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地位研究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张择端的巨作,其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从古至今,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画卷有很多,但是无一能企及张择端的原著山水风俗画卷。这无疑说明了张择端这位伟大的艺术绘画家为后人留下了多么名贵的珍宝。但是这样一幅令世人唏嘘,让后辈景仰的画之瑰宝却有着无数的未解之谜,其扑朔迷离的背景更是给这样一幅巨作带来了一丝神秘,吸引着无数的艺术者去探究,想要将那一层面纱揭开。对于画作中的内容,倒是各有各的看法:画作中的人数?画作描绘的季节?与此同时,他们还将画作的艺术特点一点点地剖析出来,让非艺术人员、观赏者更多地了解这样的稀世珍宝。
一、《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描述以及争论
《清明上河图》用现实主义手法勾勒了北宋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民风民俗。从图中可以看见当时的河流,山川,小舟,来来往往的百姓,商人。从中可以大体知道当时的社会风貌,让后人清晰地看出当时的生活。作者绘画的手段纯熟,给人一目了然的通透感,让人们从画中了解当时的经济发展,商品交易,同时也让人知道了当时的北宋处于经济的繁盛时期,时代的鼎盛时期。
《清明上河图》利用全景式的构图来展现一切。全图规模十分庞大,画卷略长。全图用人物的动作,牲畜的形态,特色的房屋,别致的亭楼,忙碌的商业街,或磅礴或涓涌的江河,高耸或低矮的山峰,形态各异的柳树,来往的船舟等来构成这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一笔一划都犹如沾染上了生命的气息,将静物画活了。古代的画作,大抵都若清高的人般孤芳自赏,很少有如此让人难以忘怀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算是独树一帜的佳作。
其在构图上的别致,大抵可以从三个部分来说明。第一个是从寂静清幽人烟稀少的山区到人马庞杂热闹非凡的市区。每一处的描写都非常细致,给人身临其境的错觉。第二个是其中的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不能完全计数,这是《清明上河图》的一个让人争议的话题,画卷中到底有多少人呢?但是,不论有多少人,上百的计数足以说明这幅画卷的磅礴气势。这些人物,可以从衣着,配饰,交易商品的价值看出不同的等级。其中有以农耕为主的农民,有四处交易绸缎布匹等商品的商人,有在船上工作的船夫、纺织业者,还有服饰高级的官吏,胡子拉碴形象特点鲜明的道人,身着僧袍化缘的僧侣,奔跑嬉戏的孩童,卖糖葫芦或者卖糖人的老者,酒馆的店小二,各色的商贩……里面的人物形象应有尽有,将当时的城区的繁荣展现得完完全全,可谓是三教九流,各行各业,行行具备,让人赞叹不已。第三个是街上的店铺,动物,虹桥等。从事手工业的作坊,有风韵的茶馆,特色的酒楼,古色古香的当铺,在街边摆着摊子的商贩,还有拉着轿子的马匹。最为有特点的便是架在河流两端的虹桥,弯弯的如下弦月的拱桥被描绘得非常细致,桥面上人声鼎沸,来往的人群颇为密集,突显了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才使得《清明上河图》成为世间瑰宝。
即便如此,对于《清明上河图》仍有值得争议的地方。例如,为什么第一位收藏家宋徽宗要将其画卷命名为“清明上河图”,其中的“清明”和“上河”指的是什么?画卷描绘的又是汴京当时的那一段繁华街区?这些争议的地方,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得到考证,因此需要后代人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
要说起清明上河图这幅长达24.8厘米的画卷,那就不得不说说作者在这幅呕心沥血的画卷上付出的一切艺术手法,艺术思想,这幅画展现出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赞扬了万千农民不屈于艰辛的生活条件,仍以各种生活手艺努力地生活着。其中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清明上河图》描述的内容极其丰富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是采用由大到小的?点式的绘画方式,作者用“散点透视法”来描绘汴京的景物。从辽阔的山野,磅礴的山川,耸立的虹桥到小商贩的摊位,酒楼茶馆的字体,这种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手法,让所有的景物混合在一起,多而不杂,细而不乱,这种有机综合,让人舒适而又叹为观止。
画卷中的人物多种多样,官吏,农民,商贩,医者,僧侣,老妪,孩童……生动的人物形象,让画面活泼而真实。不仅人多,动物也多。集市上,大多的是赶着的马车,驴车,还有拉着货物的骆驼等等,这些元素又给画面增加了生动感。而人们的活动,譬如货物交易,骑马,在舟上张望,喝酒、品茶,聊天等,仿佛能从画卷中还原当时的场景,丰富的动作,真实的刻画,仿若将汴京的商业街画活了般。另外,整幅画卷的布局还有许多静物组成。商业街区里的巷子,酒楼,茶馆,商铺,小舟,城楼还有村民的茅屋等等,将画卷更加全面化。纵观画卷中,大约有五百人,甚至更多,牲畜等有五六十多匹,船只也有数十只……人们穿着迥异,活动方式也大都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层次,丰富的生活方式。
