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读后感提要:看到伊斯兰世界被西方世界的欺凌,反观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不是排外与崇尚暴力的文明,是信奉和气、包容的文明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读后感
看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后,我对当今世界及国际社会持续发生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与冲突,几个国家联盟与地区之间的暴力事件和战争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最直观的思考是,对抗与冲突的背后关联着的是各方的利益,政治、经济、控制力等等方面。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到近期对利比亚的空袭及推翻卡扎菲政府,战火硝烟的背后,是对那片地区地下丰富的能源的垂涎和占有。从文明的角度看,这些战争势必会加剧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之间的冲突。为什么西方人对待伊斯兰国家的手段常常是赤裸裸的军事打击甚至侵略直至推翻跟他们对抗的政府,扶持起倾向他们的傀儡政府?除了双方经济、军事上巨大的差距,让西方国家相信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之外,和两大文明长期的仇视和摩擦是分不开的。“一些西方人,包括比尔克林顿总统在内,认为西方只是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暴力分子之间存在问题,而不是与伊斯兰世界之间存在问题。但是1400年的历史却提出了相反的证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关系经常充满风暴,彼此将对方视为外人。自由民主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20世纪的冲突,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持续的、深刻的冲突关系相比较,不过是一种短暂和表面的历史现象。有时,和平共处占上风;但更多情况下,他们的关系是一种激烈竞争的、发生不同程度热战的关系。”可见,当下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只不过在现代,
占据绝对优势和主导权的西方文明压制了伊斯兰文明,使得双方的冲突直接演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痛打与屠杀。
看到伊斯兰世界被西方世界的欺凌,反观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不是排外与崇尚暴力的文明,是信奉和气、包容的文明。繁衍自亚洲、根植亚洲,是亚洲两大文明之一。但是,正如作者的观点,从历史上看,文明的冲突从来都是国家之间战火不断的幕后黑手。我们不能保证伊斯兰世界的今天不是我们的明天,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实力,扩大国际政治影响力,才能使中华文明成为强势文明,才能在文明的冲突发生时,不至于成为被打挨打的一方。
本书的最后,我惊讶的看到作者对2010年南中国海事态的假设:“中国因拥有新的兵力投放能力而信心大增,宣布它将建立对整个南中国海的控制,中国对整个海区一直宣称拥有主权。越南开始抵抗,中越之间随之发生海战。急于雪1979年之耻的中国人入侵了越南,越南求助于美国。中国人警告美国人不要插手。。。。。”虽然有点极端,实际情况战争虽然没有发生,但是事态紧张程度不遑多让。
我不愿意看到两大文明的核心国家之间发生正面对抗甚至战争,但是,事态的发展没有绝对性。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20世纪初的中国人在思考国家民族命运的方向时也曾考虑过参考西方国家的模式,虽然最后选择了苏联模式,而且事实证明,共产主义在中国找到了最适合的土壤,中国人的纪律、秩序、勤劳和集体主义在共产主义的理想激励下发挥了最大的优势。我们也看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转变:从20世纪中叶的敌视和封锁、到70年代的接触、再到90年代初的和平演变、再到现在承认中华文明的崛起,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这一切的转变只有一个原因:经济的发展、交流的增进以及文明之间相互了解与借鉴。我认为两大文明正是在长期的接触与了解之后,互相看对对方的缺点和优点,并且采取了相互学习和促进的
态度,才会有现在的共识:合作大于对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