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病理学课程标准

2020-08-11 来源:步旅网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3学分

参考学时: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 课内实践学时:6 学时

实训学时:6 学时

适用对象:护理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病理学》为医学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 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 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病理学》既与基础医学中的《解 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以它们的知 识作为基础来认识疾病时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变化;并为《健康评估》、《基础护理 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母婴及青少年护理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 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护理、防治工作及执业资格考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病理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 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护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 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加上实验 教学为辅,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病理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医学基础课 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训观 察学习相结合。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总课时48学时,理论36学时,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 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工作任务 绪论、疾病概论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 肿瘤 水与电解质的正常代谢 水肿 发热 缺氧 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 传染病 理论学时 2 4 4 4 2 2 2 2 4 2 0 4 2 2 0 0 0 36 实验学时 0 2 0 0 2 0 2 0 0 0 0 2 2 2 0 0 0 12 48 合计 二、课程目标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 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 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 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 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 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

素质要求,合理取舍本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具体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程总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特点;本课程各论中常见疾病的

病理变 化及病理临床联系;常见病理过程。

2.熟悉本课程总论中各种基本病变的病因及转归;本课程各论中常见疾病的

病 因。

3.了解各种病变及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本课程知识描述和分析常见疾病的病因及病变特点。 2.能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释和判断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能够将本课程知识运用于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防治之中。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品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

勇于 创新的意识。

3.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体现人文关怀,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

通能 力。

(四)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体验《病理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医学知识要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 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 目的。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1.内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 2.重点、难点:病理变化、发病机制。

3.学会、掌握:必须学会观察病变组织的技术和掌握观察病变组织的技能。 4.考核点: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

5.活动设计:传统理论授课,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实训室病变组织及切片

的观察。

6.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课程总课时48学时,理论为36学时,课内实践6学

时,实训6学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建议学时 序号 项目 工作任务 知识素质要求 技能要求 考核评价要点 理论 实践 1 .病理学及其任务 1 绪论及疾 病概论 2 .病理学的内容 1 .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 .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掌握2 3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 健 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地位 判 断标准及其意义; 4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3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1 .萎缩、肥大、增生、 细胞和组 化生损伤的原因 2 织的适 2 .损伤的类型 1 .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和肉 芽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观察掌握萎 能正确识别并 2 2 .掌握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病 缩、肥大、增 说出萎缩、肥 生、化生和肉 大、增生、化 4 变特点,掌握坏死的概念、病变及坏 死的类型,熟悉坏死的结局。 芽组织的形态 生和肉芽组织 的形态特征 应、损伤 3 .再生 与修复 4 .纤维性修复 5 .创伤愈合 3、掌握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 芽特征 组织和功能; 1.充血 2.出血 3 局部血液 3 .血栓形成的 循环障碍 4 .栓塞 5 .梗死 1 .掌握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 途径;熟悉栓塞的种类;了解栓塞对 机体的影响。 2 .掌握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熟悉 梗死的原因、类型,了解梗死对机体 的影响与结局。 4 1 .炎症的概念与原因 2 .炎症介质 1 .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 3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 炎症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4 炎症 化 2 .熟悉炎症、炎症介质的概念;炎症 3 . 了解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炎症 4 .炎症局部表现和全 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身反应 5 .炎症的类型及特点 的临床表现及结局。 6 .炎症的结局 4 1 .肿瘤的概念 2 .肿瘤的基本特征 3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 5 肿瘤 瘤的区别 4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5 .非典型增生、原位 癌及上皮内瘤变 观察肿瘤切 能正确观察并 1 .掌握肿瘤的概念、大体形态和肿瘤 片,熟悉肿瘤 辨别察肿瘤切 镜下结构、肿瘤的异型性、生长与扩 的形态与结构 片,区别良性、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前病变。 2 .熟悉常见肿瘤的特点。 3 . 了解肿瘤的命名方式、病因及其发 病机理 恶性肿瘤 2 2 1 .掌握水中毒的原因,高渗性、低渗 1 .水与电解质的正常 6 水与电解 代谢 质代谢紊 2 .水、钠代谢紊乱 乱 3 .钾代谢紊乱 性、等渗性脱水的原因、防治原则。 2 .熟悉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 表现及对机体的影响 3 . 了解钾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 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和类型。 2 7 水肿 1.观察水肿的 能正确辨别水 形态特征 2 .水肿的发病机制 2 .熟悉常见类型的水肿的临床特点 肿的形态特征 2.能辨别心性 3 .常见水肿及其特点 和发病机制 以及心性水肿 水肿与肾性水 4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 . 了解水肿的分类 与肾性水肿 肿 1 .水肿的概念与分类 1 .掌握水肿的概念和发生机制 2 2 1 .掌握发热的概念、发热机制的基本 1 .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环节、内生致热原的性质与作用,发 2 .发热的发生机制 8 发热 热的分期和代谢特点和主要临床表 2 3 .发热的分期与热型 现及发热时的机体变化 4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 2 .熟悉发热时各系统的变化和机制 变化和功能变化 5 .发热的处理原则 以及发热的生物学特点 3 . 了解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的 病因。 1 .氧代谢过程及常用 血氧指标 2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 变化 9 缺氧 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 和代谢变化 4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 受性的因素 5 .氧疗与氧中毒 1 .掌握各种类型缺氧的主要原因、血 氧变化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2 .熟悉各种类型缺氧的原因、反映缺 氧的有关指标 3 . 了解缺氧的概念及常用血氧指标 及意义 2 1 .原因与分类 1 .掌握休克的始动环节,休克各期微 2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 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休克初期微循 10 休克 发病机制 环变化对机体的代偿意义。 4 .熟悉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 2 和功能变化 4 .防治原则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常见 休克类型及原因、休克的防治原则。 1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高 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 系 三 能正确观察并 观察掌握高血 识别高血压、 2 .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心绞 压、动脉粥样 动脉粥样硬 1 .高血压、动脉粥样 痛、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 硬化、冠状动 化、冠状动脉 心血管系 硬化 11 局 脉粥样硬化心 粥样硬化心脏 2 .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统 3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 脏病及风湿病 病及风湿病的 性心脏病、风湿病 心脏病病变特点。 的病理切片及 病理切片及基 2. 了解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 基本病变特征 本病变特征 死的概念,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 4 2 1 .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及临 能正确观察并 观察掌握肺 床病理联系。 识别肺炎、慢 1 .肺炎 炎、慢性阻塞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 性阻塞性肺部 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 2 性肺部疾病、 呼吸系统 病 大、小叶性肺炎、肺癌的病变特点 疾病、支气管 12 2 支气管扩张、 3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理改变、并发 扩张、呼吸衰 疾病 3 .支气管扩张 呼吸衰竭的病 症及矽肺的概念 竭的病理切片 4 .呼吸衰竭 理切片及基本 及基本病变特 4 . 了解矽肺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期 病变特征 征 和病变特征及合并症 2 能观察掌握慢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变特点 1 .慢性胃炎、消化性 13 消化系统 溃疡 疾病 2 .病毒性肝炎及肝 硬化 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合并症 性胃炎、消化 2 2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病理 性溃疡、病毒 临床联系 性肝炎,肝硬 3.掌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病 化的病理切片 理联系。 4.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及基本病理特 征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注意: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

