变,又是一次一次的失败,他们是再战再败、再败再战,期间有伤有亡,曾经让他们一度失去了战斗的志气。
但就是由于队长的坚持,以及对胜利的渴望以及气象学家的严谨工作看法,让他们最终抓住时期,最终登上了人类最高峰---珠峰。让那些说自己国家的人都登不上自己国家的高峰的人恒久闭上了嘴。
这一时刻,队员激烈了、国家扬眉吐气了、人民欢歌载舞了、我热泪盈眶了。
《攀登者》告知了我,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幻想! 《攀登者》观后感3
电影《攀登者》讲解并描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胜利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其次阶梯”架设“中国梯”,胜利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务,证明白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幻想,砥砺前行。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简单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留,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念满满,渐渐转为立场的动摇。有的人起先怀疑,起先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惊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惊慌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旧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看法,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气。
我们“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用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攀登者》观后感4
简直让人无语,原来满怀期盼地看攀登者这种题材,结果电影完全不把重点放在攀登本身,穿插无厘头爱情线,张译那条线也很突兀,攀登本身的记述倒少了,章子怡迷路方去救的那个片段简直太假,还有那么高的山兴奋的连帽子都不戴,这很不符合常识好吗?还有既然山上气候改变在几秒钟,为什么还要气候局,章子怡真的不适合这个角色,不是演技的问题,是角色本身的问题,捧那个女演员可不行以别那么明显?超级让人反感的。攀登者这种题材的不要太多主旋律,把攀登要做的打算,攀登的一些历史时刻,攀登队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重点拍拍。肯定要纪实。剧本一塌糊涂的,太差了,别那么多废话,这种不需太多玛丽苏剧情的戏非要强插那么多,哎,悲观至极。第一把攀登本身作为电影第一要义,其次主题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珠峰目前的危机与人类破坏,第三突动身挥人的性格本质,别动不动就是国家就是民族,多拍拍珠峰本身的景。特别不值得票价,以后不会轻易看电影了,主旋律要拍的高级点,别这么简洁逻辑像个小学生似的,哎,就是缺乏一种高屋建瓴的本事以及剧本精细打磨的实力,多学习吧! 《攀登者》观后感5
今日周末,在家里观看了上个月没来得及去影院观看的电影——《攀登者》。
影片《攀登者》讲解并描述了1960年方五洲等人与队长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中途遭受了雪崩,队长去世了,方五洲为了救松林没能护住摄像机,但是最终他们在相互扶持下登上了峰顶,将属于中国的踪迹留在了珠穆朗玛峰峰顶。那是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但是,由于未能360度拍下峰顶,导致当时的成就未能被全世界所认可。最终,在1975年5月27日,9名中国登山员再次登上珠峰,他们留下了360度摄像,测量了属于中国的珠峰高度。
《攀登者》整部影片所呈现出的信念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个信念,是生活前进的动力,也是会造就不平凡人生的前提。只要心存信念,就会不断督促着我们去发掘生活的方向,包括一个阶段的考试、一个生活的爱好、一个小目标等等,只要心存信念,困难和挫折便都无法阻拦我们奋进的脚步,无法挫败我们那颗坚决不移的心。信念,它是锤炼我们钢铁意志的熔炉,也是造就我们前进不馁的意志,更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持。 《攀登者》观后感6
今日和家人一起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着实被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我们在1960年已经登上珠穆朗玛峰了,但是由于
摄影机丢了的原因而没有拍到珠峰顶。这使的我们虽然登了顶,但是没有被国际上承认,这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缺憾。于是在1975年,国家又一次组织登山活动,这一次大家充溢信念,肯定要让全世界的人民知道中国人的决心。于是在这一年我们中国人又一次胜利的登上顶峰。在这期间,攀登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大风暴,遇到强气流,遇到雪崩,但是中国队员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又一次胜利登顶,使得观众们热泪盈眶,为中国人感到骄傲。
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有很多想法。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傲慢,因为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不仅如此,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无比强大,为了祖国而争光,为了祖国而奋斗。我们中国人不怕任何困难,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努力奋斗,拼搏,这是最值得我们傲慢的。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傲慢。 《攀登者》观后感7
看完电影《攀登者》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月一日《开学第一课》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而做了截肢手术,但是,失去双腿的他没有放弃幻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最终在2022年5月,以69岁高龄胜利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动着五星红旗。
然而,令他骄傲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
