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常识 治疗方法 适应症 人体穴位分布图
治疗常识
第一章 人体结构系统概论 第二章 诊断 治疗概述 第三章 理疗学及其针灸、电疗 第四章 六合治疗仪产品简介
第五章 影响“六合”治疗效果的因素
1
第一章 人体结构系统概论
一、现代医学生理结构概述
现代医学是建立在人体生理解剖学基础之上,它依据结构和功能,将人体分为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产生收缩,牵引骨骼,进行各种活动。
2.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大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外围部分,它将各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中枢神经,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和全身器官发生联系。神经系统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调控系统。
3.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及呼吸肌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4.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心脏是中心,推动血液流动;血管是周围结构,分动脉、静脉、毛细管三种。心脏和血管将消化系统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器官和机体。
5.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与其相连的唾液腺、胰腺、肝脏、胆囊组成。人体所需的氧、水、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和转化而变为有用的物质,经循环系统运送全身。
6.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膀胱还有贮存尿液的作用。泌尿系统主要作用是排除体内代谢产物,避免有害物质对机体毒害;另一作用是排除多余的水和盐,保持体内平衡。 7.内分泌系统:由特殊的腺体组成,因无排泄管,故称内分泌腺。腺体分泌的物质为激素,运动全身,调节器官功能。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岛、生殖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维持正常代谢;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钙和磷的代谢;肾上腺分泌不同激素,维持盐和糖代谢;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维持正常血糖。
8.生殖系统:人类的繁衍靠生殖系统完成,男女生殖系统由不同的生殖器官组成。人类的生殖器分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内生殖器是产生和排出精子(男)、卵子(女)的器官,外生殖器为性交器官(男女生殖器结构及功能从略)。
2
9.感觉器官:由特殊的感受装置及附属结构共同构成,其感受装置称为感受器。感受器能接受机体内外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进入高级中枢而产生感觉。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二、传统中医脏腑、经络概述
脏腑是人体内脏之总称,分为六脏六腑两大类。
六脏是肝、心、脾、肺、肾、心包;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脏的功能是产生和储藏精气,其特点是“藏而不泄”;六腑的功能是腐熟水谷(消化)、泌别清浊(吸收)、传化糟粕(排泄),其特点是“泄而不藏”。
