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2例疗效观察

2023-03-18 来源:步旅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9月第13卷第17期ases Sep.z0 1 f.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 ! ・43・ 原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电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 2结果 黏附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 ±s)表示,采用t检验。 2.1 检测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见表 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 ( ±5) 2.2不良反应3讨论 均未见发生不良反应。 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可防止血管通 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 本研究表明,阿魏酸钠和曲克芦丁对于脑梗死合并高黏 滞血症均有疗效,且阿魏酸钠组明显优于曲克芦丁组,且无 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m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EJ].中华神经科 杂志,1996,29(6):376—380. 老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加上心 脏功能下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液流体力学改变,导致心 脑血液供应的减少或阻断而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卒中 等_2]。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 系r3]。心脑血管病患者,在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 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黏滞因素开始增高。陈晓红等c4 报道,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疾病的患者,均伴有高黏滞血症, 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更为严重,可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和血 栓的发生和发展。 [23张伯礼.老年心脑血管疾患与高黏滞综合征[J].实用老年医 学,1997,11(5):198. [3] 张天美,蔡小元.389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 口].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4):13. [4]陈晓红,王萌华,袁家颖,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动脉硬化和脑 阿魏酸钠为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内皮素引 起的血管收缩、升压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血管内皮 损伤,增加NO的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改善血流变学特征。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血脂, 清除自由基。曲克芦丁主要成分是羟乙基芦丁,可抑制血小 梗死发生的预测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 (6):394. (收稿2010—02—12) 板聚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对抗5一羟色胺、缓 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2例疗效观察 汪海升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 郑州450000 【关键词】步长脑心通胶囊;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743.33 1资料与方法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0)17—0043—03 ~75岁。人选病人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O例,男28 1.1病人入选标准 (1)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 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2)发 病在72 h以内;(3)头颅CT排除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 (4)无明显意识障碍;(5)排除血液系统疾病;(6)无严重的全 身性疾病,如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7)年龄4O 例,女12例;年龄48岁~72岁,平均(60.34-_l1.2)岁;对照 组32例,男21例,女l】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61.0± 1O.4)岁。2组在治疗前性别、年龄及病程、病情程度和神经 功能缺损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 可比性。 ・4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9月第13卷第17期 Chinese Journa1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Sep.2010,V01.13 No.17 1.2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00 效: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功能 mL+5 GS250 roL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 缺损评分减少18 ~45 :(4)无效或恶化:治疗后病情无 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3次/d。如有颅内压增高及 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加重或死亡,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 电解质平衡紊乱者可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合并高血压、糖 加在18 以内。 尿病者分别给予抗高血压及降糖药物治疗。治疗前所有病 例均给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及血液流变学检查,4 2治疗结果 周后再次给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及复查血液流变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 学。在给药前和给药后4周,对所有病例的血尿常规、血小 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见表1。 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进行检验。如有不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良反应及时处理。 1.3疗效标准疗效标准按“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标准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O~45分) 评分。患者生活能力评分(病残程度分为O~7级)、以及疗 注: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效评定标准[2]在用药4周后根据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0.05 (1)基本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 理,评分减少9O ~100 ,病残程度0级;(2)显效:神经 2.2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 系统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能站立行走,生活部分自理, 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89 ,病残程度1~3级;(3)有 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的变化比较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要是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缺血区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 低血黏稠度,促进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织缺血、缺氧。