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低学段小学生数学学科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023-08-09 来源:步旅网
低学段小学生数学学科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复杂,科技的快速进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再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求。为此,我国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则是关键;而低学段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质量将会对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复习 刘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指出:今天中国的数学教育最大的悲剧有二:第一,学生的学习生涯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成人社会所关注;第二,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是外部,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正如刘兼教授在报告中所说,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学生淹没在题海战术中,整天围绕教师的观点、思维运动,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处于被动学习数学的状态,为了分数而学习,对学习没有足够的积极性,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没有从心理形成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首先考虑怎样教,怎样将教学内容按教学进度按时完成;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吸引听课者的眼球,怎样把教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出来,以博得听

课者对自己教学水平的赞许。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教学过程变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我们都曾经在许多次的公开课上听过做课教师充满感谢的言语:“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表1 课前教学情况调查取样分布表

以教师为主 人 数 40 38 46 124 以学生为主 人 数 0 2 4 6 总体 人 数 0 2 4 130 百分比(学生)% 0 0.05 0.08 0.05 注:一、二年级男生、女生人数均为20人,三年级男生、女生人数均为25人。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总体

2.教师教法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公开课提前演练数十遍,教师每一句话都提前设计好,一个字都不许说错。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于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表2 学习动机

项目内容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总体 自己想学 2 5 11 18 父母要我学 18 23 30 71 老师要我学 30 31 35 96 我不想学 32 28 21 81 注:一、二年级人数均为40人,三年级人数均为50人。学生可以同时选择多项。

3.学生学习被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表3 知道自主学习重要性调查取样分布表

男生 人 数 3 8 10 21 女生 人 数 5 10 12 27 总体 人 数 40 40 50 130

百分比% 20 45 44 36.9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总体

注:一、二年级男生、女生人数均为20人,三年级男生、女生人数均为25人。

4.反馈评价单一

以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考试成绩,这样做,一方面造成教师忽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另一方面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曾经有教育专家概括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下面几多几少: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 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 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 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 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 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 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 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相关定义

自主,就是自我主动,在没有外界压力或约束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做某件事情或进行思考。

自主学习,就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时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习惯,是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按照固定模式或形式从事某项活动或进行某种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人们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惯性。

自主学习习惯,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已成为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深融入学习中,不需要外力的督促,在学生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惯性。

2.自主学习的阶段

自主学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课前预习,是指上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和值得研讨的地方找出来,以便向老师提出请教,在课堂中加以认真的听讲,理解老师的解题思路。

课堂学习,是指通过将老师的思路与自己课前预习的思路进行比较,发现彼此的优劣;对课前预习中发现的疑点、难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理解解题的思路。

课后复习,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学习数学也一样,要在课后花一定的时间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总结。课后复习,是对课前

预习、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三、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应用现状 1.国外现状

1924年,美国鲁莱西设计了一种自动教学的机器,企图利用这种机器,把教师从教学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当时没受到重视和推广。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强调智力开发,重视创造教育,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产生了“工具性增值”思维训练模式,即借助一定的工具使思维得到改善,目的是矫正人的一些认识缺陷;“儿童哲学”思维训练模式,即借助一系列“专门思考思维”的短文训练思维,目的是使受训者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练习,形成刻意安排的一种思路等。20世纪70年代开始强调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日本通过创办专门思维训练学校,开展面向全体国民的“设想运动”,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创造力培养等方法对国民的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法国开设TIPE培训教程,以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力为中心等。

2.我国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不少学校相继开展了“情境教育”、“愉快教育”、“快乐教育”、“自主创新学习” 等研究,都是为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20世纪90年代,江苏洋思中学创设试行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事实证明了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可行的,学生能自主试学,甚至可以学得很好。从2009年开始连云港市也大力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再一次证明了自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⑴预习,带着问题听讲,学习效率高。 ⑵兵教兵,挖掘学生差异资源,发挥合作功效。 ⑶教师精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⑷利用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成绩。

四、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学习方法的形成将对整个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自主学习;而引导小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则是关键。

(一)课前预习

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头脑中对某一事物事前处于有准备状态,那么他就会有选择地去知觉那个事物,因而可以提高对那他事物的知觉效率。另外,由于预习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行为,坚持预习,会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钱守旺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前预习的思考》中提出: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三是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所谓课前预习,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师在正式课堂教学前,学生对将要教学的内容自主进行学习,自主探索解题的方法,发现疑点、难点,以便在课堂中向老师、同学请教。

课前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基础,没有好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将很难形成真正的自主自学。那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明确自主学习的范围

一是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用已有知识来探索、研究新的知识,以获得对未知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已有知识在自主预习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刚入学的小学生,虽然已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未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这阶段教学还是应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为辅。

二是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自主预习。钱守旺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前预习的思考》中提出概念课、计算课(包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整理和复习课,这些学生可以预习。当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学生课前预习,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发现规律”之类就不适合学生预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什么比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更快乐呢!

2.课前预习并非一味地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虽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探知欲,但由于其生理、心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存在不可避免的障碍;同时,不同学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自觉性是有差别的等等。这些因素决定教师在对学习课前预习中要加以引

导,对低学段,尚不能独立自主预习的,教师应列出预习提纲,随着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提高,逐步简化直至取消预习提纲;对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只需加以适当的点拨。

3.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虽存在差异,但基本可以按照四步走来进行预习,第一步,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第三步,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第四步,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

(二)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指通过将老师的思路与自己课前预习的思路进行比较,发现彼此的优劣;对课前预习中发现的疑点、难点,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老师的讲解,发现、理解解题的思路、方法。

学生在预习中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态度,必然造成不同的预习体验,教学要结合不同的背景、情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

1.学生“看得懂”,教师就“倾听”。

有些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预习后基本上能够看懂,教学时教师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让学生汇报自己预习后的收获,如基本概念等等。

2.学生“道不明”,教师就“点拨”。

预习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学生知识结构水平的局限性,对教学内容不可避免会出现不了解、不明白的地方,这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有效解决。对学生“道 不明”的,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

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解决;疑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要采取分层次进行,小组讨论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小组间讨论解决;小组间讨论不能解决的,教师加以点拨解决,不能一味地对问题采取教师包办的方式加以解决。

3.书上“看不到”的,教师就“补充”。

学生的“视力”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看透教材,体会到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特别主张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说明他们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从教师角度看,学生提出了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清楚了学生的疑点、难点所在,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学会提问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后复习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学习数学也一样,有了好的课前预习、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并不必然会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课前预习是前提,课堂教学是关键、核心,课后复习则是延续、提升。

1.对自主预习中掌握知识的总结提升。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中,

通过已有知识结构,对未知知识进行了探索并掌握;但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生活背景等因素的差距,每个人掌握未知知识的方法不尽相同,通过课堂汇报、交流,可以发现彼此的优劣,通过课后复习则可以对已有知识结构加以调整,以取得最优的学习方法。

2.对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的总结提升。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的局限性,对预习中疑点、难点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加以解决;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对新掌握的知识缺乏有效的时间加以巩固、理解、提升,需要课后加以复习,加以弥补,加以完善。

3.对已有知识整体性的提高。通过复习,可以有效地对以前的知识和新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更好地预习提供前提条件。

总之,自主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现在和将来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真正地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民主、合作的学习阵地。

参考文献:

1、宋庆泮《自主发展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2005

2、张彦春/朱寅年《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肖川《名师备课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4、陈荣芳《小学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误区与解决策略》,《教育探索》2005

第8期

5、黄建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8、www.cersp.com(新思考教育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