脏腑之间在功能上是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脏腑之间又有表里配合的关系,通过各自所属的经络取得联系。
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途径,十二脏腑有其所属十二条经脉,六脏属阴经,六腑属阳经,这些经脉分别走向上肢、下肢、头面、躯干,与体表五体七窍相连,构成经脉循环系统,使人体构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 三、十四经脉(经络)
上文已述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途径。经为干线,络为分支,经与络纵横交错,互为沟通,经络又乏称经脉。
经有正经、奇经两类。正经十二条,所属十二脏腑;奇经有八条,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奇经八脉中,只有任、督二脉各有专穴,所以任、督两脉又与十二正经并称为十四经脉。
经络的循行和分布各不相同,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任脉行于胸腹,督脉行于背脊。 四、经穴(穴位)概述
经穴或叫输穴或穴位,是经络脏腑之气转输和聚集于体表的地方,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针灸治疗施治的特定部位。
经穴由古代医家逐步发现积累而成,至清代记载有361个穴名,其中单穴52个,位于任、督两脉,躯干前后中轴线上;双穴左右对称,有309个×2,位于十二经脉。 穴位按其位置所在分为三类。分布在十四经脉上的穴位称“十四经经穴”;未在十四经脉上的称“经外奇穴”,它是从阿是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阿是穴无一定位置,而经外奇穴已历经实践,证明有特殊疗效后,有了固定的位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奇穴48个);第三类是“阿是穴”,又称“天应穴”,它没有固定位置,以痛处为穴,何处痛,即在何处施治。
3
第二章 诊断、治疗概述
一、现代医学诊断、治疗概述
现代医学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学、药理学、化验学等学科基础和现代治疗技术如检测、注射、输氧、显影、麻醉、手术等复杂体系之上,门类众多,分工细致。通常现代医学治病是确诊具体的部位诊治,用现代科学技术定性定量,选用对症的药物或手术等其他手段诊治(本文不作详述)。 二、传统中医诊断、治疗辩证
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不外乎阴阳失调,即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异常。传统中医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四诊(望、问、闻、切),以六淫辩证分析病因,以八纲辩证诊断病情,而确立治疗方案,采取中药、针灸等治疗措施,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之阴阳趋于相对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1.六淫辩证
中医认为致病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过甚,病邪入体;
二是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精神心理因素过甚诱发病邪; 三是内因外因交错的“饮食劳伤”,即饮食不当、营养不济、过劳过逸、房事频繁、大伤元气,都是致病因素。
关于六淫辩证详述如下:
风:春天主气,风邪伤表、流涕、鼻塞、发热、头痛,多见于上呼 吸道感染;风入经络,肢关节痛,麻木不仁,多见风湿性关节炎。
寒:冬天主气,寒邪是阴邪,伤人阴气,多见寒伤,疼痛症。寒邪伤表,多见感冒;寒邪伤里则恶寒战,麻木冰伤。
暑:夏天主气,是一种热邪,致病表现为热证,病多夹湿。如中暑、暑热、暑湿,多见夏季毒性感染、肠胃消化功能症状。
4
湿:初夏黄梅季节主气,湿为阴邪,阻遏阳气。湿困卫表,伤寒初期;湿滞经络,关节肿痛,固定不移,多见风湿性关节炎;湿毒浸淫,多见湿疹、脓疮、足癣、白带。 燥:燥邪多发于秋天干燥季节,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
