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墙堆石坝坝体变形有限元分析
2020-04-27
来源:步旅网
第35卷第2期 2013年2月 华电技术 Huadian Technology V01.35 No.2 Feb.2013 心墙堆石坝坝体变形有限元分析 陈立成 ,杨培章 (1.四川华电西溪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西昌四川成都615000;2.四川华电木里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610016) 摘要:以某心墙堆石坝为实例,采用三维静力有限元法,详细模拟了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顺序,基于邓肯一张E—日模 型,分析了不同蓄水方案的大坝坝体变形规律。 关键词:心墙;堆石坝;变形;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O 316:TV 614.4 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1951(2013)02—0021—03 0引言 心墙堆石坝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速度快、对 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等优点,因而备受坝工界青睐。 我国百米以上高度的土石坝已超过20座(如双江 口坝高314.0 m、古水坝高305.0 m、两河口坝高 292.0m、糯扎渡坝高261.5 m、水布垭坝高232.0 m 等),这些高坝大水库水电工程所在地地质环境复 杂、边坡高陡、坝高库大、失事后果严重,如何科学合 理模拟其大坝变形与应力状态,揭示高堆石坝破坏 机制与模式,准确把握其静、动力特性,对大坝安全 意义重大。 向下游为正,取坝轴线为Y轴零点;Y轴为沿坝轴线方 向,指向左岸为正; 轴为竖直方向,指向上方为正。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时,以六面体8节点空间实体 单元为主,对于某些复杂结构使用五面体单元进行过 渡。计算模型划分得到31 791个实体单元,其三维有 限元网格如图2所示。考虑大坝受力和变形的实际 情况,采用位移约束条件。将地基底面设置为 ,Y, 方向约束,上、下游地基两端设置为 方向约束,两岸 岸坡设置Y方向约束,坝体部分均不设约束。 堆石坝施工采用分层碾压填筑,且堆石体呈明显 的非线性特性,则堆石坝有限元模拟载荷采用逐级施 加的方式,因此,在建立坝体有限元模型时,将坝体材 料分层填筑上升。堆石坝最大坝高为136 m,分20级 模拟坝体施工填筑的过程。水库蓄水采用5级蓄水 1工程概况 某心墙堆石坝为某个流域水电开发的龙头水库 工程,最大坝高136 m,坝顶宽度12 m,上游坝坡 1:2.0,下游坝坡1:1.8,坝基覆盖层最大厚度约 的方式来模拟,第1级为死水位2475.00m,最后1级 为正常蓄水位2540.00m。 考虑到施工与蓄水的先后顺序,对工程的安全和 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故本文分2种蓄水方案进 行模拟堆石坝的静力有限元特性分析,因后续蓄水过 程不同,可分为竣工后蓄水和先期蓄水2种方案。 2种方案均按26级进行加载荷,前14级加载 100 m,大坝防渗系统采用砾石土直心墙加混凝土垂 直防渗墙方案。两岸岩体卸荷强烈、透水性较强,心 墙堆石坝典型剖面分区布置如图1所示。 2计算模型 计算模型坐标系规定为: 轴为顺河流方向,指 图1心墙堆石坝典型剖面分区布置图 收稿日期:2012—02一l9;修回日期:2012-03—12 荷过程相同,具体加载荷方式如下。 方案1。 ・22・ 华电技术 第35卷 (2)2—14级计算模拟施工至高程2500.00 m。 (3)l5~16级蓄水至2490.00m。 (4)16~23级填筑至坝顶高程2544.00m,即坝 顶高程。 (5)24—26级蓄水至正常蓄水位2540.00nl。 综合2种方案可以看出,后者可提前产生发电 效益。 从堆石坝的坝体材料的试验资料,经过非线性 有限元相关理论的分析,选取邓肯一张E—B模型 作为坝体材料的本构模型。经过现场取料和室内三 轴试验可以得出坝体材料参数,结果见表1。 (1)1级为基岩及覆盖层初始地应力计算图2,.心 三苎 兰 … 3计算成果分析 ~ 。 (2)2~14级计算模拟施工至高程2500.00m。 按2种不同的方案,采用MIDAS/GTS分析堆石 (3)15~21级继续施工至高程2544.00m,即坝 坝静力有限元特性,得到的相应坝体变形特征值见 顶高程。 表2,坝体变形等值线如图3~图8所示。