为他参加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号称其次台阶的一个九十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一壮举。虽然那是一个非常一般的梯子,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艰难,因为海拔高,原来就缺少氧气,再加上天气极寒,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须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最终用了一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其次台阶上。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山队员,踩着夏老他们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经验几十年的历程,夏老那颗希望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失去双腿也肯定要站在峰顶如今的中国已毅然矗立于世界东方,今后,中国将接着呈现大国姿态,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让每一名中国人都为五星红旗恒久高高迎风飘扬而傲慢、骄傲,但是,恒久也不能遗忘那部挂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梯”。 《攀登者》观后感8
《攀登者》讲解并描述的是为弥补1960年中国登顶所留下的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吴京饰)、曲松林(张译饰),“二代攀登者”徐缨(章子怡饰)、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两代攀登者组成的中国“最强攀登联盟”,举国之力,向珠峰发起冲顶挑战。
在攀登过程中更是不断遭受各种难以预料的危急时刻,
多次命悬一线。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不到长城非英雄,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他们在书写中国辉煌。山高绝顶人为峰!假如奇迹有颜色,那么它的颜色必需是中国红。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赐予我们前进的力气。新中国成立x周年,70年春华秋实,70年不屈不挠,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闪烁在天空,它承载了我们对祖国的酷爱。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这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对爱有了一个全新的相识,懂得了爱是一种力气,爱是一种担当,爱是一种荣耀,爱是一种回报,爱是一种奉献……今日的我们更要向爱惜生命一样,爱惜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不行侵扰。接过长辈的旗帜,树立远大幻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9
近几天在电视上观看了19年国庆献礼片《攀登者》,颇受感动。
电影《攀登者》讲解并描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
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其次代攀登者们再次动身,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极度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沉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一系列的艰难险阻,
最终登顶了,最终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最终”来之不易。看到预报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傲慢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骄傲。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志气、才智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建了奇迹,他们在极其寒冷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胜利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很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当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峻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接着传承下去,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攀登者》观后感10
剧烈举荐《攀登者》,真的太好看了,原来没准备看这个电影,但是别的场子基本就都满就看了这个,说实话刚看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本身对这个题材没有多大爱好,而且前几天的微博热搜也让我对这部电影存在一点质疑,但是今日看完真香了!!真的很好看,首先这部电影的阵容特别强大,吴京,章子怡,张译…哪个单独拎出来都能扛起电影票房,演技更是毋庸置疑的,吴京跟章子怡就不用说了,张译演的曲松林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人物刻画的及其细腻,收放自如,多一分会夸张少一分又没有感觉!总之很棒了!井柏然和胡歌的加持也让我眼前一亮,之前并不知道他们也有参演,所以看到他们还是有点惊喜的,跟这些大佬飙戏也没有被压许多,看的很过瘾!再来说说剧情吧,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在我眼里的登珠峰都是一些冒险家,一些酷爱挑战的人,从来没把他们跟国家大义联系起来,但是这个电影又一次打破了我的固有想法,看着登山队一次次的遇到各种危急,看的我也是胆战心惊,生怕下一秒又要雪崩,又要有牺牲!总之,这肯定是下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大家千万别错过了! 《攀登者》观后感11
今日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好像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