火:邪有由外而入外感之火,由内而生内伤之火,如情志过度兴奋。多见于热性病,如高热、目赤、尿赤、下血和外科化脓性中毒症状。 2.八纲辩证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辩证纲领,是传统中医诊治疾病、辩证施治的基本法则。
表里:鉴别病变部位深浅的两个纲领。病变在皮肤、肌肉、经络的属表证;在脏腑的属里证。 寒热:鉴别病变性质的两个纲领。因阴寒性质的病邪引起的机能活动减退的证侯属寒证;阳热性质病邪引起的机能活动亢进证侯属热症。
虚实:鉴别病邪和人体正气(抗病机能)之间盛衰的两个纲领。虚证正气不足,多见慢性病;实证病邪亢盛,多见急性病。 阴阳:阴阳学说是阐述生理、病理、辩证、治疗的说理工具。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又是八纲的组成部分。一般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
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病因 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外因:饮食、劳伤。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八纲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三、综合疗法
辩证施治 疾病既已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治疗,尤以主、辅结合的综合疗法最为科学。 1.药物疗法: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
2.饮食疗法:食用对症食物,提供营养物质,增强抗病力。
5
3.情感疗法:保持健康心态和情绪,对待疾病既不惶恐,也不漠然,应充分调动自身的抗争力。
4.体育疗法:适度娱乐、运动,达到调整身心气息、内脏功能、神经系统活动,增进康复。
5.针灸疗法:对病位、穴位针灸施治,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效。 注:六合治疗仪治病主要功能为模拟针灸疗法,有关内容后文详述。
6
第三章 理疗学及其针灸、电疗
一、理疗概述
理疗即物理疗法,理疗学是研究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力、电、光、声、磁、热等)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医学科学。古代针灸、按摩、拔罐、药熨、水疗;现代紫外线、红外线、感应电、超声波、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均为理疗。所以,现代理疗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医学科学,又是一门现代物理医学。
理疗作用原理是:物理能作用于人体后,能量被吸收,发生物理变化(细胞和体液分子振动,能量共振,离子迁移等),随即产生理化反应(细胞和体液温度变化、PH变化、形态效应、酶活化、生物磁场改变等),继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生理效应(细胞通透性、细胞分裂周期、组织兴奋性、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改变),从而起到理疗作用。生理效应最常见为止痛、消肿、消炎、脱敏。中医经络学说(前文已述)对理疗作用有充分解释,针灸疗法就是物理因子刺激穴位,通过针灸调整气血,达到治病目的。 二、针灸
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针”与“灸”是两种手段。“针”是针刺,毫针由体表刺入施治;“灸”是艾灸,将艾叶制成艾绒呈艾炷、艾条状,点燃在体表或靠近体表施治。 1.针刺效应:当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针刺部位会出现酸、麻、胀、重、热、凉等感应,这种现象称为“得气”,又叫“气感”;通过各种手法,针感沿经络在体内产生传导,扩散到不同部位,这就是“针刺效应”。这种效应得以疏通气血,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达到治病目的。