2种比较 (4)22~26分级蓄水至正常蓄水位2540.00m。 方案的计算结果如下: 方案2。 (1)竣工与先期蓄水方案的水平、垂直位移变 (1)1级为基岩及覆盖层初始地应力计算。 化规律一致,位移量值有一定差异。 表1堆石坝坝体材料E—B模型参数 注:Rf为破坏比; 为初始变形模量基数;n为反映变形模量与围压之间关系的参数;K 为卸载模量; 为 的 基数;m为反映K随围压增长的速率参数;p,△ 为摩擦角和摩擦角增量。 表2堆石坝典型剖面应变计算结果 注:对于水平位移:“一”表示向上游方向,“+”表示向下游水平位移。 第2期 陈立成,等:心墙堆石坝坝体变形有限元分析 ・23・ (2)坝体填筑完成并蓄水至2490.O0 m高程 时,先期较竣工蓄水向上、下游水平位移分别减小 3.75 cm和5.97 cm,占竣工蓄水方案的8.80%和 9.60%;垂直沉降小l6.65 cm,占9.20%。即先期 蓄水位移均小于竣工后蓄水位移。 图3竣工后蓄水方案竣工工况水平位移 (3)正常蓄水位工况,先期较竣工蓄水向上、下 游水平位移分别减小l1.72 cm和增大2.57 cm,占 竣工方案的28.20%和3.40%;垂直沉降小18.36 cm,占10.32%。 (4)从垂直沉降的等值线可以看出,2种方案的 最大沉降位移坝体的下部1/3—1/2坝高附近的部 位,但是竣工后蓄水的部位是心墙,而先期蓄水的部 位是心墙上游。 图4竣工后蓄水方案竣工工况垂直位移 4结束语 本文以某心墙堆石坝为例,采用三维静力有限 元法,详细模拟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顺序,基于邓 肯一张E— 模型,分析了不同蓄水方案的大坝坝 圈5竣工后蓄水方案正常蓄水位工况水平位移 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堆石坝坝体变形符合土石 坝一般规律,邓肯一张E一日模型适用于该坝的变 形分析。竣工后蓄水方案和先期蓄水方案的坝体应 力变形规律一致,仅量值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图6竣工后蓄水方案正常蓄水位工况垂直位移 [1]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2003. [2]殷宗泽.土体本构模型剖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6,18 (4):95—97. [3]钱亚俊.高心墙坝应力变形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水 利科学研究院,2005. 图7先期蓄水方案正常蓄水位工况水平位移 [4]殷宗泽.高土石坝的应力与变形[J].岩土工程学报, 2009,31(1):1—14. (本文责编:王书平) 作者简介: 陈立成(1983一),男,黑龙江绥化人,助理工程师,工学 硕士,从事水工结构工程及基础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图8先期蓄水方案正常蓄水位工况垂直位移 <>●<>●o●<>●<>●<>●<>●<>●<>●<>●<>●<>●<>●◇(E-mail:125625303@qq.corn)。 ●0●0・<>●o●<>・o●<>●<>。o●<>●<>●<>●<>●<>●<>●OQ<>‘<>●<>●o●<>● ●<>●<>●<>●<>●<>●<>●<>●<>●<>●<>‘0广告索引 燃煤电厂华电技术……………………………………………(封面) -.…………………………………………・(封三) 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跨版) …………(前插4,5) 华电水务工程有限公司(跨版)………………(前插6,7) 沁阳市东利银建实业有限公司(跨版) ………(前插8,9) 2013中国分布式能源产业与应用展览会………(前插10) 太阳能热发电站运行操作培训班………………(前插11)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目次页、右) 华电分布式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跨版)………(封二)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封底) 华电分布式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跨版)……(前插1)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跨版)………………(前插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