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全部的心情:惊慌、懵懂、心疼、难受、释怀、激昂……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务,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一般人其实是生疏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学问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白。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缺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子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学问,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胜利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比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别但不曾遗忘,是最懂也最信任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干脆的时候,他会静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攀登者》观后感12
今日和挚友一起观看了影片《攀登者》。该影片讲解并
描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行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1960年,国家组建中国登山队,确定从困难重重的北坡登顶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在经验雪崩、队长的牺牲后,只剩四名队员向最艰险、也是最难逾越的“其次台阶”发起冲击。在攀爬途中,高度不够,四人搭起了人梯,鞋上有冰太滑了,情急之下登山队员只能赤脚登上去,牺牲了自己的半个脚掌。
胜利登顶后,四人在山顶激烈的升起了五星红旗,并把红旗装在手电筒里,埋在了珠峰顶上。由于登山途中为了救人,把摄影机弄丢了,因此没能够留下影像资料,因此,不被外国人所承认,被救的队员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15年后,国家又一次组建登山队,打算测量珠峰的高度,一大批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进行惊慌的训练,这一次,特地选了一个有登山阅历的摄影师。在登山途中,又一次的遇到了雪崩和暴风雪。为了保住摄像机,登山队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长眠在皑皑白雪中。
进过重重的困难,登山队员最终又一次的登上了山顶,顺当的测量出来珠峰的高度——8848.13,在山顶艳丽的五星红琴又一次升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人,恒久不怕困难! 《攀登者》观后感13
拍登山运动的题材,国内导演应当还没有阅历。于是导演就加了爱情这条线,把一个生疏的题材拍成熟识的儿女情长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一个宏大的爱国题材变成狭小的爱情题材。
原来这部电影能把格局升到爱国精神的层面,但却被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故事一搅和,格局瞬间就被拉下来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觉,我们也可以在细小处用功,着重强调细腻的人物情感,但导演明显也不够细腻,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太粗糙,有着历史电影的通病——假大空。 导演的表现手法粗糙提现在哪里呢?例如为了表现人们对方五洲的偏见支配了砸玻璃的情节,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现手法了。例如许多剧情都要靠旁白推动,技术超群的导演会用影像说话,而不是像新闻纪录片一样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会导致电影看起来像博物馆里的历史资料,冷冰冰的。
电影结构上是的很平凡的平铺直叙,缺乏新意。我认为假如能60年头和70年头两条线并行推动,60年头的剧情影响着70年头人物的做出选择,最终同时达到高潮,电影在逻辑上会通顺许多,情感上会剧烈许多。
电影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精神,要知道,中国精神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静默付出,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片中方五洲个人的主角光环太强,显得其他人都像废物一样,这样设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敬重历史。 《攀登者》观后感14
这些人都是消遣圈备受瞩目的演员,更是集口碑和演技于一身的演员,他们无论是哪一个提出来都可以撑起一个影片,可是如今汇聚在一部电影内,那么这部电影的质量就毋庸置疑了!
历年来的国庆档都是各类影片厮杀的主战场,而今年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应景的影片也不在少数,而和《攀登者》能够同日而语的唯有《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从三部影片的预售上来看,《攀登者》以6500万的预售位列第一,而《攀登者》想看人数也超过了30万人,这就是《攀登者》已经预定了爆款大片的席位!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于祖国有着深厚的爱意对于革命先烈更是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在1960年那个装备落后的时代,中国三人登山队完成冲刺,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足以激昂国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
而如今被搬上荧屏自然值得每个人观看,也值得我们学习攀登精神,可是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
广场将实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更值得我们每个人观看! 《攀登者》观后感15
国庆节的时候,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让我特别感动。
1960年,中国登山队由150个队员组成,打算从北坡登顶珠峰。他们经验了暴风雪、冰裂缝、雪崩等重重难关,最终登上了珠峰的“其次台阶”。而此时,登山队只剩下三个人。最终,在其次天的凌晨2点16分,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虽然他们登上了珠峰,但是,因为没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体的认同。
1975年,中国登山队又带领了200余人,打算再次登顶珠峰,并准备测量出珠峰的精确高度。在大量的练习和几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队员胜利登顶,创下了人类首次连续18小时,不携带氧气瓶登顶珠峰的奇迹!他们还测量出了珠峰的精确高度——8844。43米。
我们要学习登山队员们坚韧的斗争精神。电影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危急,多次命悬一线,却不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
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中国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