2.针刺技术:针刺手法不外乎补、泻两种。操作程序为进针、行针候气、捻转、提插、留针、出针。针刺有可能出现晕针、断针、滞针异常情况,这是由针灸师掌握和处理的一门专项技术。 三、电疗
将各种性质的电流(直流电、交流电、静电及其不同频率,波形)应用到理疗上来,构成了现代理疗、电疗等。 电疗法包括:
1.直流电疗法,电流方向不变。
7
2.低频电疗法,频率<1000HZ(注:六合治疗仪是低频电疗)。 3.中频电疗法,频率1000-100000HZ。 4.高频电疗法,频率>100000HZ。 5.静电疗法。
8
第四章 六合治疗仪产品简介
一、六合治疗仪概述
六合治疗仪(简称“六合”)是交流低频电疗仪,由于特制脉冲电流固有的治疗特性,特别是智能设计模拟针灸和按摩技法的特种波形、频率的变化,产生推、按、压、提、捏、击的效果;又由于施治部位为针灸经络穴位,故“六合”集针灸电疗之大成,是传统医典与现代科技高度结合的产品,是以治疗为主要功能的医疗器械产品。 二、“六合”的特点
1.高效:“六合”不但能达到针刺之“得气”(气感),而且特制脉冲电流力度、深度、广度、速度为针刺所不及,它有更好的“针刺效应”,从而提高疗效。
2.简便:“六合”避开了针刺必须掌握的高难准确操作技术,既可自疗,也可他疗,人人可当“针灸师”,极为简便。
3.安全:“六合”安全可靠,无副作用。不药而治.可避药毒之苦,也无针刺晕针、断针、滞针之患。
4.节省:耗能低、费时少,省药费之昂贵,免看病之辛劳。 三、“六合”电感形态
1.电流导入:“六合”输出电流通过一组或多组电极接触体表皮肤,由皮肤导入体内。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导体,相对而言皮肤电阻较大,因为决定导电的皮肤腺管的皮脂腺、汗腺仅占整个皮肤面积的十分之一。试验表明:一块厚1厘米,面积200平方厘米的湿皮肤,电阻达1900。皮下肌肉的电阻比皮肤小得多,电流沿电阻更小的脑脊髓液、淋巴液、血液流动,传递电刺激效应。人体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电刺激,不同的人会有差异,是由人体不同导电率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皮肤电阻状况,因为针刺是刺入皮肤进入体内一定深度,而“六合”脉冲电流只能是由皮肤导入体内。
2.电感形态:电流经体表皮肤进入体内产生各种感觉,称为“电感”,由此发生在体表部位的可视动态,称为“形态”。电感和形态相伴而生,合称电感形态。
“六合”治疗时,电极部位体表一定范围内会有麻酥、麻胀、扩散电感,体内有渗透、延伸、流动感应,在神经部位有放射、辐射、旋流等电感。 皮肤和肌肉产生提、按、张、驰、松、紧、动、静、震、颤等节律变化形态,甚至产生某些部位的形体动作。
9
第五章 影响“六合”治疗效果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
1.刺激强度:刺激强度包括剂量、时间、作用面积(电极面积)。
一般脉冲电流以能忍受为度。强度太大虽有抑制作用,也有不良反应;刺激太弱则无治疗作用。电极面积不宜小于4平方厘米,以免刺激皮肤。治疗时间与刺激强度成反比,强刺激短时间,弱刺激长时间。
2.刺激部位:相同的电流强度作用在不同部位,反应有差异,尤以取穴治疗最为明显。电极位置应于激发点(疼痛的触发点)、特殊点——穴位、运动点及敏感点。这些特殊点的皮肤电阻低,有利于电流导入和传递。
3.应用方法:主要治疗、辅助治疗、单一症状治疗、疾病辩证治疗、单组或多组电极治疗、配合热疗和足疗、不同的取穴治疗,均会产生不同程度效果。 4.个体因素:不同性别、年龄、体质、心理、生物节律等,其作用也会有差异。 二、穴位的特性
因“六合”以穴位为电极作用部位,穴位的特性应作进一步阐述。 1.共性:每一穴位都能治疗局部和邻近部位组织器官及其内脏的疾病,这种近治作用,不受经脉的制约,“穴位所在,主治所在”,即穴位之共性。 2.个性:有些穴位还有治疗远处部位疾病之作用,这种远治作用穴位,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多。“经络所及,主治所及”,即穴位之个性。 3.双向性:有些穴位对两种相反症状的病症都有疗效,具有双向性。如合谷穴既能收汗,又能发汗等。
