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蝇王》的精神分析解读

2024-04-10 来源:步旅网
话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耳第9期 《蝇王》的精神分析解读 O张晓蓓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 《蝇王》是英国当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处女作,亦是其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书描 绘了一群荒岛余生的孩子为求生存和自救而展现出的真实人性。本文意在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依据,探 寻三位主人公杰克、拉尔夫、西蒙的主导人格以及其相互作用,从而更深入的阐释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 《蝇王》;弗洛伊德;三重人格 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9—0079—01 我”的束缚。 沉迷于征服和杀戮的快感之中,杰克尽情地在狩猎上释 放着“本我”,他脱去唱诗班的衣服,在脸上涂上泥巴,唱着赤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即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 我”是人与生俱来的、非理性的结构,其过程是潜意识的、非 道德的,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但是不能直接与现 实世界接触需要通过自我与外在世界联系。自我是从本我 中分化而来,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是后天学习和对外 界环境适应的结果。遵循“现实原则”。它一方面力图满足 本我的需求,一方面遵循超我的行为规范,调整我与现实社 会妥求的矛盾,使其达到平衡。超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最高 的层次,是由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的规范和教养 而逐步形成的,遵循“道德原则”。它代表着当时社会较高的 伦理道德要求,其任务是压抑本能冲动,按照社会道德标准 监督“自我”并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活动。只有当 三种人格力量均衡,相互之间保持平衡时,人性才能得到正 常的发挥和升华,世界才能实现和谐共处。 一裸裸血腥的捕猎歌,如同野蛮人一般。“本我”的快乐原则和 权力欲的本能需要促使杰克另立部落,自封为王,从而使“权 力躺在他棕色隆起的前臂上,权威坐在他的肩膀上”。他抢 走猪仔的眼睛,砸烂海螺,并在一次狩猎活动中误杀了西蒙。 此时,逐渐强大的“本我”彻底征服了“自我”和“超我”。被 “本我”完全控制的杰克,甚至发起了捕猎拉尔夫的狩猎活 动,以满足自己统治和嗜血的欲望。杰克不可控制的、强大 的“本我”也影响了周围的孩子,他们彻底放开了对自己本性 中阴暗面的抑制和约束,没有道德是非观念,无所顾忌地寻 求本能需要的最大满足和心理刺激。 二、拉尔夫:弱小的自我 拉尔夫是小说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这个金发男孩在 一、杰克:逐渐强大的本我 出场时“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猛拉了一下长袜,这动作在 杰克代表不受社会与道德约束,随心所欲,即刻实现自 那么一会儿工作里使人觉得这丛林不像是丛林倒像是伦敦 市郊似的”表面他具备文明社会留下来的印记,是“自我”要 身欲望,激情的“本我”。对于杰克的出场,戈尔丁描绘得细 致入微。以杰克为首的唱诗班,着装统一,步伐一致,有纪律 有组织,这是保留的文明社会的印记,但是黑影,黑斗篷也暗 示了他潜意识中隐藏的强大的“本我”。 起初,杰克还保留着民主社会留下的印记,按照社会民 主规则和道德约束自己。作为唱诗班的首领,他自觉地服从 持有作为社会文明象征海螺的拉尔夫,并领导唱诗班的其他 成员担任打猎的任务。然而,突如其来的插曲使杰克“本我” 求约束自己,使自身符合当时社会道德要求的表现。但是, 当拉尔夫发现波光粼粼的湖面时,他顷刻间就脱去衣物一丝 不挂地站在海边。“他还没有成年,还不知道害臊”。 未成年的拉尔夫,如同未完善的“自我”,轻易间会屈从 与“本我”。他试图在荒岛上建立文明的社会,用文明的方式 实现自救,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等待时机,重返家园。当杰 克因忙于狩猎,而使火苗熄灭,以及杰克分道扬镳,自建营地 时,他认为这是野蛮人的做法。但是,祭祀活动上,他求新奇 欢乐的“本我”开始显现,“自我”削弱,甚至参与了打死西蒙 的狩猎活动。拉尔夫的“自我”尚未成熟,调控“本我”的能 力弱,甚至会在“本我”和“自我”中徘徊。他拯救不了自己 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狩猎的成功使杰克的“本我”得意忘形, 因而当拉尔夫以及同伴指责杰克因为狩猎而错过了营救他 们的飞机时,杰克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有功的。这段矛盾 虽然很快地得到了化解,但是杰克的“本我”开始膨胀,他憎 恨约束制约他的拉尔夫以及他持有的社会文明象征的海螺。 他狩猎的渴望以及寻求绝对自由的欲望,令他逐渐摒弃“自 和大家,他的弱小间接造成了孤岛的悲剧。(下转第85页) [作者简介]张晓蓓,女,山东潍坊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79.-——— 丈学研宄 亚和妲己为什么在复仇中处于假支配的地位了。 美狄亚为什么会向她的丈夫复仇?从表面上看,原因很 马立敏/美狄亚与妲己复仇的相同点 质上却还是体现了自己软弱无力的地位,从而体现了男权社 会对女性的压迫。而美狄亚和妲己的复仇在某种程度上体 现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表达了对男权社会压抑女性的不 简单:伊阿宋遗弃了她,背叛了她们之间的盟约。但事情并 不是这么简单。