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斑方治疗黄褐斑60例临床分析
2020-07-11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3卷第7期 Zhejiang JIT(、 M<' ! !Z QQ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不同时限退热疗效 见表1。 ℃ 袁1 两组不同时限体温比较( ±s) 副反应:观察组治疗中有恶心感2例,呕吐4 例,皮疹1例,胃肠道不适2例,出汗较多8例。 4讨论 较长,第2小时起体温降至接近正常体温,6~8小 时内未见体温再次上升。复方氨基比林常降至低温 状态,且在第4小时体温又有回升。 布洛芬为美林混悬液,该类产品的另一特点是 可以经口给药,且为红色混悬液,具有水果香味、甜 味,患儿乐于接受,避免了患儿对肌肉注射给药法的 2O世纪8O年代以来氨基比林纯制剂已被淘 汰,但其复方制剂如复方氨基比林在我国仍较广泛 应用[1]。据报道氨基比林可引起颗粒白细胞减少或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氯霉素1O倍,过量应 用可致虚脱甚至休克。由于是肌肉注射,可对臀部肌 肉组织造成刺激,引起疼痛[2】。 恐惧感而造成对治疗的不合作。同时也避免由于臀 部肌肉注射可能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源性损伤。 部分患儿用布洛芬后出汗较多,故使用时应给 患儿补充足够的水分和适量电解质。 参考文献 布洛芬是美国FDA唯一推荐应用于临床的非 甾体解热抗炎药,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即抑制前列腺 素E。合成,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一a等细胞因子的释 1胡仪吉,吴圣楣.小儿常用解热药应用研讨.临床儿科杂 志,1999,1(3){187. 放,从而发挥降热作用,同时又有镇痛、抗炎作用。由 于胃肠道副作用较少,受到优先应用。笔者通过观察 比较发现,布洛芬在1小时内退热速度和效果与复 方氨基比林相同;1小时后,布洛芬退热的持续时间 2胡皓夫.发热的概念与解热、抗炎免疫药的临床应用.中 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6):317. 收稿日期;2003—02—28 祛斑方治疗黄褐斑60例临床分析 孙剑虹关键词黄褐斑补肾疏肝活血法浙江省常山县中医院常山324200 祛斑方 我院皮肤科于1997 ̄2002年根据补肾疏肝活 血法拟定的“祛斑方”,治疗面部黄褐斑6O例,取得 较好疗效,并与服用维生素治疗的3O例进行对照观 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56)。中医辨证:①肝郁气滞型:斑深褐或略带青蓝, 弥漫分布,面颊部为主,兼有情志抑郁,胸胁胀满,或 少寐多梦、月经不调、舌润、夹有瘀点或瘀斑,苔薄或 黄,脉多弦细。②肝郁脾湿型:色斑黄褐,状如尘污, 治疗组6O例,均为女性,年龄26~46岁,平均 34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2.5年。对照组3O 例,均为女性,年龄27"-"45岁,平均34岁,病程3个 月~15年,平均2.6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 无显著性意义(P>O.05),发病原因及诱因见表1。 表1 两组发病因素分析 组别 n 情志 日晒月经妊娠节育 颧、唇为主,兼有肢体困倦,纳呆,白带多,舌淡有齿 印,脉多濡或脉滑无力。③肝肾不足型:色斑褐黑,面 色晦暗不津,兼有目眩头晕,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 细或兼数。治疗组中肝郁气滞型27例,肝郁脾湿型 8例,肝肾不足型25例;对照组中肝郁气滞型13 例,肝郁脾湿型4例,肝肾不足型13例。两组证型分 布具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例 慢性疾病 治疗组予以补肾疏肝活血的“祛斑方”。方药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3卷第7期Zhejiang JITCWM(VoI.13 No.7 2003) 成:菟丝子15g,枸杞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 术各10g,薄荷、红花各5g,益母草15g,白芷6g,蝉 衣5g。用法:水煎后先用药液熏蒸面部患处1O~ 15min,然后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期间停 两组治疗前后全身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 后,伴发的胸闷心烦、乳房胀痛、头昏耳鸣、口苦、腰 酸、月经不调等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49例 (81.7 )。对照组全身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11例 (36.7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用其它内服及外用药物。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 素E,各200mg,1日2~3次。两组均以3O天为1个 疗程,观察用药1个疗程以上。 观测黄褐斑面积和颜色,用药前后全身症状的变 化,包括胸闷心烦,头昏痛、眼花、耳鸣、口干口苦、乳 房胀痛、月经周期、经期及经色、经量、血块情况等。 3治疗结果 黄褐斑又称“肝斑”,是面部有黄褐色或褐色色 素沉着性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生,但以中青年妇女最 多见,多数患者在妊娠时、长期服用避孕药、放节育 环后发病;或伴有月经不调、盆腔炎、卵巢、子宫的疾 患;也可继发于肝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此外 治愈:皮损消除或隐约可见;显效: 3.1疗效标准情绪不佳,过度的日晒,滥用化妆品也可引起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黑 色素代谢异常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精 滞而致肝火旺盛,上冲于面;脾虚不能生化精微,气血 两亏,肌肤失于荣养,以致湿热熏蒸而成;或由于水亏 皮损消退7O 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O 以上;无 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O 。 3.2 结 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意义(P<O.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 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内,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郁于 皮肤所致。故黄褐斑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祛斑方”功能疏肝解郁,健脾祛湿,平补肝肾。本 方以菟丝子为主药,《本经》云:“菟丝子气味辛平,无 中医证候与疗效关系:“祛斑方”对肝郁气滞、肝 郁脾湿、肝肾不足型的愈显率分别为55.6 、 50.O 和52.O ,三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均>O.o5),见表3。 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鼾 ”……。经临床验证,菟丝子除具有补肝肾,益精髓,明 目功效外,尚有宣通百脉,柔润肌肤消斑之功;枸杞子 平补肝肾阴精,令其上荣头面。两药合用对伴发头昏 例 耳鸣、腰酸等症状的消除有明显疗效。柴胡、当归、白 表3治疗组不同证型疗效比较 芍、茯苓、白术、薄荷取其逍遥散之意,疏肝解郁,健脾 化湿,这组药物对乳房胀痛、胸闷心烦、口苦的改善作 用十分显著。当归、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 对伴月经不调者同样能达到调经之效。加用薄荷、蝉 衣、白芷取其芳香疏风,引药上达颜面之效[1q]。 疗效与疗程的关系:用药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 32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P<O.01。用药2个疗 程,治疗组有效52例,对照组19例,两组比较,P< 0.O5~O.01。治疗组不同疗程之问疗效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P<0.05~0.01),以≥3个疗程疗效为佳,2 个疗程以上疗程疗效显著优于少于2个疗程者,见 表4。 参考文献 1李秀敏.70例黄褐斑辨证施治.中医杂志,1986,27(3){ 38—39 “祛斑方”先熏蒸再内服,使药力直接作用于患 部,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的营养。同时调 节机体内分化,达到祛除黄褐斑的作用。 表4 治疗组疗程间疗效比较 疗程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例 效 2 黄李平.丹扼逍遥散治疗面部黄褐斑32例.中医杂志, 1998,39(2):76 3邓永健.菟丝子治疗黄褐斑.中医杂志,2000,41(10):587 收稿日期:2003-02-26 疗程间疗效比较,P<O.O5~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