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城市水景环境营造与设计
摘要: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于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等,而进入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城市景观设计新阶段的时候,水景设计与环境的营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应用,而是在新的构成理念下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将水景与抽象造型相结合、与声光电相结合、与建筑构造相结合、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与人的行为相结合等,都给城市景观提供了丰富的元素。 关键词:城市水景水景设计环境营造
水来自于大自然,它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是所有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之一,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出声,可映射等特性;所以既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城市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环境营造与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里,也占有一席之地。
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于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等,而进入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城市景观设计新阶段的时候,水景设计与环境的营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应用,而是在新的构成理念下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将水景与抽象造型相结合、与声光电相结合、与建筑构造相结合、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与人的行为相结合等,都
给城市景观提供了丰富的元素。 1.城市水景环境概述
俗语中有:“水为城市灵魂。”可见水在城市造景中的重要性。城市景观中有水,不但能增加景色的美丽,使景色生动活泼,而且还具有灌溉、消防、增湿、划船、滑水等生活实用价值,在城市景观的营建中水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水在城市景观造园上的运用与布置一般要依造景的面积、形式及水源供给情形而定,如果造景基地或附近有天然充沛的水源存在,则是利用自然水景的最好机会,否则可以就造景的地势、经济情形,在适宜的范围内由人工筑造。现今,人工筑造的水景为节约用水量多采用以循环利用的方式建造 2.水景形态特点、作用与设计
2.1水景的形态特点。水是无色、无哇的液体,本身无固定的形状所造就。丰富多彩的水态,取决于容器的大小、形状、色彩和质地,所以各种水池、塘、湖、水道的设计开头也决定了水的形态。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或静止,或运动。因此水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类:
静水宁静安祥,能形象地倒映出周围环境的景色,给人以轻松、温和的享受。动水活泼灵动,或缓流,或奔腾,或附落,或喷涌,波光晶莹,剔透清亮,令人感受欢快、兴奋、激动的的氛围。因此水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总体设计的目的的统一,静处则静,动处则动,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而且运动着的水,无论是流动、跌落还是撞击,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使原本静默的景色产生
一种生生不息的律动和天真活跃的生命力,因此,水的设计也应包含水声的利用。 2.2水景的作用
2.2.1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托浮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当水面不大但在整个空间中仍具有面的感觉时,水面仍可作为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基底,产生倒影,扩大的丰富景观空间。
2.2.2系带作用:水面具有将不同的、散落的景观空间及园林景点连接起来并产生整体感作用,具有线型系带作用及面型系带作用之分。前者水面多呈带状线形,景点多依水而建,形成一种“项链式”的效果。而面型系带作用中,零散的景点均以水面为各自的构图要素,水面起到直接或间接的统一作用。
2.2.3焦点作用:喷涌的喷泉、跌落的瀑布等动态形式的水的形态和声响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在设计中除了处理好它们与环境的尺度和比例的关系外,还应考虑它们所处的位置,通常将水景安排在向心空间的焦点上、轴线的交点上、空间的醒目处或视线容易集中的地方,使其突出并成为焦点,如喷泉、瀑布、水帘、水墙、壁泉等。
2.3 水景的基本设计形式。水景设计中的水有有平静的、流动的、跌落的和和喷涌的四种基本形式,平静的一般包括湖泊、水池、水塘等,流动的有溪流、水坡、水道等,跌落的有瀑布、水帘、叠水、水墙,鄙涌的有喷泉。当然,在水景设计中往往不止使用一种
可以以一种形式为主,其他形式为辅,也可以几种形式相结合。另外,水的四种基本形式也反映了水从源头(喷涌)到过流(流动或跌落)再到终止(静水)的过程。在水景设计中可以利用这种运动过程创造水景系列,融不同的水的形式于一体。
2.4 水景设计手法。水是构成建筑空间品质之重要因素。通过水体的组织,展现空间的层次与序列;藉水的形象与音响,使建筑空间得到情与景的交融;将有限的空间中融入自然。
2.4.1衬托手法。以大水面包围建筑物,是构成水景开敞空间的常用手法。大水面使人的视野为之开阔,登楼远望,水面上阴晴雨雾的变化可激发出观赏者的各种想象。历来就有许多观赏亭、望海楼及园林中的临水建筑为人们所喜爱,都以大水面环抱建筑并以水景得名。
2.4.2对比手法。水,作为天然之物引入建筑空间环境之中,形成对比,包括了与实体形成的形态对此,与空间环境形成的势态对比两个方面。取水体之色貌与建筑实体形成虚实、刚柔的对比,以水体的动势与建筑的静态空间形成开合、动静的对比,使空间感平稳、安定,产生环境空间的静态美 空间感生动、热烈, 产生环境空间的动态美。
