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天原杯化学初赛试卷
Word版含答案(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2018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
预赛试卷
(总分 100 分 时间 1 小时)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K-39 Ca-40 Fe-56
Ag-108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Cu-64
1. 光导纤维的应用使人们可以在家中坐享“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与实惠,下列物质中可以用 来生产光导纤维的是( )
A 硫 B 二氧化硅 C 铁 D 氧化铝 2. 正常情况下,下列液体 pH 小于 7 的是( )
A 人体胃液 B 人体血液 C 小苏打溶液 D 生理盐水 3.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途径。下列物质分类方法错误 的是:( )
①纯碱 ②生石灰 ③醋酸 ④熟石灰 ⑤酒精 ⑥铜 ⑦石墨 ⑧氧化铁 A 有机物:③⑤ B 碱:①④ C 氧化物:②⑧ D 单质:⑥⑦ 4. 如图,一木块漂浮于 X 中,向 X 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 Y 后最终木块上浮,则 X 与 Y 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 100℃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
D.将烧杯内水换成食盐水,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仍然不会高于 100℃ 6. 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是( )
A 非金属元素 B 金属元素 C 氧元素 D 氢元素
7. 长期使用的锅炉底部会形成一层锅垢,它是由一种难溶性的盐和一种难溶性的碱组成的, 下列可能属于锅垢成分的一组是( )
(OH)和 和 Mg(OH)和 Mg(OH)和 MgCO
8. 分离 FeCl、KCl、BaSO的固体混合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钾、盐酸 D.水、氢氧化钾、硫酸 9. 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 R 在水中溶解度为 23g/100g 水,向 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B g 该 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 R 结晶水合物 W 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 R 的质量为( )
2
A.(WB)10.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基准是( )
A.×10
B.1 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 C. 的碳 D. 的 12C 所含有的原子数
23232377BgB.(WB)gC.(WB)gD.Wg 123 771002311. 如果 2g 甲烷含有 X 个甲烷分子,那么 22g 二氧化碳中所含分子数是( ) A. B.x C.3x D.4x
12. 测定铁与氧气反应产物时,测得 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得到 固体,不考虑其它 误差因素,则该固体产物的组成可能是( )
A. FeO和 Fe B. FeO和 FeO C. FeO和 FeOD. FeO、FeO 和 Fe 13. 某溶液中存在 Mg、Ag、Ba三种金属离子,用 NaOH、NaCO、NaCl 溶液使它们分 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
A.NaCO、NaCl、NaOH B.NaOH、NaCl、NaCO C.NaCl、NaOH、NaCOD.NaCl、NaCO、NaOH 14. 将足量 CO通入 KOH 和 Ca(OH)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 CO2 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
15. 下图中白球代表 H 原子,黑球代表 He 原子。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的( )
下表是某地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数量(表中数据为每升海水中析出各盐的克数, 单位 g/L)
水密度(g/ml ) CaSO NaCl MgCl MgSO NaBr 16. 为了使晒盐过程中得到的食盐尽量多,且粗盐中除氯化钠外含杂质较少,实际生产中卤 水的密度(g/mL)应控制的范围最好是( )
A.~ B.~ C.~ D.~
17. 海水浓缩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 关于该海水浓缩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缩前该海水的密度等于 g/mL
3
B 密度在 ~ g/mL 时,密度增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分蒸发 C 密度在 mL 时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D 密度在 ~ g/mL 时,溴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9. 某气体可能含有 CO、CO2、NH3、HCl、H2 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 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 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
A.CO、H、HOB.CO、H、NHC.HCl、CO、HO D.HCl、CO、H
20. 将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的氧化铁和铜的混合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 应后静置,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已知 Cu+2FeCl→2FeCl+Cu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中不含 FeCl;②甲中含 FeCl;③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 含有 ZnCl、FeCl可能含有 CuCl;④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乙中可能 含有 ZnCl、FeCl一定不含 CuCl;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有 1 个或 2 个正确答案,只有 1 个正确选项 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一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21. 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
试剂 保存方法 理由 固体氢氧化钠 带橡皮塞的广口瓶中 防止空气接触被氧化 A B C 碳酸钠晶体 金属钠 存放在干燥密封的广口瓶中 保存在乙醇中 防止风化成粉末而变质 防止和氧气、水反应 硝酸银溶液 保存在无色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防止见光分解 D 22. 如果一个碳-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下列不会改变的是( )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B.一个碳 12 原子的实际质量 C.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D.都不变 23. 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 10mL 量筒量取 的稀硫酸
B 烧瓶、锥形瓶 、烧杯加热时都应垫上石棉网 C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稀硫酸沾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溶液的 pH D 在 250mL 烧杯中,加入 216mL 水和 24g 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氢氧化钠溶液 24.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镁原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 B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在化学变化值,氯原子易得电子 C 当 X=8 时,该微粒属于稀有气体的原子 D 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25.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情况。a 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4
