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并写进党章,既给当前社区经济发展提出新命题,又指明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进一步表明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建设的载体是社区,社区工作要靠街道来统揽协调。所以,街道工作活力够不够、街道工作能力强不强、街道工作水平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成败,关系到政府履行为民服务职责的实效性,要形成党中央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加强街道自身的建设。为了探寻提高街道工作活力渠道,区委常委何家利、副区长刘江龙带领街道的党政领导干部前往渝中区、渝北区、大渡口区学习考察,深受启发,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友好区加强街道工作的做法
1、街道工作观念抢占先机。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三个友好区在推动社会建设工作方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快,主要精力放在管理机制设计上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适时提出新管理机制,街道的事权财权大的调整两三年一次,小的调整经常进行。在调整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不同街道统筹发展和均衡发展,推进全区城市整体形象另一方面针对街道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出台相应政策,充分调动街道的积极性,发挥各个街道不同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1
2、街道工作责权统一。走访的三个区非常重视条块关系的处理,均明确划分工作职责,突出条块不同优势,发挥各自不同作用,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全局工作由区委区府成立跨部门街道的协调统一领导小组全面指挥;行业工作以部门为主,街道参与协作;区域工作以街道为主,部门加强业务指导。除扩大街道职权外,区委区政府还严格控制区级部门向街道摊派工作。区委区政府通过有效的考核手段,把街道的职责与任务固化下来,进一步明确街道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3、街道工作事权财权统一。三个友好区以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柜架的要求,逐步实现财政收支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尽可能缩小街道之间、街道与镇之间的财力分配差距,最大限度地调动区和街道两级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把街道视为一级财政,进行独立核算。财政与街道算好一本明白账,区财政把从市级财政所分得的各项税收总量,根据各街道经济发展与税源丰欠情况按照不同比例分配给街道,鼓励街道面向企业服务,不断培植税源。同时严格执行费随事转,各专项经费,由部门预算,财政直接拨付给街道(如烟花爆竹经费等)。预留一定机动经费用于抢险救灾。逐年根据街道需要不断扩大支出范围和总量,让百姓切身体会公共财政成果。
4、务实街道用人机制。打破街道机关事业编制的界限,
2
混岗使用。大力开展干部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横向推广。选派优秀干部到街道工作,早压担子,早挑重任,直接从街道工作岗位成长起来的区级领导干部较多,街道成为区级干部的成长摇篮。
二、我们街道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街道地位不高
街道工作的政治地位边缘化。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建设,社会建设需经济建设作为支撑,发展成为第一要务,使得社会建设边缘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诸多社会矛盾需要通过社会建设来积极化解在全党取得共识。现在街道名为政府派出机构,实为政府部门附庸的基层单位,守门看家不添乱街道工作显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现实要求
2、街道财力偏弱
与友好区街道比较而言,我们区街道财政支出总量少、支出范围窄。我们11个街道平均一年支出不过400万元,与其他区街道年均800万元支出相形见绌。缺乏财力支撑的街道开展工作难免捉襟见肘,若想工作创新上台阶就更不容易。尤其突出的是,街道不得不把部分精力用于争取支持,协调经费上,分散了工作注意力,影响工作创新,难以满足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
3、街道工作权责不匹
街道虽然权力不大,但是责任不小,交通安全、生产安
3
全、食品安全、社会稳定等均进行属地管理,街道既无专业人员,又无专项工作经费,更无执法权力,导致街道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只好疲于应付,身心疲惫,同时政府部门下交责任流于形式,实则责任落空。
4、街道效能不佳。街道在做具体群众工作中,往往群众提出的大问题不能解决,提出的小问题解决不了。即使街道想满足群众正当合理小要求,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小事项均要打报告申请,从申请报告开始,协调费力,审批费神,办事时间冗长,很多可以办好的事由及时雨变成雨后伞。从现行办事流程来看,有能力解决问题的部门不了解问题的紧迫性,了解实际困难的街道又难以施展拳脚,较差的行政管理效能拉大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三、提升街道工作活力的建议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观念。
行政管理变革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一定若干年不变,必须顺应经济发展,满足群众需求进行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创造灵活务实受老百姓欢迎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要大胆解放思想,积极转变观念,多在行政管理体制设计上下工夫。以政府内部管理作为突破口,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提升全区软实力来打造。
(二)全面改革,理顺关系、再造流程,完善管理,全
4
方位提升街道工作活力。
1、建立参与式政府管理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服务既是政府发展的方向, 也是政府行政管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绩效管理为手段,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政府的各项管理工作,改造行政管理的办事流程,实现群众自主服务与政府主动服务相结合,用老百姓的满意度来衡量政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从而有利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暗箱型向透明型政府转变,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街道将承担起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任,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街道工作形成条块结合的管理网格。贯彻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培育宜居的城区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街道工作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显现,增强街道够及时解决群众困难的能力,有利于密切政府群众的关系。政府部门对街道工作进行深入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指导、着眼于远期规划,全局统筹,研究事务的规律,着重解决带有共性的普遍问题,街道立足解决带有个性的特殊问题,因地制宜,就地消化社会矛盾。
3、增强街道的调控力
5
保证街道有相对独立权,成为自主承担责任一级地方政府。
首先财权要保证。区财政建立公共财政面向群众服务过程中,可以参照友好区的做法,根据街道地域内税收总额区级所得部分按照合理的比例下划给街道,既要保证一般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经费,更要增大城市环境卫生、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社区基层党建与社区建设的支出,保证适当的机动资金抢险救急、应付突发公共事件。使各街道可以共享公共财政发展成果,从而有利地保证公共财政给群众带来的便民利民实惠。
其次,事权要明晰。区委政府明确划定部门与街道的职责,合理调整条与块的关系。发挥街道立足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改变办事流程,既便于行使行政管理权,又便民利民。
最后,用人要自主。拥有对机关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相对自主管理权力,改变过去人员实行部门管理为直线管理。可以考虑适当压缩部门规模,减少人员用以充实街道,增强基层的工作力量。
4、提升街道工作活力采取激励措施。
(1)用事业留人。提升街道在全区工作整体地位,使其不仅成为锻炼干部的磨砥石,而且成为优秀人才施展拳脚的大舞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街道建功立业。
6
(2)街道干部的用人导向。现行从机关副职到街道正职再到部门正职的干部用人链条,激励街道干部发挥积极导向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对街道的副职、科级干部大胆培养使用,让更多的街道干部能够茁壮成长。
(3)实施绩效考核赏罚分明。根据街道职责确定考核指标,主要以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综治稳定为核心指标,从而引导街道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业上,花大力气去做该做并且能够做得好的事,不费力去做协税、创收等不该做又做不好的事。加大考核频次,采取区委政府直接考核与群众参与上下结合的测评方式,实施计分末位淘汰法,优胜劣汰,考核分数靠前的给予奖励。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