4.广泛性:有些穴位可治多种疾病,具有广泛性。如足三里穴既治腿部麻木疼痛,又治咽喉肿痛,更治肠胃疾病,而且是保健要穴。
5.速效性:有些穴位治疗效果,即时见效,但持续时间不长。
6.缓效性:治慢性病,很多穴位先不显效,多次治疗后,累积作用,达到稳定疗效。 7.惰性:持续用某个穴位,会使敏感度降低,类似药物的耐药性而产生惰性,使疗效下降。因此长时间治疗慢性病,要交替选穴,每一穴位每次治疗时间也不要太长,应避免惰性。
10
三、选穴原则
1.局部取穴:病变部位取穴治疗。 2.邻近取穴:病变邻近部位取穴治疗。
3.循经取穴:按经络循行路线上的特定穴位配穴治疗。 4.阿是取穴:以痛点部位治疗。
5.经验取穴:根据积累的经验,选取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治疗。
如肝开窍于耳,耳病可取肾经的太溪、水泉穴;又如大椎清热、人中苏厥、膻中理气、内关宽胸、合谷解表、外关祛风、后溪截疟、少泽催乳、大陵治神、太冲镇痉、丰隆豁痰、太溪开喑;还有民间歌诀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疼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等亦属经验之谈。
11
治疗方法
第一章 第二章
电极特性 治疗、操作方法
第一章 电极特性
“六合”LK系列产品中不同型号配置不同电极,根据产品特性和自身需求,也可另购置通用电极,以扩大治疗形式。 一、电极种类
1.定动组合电极:由一个方形自粘橡胶电极(定极)和一个圆形手柄海绵电极(动极)组合而成。治疗时定极相对固定在一个部位,手执动极治疗若干部位。其特点是:动极电感反应较强,更换穴位方便,对体表凹凸部位和狭小部位均可施治,但需手执动极手柄操作而有所不便。
注:LK—B型强度输出为三档调节,只能使用定动组合电极。
2.双自粘电极:两个电极均是方形橡胶电极和贴片(导电胶)复合而成。治疗时电极粘附在体表即是,轻松方便,但对个别凹凸不平狭小位置不甚适宜,更换穴位时需将强度调回至零位。
注:双自粘电极不适用LK—B型
3.金属圆片电极:此电极配置于LK—D、E、F、EA型多功能治疗仪,使用时需垫浸水(或药液)药棉于电极金属片上,一般 与热敷电极组合使用,也可单独分开双电极另用缚带固定于体表,作一般电极使用。
4、热敷电极:此是发热件,并无电感,配置于多功能治疗仪。一般情况下与金属圆片电极组合使用,热电并治;也可单独使用,仅作热疗;还可作金属圆片电极仅作近距离电疗时的缚带用。
12
5.足疗电极:将电极制成鞋状,又称足疗鞋,作足底全身保健治疗用,还可结合“水疗”作足部治疗。足疗电极适用于“六合”LK系列所有型号产品。 定动组合电极 双自粘电极 (热电组合电级)足疗鞋 二、电极位置
一组(或多组)电极成对作用于体表穴位或部位,按其位置有四种方法。 1.并置法:两电极近距离并列于病位同一可视表面位置,适应于局部症状。
2.对置法:两电极相对于肢体病位相对位置,于四肢时距离稍近,于躯干时稍远。(注:心脏部位避免胸、背前后对置)
3.对称法:两电极于左右对称穴位位置,于四肢对称穴位时稍远,于躯干位置时稍近。 4.多置法:由配穴自身位置而决定的电极位置。
第二章 治疗、操作方式
一、强度调节
电刺激强度和治疗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际应用“六合”时,应根据病症、部位、对象作适度调整。刺激强度不完全以仪器本身实际输出强度的大小而论定,应以患者自身感应为前提。
1.特强间断刺激:对昏迷、晕厥、休克症状急救性治疗选择特强间断刺激,治疗5-8秒,停止2秒,如此反复,观察反应。使用定动组合电极时,通过手执动极对体表瞬间重压接触和脱离达到特强间断刺激;对使用其他电极,需反复间断调节强度输出最大最小快速变化,或直接操作仪器电源开关。
2.强刺激:对急性症、局部症、痛症、瘀滞症等表、热、实、阳证选择强刺激,相当于针刺补虚泻实之泻法。
3.中刺激:对慢性症、全身症、虚弱症等里、寒、虚、阴证选择中刺激,相当于针刺补虚泻实之补法。
4.弱刺激:对小孩、极度虚弱者、电敏感者、心理脆弱者选择弱刺激,适应后适度增大。
13
5.体位刺激:一般躯干、四肢选用稍强刺激,头、面中等刺激,极敏感和虚弱者弱刺激。 二、治疗时间
