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研究
本文结合盐城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标签:信息专业 专业建设 培养模式
一、背景分析
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为此,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大批学有所成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而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已经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在进行了多次社会调查之后制定了信管专业培养方案,并逐年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在培养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盐城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100多人,对专业建设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新设专业由于学科基础薄弱,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该学科也是一个新兴学科,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所以,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不明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由于信管专业产生于多学科的融合,为体现管理加技术的专业特色,各高校均开设了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根据院校特色的不同所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没有将专业课程融合的问题,对专业内容、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导致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案混乱。这些不确切的认识,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能充分贯彻培养目标的偏差。而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做到课程的融会贯通,学生所学也仅是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堆砌,不能有效地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而造成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该专业所要求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2.课程体系不规范
信管专业的学科性质具有时代性,即信息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该专业的学科发展,这决定了信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当紧随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具备时代性特点。虽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但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时间比较早,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在2010年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学校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更新了一些课程。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的不是很清晰,有少数与本专业关联不是很密切的课程也被列入教学计划中。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是以模块为基础,但在各模块内容的有效衔接方面和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不知本专业的重点在哪里,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师资队伍薄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学校开设历史不长,师资力量较缺,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进入学校,然后走向讲台,教师自身没有什么工程实践背景,讲课时总是从书本到书本。另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神圣职责。如果没有多学科的知识,就不可能指导学生用多学科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不利于彻底实现多学科融合的目的。而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如果要求这些非专业教师全面掌握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这确实需要一段学习的时间。如果专业教师不具备信息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就可能讲授的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而毫无信息管理专业自身的专业特色。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纯理论的课程占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占的比重较小,实践教学明显不足,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教师很少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毕业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践教学,没有形成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另外,还未能与企业建立联合教学,“产、学、研”脱节,不能为学生提供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盐城师范学院自身的特点,针对专业建设实际情况,提出高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明确专业特色
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社会、企业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类是软件开发、技术研发、通信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专业性强,要求“深而专”的知识结构,主要由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来培养;另一类为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人才,这类人才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以下几个方向:
(1)电子商务类。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实施,侧重于Web技术。
(2)技术支持、咨询顾问、CIO类。从事售前售后服务支持、ERP实施等,企业信息系统维护,侧重于管理方法、数据库技术等技术。
这两类人才不但要求具备经济、管理、计算机基础知识,还需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性技能,知识面广,要求“广而专”的知识结构。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广泛,需求量大,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2.完善课程体系
信管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这一专业不是可以由已有的计算机技术或管理专业所能代替的,也不是若干专业知识的简单累加(即所谓“拼盘式”的专业),它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结构。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某些课程的滞后开设,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对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课程设置应该紧跟最新的发展技术,如:数据挖掘及数据仓库技术、ERP的原理与实施、CRM的原理与实施、软件测试等课程,同时也应该开设与此类课程配套的随课上机实验、课后实践、课外实习等实践课程,往往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及上机实验、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从事信管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应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把握社会需求,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一些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学校可以从IT企业中选调一些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优秀高级软件人才到高校中从事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4.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还要不断地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实验室,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专业软件为载体,以科学组织的案例、数据、图表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教学材料,构建功能齐全的专业教学实验教学
系统,并根据专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硬件及软件设备。此外,学校应逐渐加大校企联合力度,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真实环境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在理论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
四、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融合多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不同的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一整套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尤其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学校信管专业的建设刚刚起步,信管专业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并将不懈地努力,使专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钱雪忠,罗海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0:52-53
[2]金镇.网络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嘉兴学院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3:20-22
[3]蒋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118-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