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原因探究

2022-01-13 来源:步旅网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原因探究

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公共品。本文从公共品供给视角,通过比较纳什均衡总供给与帕累托最优总供给,指出每个国家对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是不足的,需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并且纳什均衡供给的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提供公共品,在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上要肩负责任与义务,低收入国家可搭便车。国家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及变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根本原因。

标签:公共品供给;国际货币体系;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过程及原因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历史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和变迁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混乱的浮动汇率时期(1914-1929)—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933-194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1)—史密森体系(1971-1973)—牙买加体系(1973-1999)—后牙买加体系(1999-)。每阶段的国际货币体系都存在缺陷,不能长期维系,因此,尽管大多数国家都强调成熟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至今为止,成熟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仍未建立。

针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原因的研究成果众多,理论上最经典的解释如“特里芬难题”和“三难选择”。1960年提出的“特里芬难题”揭示了美元本位制的两难选择和不可持续性,美国创造国际清偿能力和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信心存在根本矛盾,美元将被新的清偿力所取代;由蒙代尔、弗莱明提出并由克鲁格曼等人发展的“三难选择”揭示不同国家在资本流动、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三个目标中只能实现其中两个,因此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难度较大。国内学者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该问题,李海海(2004)从新兴古典经济学角度分析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原因是专业化、技术和交易效率的相互作用加剧国际分工深化,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张明、覃东海(2005)从国际资源流动的特点出发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呈现中心—外围框架,在该框架下中心国输出通货获得实体资源注入,外围国输出实体资源获得国际流动性和金融资产,单中心构架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具系统相容性,导致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和变迁。李增刚(2005)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出,国家利益冲突、国际层次上的集体行动困境和各国政治家的短期行为决定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建立。箫松华、王春月(2005)运用博弈理论解释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原因主要源于各国在相互动态政策博弈过程中政治经济实力对比面导致原有均衡的变化。李泽春(2007)从货币本性角度分析认为,货币本性是货币单一化的根本原因,而货币单一化的所有制基础是国际所有制由私向公不断的转化。

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公共产品,本文选择从博弈理论中公共品纳什均衡供给的视角进行分析,揭示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根本原因及预测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原因—基于公共品纳什均衡供给的分析

假设世界由n个国家组成并共同致力于构建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就要求每个国家为了遵守和维护国际货币秩序要自愿的付出一定成本,如持有部分外汇储备、承受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周期性的压力等等,所有国家成本供给的累加等于成本的总供给,成本总供给越大,国际货币体系越稳固,所有国家均从中受益。

设第i个国家的贡献为gi,成本总供给为。假定国家i的效用函数为ui(xi,G),xi代表国家i私人品的消费量,若,且私人品和公共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令px是私人品的价格,pG是公共品的价格,Bi是国家i总预算收入。则在给定其他国家选择的前提下,每个国家选择自己最优战略要最大化如下目标函数:

,?姿是拉格朗日乘数

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所以,

这是消费者理论的均衡条件,每个国家购买公共品就和购买私人品一样,若其他国家的选择给定,n个均衡条件决定了公共品自愿供给的纳什均衡:

假设社会福利函数采取如下形式:W=?酌1u1+…?酌iui+…?酌nun,?酌i≥0,总预算约束为:,则帕累托最优的一阶条件为:。因此,存在公共品情况下的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条件为:,则帕累托最优的公共品供给大于纳什均衡的公共品供给,公共品的私人自愿供给往往不足,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和维护不是某个国家自愿供给多少的问题,而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和管理。为具体说明该结论,假定每个国家的效用函数符合柯布-道格拉斯形式,即ui(xi,G)=xiaGb,其中0b,纳什均衡为:,纳什均衡的总供给为:。不难证明,,即收入平均和收入有差异的国家提供公共品的纳什均衡供给不同。在各国收入平均或经济实力相当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各国共同提供公共品,且责任和权利对等,国际货币体系是对称的体系;在各国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或经济实力悬殊的世界经济格局下,高收入国家或发达国家提供公共品,低收入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只是搭便车,责任和权利不对等,国际货币体系是非对称性的。

历史表明,从1666年至1924年世界七大国并驾齐驱,没有超级大国,世界基本处于平稳的国际金本位制体系下;从1915年开始世界格局出现了变化,1915年至1924年美元区逐渐壮大,盯住美元本位制赋予美元以黄金的特权,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世界开始以美元而非黄金来作为最基本的记账单位,美国因此而赢得国际铸币税的收益同时也要承担满足世界清偿能力、维护美元币值稳定等义务。“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使美国于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且美元相对于黄金贬值,此后,美国享受着全球铸币税收益的供养,放弃应该承担的义务,世界滑入了一个不对称的无体系中。1999年欧元的启动是标志性事件,最初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本来是无奈之举,并在实施中由于德国经济实力相对强大而很快转变为马克本位制,但马克本位制迅速崩溃,欧洲货币体系调整创造欧元,成为欧洲经济平

稳运行的成功典范。近年来,日本经济的复苏、欧洲经济迅速崛起对于打破美元本位这种不均衡、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均衡是构建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最根本的原因。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本位制货币体系,二战后美元这种国别货币一直担负着世界货币的角色,这是由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因此美元霸权是现行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一种重要现象。这是一个极不对称的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会为美国带来很多好处,如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美元贬值可使美国刺激出口同时又减轻对外债务,美国企业可避免外汇风险和汇兑成本等等,却没有很好地履行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如没有维持全球汇率结构稳定,没有扮演好全球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等等,从而导致美国享受了更多的收益,而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承担了更多的成本(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等)。

要想改革现行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要么想办法约束中心国家美国的货币政策,要么考虑如何使美国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来,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国是有利的,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不会愿意参加改革,就如同在历史的某个阶段超级大国英国的做法,后来由于英国实力衰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提议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但时机已经不支持英国的做法了。没有美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改革就是空话,而美国对其自身有利的现行货币体系非常满意,没有意愿参与改革,因此,只有两种可能性会促使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变革,从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和变迁。一种情况是欧元崛起,亚元出现,三分天下,三大区域的经济实力旗鼓相当、权势均衡,各区域有相同重量的话语权,才能对等的谈判,划分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共同的协调管理和维护新的、对称的国际货币秩序,这是人们所期望的和平方式;另一种情况是战争改变格局,各国重新分配利益,改变美国“一枝独秀”的霸权地位,正如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促使国际货币体系相应发生的转变。

面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形势,我国当然会积极参与改革,因为该体系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利益,我国应制定短期和长期方案。短期方案是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治理国内通货膨胀,因为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难度很大,一方面出现大规模危机而产生世界银行或者发生战争产生新霸权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被大加吹捧的“稳定三岛”的和平方式由于亚洲存在的种种问题可能性也很小,因此短期内还得采取汇率浮动和物价稳定的策略。长期方案是积极促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采取固定汇率制,提升本国经济实力,催生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或者三大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Ronald I.Mckinon.The Rules of Game:International Money and Exchange Rate[J].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Mar93,Vol.31,Issue1.

[2]Eichengreen,Barry.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in Frieden,Jeffry A.,David A.Lak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Perspective On Global Powerand Wealth,4th.Ed.,Peking University Press,pp.220-244.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蒙代尔著.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四、五、六卷[M].向松祚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多米尼克·萨尔瓦多等著.欧元、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