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书节发言稿

2020-11-01 来源:步旅网


读书节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如果让你选出实验校园中最有特色的景观,你会选择哪处?

是花园般的开放式校园风貌,还是汇聚了汗水和欢呼声的体育馆?是小径旁翩然起舞汉白玉雕塑,还教室里别具韵味的写有“攀登”校训的窗帘、抑或是每层楼梯的拐角处造型别致、色彩鲜亮的镜子?

我心中最具实验人文特色还应当属八号楼底层大厅旁的两堵墙,那些层层叠叠堆向高处的书、那一个个厚重的透着生命气息的艺术家的名字,那是我心中实验的“文化之墙”、 “智慧之墙”。

日前有幸参加了我们高三优秀学生自主招生模拟面试,诸多高手在一些关诸人文话题的聊谈中纷纷露怯,——于是主考官徐红校长感慨曰:去那两堵墙中站一个小时,你会有启发的。

是的,也许这世界上已有的一切都已经在那里,也许这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都在那里。面对它我们可以读到书、读到人、更读到世界。

作为实验四节之一的“读书节”,较之于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而言,其实本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动员和宣传,因为读书如生活,那是日日的事,是安静的事。而且读书之于人

1

类的意义已经有诸多贤者论及,也曾经打动了不少读书种子的心。

但是先贤箴言犹在,书香却不再飘逸……

除了语文课上快读速读过的一些经典,电视上看过的一些戏说歪说的经典,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者有之,静下心来阅读似乎成为一种奢侈;专读漫画、武侠、言情类小说者有之,审美情趣的降低却成为一种流行;把经典当成敲门砖,门一开启随即丢弃者有之,纯正的读书快乐荡然无存,功利性阅读成为一种规则。

难怪有识之士惊呼:缺少书本浸润的情感的粗鄙化和认知的浅表化,已经凸显了一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这种贫薄与匮乏,是必定会阻碍和延缓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的。

是的,在我们的校园里,书的妙趣不能只成为少数人的保守嗜好!

所以,作为读书道路上的你的一个同行者,作为一个同样也会被被乱花迷惑而将双眼挪移出书本的我,作为一个以要求有广积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享受到思想洗礼、情感陶冶、心灵放飞、智慧碰撞的语文老师的我,与其说是为以“兴趣、情趣、志趣”为贯穿的“读书伴我成长”的实验读书节活动做动员,还不如说是在这个社会大文化背景下,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一会儿,重新认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在理智与思考的基础上清醒地继续前行——我想这是我和大家都必须做的。

本次读书节主题关键词是“趣”。“趣”由“走”和“取”组成,归于形声字一族,旁从“走”,声从“取”。“趣”字可理解成跑步去取一样东西。设想,如果不是喜欢的、中意的、重要的东西,如何需要急不可耐地跑步去取?故而简言之,在你的读书日子中,如果

2

某本书吸引了你,以至让你快步如飞、手舞足蹈地去获取的时候,那便是“趣”的境界了。

在让人兴奋和快乐的兴趣基础上产生一种长久的、稳定的情趣并进而升华为长远的志趣、向往和追求,从“兴趣”到“情趣”再到“志趣”,正如同王国维治学三境说一样,是读书必经的三重境,而每一层境的“趣味”都在我们接受字符的过程中,思维和素养是在享受阅读的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而来的——阅读看似鸟儿飞过不留痕迹,但过程之趣早已印染在心。

是的,读书之趣在于可以将生活中的单调时刻变成美好的时光。读书之于正当青少年的你们,是一种积累:储备才学,完善知识结构。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而读书之于将近不惑之年的我呢——书页的翻动,让我感觉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丰盈,我始终心怀温暖与感激,因为从阅读中得到的回馈是那么的丰厚,它构成我宝贵的经验,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与你;而自己倘有寸进,皆拜读书所赐。

我想那墙上的典籍隐喻着一种召唤,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在引领我们于去亲身感受,去阅读,去触摸那些美丽的文字。深沉的也好,纯真的也好。渐渐地我们会发现,一瞬间的感受似乎最难以捉摸,最难以用语言描述,但当语言大师,甚至是普通人,用精准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时,会令人感到多么喜悦与欣慰。文字是灵性的,她们有的来自千年前的史书,用冰冷低沉的嗓音述说历史,有的是温暖的,会让人的精神得到抚慰。让我们抽空去细细品读篇章中的情感,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故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也是对文化的坚守。即使再忙,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总能挤出那么一点闲暇,在趣味浓郁的所在,亲近书本。

面对那两堵墙我经常很感性地生出一些遐思和断想:我总想领着刚进实验的孩子们来

3

到这里,让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去抚摸那墙上的书籍,告诉他们,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神秘世界,里面肯定有趣味、有智慧;我也常设想带着高中生,心怀敬畏地把这墙当作语文课堂的背景,告诉他们:书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凡读过的书都有了生命,就像朋友,你会熟悉书里的情感和思维,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经把你熄灭的思想重新点燃的某一句话……

如同一位作家曾说的那样:我们真正的出生地应该是那个能让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用智慧的眼睛关注自身的地方。

我们实验人的真正的出生地、我们的第一故乡、我们实验人的精神家园,就在书籍中——

试想——文化墙下几人相对,捧书在手,各得其味。那种氛围,会是我们实验最好的风景。

但愿我说的这“文化之墙”、“智慧之墙”也能成为每个实验学子心中的精神符号、文化象征,因为这里有我们将要一辈子去实践的郑重承诺:

那就是——去阅读。

谢谢大家!

袁万萍

2009.2.28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