2.4.3借声手法。水声在庭院空间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因素之一,它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水声在庭院中是激发诗意的媒介,恰当地运用水声,效果十分惊人。
2.4.4点色手法。中国城市景观建筑以素淡著称,力求色调清雅
自然。万物之色,水色最素淡,但它也最富于色的变化。水色在庭院空间中又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宽阔的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也映衬出环境景物的变化。一片漂浮着绿萍风荷的塘池,随四时变换不同的色调,增添了不同的情趣。
2.4.5光影手法。建筑庭院空间中水的光影有三种变化:一是水面本身的波光,二是利用室内池水中天棚灯光的倒影成景,三是波光的反射,这是水面独有的特性。波光使水景空间游动,得到浮游飘洒的情趣、倒影使水景空间扩大,给人以深虚新奇的联想、反光使水景空间生辉,构成闪亮的装饰效果 3.城市水景与周围植物营造关系
无论大小面积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应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物,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从水边植物配置的艺术构图来看,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林冠线。即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体轮廓线,要与景的风格相协调。如“水边且柳”是中国园林水旁植物配置的一种传统程式。但是,水边植树也不局限于这一种形式,如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的水池旁,都种植高耸向上的水杉、落羽松、水松等树木,也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3.2透景线。水边植物配置之所以需要有疏有密,是为了在有景可观之处疏种留出透景线。但是水边的透视景与园路的透视景有所不同,它的景并不限于一个亭子、一株树木或一个山峰,而是一个
景面。配置植物时,可选用高大乔木,加宽株距,用树冠来构成透景面。
3.3季相色彩。植物会因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而有不同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映于水中,则可产生生十分丰富的季相水影。如春季以粉红色花的合欢树、樱花;秋季以各色叶如枫香、槭类栽植于水边,都会大大地丰富水景的季相色彩。冬季,水边植物则可利用摆设耐寒又艳丽的盆栽小菊以弥补季相之不足,也可以常绿植物进行补充。
4.. 水景与依水人工构造物的营造
4.1 水景与亭。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或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4.2 水景与桥。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组织游览路线。而且桥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其种类主要有:独木桥、拱桥、浮桥、吊桥、廊桥等。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
绘画的典型景色。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景观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4.3 水景与汀步。汀步是设在水中步石又称踏步或跳桥,虽然这是最原始的过水形式,但在园林中尚可应用发挥有情趣的跨水小景,使人走在汀步上有脚下清流游鱼可数的近水亲切感。汀步最适合浅滩小溪跨度不大的水面。也有结合滚水坝体设置过坝汀步,但要注意安全。
4.4 水景与榭。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
4.5水景与舫。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建筑,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建筑,其形似船。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空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 5水景与驳岸的营造关系
水景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陷定岩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园林驳岸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在古典园中,驳岸往往用自然山石砌筑,与假山、置石、花木
相结合,共同组成园景。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景观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但应注意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大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层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总之,城市水景设计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也丰富了周围的景观设计。但水景设计与周围环境的营造能否充分表达设计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探讨的课题。 参考资料
[1] 杨永胜 金涛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 [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7
[2] 金元欢 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与综合治理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 冯炜 李开然 现代景观设计教程 [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6
[4] 叶铭和 彭重华 广东住区庭园水景设计浅析[j]《蓝天园林》2005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