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 步长脑心通是一种复合中药制剂,临床广泛应用于缺血 脑梗死时脑细胞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坏死,并出现相应神经 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中选用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赤 功能缺损。其病理过程分5期:超早期(1~6 h),急性期(6~ 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益气活血,桑枝、桂枝、鸡血藤、牛 24 h),坏死期(24 h~3 d),软化期(3 d~3周),恢复期(3~4 膝、水蛭、全蝎、地龙化瘀通络。Il缶床上主治气虚血滞、脉络 周)。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 瘀阻证,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取 化,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局部斑块有 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5.0 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具有 裂纹或破溃,诱发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增加、形成不稳定性血 显著的抗氧化、降血脂作用;丹参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 栓,使管腔狭窄一过性加重,血液供应减少。因此控制或减 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川芎、红花对 缓动脉硬化程度,降低血脂、血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保护 血小板聚集有抑制和解聚作用,当归、JlI芎还具有降血脂、抗 血管内皮细胞,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 血栓的作用;黄芪、JII芎可提高心肌细胞的抗缺氧能力,降低 血供氧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环节。急性脑梗死重要原 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全蝎能降低纤 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内膜下斑块形成,所致的管 溶酶原含量和凝血酶活性,具有抗血栓作用;地龙、全蝎含大 腔狭窄,如果血液黏稠度增加致使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脑 量的如水解蛋白酶等多种血栓溶解因子(BDF)可降低胆固 血管堵塞;同时血流缓慢,可减少氧气供应,加重血管内皮损 醇,减少动脉硬化斑块,溶解血栓。步长脑心通能明显降低 伤。血管内皮损伤致局部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凝集、血栓形 血液黏度、胆固醇水平,使沉淀于管壁的脂质、胆固醇逐渐从 成,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坏死,引起一系列神经 管壁移至血液参与代谢;并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抑制 功能缺损。脑梗死发生后,病灶中心是坏死区,神经元的损 红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以及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的 伤是不可逆的,外围是“半暗带”,细胞处于无功能非死亡状 浓度,从而促进血液流畅,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区及 态,血流恢复后神经功能就可恢复。因此,脑梗死的治疗主 梗死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治疗前后结果比较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9月第13卷第17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Sep.2010,Vo1.13 No.17 ・45・ 明:步长脑心通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胆固醇水平,使沉淀于 病诊断要点口].中华神经科杂志,I996,29(6):379.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评分指标口].中华神经科杂志,I996,29(6):381. [3]刘华廖,维清,杨万同.活血化瘀级有效成份对缺血性脑损伤 的治疗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2:726—727. 管壁的脂质、胆固醇逐渐从管壁移至血液参与代谢;并能增 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以 及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从而促进血液流畅,增加组 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区及梗死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 改善。另外,药理学研究证实,脑心通成分中的川芎嗪可透 过血脑屏障,解除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 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水肿,保护血 脑屏障,加快了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口 ]。从而证实步长脑心 [4]王卫华,葛伟,张永葆.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期脑梗死120例 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44—45. [5]孙英健,王嫒嫒,曲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4o 例口].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4):52—53. (收稿2010—04—11) 通对脑梗死的恢复,均有 同程度的疗效,是治疗急性脑梗 死的有效药物L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 (上接第88页) 果较好,反之效果较差。结果显示美卡素降压疗效与卡托普 利相近,逆转LVH稍优于卡托普利。而依从性、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小则明显优于卡托普利。治疗4周后血压已基本 达标,2O周时超声心动图显示IVST、PwT、LVMI,A/E均 1.5不良反应 美卡素组48例,4例用药4周后血压未达 标被排除本试验外,头晕1例,干咳1例。对照组46例,3例 用药4周血压未达标排除在本试验外,干咳7例,高钾血症2 例,头痛1例,2例不能耐受退出本试验。 2讨论 有显著下降(P<0.01),LVED、LVDS、LVEDV均有不同程 度改善,EF有明显提高。因此说明LVH得到了逆转,从而 对预防或减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起到很大作用。此外本研 心脏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引起的最常见的靶器官 损害,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ACEI)抑制心脏肥厚的攻效已经明确,而沙坦类 药对心脏肥厚影响的报道尚少。美卡素是一种新的,口服具 有活性的长效非肽类AngII受体拮抗剂L2],通过选择性地拮 究观察到长期应用美卡素血压无波动回升,它是值得信赖的 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Eli张维忠,龚兰生,邱慧丽,等.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 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3):138. [2]Wienen W,Hanel N,Van Meel JG.et a1.Pharmacological char— aeterization of the norelmo-npeptide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 抗AngII 1型受体,从而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 统的加压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这类AngII受体拮抗剂的降 压效果至少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相同La]。本研究结果显示使 用美卡素2周后,血压即开始下降,给药1次/d,24 h平稳降 压,从而避免了以往短效药峰值过后血压一过性升高对靶器 tayonist.Bibr 277[J].Br J PhammcoI,I993,110:245—252. [3]Neutel JM.Saf ety and efficacy of angioter Lsin II receptor an— tagonists[J].Am J Cardiol,1999,84:13—17. (收稿2O1O—O3—14) 官,尤其是对左心室的损害。有报道,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超 过1O 的LVH逆转疗效优于血压下降幅度不足1O 者,推 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大时,药物逆转LVH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