1.施治时间:一组电极同时治疗一对两个穴位,在中等刺激条件下,每对穴2-5分钟足可,过长延时会产生惰性,衰减疗效。每次施治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左右为宜(不含保健治疗和足疗)。注:使用定、动组合电极时,定极固定不动,时间较长,因相对电感稍弱,没有关系。
2.治疗次数:对急性症、痛症可随症即时治疗,不必规定治疗次数,症状缓解后,需作巩固治疗。对慢性复杂全身性病症,按疗程治疗,每日2-3次,每周5-6天,定时治疗,以形成有规律生物钟反应,坚持治疗,调整治疗,累积效果。 三、治病程序 1.对症程序
治疗多种疾病按救→急→简→繁→保程序进行。如某中风后遗症患者,伴牙痛和胃病,又突然昏迷,治疗时先作抢救性治疗,特强刺激水沟、太冲等穴;待苏醒正常后,治疗突发性牙痛;然后治疗较简单的胃病;继而考虑治疗较难治的半身不遂;休息片刻后,可进行恢复性的保健治疗。 2.部位程序
治疗配穴涉及到身体各部位时,一般由上而下,先头躯后四肢程序进行,如头面→躯干→上肢→下肢→足底。当然,部位程序不是绝对的,如治牙痛时一个穴位在合谷,另一个在颊车,同时涉及到面、四肢两个部位,就无所谓先后程序。 3.电极配置
对痛症、局部表症一般用并置法和对置法;对单侧病症一般在病侧按穴配置治疗;对慢性病、全身症状病用对称法;足疗自然是对称法;保健穴位治疗多数用对称法。 4.定动组合电极配置
如图示,治疗左腿麻木之配穴,若使用定动组合电极时,其定极定位于每组配穴最下或最上之终端 穴位,动极则向定极逐步靠扰施治。 a.定极在环跳。
14
动极路线:条口→足三里 →阳陵泉 →膝阳关→风市 b.定极在条口。
动极路线:环跳→风市→ 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
四、综合疗法(电、药、热、足、水)
1.电疗:脉冲电疗是“六合”主要治疗手段,尤以多功能治疗仪设计了适应各种症状的可变脉冲波形,由微电脑控制自动循环,也可锁定对应的某一波形治疗。
2.药疗:这是一种辅助手段,与热疗、电疗同时进行,对于痛症、湿症、瘀滞、阻塞症等,可用药棉浸润对应的药液、药酒综合治疗。但不必依赖药液,无药液时棉花浸水即可。 3.热疗:单独热疗、热疗与电疗、或热疗与电疗和药疗同时进行,适应于痛症、湿症、寒症、虚弱症。对热症、燥症、结症、发烧症、亢奋症等不要盲然使用,否则适得其反。保健治疗也不必用热疗手段。
4.足疗:任何病症均可用足疗(或足部水疗)。多组输出的治疗仪,也可以一组取穴治疗,另一组用足疗同时进行。足底和足背有36个反射点,这些反射点全息反射身体脏腑器官。使用足疗电极即为足底疗法,如配合水疗,则足底、足背全部得到治疗,称为足部水疗。 足部反射区图
五、避免不良反应
由于操作、部位、电极状况等原因,治疗时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应尽避免。 1.惧电感:正常的操作应先适应轻度电刺激(先有蚁爬感),而后逐步加大刺激,产生麻酥,震颤感进行治疗。由于有些人初次操作心理紧张,或本身皮肤电阻较低,或操作不当产生电击感,心理更加紧张,产生惧电。需要说明的是:“六合”输出的交变电流是可以治病
15
的电信号,其最大值在绝对安全标准以下,只要心态平常,全身放松,主动治疗,正确操作,没有必要惧电,也不会产生触电感。
2.电击感:由于各穴位、部位的敏感程度不同,每更换一个或一组穴位时,应先将电流调至最小,重新适应调节,以免从迟钝穴位转换到敏感穴位时,产生电击感。另外如颈动脉处的人迎、扶突等穴极为敏感,即算小电流刺激也可能产生电击感,此类穴位可弃而不治。 3.电感弱:粗糙和干燥的皮肤电阻很大,电感微弱,可在该处涂擦少许水湿润。久病患者,气血瘀滞,感觉迟钝,电感较弱,但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经络得以疏通,电感会逐步增强。电极贴片干涸,脏污,海绵球、药棉水份不足,药棉上有药渣等都会增大电阻,减弱电感。及时更换贴片、药棉,保持电极部分水分的饱和度,可保持正常电感。
4.针刺感:电极接触体表不平整不贴合(特别是凹凸接合部),或电极脏污等会造成电流不均衡导入,发生集中放电,产生不适针刺感。应保持电极接触平整牢靠(某些部位用手压平),保持电极洁净。适度针刺感不必排除,某些特定部位固有难受针刺感,不要勉强治疗;头发部位施治,电极难以贴合,会有针刺感,使用含水海绵触头电极较适宜。
5.疼痛感:有些部位皮肤下肌肉血管很少,几乎是皮包骨如胫骨部位,治疗时产生压痛感,应移动位置就近施治。至于治疗后反而产生疼痛、过度麻木是长时间强刺激造成,应加以注意。
