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 马克思和恩格斯 C. 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 社会基本矛盾 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 C. 阶级斗争 D.革命和改革
6.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 阶级关系 C.生产关系 D.思想关系 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 ) A.理论联系实际 B.矛盾分析法
C.阶级斗争分析法 D.主客观相结合分析法 8.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9.认识的目的在于 ( )
A.总结理论 B. 运用 C.归纳理论 D.概括理论 10.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1.国家政权属于 (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社会的经济基础C. 生产方式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
A.18世纪90年代 B. 19世纪9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40年代
1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
A. 人们思想观念高度进步 B. 生产力高度发展 C.上层建筑高度完善 D.民主法治高度发展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6.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 剩余价值 D.价值 17.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 )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 )
A.社会主义社会 B.大同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0.“举一反三”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A.世界的普遍联系 B.世界的永恒发展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D.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21.古诗云“王子求仙去,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的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
A. 绝对性 B. 客观性 C. 相对性 D. 主观性 2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谨小慎微,防微杜渐,这是因为(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 D. 量变立刻会引起质变 23. 国家政权属于 (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社会的经济基础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生产方式 2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 实践性 B. 物质性 C. 运动性 D. 客观性 25.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指( )
A. 抛弃 B. 纯粹的否定 C. 批判继承 D.事物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26.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 C.社会基本矛盾 D.革命和改革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28.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社会处于( )
A.自由竞争阶段 B. 垄断阶段 C. 初级阶段 D. 低级阶段 29.微软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 2010,家庭和学生版价格为399元,作为商品的Office 2010,其使用价值是( )。
A. 作为软件载体的光盘 B.购买软件的货币 C. 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D. 软件的有用性 30.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 3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3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这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 )来实现的。 A. 降低工人工资 B. 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效率 C. 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 D. 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33.产业资本处在购买阶段,资本所执行的职能( )
A. 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 B. 生产剩余价值
C. 实现剩余价值 D. 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34.“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B. 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C.人们必须首先解决吃、穿、用、住、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D.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35.认识的主体是(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3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相同的作用和力量 3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其主要特点是( ) A.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B. 可知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C.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C.注意分寸D.适可而止
2.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包括 ( ) A.生产力 B. 劳动资料 C.上层建筑 D. 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 A.产生 B.性质C.具体特点D.变化发展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 ) A. 群众性 B.自觉能动性 C. 客观性 D.社会历史性
5.认识的主体包括 ( )
A.个体 B.群体 C.企业主体 D.人类整体 6.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7.下列表达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有( )
A. 女娲造人 B. 理在事先 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我思故我在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C. 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A. 生产全球化 B. 金融全球化 C. 贸易全球化 D. 企业经营全球化 4.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A. 自然界中未被发现的各种矿藏 B. 市场中的沙田柚 C. 氧吧中的氧气 D. 妈妈给我织的毛衣 10.为了指明剩余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把全部预付资本区分为( )。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11.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 )
A.客观性 B.自觉能动性 C.群众性 D.社会历史性 12.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 数学 B. 宗教 C. 艺术 D. 逻辑学 13.马克思主义承认( )
A. 客观真理 B. 主观真理 C. 相对真理 D. 终极真理 1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体现在( )
A. 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B. 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还是运动发展的 C. 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D. 是否承认矛盾存在和作用
15.列宁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坚持了一元论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金融寡头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17.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8.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6.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7.简述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来源。 8.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9.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0.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1.简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
1.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结合现实生活来谈谈应该怎样来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