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金花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第3期
袁金花
(甘肃武威凉州区西关小学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影响着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积极地探索并创新阅读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习得文章的大致内容,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的现状,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146-03
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所设定的阅读目标过大,与小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相符合,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文本内容;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阅读教学效率逐渐降低。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研读语文教材,在课堂上科学地制定阅读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逐渐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浓厚,教师缺乏激趣的手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些欢快的户外活动课,对于枯燥的、沉闷的阅读文本难免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再加上他们喜欢的更多的是一些漫画类的课外读物,对于阅读的兴趣更多的来自于课外,但是教师没有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缺乏必要的激发学生内心阅读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比如教师往往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方式,过于突出自身的“讲”,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内心感受,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热情,所以对阅读逐渐失去了新鲜感,难以提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
2.学生缺少主动参与阅读的意识,对参与程度缺乏关注
在阅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缺少主动参与课堂阅读活动的意识,尤其是一些贪玩的学生更是我行我素、趁机打闹,不善言辞的学生依旧是沉默寡言,很多学生都没有参与到朗读、赏析和讨论等环境中来,仍然低头做自己的事情,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效率越来越低。除此以外,教师竟然对这样的现象关注度极低,虽然也有意识地进行调控,但是关注点还是集中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身上,对于这些贪玩或寡言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关注,这样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不尽人意,无法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难以满足其他层次学生的需求。
3.学生的阅读思维难以得到锻炼,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教师在提问环节总是突出自身对问题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小学生阅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提出某一个问题之后往往过快地、直接地给出相应的答案,这种“自问自答”的模式使学生的阅读思维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会逐渐磨灭学生今后参与提问环节的热情。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漠视了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课堂发言没有太多的关注,导致整个提问环节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抑制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二)原因分析
1.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大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述书本上的文本内容,没有意识到运用现代信息资源给学生拓展课外资料的必要性,这种以课本为主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小学生视野的有效拓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开掘,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拓展丰富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接触与所学课文有关的资料,以此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丰富他们的阅读知识。但是当前仍有许多教师还秉持着陈旧、落后的观念,认为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照样可以让学生习得语文知识。
2.教师缺乏钻研和反思精神
教师们对于阅读教学的重点往往把握得不够准确,容易忽视对于写作方法的渗透,比如文章中一些遣词造句的方法和具体用意,导致学生的阅读依旧停留在认读生字词、朗读课文的层面上。这足以说明教师没有认真地钻研新课改对于阅读所提出的要求,更没有深入地钻研学生的具体需求和真实水平,明明知道有许多学生没有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却没有反思自己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改善这样的消极现象,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去,所以说,教师的钻研和反思精神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
3.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束缚
现阶段的教师依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所设计的阅读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盲目地追求学生取得更多的学科分数,一味地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更多好词好句、古诗词内容等,却忽略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心体验,导致学生对阅读的热情逐渐丧失,使他们逐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由于应试思想的束缚,教师不得不把成绩当作评判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认为分数高的学生对于阅读知识掌握得就比较牢靠,分数低的学生对于所学的阅读知识就掌握得不够稳固,这种片面的思想不利于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是各个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一)创新课堂导入方式,引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由于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容易维持,教师可以不断创新课堂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充分研读教材文本,并选择恰当的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进行阅读,有趣的导入是迈出有效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能够逐渐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泊船瓜洲》时,进行如下导入:师:“同学们,作者在创作这首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波折,你们想知道吗?”生:“想!”教师联系古诗的创作背景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创作过程的好奇。师:“这首诗共有四句,第三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并不是在一开始就选定的,是作者经过多次地斟酌与提炼,才最终敲定。”生:“老师,那作者最初采用的是哪个字啊?”教师的导入成功地引发学生对诗句中“绿”字由来的兴趣。师:“一开始选用的‘到’字,后来觉得不合适,又陆续改为‘过’、‘入’、‘满’等一些动词,作者为何要费尽心思筛选修改,最终选择‘绿’字呢?‘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寻找答案好吗?”生:“好!”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出“绿”字的特别之处,对古诗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发挥朗读的感染力,使学生初步体会文中的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感受文章内容和技巧妙处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朗读的重视,充分发挥朗读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清楚地、大声地朗读文本,以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同时教师也要制定合适的朗读目标,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朗课文,使学生通过朗读深刻体会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段落,从而初体会课文营造的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放一首舒缓的音乐,请你们对这篇课文进行大声的阅读。”教师播放悦耳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整体通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对景色的描写,使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受到强有力的感染。师:“现在分为男女两组,女生读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二段,男生读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三段,其余的段落全体朗读。”教师改变朗读方式,使学生在共同的配合之下深入地体会文中描写的
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文中的美景,置身于课文所营造的具体情境,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让提问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越来越活化,教师可以在把握文本具体情节和大致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合理的提问,并且应该让这种有效的提问富有启发性,能够切中阅读文本中的要点内容,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从而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形式,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变得越来越活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荷花》时,设计以下问题。师:“同学们,这篇课文的第二段对荷花、荷叶、小莲蓬、花骨朵进行了描写,‘荷花已经开了……碧绿的大圆盘……冒出来……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在这一段落有两个特别的字用得非常好,你们能看出来是哪两个字吗?”生:“‘冒’字和‘露’字。”师:“你们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那这两个字好在何处
呢?”……教师的这一提问看似简单,但是却富含启发性,能够有效地引导着学生品味课文用词的贴合到位。
(四)注重渗透阅读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技能
学生的阅读技能并不是先天就能获得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由教育者长期训练、培养而成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地渗透一些阅读方法,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在习得相应知识的同时掌握具体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正确引导作用,注重向学生渗透有效的、科学的
阅读方法,使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来深入地感悟所学文本的内涵或深层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文本感悟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同时促进学生的阅读技能不断优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设计了以下活动。师:“同学们,读完这篇文本后,你们的心中有何疑问呢?”学生甲:“圆明园被无情地毁灭了,那什么没有被毁灭呢?”学生乙:“圆明园被烧毁,这是否也属于我们的国耻呢?”学生丙……学生纷纷对文本进行主动的思考,同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发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突破文本主题的限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文本,逐渐形成开放式的课堂。通过上述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了阅读一定要提出疑问,对文本中的具体情节或内容产生疑问并思考,才能深入地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法,勇于提出质疑、并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将其解决,逐渐强化他们的阅读技能。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讲授知识之前充分研读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并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阅读水平,设计合理的课堂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字词和语句,创设多样的课堂阅读情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新的认识以及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忆蓉.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尝试框架思路构建[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210.
[2]谢名香.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12):21.
[3]张町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漫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2):1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