(二)《清明上河图》布局的结构非常严谨
画卷上的内容很多,最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人,各色的房舍商铺。但是作者对于人物,静物的布局十分合理,用严谨的艺术手法合理地安排布局,多而不杂。更加重要的是,作者很用心地让所有的内容有序地放在合适的位置,以虹桥为分界线,将画卷分为了两部分,简洁明了,清新自然。前后都是商业街的场景,首尾的呼应,也增强了布局的效
果。静物,山川,田野,商铺,巷子,车马,舟船与人类各种各样的生活,结合到一起,达到了动静的有机结合,给人一种安静和谐的画面感,不会觉得不合适。然而,对于这些静物的疏密,大小,又进行了深思,以便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让视觉感受到“美”。由此可见,张择端是一位极其有艺术素养和生活洞察力的艺术家! (三)《清明上河图》巧妙的绘画技巧
要说此画卷,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作者的绘画技巧上。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中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动作、神态甚至是景物。用粗犷的山川、河流来反衬出生活在汴京城周边农民的生活方式。用形象的事物来勾勒,用诗情画意的山水来衬托,用各色的神态来触动,进而一幅生动,活泼,看了让人赞不绝口的绝世佳作便展现在世人面前。作者在绘制这幅巨作时,或许利用他那观察入微的洞察力,耐心地寻找能够触动心灵的画面,细心地着笔刻画每一个景物,不论是人还是物。以虹桥为例,虹桥的形式,上边的花纹偶尔可见,还有桥面上的人物,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神态,思想,甚至是神色,着装,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粗浅不一的笔法,巧妙的绘画技巧,让画卷别具一格,风格独到!
三、《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一)在经济方面的历史地位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之高,是至今以来许多画作都无法达到的。先从经济方面来探究一下其价值:各色的景、物构成了“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场景。气势恢弘磅礴,景物生动形象。由从事各行各业的商贩中,可以看出当时北宋的繁荣状况。从中了解到北宋汴京城的经济算是繁荣,人民生活虽然艰辛,但是并不像某些朝代败落时饥寒交迫的场景,可见北宋当时处于经济繁荣时期。
(二)在政治方面的历史地位
达官显贵与街头小贩,艳丽着装与平淡民服,喜形于色与强颜欢笑,鱼肉酒欢与艰辛劳作,色彩鲜明的对比,神态鲜明的对照,从中看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黑暗,抨击了达官显贵的张扬,但是从而也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敢于与生活抗争的情怀。《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卷,更是一幅人文画卷。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去深思,可以猜测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形式和官府人民的“朱门酒肉臭”的奢侈。
(三)在文化方面的历史地位
《清明上河图》流传于世,震惊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画家,林凡先生也不例外。他叹为观止于画作精细的笔触,细腻的构思,巧妙的布局。许多艺术学者都纷纷赞叹其为年代最为久远,是艺术成就极其高的画之国粹。不单单是现如今的艺术家为此巨作心潮澎湃,在过去就已经让懂得艺术,会鉴赏与赏析的人为之疯狂。这要从《清明上河图》的本身说起,画作本身就包含了北宋的文化底蕴,一直延续至今,让中华儿女们有幸见到保存如此之好的画卷。给后世人留下了历史的证据,便于人们去探索过去,了解传承的中华文化。所以,举世闻名的它,无愧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国粹。
四、结语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民俗画卷,以丰富的全景物构图的方式呈现到大家面前的是?腻的笔触以及生动的绘画特点。著名画家张择端用大量的笔墨,娴熟的笔触描述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刻画了辛苦劳作的百姓生活,可以从中了解到农民艰辛的生活条件。画中用各色各样的人物,数以百计的行业,各色的劳作形式,来展现北宋当时的生活情境。进
而了解当时的朝代发展,经济状况,文化形式,城乡发展,民族风情以及生活水平。不得不说,此画卷是宋代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可以看出贫富差异,还有阶级之间的矛盾深入,还对劳动人民进行了赞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