当美狄亚从自己的国家来到所谓的文明社 满。但她们的这种复仇恰恰也间接承认了男权社会的权威 会,女子在这个文明社会中地位极为低下,甚至是没有地位。 男子可以任意抛弃自己的妻子。歌队就曾经能够这样劝慰 美狄亚:“即使你丈夫爱上了一个新人,——这不过是一件很 平常的事,——你也不必去招惹他。”L4 Jl”这充分反映了古希 腊妇女历史地位的低下。并且在以父系为主的血缘继承关 系确立后,父亲被认为是真正的生育者,而母亲则是父亲种 子的培育者和保护者。这也充分说明了女性地位的下降。 性,更从整体上显示了女性地位的下降与处于的劣势地位。 从而揭示了女性在复仇中处于假支配地位的根本原因。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童年时期,由于人类早期思维的一致 性,在处理一些基本问题时难免会出现相似或者相同的行 为,女性也不例外。在人类的初始阶段,面对凶险的自然环 境,为了自身的安全,她们不约而同地产生了自卫心理,并且 把它作为一项基本素质传承下来。在文明时代的伊始,显然 嗜血与原欲是占据上风的。因此以美狄亚和妲己为代表的 就是这种男权社会对男子的纵容,才使得美狄亚遭如此的待 遇,也导致美狄亚最终选择杀子复仇。她复仇的被动性显而 女性因自卫心理,对伤害她们的男性采取了血腥复仇,满足 自己复仇的欲望,在这些层面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她们 在复仇的行动中显示出的相似性就可以理解了。东西方文 化内涵深层次的一致性也就表露无遗了。 易见,处于支配性地位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妲己复仇的原 因很简单,姜子牙和比干伤害了自己的亲人,她要为自己的 亲人报仇。如果不从整体的角度看,只是单纯看妲己复仇, 那么她先前优势占尽,那些功绩显赫的臣子,在她的攻击之 下节节败退。似乎在这场复仇的战役中,妲己处在了支配者 的位置。但是妲己所享受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男人的赐予,就 【参考文献】 [1]李艳,易文勇.唐传奇中复仇女性类型浅析[J].语文学 刊,2006(9). 连她的复仇,也都是要借助这个男权社会中男性的力量—— 天子纣王的权威,来达到自己复仇的目的。妲己的复仇利用 了天子之威,借男性的话语权打击男性,攻击对手。当女性 的复仇只能依靠男性的力量才能实现时,女性所处的地位就 [2]杨晓莲,罗均丽.美狄亚与窦氏——中西文学中复仇女性 形象比较[J].四JqPl,语学院学报,2004,20(6). [3]何润芳.欧美文学中复仇模式的文化内涵[J].湖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1999(3) [4]欧里庇得斯.外国剧作选[M].罗念生,译.上海文艺出版 社,1979. 可想而知了。她的复仇正是借用了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威,这 也是她取得复仇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美狄亚和妲己两个人在表面上像是处于复仇的支配地 位,而骨子里却是被迫出手。表面上优势占尽的二人,在实 (上接第79页) 三、西蒙:“超我”消失 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不可分 割的统一体,只有当三者的力量达到平衡时,人性的光芒才 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如果三者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世界就会 杂乱无章,混乱不堪。 西蒙是“超我”的代表,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是聪慧 理智,关心爱护他人,是群体中道德标准的体现者。当孩子 们对不可知的野兽恐惧惊慌时,幼小的西蒙站了出来,如同 一个智者,语重心长充满理智地告诫他们也许并没有野兽, 人的“本我”若是脱离了“自我”和“超我”的约束,就会 【参考文献】 [1]Dick,Bemaed F.William Golding[M].Boston:Twayne Publishe ̄,1989. 他们惧怕的正是他们自己。 如脱缰之野马,林中之猛兽,给世界带来无尽的灾难。但是 孩子们非但不能理解西蒙,甚至取笑排挤他。为了给大家带 来真想和希望,西蒙毅然独自上山探寻答案。当发现所谓的 野兽是具腐烂发臭的飞行员的尸体时,他不顾自己的癫痫 病,急着跑下山去告诉大家,结果西蒙被正在狂欢祭神的孩 子们错当成野兽杀害了。幼小的西蒙的“超我”亦是弱小的, 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和约束力量。他的死代表了“超我”的 消失,失去了“超我”的鞭挞和约束,整个荒岛沦为野蛮的天 下,“本我”欲望的乐园。 四、结语 [2]Charles E.Bressler.Literary Criticism:aJl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M].High Eduction Press,2004.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 1988. [4]王卫新.中国的《蝇王》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语研究, 2003(4). [5]威廉・戈尔丁.蝇王[M].龚志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蝇王》这部寓言小说通过对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孤岛 求生的本性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人性自私的一面,同样告 诫人类要重视自身心里人格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本 [7]安东尼・斯托尔.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M].尹莉,译.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一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