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中孔子思想的体现及作用刍议

2021-01-19 来源:步旅网
语文教学中孔子思想的体现及作用刍议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快乐学习等。这些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探索、学习。

1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不断演进,仍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在《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仲弓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在教育思想中发现,人与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存在着差异。今天的教育,实行班级授课制,授课一种模式,作业统一布置,考卷全省一张。限制了学生的特长的发挥,导致了学生在思想性格、基本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思想表现以及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多看进步,抓住转化的契机,促进学生的转化。在学习上要求起点要低,重视基础知识,让他们“吃得了”。对待中学生,要帮助确立奋斗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品尝成功的快乐。在学习上要求进步大,重视能力提高,让他们“吃的饱”。对待优等生,要教育他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总结学习经验。在学习上要求起点高,重视拓展知识,让他们“吃得好”。

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叫杨雪,看上去很守纪律,是个听话的学生,但是她的学习态度越来越差,有时作业甚至不做,还有辍学的想法,我知道后,正面说服,侧面了解和观察,发现这个同学并不坏,只是对学习没有目标、动力,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我开导她,鼓励她,还找几位同学帮助她。后来,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家长很感激,多次来学校找老师谈心。他真正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再也不会离开。

每一位同学身上都有金子一般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鼓励,因材施教,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研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这样做有助于培

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2 启发诱导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不但的表达出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方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突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稍加点拨诱导的教学思想。

孔子启发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思想是不谋而和的。启发式教学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适当时激进激发点拨。启发教学的实质,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归有光的《项羽轩志》一文时,我抓住第二节“然矛居于此,多于喜,亦多可悲”设问。本文哪些地方是写喜的,哪些地方是写忧的,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分组讨论。学生热情之高涨,讨论之激烈,见解之深刻,是我所料不及的。

例如:命题作文《暑假见闻》,一女生作文的大概内容是:假期的一天,她从家中乘车至县城,当车行至中途时被相互掺扶着的两人拦下。其中一个腿上受刀伤正流血,请求司机行个方便,捎带他们到县城就医。因是出门急身上未带钱,答应日后补上。司机听说没带钱便拒绝搭乘。此时车上一青年女乘客站起来愿意为他们付钱,求司机急人所急,捎带受伤人赶快就医。该生将事件叙述之后,在结尾写上“我在假期里边看到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件事”。文章戛然而止,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作文材料这样简单作结,岂不可惜。于是我找到该生问道:这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司机看重的是什么?女乘客这种品质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还需要吗?司机与女乘客有何鲜明的对比?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的是“金钱至上”的司机还是象女乘客具有乐于助人品质的人?这一连串的问题诱导,该生再一次修改了这篇文章的结尾:“。。。。。。我目睹了这件事,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难道人与人之间就只能靠金钱来维系吗?仁义、道德、助人为乐只能成为过去的历史吗?如果人与人之间只能用金钱来维系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的社会呢?我们的生活需要钱,但它不是维系我们整个社会的唯一,我们更需要的是像女青年一样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方可使我们人与人之间充满友爱,方可使我们的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这带

有议论性结尾的句子使作者的爱憎鲜明,顿使文章增色不少,作文内容具有了厚重感。

启发诱导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一次语文教学公开课,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介绍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整体把握课文;接者抓住人物的描写的精彩片段,品读赏析;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开展辩论赛。教师不是在奉送真理,而是围绕人物形象展开讨论,激励思考,做到掌声响起来,让学生笑起来。启发诱导式教学的目的不光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只能解一时之饥,“授人以渔”则可以受益终生。

3 快乐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这句话把学习分为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孔子重视乐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乐学,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迷上了学习,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在这种有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是把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樂的事。

例如:苗晓是一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学生。谈及快乐学习,她颇有体会:说到学习,很多多同学都皱眉头。刚学语文的时候,我觉得很深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对语文渐渐产生了兴趣,并摸索出了一些办法。在学《白杨》这一课时,我组织几个同学,来到野外一片杨树林里,分别扮演课文中的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几个角色,并把片段用照相机拍下来,作成幻灯片。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看着身边同学扮演的角色,同学们都感到很新鲜,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本来难懂的课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同学们渐渐喜欢上了语文,好多同学还开始做起了小作家、小诗人的梦想。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的原理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见的方法:一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拓宽教学思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插入一些精彩的故事,或者补充教学相关的内容;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四是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设计新颖,让学生感受到每一

堂课都有新颖;五是开辟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总之,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能“吹皺一池春水”,换取“满园春色”。

4 慎言敏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作为君子,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这些话都是强调君子要言行一致,强调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学习去教育人。

在平时,语文教师说话要严谨慎重,做到言正、言精,不能信口开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教育教学中确实有一些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遇到学习差的学生请教问题,随便说道:“这个问题你还不会?”学生的求知欲被抹杀的干干净净。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讲究说话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是教育学生态度要诚恳;二是时间要恰到,说话深度要适中。因为学生都有个性,有自尊心,听到讽刺的话,心里总是特别难受,长此以往师生之间有障碍,产生对立情绪,这样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们哪个人都喜欢被表扬,更何况青年学生?他们更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听到老师温暖鼓励的话。

例如:今年,我接任高三(5)班的语文课,这个班是高三重新组合的文科班,学生成绩差,我了解情况后,积极搜集各种教育资料,认真备课。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我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我说,学习差并不可怕,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就会成功。我又列举了许多通过勤奋学习走向成功的典型事例,对学会进行教育。同学们受到鼓舞,特别是听到我讲“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学不好学生”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由此可见,学生是比较与老师配合的,是愿意接受老师的见解与教诲的。

作为语文教师还要注意身教,身教的优势是率先垂范。它的特点在于感化,这样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孔子特别重视教师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做学生的表率,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做到言行文明,就能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如笔者要求学生背诵苏轼的《赤壁赋》。课文很长,学生背诵要花很长的时间。当时有个同学小声说:“老师这么长的文章,你能背诵下来吗?”当时我听到这话并没有发火,心想如果我能背下来,不是给同学们一个很大的鼓励吗?因为这是名篇,在备课时我反复学习,已经会背。于是我微笑这对同学们说,

既然大家要求我背,那我就背背看。当我有感情的背完全文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我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的行为对同学们影响很大,此后他们都能主动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的确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道德修养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语言生动,都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孔子的教育思想很丰富,是我国当代教育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学习,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让语文教育充满精彩,让学生成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 浅谈快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李聚京,新课程研究,2008,3. 期

[3] 孔子教育的答问艺术.陈水德.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