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现状

2020-04-12 来源:步旅网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现状 魏永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现状 中图分类号:R542.2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o4一封二一0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随着科学 的发展,通过对AMI的不断探讨和研究,提高了诊断技术和治 疗水平,AMI病死率明显降低。 1发病机制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粥样斑块表面损伤而导 致血小板凝聚和凝血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导致 改变的相关疾病的前提下,才能做出准确无误的诊断。20世纪 80年代末,心肌肌钙蛋白(cTn)逐渐步人人们的视野,经过20 余年的研究,cTn检测在AMI时的临床特异性和灵敏性不断提 高,逐步取代cK—MB等,称为诊断AMI的主要心脏标记 物 j。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联合提出重新定义AMI,其中将c.rn的变化作为诊断 管壁狭窄甚至闭塞,血流中断,在重度狭窄部位发生血小板凝 聚。血小板凝聚尚可促成凝血酶生成,致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及 血栓形成。特别是在急性内膜损伤,血液凝固倾向增高或兼有 血管痉挛条件,血栓形成更趋活跃,导致完全性血管闭塞和梗 塞发生,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2病理基础 心肌供氧的急剧减少,使心肌氧和能量的供需之间失去平 衡,因此,任何增加心肌供氧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措施都可能 限制梗塞范围的扩大或使其缩小,反之,则可能使梗死面积扩 大 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肌张 力。心肌张力又与前负荷(舒张期心肌张力)和后负荷(收缩期 张力)有关。决定心肌供氧的因素主要是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氧 摄取率。与AMI发生有关的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多有急性血 栓堵塞,造成心肌缺血,故冠脉血栓形成是导致AMI的直接原 因。心肌梗死的大小、范围及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 阻塞的部位、程度、速度和侧支循环的沟通情况。因此,AMI的 治疗强调溶栓和冠脉再通治疗。 3诊断技术 3.1 X线检查:除原有的x线透视、摄片、造影、断层外,x线 体层摄影(cT)已成为现代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 来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3.2心功能检查:用于临床诊断、干预评价、预后估测等方面 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有心机械图、心阻抗图和超声心 动图(UCG)。UCG与心电图一起形成了心血管病非创性诊断 技术的强大支柱。又与x线核素、磁共振一起组成了心血管病 四大影像诊断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心脏和大血管 的结构,还可观察心腔为异常血流、瓣膜的反流量、血流方向和 速度,并可随心动周期变化测算心泵、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 超声技术在诊断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由早期 的M型超声,以后的生血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发展到 食道、负荷、血管腔内和心肌灌注对比超声。 3.3心血管造影:是经导管向心脏大血管腔内注入对比剂(造 影剂),用以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功能的一种特 殊x线检查方法。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检查手段解决诊断问题, 阐明特异性药物疗效反应,指导制定手术方案是一重要课题。 3.4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不仅能够清晰显示解剖结 构,对心功能及代谢的研究也具有优势,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影 响诊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3.5心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广义应包括体表心电图、等电 位标测图、信号平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向量图等。通常所 指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是指在导管室内由电生理医师进行的心 内电生理检查。近年来又有心电图理论及记录方法、心内心电 图、标测心电图和心脏程序刺激等电生理进展。 3.6血清酶学检查:由于生物化学及其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血清酶学检查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已逐渐得到普及,血清 酸激酶(学检查对病情的判断也可提供一定的参考,CPK)、CPK--MB同功酶、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 常用的有磷酸肌 酶。引起血清酶学改变的疾病很多,必须在除外其他有美蘸莩 天津宝坻区大白医院 2012年12月3日收稿 AMI的重要条件之一。2007年,全球心脏病专家学者对此表示 赞同,提出共同一致的观点。近年,新一代高敏感方法检测cTn (hs—cTn)问世,为AMI的诊断提供更为便捷敏感的方法。 4治疗进展 4.1 溶栓疗法:血栓形成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其最终结果是可 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溶栓治疗就是给予纤 溶酶原活化因子,通过它们激活血液的纤溶系统,达到溶解血 栓的作用。纤溶系统由未激活的纤溶酶原构成,它可被各种纤 溶酶原活化因子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丝氨蛋白酶,即纤溶酶。这 些纤溶酶活化因子分两大类:一类为非特异性纤溶酶,无论对 血栓部位或循环中的纤溶系统都起全面作用,如链激酶(sK)、 尿激酶(UK)等;另一类是选择性作用于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 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PA)、乙酰链激酶等。目前静脉 溶栓疗法是最新而有效的,经过这些年来多国合作大系列病例 的研究,已得到结论性的结果,一致公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一代溶栓剂有sK和UK,SK是从B溶血性链球菌中提取的 一种蛋白,有弱的抗原性和致热性。链球菌易感者可有过敏反 应,不便重复使用。UK疗效比sK好,无抗原性和致热性。sK 和UK均为外源性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剂,使纤溶酶原转 变成纤溶酶,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呈现为全身性的纤维蛋 白溶解状态,易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第二代为组织型纤维酶原 激活剂(t—PA)和重组型纤维酶原激活剂(n—PA),能选择性 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溶解阻塞的血栓,不激活全身性 纤溶系统。第三代为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APSAC)和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其特点是 释放快,溶栓持续作用时间长,血管再通率高,有高度选择性的 溶栓作用,不影响全身的纤溶系统。国内溶栓药物还有去纤酶 和蝮蛇抗栓酶,两者均从蝮蛇毒中分离。目前全国使用的溶栓 药物主要是UK,UK的总量为50~150万U,每次以50万u加 入100ml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在15~40min内静滴完毕,根据病 情再给第二或第三个5d万U。部分医院使用了SK,重组型链 激酶刚开始应用,t—PA和rt—PA很少应用。第三代溶栓药物 国内尚未应用,美国已开始进入临床。 4.2介入性治疗:AMI治疗的另一措施是心肌的再灌注治疗, 也就是介入性治疗。经皮插入特殊导管,利用机械能、热能、光 能等扩张狭窄的血管及心脏瓣膜,关闭异常的血流通道,阻断 异常的电活动通路来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其方法有:①经 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②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 (CABG);③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CLA);④冠状动脉斑块旋切 术(ATH);⑤植人性冠脉内支架术(IES);⑥超声血管成形术 (IUA);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以上几种方法是心肌 缺血一再灌注治疗。目前对冠脉严重狭窄和阻塞的治疗是血 管再通,再灌注的同时应警惕损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J李文玲,翟晓辉.国内外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研究差异 的荟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53—558. 【2 J潘柏申.迎接高敏感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代到来『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6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