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如何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摘 要】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并将农民的持续增产增收、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农业的科学发展作为现阶段的中心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好涉农问题,最终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必须通过高职教育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为他们建设新农村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确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如何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努力转变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
“目前,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渐被社会所接纳。”[1]但仍然有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传统观念性、政策性因素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制约着高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面对不利于高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诸多因素,转变观念是关键。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各项政策措施,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全国在各行业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紧缺状况,积极鼓励高职院校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大力宣传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营造优良的职业教育氛围,塑造高职院校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借助现代先进的媒介平台宣传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并积极报考高职院校,真正转变社会重学历、轻技能,重普教、轻职教,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
其次,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教在新农村建议中的历史使命,在校园内要积极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从学校管理者到施职者都要高度重视高职生的培养和教育,把他们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来看待,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把高职生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议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高技能型人才”。
2 构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2.1 完善法制法规体系建设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十一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强农惠农,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但这些政策法规只是指令性的文件,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这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认真解读政策法规的精神实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政策来支持和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种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考核体系。”[2]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3]
2.2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自身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在学校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与发达国家对职教投入的差距还很大。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必须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激励措施,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2.2.1 政府应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必须要有相应实训,实习基地和实验室,这类设施、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无法让高职院校在学费上提高标准,而高职院校要完成这些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为此,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特别对实训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高职教育的经费比重,用于高职院校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基地等项目的建设。
2.2.2 探索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保证教育资金来源 在确保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为了让高职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来充分保证教育资金的来源,政府可引导企业投资高职教育,在对高职教育进行投资的同时,享受高职教育发展的成果,积极引进股份制的管理和办学模式,也可以吸收教职工入股,实现个人与集体共谋共赢的发展局面。高职院校也可挖掘自身潜力,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好产业可直接实现学校增收,变消费型学校为增值型学校。
2.2.3 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要实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数以千计的高技能型人才,除了从思想、形态、意识上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办学,高职毕业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同时有必要制定相应激励政策来引导高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如制定高职毕业生就业激励政策来吸引高职院校优秀毕业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制定评估激励政策,通过评估,高职院校可以获得重点支持,资金支持力度更大。
3 构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历史重任,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要宗旨指引下,必须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主动适应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 [4]
3.1 灵活设置专业,新增新农村建设实用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定位,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和毕业生就业方向,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办学者一定要有市场眼光和形势判断力,坚持根据市场规律办学,围绕政策形势处事。在专业设置问题上,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灵活设置专业。同时在国家大环境政策的趋势下,新增新农村建设实用专业,提高涉农专业在高职院校专业数中的份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