认知 和能力结构特点。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根据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此课程为考查课程,期末考试主要为笔试内容

(闭卷笔试)和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和平时作业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100%)=平时作业成绩(30%)+出勤率(10%)+笔试成绩(60%)

目标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 考核方式 评分 权重 5 平时作业 知识 基本知识 按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 知识点;运用知识完成书 面作个人作业 课堂笔记 课业;运用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堂练习 期末考试 题 出勤率 10 60 期末笔试 能力 基本技能 观察识别病变组织和病 理切片 课堂现场识别观察 实 学习态度 与动手能 践 教 力 学 实验报告 学生自评 5 5 情感 与素 质 学习态度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 课课堂表现记录、考勤 堂教学活动、按时完成 作表、同学及教师观察、 课堂笔记 业、按要求完成准备 小组自评 5 教师评定 沟通协作 管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 组小组作业、小组活动 学生自评 5 理 活动协调和谐、协作教 师教记录、自评及互评记 学管理、做好教室值 日工录、值日记录、同学 作、按要求做课前准 备和课及教师观察 后整理 有自主学习计划、再作业 练个人作业、自主学习 习中能提出问题和见 解、对计划、学习活动、个 教学或管理提出意 人口头或书面提议 小组自评 教师评定 学生自评 创新精神 5 小组自评 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小组 活动方案设计 总计

教师评定 100 (三)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选用原则:根据教学层次、专业和教学要求的差别,按需选用国家“十二五” 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病理学》由尚少梅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适时更新,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代表性。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按照够用、实用、适度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及时将热点案例、病理学最新进展等 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所有任课教师均要求具有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部分教师具有专业实 际工作经验,精心备课,讲授内容紧密联系临床实际;课堂教学组织合理,时刻把握学 生的思维动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授课语言要精炼、清晰、流畅,速度适中;关爱 学生,能与学生做到心灵上的沟通;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教师团队:刘彦伶 苟芬 贾柠瑜

五、编制说明

1. 本课程标准由 病理教研室刘彦伶、贾柠瑜、苟芬老师合作编制。 2. 执笔人: 3. 审核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