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 本试卷共18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 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在经济
24.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2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26.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 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 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C. 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D. 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
27.孙中山曾说:“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指《临时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
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这说明《临时约法》
A.没能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没能限制袁世凯复辟帝制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28.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
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29.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C.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30.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 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 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 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 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 31.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1861--1873 1874--1890 1891--1900
A.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英国 3.3 1.7 1.6 美国 5.0 5.2 3.5 法国 ------ 2.1 2.6 德国 3.8 3.5 4.8
32.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
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33. 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
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A.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3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
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35.“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
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巴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材料解析题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
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
要评价(6分)。
41.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二“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依据上述两幅图所蕴含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请考生在第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 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吸取秦亡于严刑苛法的教训,改革刑罚制度。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时诽谤和妖言罪皆受重刑,文帝下诏废除。秦代大多数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使“罪人有期”。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文帝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但笞数既多,往往是笞未毕而人已死。因此景帝时,两次下令减少笞数,并对执行笞刑的刑具和执行方法作了具体规定, “自是笞者得全”。
肉刑废除后,刑罚主要为笞刑、劳役刑和死刑,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了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并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一一摘编自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影响。 (9分)
46.(1 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一一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9分)
文综历史试题答案
24.B 25.D 26.C 27.A 28.C 29.C 30.C 31.B 32.B 33.A 34.C 35.C 40.(25分)
(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10分)
(2)变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9分)
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6分) 41.(12分)
示例一: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2分)
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
示例二: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2分)
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4分)
示例三: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2分)
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4分)
(答出以上两点即可,其中:每项变化2分,原因4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
45和46题中任选一题 45.(1 5分)
(1)内容:废除“收孥相坐律令”;废除诽谤和妖言罪;确定劳役刑的期限;用笞刑代替 肉刑;减轻笞刑。(任答3点6分)
(2)影响:减轻刑罚,缓和了社会矛盾:保留了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封建
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9分) 46.(1 5分)
(1)内容:人有自利性: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强调自由竞争;商业活动应该受 道德的约束。(6分)
(2)背景:英国议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重商主义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 启蒙思想对个人财产、权利的尊重;商业文明冲击传统道德规范。(任答3点 9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