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3-05-01 来源:步旅网
关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教育价值

首先,它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再次,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习惯,为今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关键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本质上就是实现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就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第二个转化就是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现行的课标教材比较注重第一个转化,经常提供生活具体情境,让学生收集、整理、选择,并提出数学问题。但在完成第二个转化时,往往一带而过,显得十分单薄,有的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不到落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主要是依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初级阶段主要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二(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全班共有学

生多少人?”要求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就是要把男、女生人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5+20=45(人)。此题运用加法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实际问题也逐渐复杂,仅靠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向高层次发展,注意提炼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数量关系式建立模型,去解决二、三步计算的有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允许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搞一刀切,鼓励直觉猜想,鼓励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供的问题情境要简明生动,突出数量关系,防止形式化 创设问题情境应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感,采用人物对话、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情境,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来自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这样就容易身临其境,理解并抽象成数学问题。实际问题情境一般不会将现成的条件和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需要学生去寻找条件,问题需要教师或学生提出来,对实际的问题情境进行简化和模拟。因此,生活情境一定要简明、生动,突出数量关系,不要不切合实际,使学生看不懂、说不清,找不到解题思路,这样就会浪费教学时间,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掌握好图画情境题向文字应用题的恰当过渡

一年级多学一些图画情境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进入二年级就应该逐步出现半文半图的,或直接用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图画情境在低年级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停留于此,不能过分留恋。文字应用题也是富有情境的,同样具有现实性,但这个情境与形象的图画相比是概括的,它是经过筛选,提炼而成的。解答这种言简意赅的数学问题是实行第二个转化的必需,也是数学的本质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会读题,读懂题,会审题,弄清题意,然后再去解题。

(三)把两步实际问题的解答作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转折点 两步与一步之差不仅仅只是多了一步,而是起了质的变化。两步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分离”现象,涉及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解答。怎样才能解决这一学习难点?怎样能使学生在条件与问题的“空隙”处寻找出突破口?我县教师九十年代总结的经验值得借鉴和继承,如:“连续两问改一问”“一步变两步,变中寻思路”“改变条件和问题”“填条件、提问题”等方法,在帮助学生寻找“中间问题”中起到了“脚手架”的作用。 (四)要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当他们读完一道题后,就能立即看到题目的“骨架”,这个“骨架”就是数量关系。例如,光明剧场楼下有415个座位,

楼上比楼下少175个座位。光明剧场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一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楼下座位数+楼上座位数=总座位数。根据这一数量关系式,发现必须先求出楼上座位数,该题便迎刃而解。又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都是学生解题的基本“骨架”或称数学模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提炼总结。突出数量关系分析,找到解题思路(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在分析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如:题目中问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跟哪些条件相关?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素材?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等等。其中分析法、综合法的思路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五)为学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

有些实际问题结构特殊,变化多样,数量关系复杂,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才能理清解题思路。一般来说,小学生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策略主要有操作或模拟,画示意图或线段图、列表或摘录条件,假设法、逆推法、枚举法、转化法等等,这些解题策略能使隐藏的关系明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