A 反应开始上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 a 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 a 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如集气瓶
26. 取 20g 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加热至恒重,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的固体加入 10 克水 中有 克固体未溶解,再加入 5 克水,仍有 克固体未溶,则原混和物中可能含有的 KClO质量可能为( )
克 克 克 克 27. 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钛酸亚铁中钛元素是+3 价
B①中反应: 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 ,则 X 为 FeCl3
C③中氩气作保护气,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 CO 和 H的投料的质量比为 1:2 28. x,y,z,w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z 中至少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该元素可以是金属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属元素
B.物质 W 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C.上述转化关系中不可能出现置换反应 D.若 X、Y、Z 中均含有一种常见金属元素,则 W 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强碱 29. 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现用 50g30%的硫 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硫酸中加 入适量的( )
A 氢氧化钠 B 水 C 碳酸钾 D 氯化钾 30. 有关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 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 盐与盐之间产生两种新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有单质参加或者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1. 黄铜渣中约含 Zn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 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Ⅰ、Ⅱ中的现象均包含有无色气泡生成 C、Ⅰ中发生 2 个化学反应 D、溶液 B 中只含硫酸锌和水
32. 升温、提高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 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 应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t 1 ~t 2 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B.t 1 ~t 2 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 2 ~t 3 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 2 时恰好完全反应
33. 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 100g 稀盐酸中加入该混合物,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与 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混合物为 Zn、Cu,则 m 一定大于 g B.若混合物为 Zn、Fe,则 m 可能是 g
C.若混合物为 Fe、Cu,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D.若混合物为 Fe、Cu,m 为 g,则该混合物中 Fe 的质量比为 1:1
34. 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
A 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B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C 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 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35. 某混合物 X 由 AlO,FeO,Cu,Si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分别对 X 进行如下实验,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 I 可知,X 中一定存在 FeO、Cu
B 由 II 和 III 可得出结论,混合物中无 AlO 固体为 SiO和 Cu 的混合物 D 原混合物中 FeO和 Cu 的质量比为 1:1 36. 有关实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 将溶液加热,通过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判断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B 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C 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 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
6
离子
37. 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做如下探究:将 a 克黑色粉末加入盛有 50 克该稀 HSO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 物质质量为+a)克,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中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 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质量一定为 g 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 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低于 % 38. 右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 锌和盐酸制取氢气
C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D 氯化钠和浓硫酸制取氯化氢
39. 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的固体混合物共有 m1 克,在 300℃条件下充分加热,排出分解 产生的气体,得到固体质量为 m2 克。设 m2/ m1=a,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的取值范围是:53/84<a<53/62 B 当 a=53/65 时,得到的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C 当 a=53/75 时,得到的固体成分为碳酸钠
D 排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水的物质的量 40. 将 草酸亚铁(FeCO)放在一个可称量的敞口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 高而变化的数据如下(下表中所注明的各温度下,容器中的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①400℃时,容器中的固体为碳酸盐;
②400℃~500℃,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600℃~900℃,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6Fe2O3 4Fe3O4+O2 A. 仅① B. 仅①② C. 仅①③ D. 仅②③
2018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D 21 B 31 C 2 A 12 C 22 B 32 AC 3 B 13 C 23 A 33 D 4 B 14 D 24 A 34 AC 5 D 15 B 25 B 35 C 6 A 16 C 26 AD 36 D 7 C 17 B 27 BC 37 CD 8 C 18 B 28 C 38 A 9 A 19 D 29 BD 39 CD 10 D 20 A 30 C 40 A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