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活富裕的指标

2024-02-23 来源:步旅网
中国从产业规模的角度看,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人认为GDP的规模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因此而盲目的沾沾自喜。其实,GDP只是反映经济规模的指标,并无法反映生活的富裕程度。

人均GDP作为一个指标,可以比GDP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富裕程度。而城镇人口比例和产业结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的生活水平。

人类的进步从农业化,发展到工业化,并逐步走向以信息化服务为主的现代化社会。每一次的社会进步,都意味着人类生产和获得能源的水平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科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带来更多财富的基础。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城镇化水平又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产业的生产是以劳动力总量为基数的,虽然不同国家农业发展水平不同,但是在同一个国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效率都高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效率;第二产业的效率,依据产业结构的不同,也有所不同,能源供给和高科技的产业人口的劳动力效率高于一般制造业的劳动力效率,所以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内,处于不同产业的劳动力,其收入水平也有很大差距;第三产业的服务是以被服务对象的财富程度相关的,基本的生活需求服务劳动力效率较低,而金融、信息服务的劳动力效率较高。

中国的产业规模虽然排名世界第二,但是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年各国的数据对比,中国的人均GDP排名排在70名以后,属于中高收入国家。从人均GDP与城镇人口的比例关系看,高收入国家的城镇人口比例,大部分都超过了60%,而中国的城镇人口只有56%。从产业结构与人均GDP的比例看,高

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占比都低于5%,而第三产业占比大部分都超过了60%,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还没有超过50%。从城镇人口比例和产业结构的比较看,城镇人口比例越高,第一产业的占比越低,而第三产业的占比越高。第二产业的占比与城镇人口的比例相关性不大,也说明的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对产值的影响比城镇人口的比例影响更大。

从各个地区的城镇人口与人均GDP的关系看,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及中亚地区、北美洲、中东及北非地区,城镇人口比例与人均GDP的比例基本上都处于正相关性;南亚和撒哈拉地区的人均GDP都相对较低,说明这两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城镇人口和人均GDP的相关性不大,说明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其它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也说明前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同。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及中亚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与第三产业占比的相关性较高,与第一产业的负相关性较高;中东及北非地区是世界主要的能源供给地,高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反而较低,第二产业的占比较高,反映出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赖能源出口,贫富差距较大;南亚及撒哈拉非洲等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也呈现出与第三产业的正相关性,与第一产业的负相关性,这与欧亚及北美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中国各个省经济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其中人均GDP与城镇人口的比例也呈现很大的相关性,这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会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密切的关系,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我们也可以看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与人均GDP有相关性,但没有必然性,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才能真正达到实现富裕的目标。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因为产业失去竞争力,虽然城镇人口比例较高、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但是人均收入仍然较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