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金融机构作为资金融通和货币经营的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必然存在或发生某一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是金融风险的根本特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风险的发生和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许多国家的财富遭受重创,金融机构不断经受着各种风险带来的考验。为此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引发了社会、政府和金融界的高度关注。
一、 金融风险的管理的含义及其目的 金融风险的管理是管理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中各种风险的生成机理、计量方法、处理程序和决策措施的一门科学,美国风险管理的专家威廉姆和汉斯指出: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
就目前国内金融风险的理论和政策领域来看,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维持社会公众的利益;保证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安全;保证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保证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和较高的效率;。
(一)、维持社会公众的利益
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银行存款人、证券市场投资人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公众客户,一方面将资金借给了各种金融筹资人,另一方面,这些存款人和投资人对资金的使用方向、金融等信息却知之甚少,而所有涉及存款和投资活动的客户又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系统性风险和某些非系统性的风险。在这种信息存在典型不对称的背景下,政府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对公众的利益充当守业者和保护人的角色。
(二)、保证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安全
从经营特征来看,商业银行除很少的自有资本之外,主要是靠从各种途径获取负债来维持经营,如果过分追求利益,吧过多的资金投入到期现长、收益高的资产上去,就可能影响资产的必要流动性,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致使到期本息的清收出现困难,甚至陷入流动性困难,或资不抵债的境地,并导致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最终带来整个金融系统的混乱和动荡。
因此,金融监管的首要目的是保证金融交易系统的顺畅运转、体系稳健运行,及时发现和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的出现和集中,防止金融系统性危机和市场的崩溃。
(三)、保证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
为了调控宏观经济的规模和速度,国家中央银行要运用利率、汇率、准备金率,对信贷规模的调控等宏观货币政策,以实现其货币的政策目标。但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是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放贷、融资等金融活动来实施的,而商业银行追求的首要目标并不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而是利润的增长,从而,二者之间有时会出现矛盾。这时,中央银行要想让商业银行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金融活动,用相应的金融风险来纠正其业务方向和规模,限制商业银行从事与宏观政策不相符的金融活动。
(四)、保证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和较高的效率
金融市场的动力来自竞争,没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便没有较高的金融业务运行效率。这种竞争又是在一定限度内的竞争,如果出现过度竞争,一方面会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倒闭,给竞争中强者并购弱者提供条件,最终导致垄断的出现,使
市场竞争有失公平性。另一方面,过度的竞争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的倒闭和无人施救,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混乱。总之,两者都会损害市场效率。也不利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通过金融风险的管理来形成一个合法的、平等的竞争环境,使金融业在合理的合法的竞争中为社会提供高效率的融资机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条件。
二、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的突出特点是证券市场的价格风险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在70年代以后,除了这三种风险以外,金融机构的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也越来突出。金融风险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特征,是与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规模和深度飞速发展分不开的。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的特点
由于金本位制度和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施,以及各国政府对利率的严格控制,20世界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证劵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首先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实行的多少固定汇率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实行的是纯粹的“金本位”制度。其次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的利率基本上都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利率风险也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金融风险管理
证劵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风险,该时期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自然也为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早在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就在其论文《关于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中提出封三投资的管理策略。希克斯指出:“从事多个风险性投资性遭受的全部风险,并不简单地等于各独立投资分别遭受的风险之和。”因此,当投资风撒时,全部风险就会降到很小。当然希克斯并不认为投资越分散越好。他进一步指出,分散投资的成本总是比集中投资的成本来的高,且投资越分散,成本越高。也就是说:投资分散程度是有限度的。尽管希克斯的分散投资的主张对于管理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可操早的方法,所以它在实践中的应运比较有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有有效地提供了证劵投资风险管理策略的是马柯维茨等人。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柯维茨发表了《证劵组合的选择》一文。1959年,他又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充内容出版了专辑《证劵组合的选择——投资有效多样化》,系统的提出了现代证劵组合理论。1963年,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夏普发表了《证劵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使证劵组合理论更为简明实用。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风险的新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领域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金融的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主要国家纷纷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从而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家具了金融业的国际竞争。二是金融行为的证劵化。这主要是指筹资者不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筹借资金,而是直接通过证劵市场发行各种证劵来筹借资金,在金融行为证券化之前,银行即是借款人,又是贷款人,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相当严重。但是在金融证券化以后,企业可以直接到证劵市场筹资,大量的资金从银行抽走,流向证劵市场,使银行不得不以比过去更高的利率来吸收存款,以比过去更高的利率发放贷款。在利率发生不利变动的情况下,这些银行往往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三是金融一体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金融创新的促进,金融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从而形成了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的全球金融市场。
三、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组织
完善的内控系统是规范经营的管理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内控系统的设置要以金融风险管理为线,并遵循三个原则:有效性、全面性和独立性。一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一般由三大子系统构成: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和业务系统。
(一)、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它的任务是确定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它必须对股东大会负责。在董事会中通常由3-5名董事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主要包括一是确保公司有完善的内控制度、规范的业务程序和适当的经营政策,使各种业务否能受到有效的控制,并定期对内控情况和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状况进行评估;二是清楚的反应公司面临的风险;三是批准可承受金融风险的大小,并以承担风险损失提供所需的风险资本。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董事会的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二是为了有效防止董事长、董事或投资决策人员与执行部门串通而进行的冒险行为。
