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利用“班班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24-07-04 来源:步旅网
如何利用“班班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5-03-04T15:25:00.0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上)供稿 作者: 张明栋

[导读] 利用“班班通”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张明栋

摘要:“班班通”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革。它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班班通”;兴趣;教学效率

2012年乘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东风,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班班通”工程建成了。所谓“班班通”就是在每个班级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设备,使每个教室都能通过电子白板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

实现了“班班通”后让我们的教学环境得以改善,这种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新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改变了教学方式

利用“班班通”,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或文学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过去封闭式、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多变手段促使学生去积极思维,从而使课堂教学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由于对石拱桥的知识知之甚少,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它典型石拱桥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听教师讲解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学习语言,首先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些语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体会,同时重难点的学习,更是少不了“班班通”的帮助。《看云识天气》这一课,重点是作者怎样说明“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对于晴天和雨雪冰雹天气云层的变化,笔者用课件将变化展示出来,给学生很直观的认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因此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二、加大课堂容量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样就造成了课堂容量少,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收获较少,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结果,不言而喻,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利用班班通教学,教师可以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贴近教材,为教材服务的资料来补充教材的不足,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享受到各方面的科学的信息。如在教授《故乡》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完整地展示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在外貌、精神、言行、性格,然后用幻灯片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解读,这样做就比手写板书快了好几倍,这样就把节省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一写、评一评、读一读,这样,一堂课下来,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得以训练,增强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教师,而“班班通”结合具体的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优美形象化的词句,通过这种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管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教《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笔者深有体会。一开始,当笔者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但是,紧接着笔者播放了一段flash,展示了紫藤萝花的花瓣、花朵、花串、花穗,以及开的茂盛的花与文革时紫藤萝花的遭遇对比。学生的兴致马上高涨起来,并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交替不时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要充分运用班班通,利用或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让学生冲出重围。如教《春》一文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课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先投影春、夏、秋、冬的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文段是哪幅春景图,让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指出表现春天的词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美不胜数的佳景和丝丝入扣的朗读中感受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从而感受到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四、促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丰富写作素材

创新离不开实践。提供创新素材,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活动的素材,把握时机,利用各种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如给故事配音、想象故事结尾、猜谜语、唱歌、游戏活动等。在作文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视觉、听觉的视频,能够让学生感受直观形象,而且感受真切自然,甚至身临其境,这样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课堂上就实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即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思维通道。

如作文活动课《我喜欢的一个戏剧人物》,笔者选用了少男少女们中偶像《还珠格格》,首先用视频展示了“小燕子”古灵精怪的片段,然后让学生抓住人物语言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以及剧中的矛盾冲突,让学生以此为依托进行鉴赏,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的训练,让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班班通”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播放一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的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班班通”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革。它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虽然“班班通”的优点多,但它的使用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使教学进入误区,导致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为学生素质培养的障碍。记得在教《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一开始因为我为学生播放了西湖美景的幻灯片,本想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他们以美的享受,但是学生只顾欣赏美景,而不愿体会诗的意境、情感,这样就失败了。

合理运用“班班通”这种现代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但是,通过教学实践,也切身感受到其中存在许多弊端。在授课的过程中,只顾点鼠标,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总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其利弊,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不断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新措施,总结出最有效的使用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把学生领入到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五中学 563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