6.抽筋:如产生抽筋(尤以小腿部位为多),应挪动施治部位或调低强度后再治。 7.灼伤:使用热疗时,开始升温时可调至最大,达到高于体温10度左右,即可调低保持恒温,长时高温达60度会灼伤皮肤。
8.特殊反应:个别电过敏者治疗后出现皮肤瘙痒等异常现象,应停治观察,若反复治疗,反复出现,则不宜使用。
适应症
。头部病症 [第17页] ·颈部病症 [第18页] ·上肢部病症 [第18页] ·下肢部病症 [第18页] ·偏瘫 [第19页] ·扭伤 [第19页]
16
·背部病症 [第20页] ·胸部病症 [第20页] ·肩背部病症 [第20页] ·关节炎 [第20页] ·腰部病症 [第21页] ·胃部病症 [第21页] ·妇科病 [第21页] ·呼吸系统病 [第21页] ·循环系统 [第22页] ·泌尿、生殖系统 [第22页] ·其他 [第22页]
头部病症
头痛
前头痛:印堂、合谷、阳白、头维 后头痛:风池、大椎、天柱、后溪 偏头痛:太阳、风池、丝竹空 全头痛:印堂、风池、太阳
头顶痛:风池、太冲(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内关 神经性头痛:太阳、风池、印堂、大椎 头晕:风池、印堂、大椎、阳白、头窍阴 脑血栓:太阳、风池、曲池、血海、合谷 脑动脉硬化:风池、合谷、大椎、内关 脑血管痉挛:承光、头窍阴、神庭
耳聋耳鸣:听会、翳风、太冲、耳门、听宫 中耳炎:耳门、翳风、听会、合谷
眼干胀痛:阳白、承泣、瞳子馏、丝竹空、印堂 鼻炎
慢性鼻炎:迎香、印堂、风池、素蓼蓼 副鼻窦炎:四白、迎香、太阳、合谷、印堂 鼻 塞:迎香、素蓼、印堂、合谷 牙痛:下关、颊车、合谷 上牙痛:合谷、下关 下牙痛:合谷、颊车、承浆
17
牙出血:颧蓼、大迎、颊车、大椎
面神经麻痹:四白、承浆、阳白、太阳、颊车、大迎、下关、合谷 面神经跳:大迎、承浆、地仓
面肌痉挛:四白、太阳、地仓、阳白、丝竹空 三叉神经痛:太阳、攒竹、四白、下关
颈部病症
颈椎病:大椎、肩井、天宗、颈百劳、风池、颈夹脊(在颈椎骨两边)、天柱 颈项经痛:风池、大椎
颈痛:肩井、肩中俞、风池、大椎、阿是穴(痛点) 落枕:外劳宫(落枕穴)、风池、肩井、天柱、阿是穴 肩颈背神经痛:大椎、缺盆、风池、肩井
上肢部病症
前臂痛:少泽、中渚、消泺 手臂痛:液门、中渚、消泺 前臂痛麻:后溪、支正、四渎
手关节痛:阳池、太渊、劳宫、少泽、合谷、前谷 手指关节痛麻:劳宫、中渚
手指麻:劳宫、阳池、阳溪、中魁、外关、手三里 手腕关节痛:阳池、劳宫、大陵、太渊、商阳 手抽筋:外关、商阳、少海、腕骨 手冷:劳宫、外关、内关、合谷、阳池
手腕至腑窝下筋痛:合谷、阿是穴、神门、肩井、少海、肩贞、中魁
手臂肌肉萎缩:合谷、肩井、大椎、曲池、少海、肩贞、外关、后溪、阳溪、商阳、少商
下肢部病症
坐骨神经痛:环跳(股骨子转子的后方,并足直立时出现的凹陷处)、委中、风市、殷门、腰阳关、承扶。严重者用命门、肾俞 大腿冷痛:箕门、阳陵泉、风市、筑宾 大腿痛:浮郄、足三里、殷门、梁丘 小腿冷痛:膝眼、条口、地机、外丘
小腿痛:三阴交、筑宾、条口、漏谷、外丘、光明
18
小肠痛麻:地机、合阳、外丘、筑宾、漏谷
小腿无力:阳陵泉、昆仑(外踩尖与跟腰联线中点)、飞扬、血海、承山 小腿抽筋:昆仑、承山、血海、涌泉、委中、解溪
下肢麻痹:足三里、侠溪、复溜、厉兑、膝阳关、承山、跗阳 下肢痉挛痛麻:丰隆、承山、犊鼻、足三里、厉兑 下肢痛:照海、地机 四肢痛麻:太溪、中封
全身麻痹:中封、足临泣、足三里
腿麻木:地机、足三里、伏免、条口、路口、命门、昆仑
下肢瘫痪:承扶、阳陵泉、环跳、昆仑(外踝尖与足跟腱联线中点)、委中 脚背脚板痛:解溪、昆仑
踩关节痛,脚背冷:解溪、涌泉、昆仑 脚指关节痛:解溪、昆仑
脚指脚尖麻:冲阳、侠溪、厉兑、太溪、丰隆、足三里 脚冷睡不热:涌泉、合谷、肾俞、血海、足三里 手脚下水抽筋:承山、涌泉、太冲、昆仑
剧烈运动肌肉痛:阿是穴、足三里、承山、膝眼、委中 全身怕冷:阳陵泉、涌泉、血海、命门、合谷 静脉曲张:承山、血海、委中、阴陵泉 脚扭伤:解溪、昆仑、悬钟
膝关节痛:膝眼、委中、承山、阳陵泉 膝盖痛:命门、委中、足三里、复溜 膝盖冷痛:膝眼、委中、承山、足三里 膝胀:犊鼻、承山、昆仑
偏瘫
上肢:肩蓼、曲池、外关、肩井、合谷 下肢:阳陵泉、悬钟、委中、昆仑、环跳 偏瘫综合治疗:左肩井、右阳陵泉、曲池、委中
扭伤
颈部:后溪、风池、肩井、大椎
肩、肘、腕部:曲池、外关、肩并、少海、肩贞、消泺 腰部:阿是穴(痛点)、肾俞、委中、命门、足三里
19
髋部:悬钟、环跳、命门、长强
膝部:阳陵泉、足三里、膝眼、委中、承山 踝部:昆仑、悬钟、解溪、丘墟 肋骨痛:阿是穴(痛点)、肾俞、命门