(二)、风险管理部
风险管理部是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独立与日常交易管理之外的实务部门,它通常设有战略组和监控组。战略组的职责是制定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管理战略,并确保这些政策和战略得以实施。监控组是贯彻风险管理战略,具体有三方面。一是根据战略组制定的风险度量模型,进行风险的衡量评估持续监测风险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全面的报告公司的风险状况;二是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促使各部门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三是审核和评价个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报告,评估和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业绩。
(三)、业务系统
是整个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直接而又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与风险管理部相分离,独立成为一个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又与风险管理部具有有机联系,要执行风险管理部制定的有关风险管理体系,并要协助、支持风险管理部的工作,及时向风险管理部汇报、反馈有关信息。
四、 金融风险的识别及其原则
从商业银行外部纷杂的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银行经营带来意外损失风险的因素。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风险识别为以后的风险衡量、风险分析、评价、控制等确定了方向和范围。如果不能识别风险因素,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风险管理。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不进要确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哪些风险,还要找出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识别银行风险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避免简单化和主管臆断。
金融风险识别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耗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做好金融风险必须坚持的原则:风险识别必须既及时,又准确;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必须在其发生之前或刚刚出现风险苗头时就发现,而不是等到金融风险已经发生,甚至造成很严重的损失后再去关注它。风险识别必须既全面,又深入;金融风险涉及各种业务的方方面面,所以,同一种业务也可能面临多种不同的金融风险。因此,在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时,必须对经济主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风险识别必须既连续,又系统;金融风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在不断的变化
着,要么增大,要么减弱。因此,经济主体必须根据其业务的具体状况,随时关注各种金融风险及其变化情况。
五、金融风险的识别方法 (一)、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状况来识别金融风险 资产负债表是对债务人整个经营成果的总体概括,既具体反应了该债务人的全部资产和负债情况,又详细反映了其资产和负债的内部结构情况,是债权银行从总体上和结构上了解整体情况的最好手段之一。资产项目可以分为五大类:现金资产、各种贷款、证劵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
1、现金类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托收达款等。它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项目,因此被视为银行的一线准备金。
2、各种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项目,也是商业银行的只要资产来源,它们具有信用风险大和流动性低的特点。在贷款项目中,不同的方式、不同期限的贷款又具有不同的金融风险。
3、证劵投资,包括国库券、股票、公司债券等,它们一般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因此被视为银行的二级准备金。但是证劵投资也会面临证劵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也会因为折旧和通货币值不稳的存在而出现历史成本与现实价值不一致的问题,从而隐含风险。
(二)、从信贷资产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是其主要的资产来源,因此从贷款结构角度研究贷款风险对于防范银行总体风险至关重要。目前,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理论和实践的就是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2003年11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更加确认了这种方法的权威性。该方法按贷款风险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贷款依次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级别,后三个级别为不良贷款。
(三)、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在金融风险的识别中,详细考察资产负债表的内在结构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资产与负债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能够有效的转嫁、分散和冲销金融风险。如果某一类资产过多,将会使经营者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如银行的中长期资产过多,就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如果贷款在银行资产中占得比例过高,尤其是对高风险行业或对单个企业贷款过高,就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另外,在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资产和负债可能会到期或重新定价,如果这些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数量等不对称,利率的波动就回导致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的变动,从而影响收益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为了方便地识别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其中8项指标是针对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存贷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流动性比率;国际商业借款比率;境外资金运用比率;备付金比率;单个贷款比率;拆借资金比率。除了这8个指标外,在识别金融风险时还要就银行的资本金充足情况、盈利能力等进行考察。
(四)从在险资产价值和资本充足程度识别金融风险
资本金是银行承担日常经营风险、保持清偿能力和体现实力的根本。为了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来识别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巴塞尔资本协议》涉及了两个比率,一个是一级资本充足率,另一个是总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
又称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权额和留存收益。二级资本又称为补充资本,包括优先股权额和大部分从属债务。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避免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4%,总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另外《补充协议》在《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级资本的概念。三级资本由短期次级债务组成,它们分别具有的特征是:无担保的、次级的、全额支付的;至少有两年原始期;不可提前偿还;如果它的支付会使资本数量低于最低资本要求,则无论利息还是本金都不可支付。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仍然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框架,将市场风险的测量值乘以12.5%(即最低资本要求8%的倒数)加到原协议的风险加权资产中,而计算的分子是原协议中的一级资本、二级资本与三级资本的总和。
(五)、从银行的盈利能力来识别金融风险
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来讲,盈利仍然是它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分析银行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改善盈利能力的途径主要是:改善负债机构,降低付息负债总的利息支出水平;改善资产结构,通过适当的资产组合,增加有息资产的收益水平;提高其他业务的收入,扩大银行总体盈利规模。
衡量银行盈利性的主要指标是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其中资本收益率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测量指标,通过与银行业平均资本收益率及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进行对比,可以判断一家银行的盈利水平。但是资本收益这一指标没有考虑杠杆因素的作用。实际上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资本的杠杆作用,也就是用它的资本基础去维持非常大的资金总额,来提高资本收益率。
分析盈利能力时,不仅要分析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的静态数额,更要分析它们的变动趋势,因为只有从趋势的变动中,才能发现银行正在形成的风险及其程度的高低。此外,不仅要分析这两个指标的变动趋势,还要对银行的盈利进行分解,找出盈利的主要来源和影响盈利的因素。
综上所述,通过扩大银行资产负债中的杠杆比率,可以增加资本收益率。然而,银行资本杠杆作用的放大对银行的管理人员来说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既可以通过它极大地提高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也可能因为把握不好,成倍的降低资本收益率,降低资本充足率,削弱资本基础,从而威胁银行的安全。因此,为了准确评估银行的安全能力,最好在使用资本收益和资产收益率的同时,结合资本杠杆比率对银行业绩加以更准确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