背部病症
背痛:灵台、大椎、合谷、附分、命门 背痛胀
与脊有关用:陶道、命门、肾俞、灵台、内关、支沟、足三里
背痛胀与胆有关用:胆俞、命门、支沟、足三里、阳池 肋神经引起背痛:至阳、俞府、期门、承筋
胸部病症
胸痛:伏免、足三里、期门 胸肋痛:期门、俞府、肺俞、至阳 胸闷:滑肉门、石门、至阳、上巨虚
[特别注意1严重心脏病引起胸痛、胸闷, 必须在医生监护下使用仪器治疗。
肩背部病症
肩周炎:儒俞、肩井、肩藕、曲池、肩贞、肩外俞 肩臂痛不举:肩井、肩贞、臂儒、曲池、少海、肩外俞 肩臂痛胀:养老、天宗、消泺、肩贞 肩部麻痹:肩外俞、肩蓼、曲垣 上肢麻痹:外关、肩贞
上臂痛麻:少海、巨骨、曲池、消泺、臂濡、手三里
关节炎
颈颌关节:下关、合谷 腰关节:腰阳关、委中 髓关节:环跳、委阳
膝关节:委中、阳陵泉、膝眼、足三里 踝关节:解溪、昆仑、太溪
20
腰部病症
腰痛: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环跳、阿是穴(痛点)、血瘀型加隔俞、次蓼、腰眼;(肾虚型加太溪)
腰骨质疏松:“肾俞、委中、命门、承山、下巨虚 腰腹痛:大肠俞、天枢、中院、肾俞 腰腿痛:环跳、殷门、委中、腰阳关 腰 骨:腰阳关、命门
腰背痛:至阳、委中、肺俞、命门
腰膝腿走路没劲、胀痛、腰承不起上身:命门、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涌泉、肾俞、飞扬、血海
腰椎间盘髓核脱出症: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秩边、环跳、承山、阿是穴、阳陵泉
胃部病症
胃痛:内关、足三里、中脘、胃俞、天枢 胃酸:内关、阳陵泉、关元、神门 呕吐:少商、神庭、大椎、内关
肠胃不好:内关、阳陵泉、外陵、神门、石门 腹胀泻:天枢、足三里、关元、阳陵泉
妇科病
痛经:三阴交、关元、曲骨、次蓼、肾俞
闭经:关元、三阴交、血海、合谷、支沟、足三里、命门 子宫下垂:关元、气海俞、三阴交 白带多:天枢、关元、涌泉、血海
月经不调: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肾俞 乳腺炎:乳根、少泽、天井、膻中、内关 乳少:涌泉、血海、乳根、膻中、合谷
呼吸系统病
咽喉肿痛(咽炎):少商、合谷、尺泽、廉泉
伤风感冒:风池、合谷、曲池。治后鼻不通加迎香;头痛不止加太阳、合谷;高热加大椎、鱼际、风池
21
咳嗽:天突、大椎、肺俞、灵台、鱼际 发烧:大椎、曲泽、大陵、曲池、合谷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干咳):中府、神封、风门、天容、肺俞 支气管炎(痰多):天突、气户、神封
支气管炎(发热):天突、大椎、风门、合谷、气户、内关 淋巴肿大:合谷、曲池、大椎、鱼际
急性扁桃体炎:天突、天容、后溪、少商、阿是穴(痛点)
循环系统
高血压:内关、曲池、合谷、涌泉、足三里、风池。如伴有偏头痛 加太阳;前额痛加印堂;耳鸣加翳风;失眠加神门
低血压:内关、阳陵泉、涌泉、足三里 低血压加贫血:涌泉、内关、风池、足三里 静脉炎、脉管炎:阿是穴(痛点)
泌尿、生殖系统
糖尿病:承浆、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曲骨 前列腺炎:三明交、肾俞、关元、中极、阴陵泉、命门、会阴 便秘:关元、天枢、支沟、大肠俞、上中下脘、足三里、脾俞 尿闭:关元、白环俞
夜尿过多:关元、三阴交、太冲;体弱加足三里 肾炎:阳陵泉、肾俞、命门 肾绞痛:肾俞、三阴交、志室
阳萎:关元、中极、三阴交、命门、关元俞、血海、曲骨 遗精:关元、三阴交、间使、肾俞、会阴
其他
神经衰弱:神门、三阴交、内关、肾俞、印堂、丰隆 中枢神经衰弱:太阳、大椎、风池、涌泉 精神病:厉兑、筑宾、光明、肝俞 中暑:
轻症:曲池、大椎
22
重症:加水沟(俗称人中) 鸡眼:昆仑、解溪
减肥:三阴交、血海、多脂肪部位 胆囊炎:胆俞、内关、支沟、合谷、梁门
失眠:内关、风池、神门、三阴交、失眠点(足底跟部正中点) 以上穴位常做,能强身健体,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提示:神阔穴位在腹中部,肚脐的中央。命门穴位在腰部, 后正中线上,肚脐的对应位置。
23
人体穴位分布
24
25
26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