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沛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2024-04-13 来源:步旅网
沛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沛县发展改革与经济委员会 徐州师范大学 淮海发展研究院

二O一一年八月

目 录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3

(一)主要成绩 ...................................................... 3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3 2、服务业内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4 3、基础和公共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5 (二)存在问题 ...................................................... 6

1、竞争明显乏力,产业带动作用不强................................ 6 2、总体规划缺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7 3、发展层次不高,新兴服务业待发展................................ 7 4、存在城乡差距,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7 (三)原因分析 ...................................................... 8

1、观念制约,认识不足............................................ 8 2、体制制约,运转不畅............................................ 8 3、政策制约,机制不灵............................................ 8 4、结构制约,倚重传统............................................ 8 5、人才制约,竞争乏力............................................ 8

二、“十二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9

(一)发展机遇 ...................................................... 9

1、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 9 2、城市化进程加快................................................ 9 3、消费结构的升级................................................ 9 4、经济结构的调整............................................... 10 (二)面临挑战 ..................................................... 10

1、城乡差距影响居民消费......................................... 10 2、周边地区竞争日益加剧......................................... 10

3、对外开放带来一定挑战......................................... 10 4、体制障碍依然制约发展......................................... 10

三、“十二五”总体发展思路 11

(一)指导思想 ..................................................... 11 (二)基本原则 ..................................................... 11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11 2、整合资源、营造优势........................................... 11 3、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11 4、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2 (三)发展定位 ..................................................... 12

1、休闲旅游中心................................................. 12 2、商贸流通中心................................................. 12 3、现代物流中心................................................. 12 4、金融服务中心................................................. 13 (四)发展目标 ..................................................... 13

1、总量目标..................................................... 13 2、结构目标..................................................... 13

3、速度目标 13 四、“十二五”产业发展 13

(一)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 ........................................... 13

1、金融服务业................................................... 14 2、现代物流业................................................... 14 3、商务服务业................................................... 15 4、科技服务业................................................... 16 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17 6、服务外包..................................................... 17

(二)全力推进生活服务业 ........................................... 18

1、商贸流通业................................................... 18 2、旅游业....................................................... 18 3、房地产业..................................................... 20 4、社区服务业................................................... 21 (三)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业 ........................................... 21

1、文化服务业................................................... 21 2、教育服务业................................................... 22 3、卫生服务业................................................... 23 (四)大力培育农村服务业 ........................................... 24 五、“十二五”主要任务 25

(一)大力实施服务业“1333”工程 25 (二)实施服务业“一区三园”集聚计划

27

29

(三)实施营业收入超50亿元服务业企业(集团)培育计划 (四)实施主辅分离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0 (五)“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 30 六、“十二五”保障体系 34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34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35 (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35 (四)突出重点、抓好项目 36 (五)优化政策、规范秩序 36 (六)改革体制、增强动力 36 (七)培养人才、智力支撑 37 (八)完善设施、优化环境 37

沛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摘要:服务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总称,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是衡量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沛县“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沛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徐州市二级经济中心,区域性商贸城市”的总体目标,积极规划引导建设大市场和促进商业大流通,不断规划提升沛县商业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规划提升了与沛县城市现代化相衔接、与推进工业化相匹配、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体系,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现已形成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节会传媒、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体系,并积极培养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服务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内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思想观念存在偏差;法制环境尚未规范;专项资金支持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沛县的服务业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竞争力不强,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缺乏总体规划,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外资利用不足,开放程度有待深化;存在城乡差距,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十二五”期间,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大环境;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需求;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助推器;经济结构调整为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面临着如此优越的机遇,“十二五”期间必将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城乡差距影响居民消费;周边地区竞争日益加剧;对外开放带来一定挑战;体制障碍依然制约发展。在这样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下,沛县“十二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和扩大就业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出发,加强发展步伐,促进结构升级,打造徐州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和淮海经济区区域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沛县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的区位特点以及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以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融合,实施与徐州市“错位发展”的战略,增强自身辐射能力,不断扩大服务规模和服务范围;应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挖掘潜力,增强辐射,努力构筑“休闲旅游中心、商贸流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沛县服务业的现有基础及发展形势,将沛县服务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为: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以上,力争达到20%,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4%,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以上;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新兴服务业比重明显增加,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金融、技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1%,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2%。到2015年,80%的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和提升。

“十二五”期间沛县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业、服务外包、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服务业;全力推进商贸流通、旅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教育、文化服务、卫生服务等公共服务业;大力培育农村服务业,实现服务业规模、结构和质量的新发展、新跨越和新提升。以旅游、商贸、物流、房产等项目为支撑,以沛县城区为中心、重点中心镇为重点,把沛县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的生产型服务业基地;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和资源特色凸现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立足沛县、对接苏鲁豫皖的区域物流中心。

为了沛县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得到健康、有序、良好的发展,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保障: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抓好项目;优化政策、规范秩序;改革体制、增强动力;培育人才、智力支撑;完善设施、优化环境。

服务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的总称,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是衡量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沛县“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结合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沛县紧紧围绕打造“徐州市二级经济中心,区域性商贸城市”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机遇迎挑战,改革创新、奋勇前进,使沛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近年来沛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列第84位。

“十一五”期间,沛县积极规划建设大市场和促进商业大流通,不断规划提升沛县商业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规划提升了与沛县城市现代化相衔接、与推进工业化相匹配、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体系,使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在经济快速发展、制造业不断扩张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服务业,将对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总量发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以来,沛县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已形成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节会传媒、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体系,并积极培养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沛县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增加就业、推动创业、致富百姓上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2010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7.37亿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65.78亿元,年均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1.13亿元,比2005年增加51亿元,年均增长17.8%;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22.6:43.9:33.5调整为2010年的16.6:47.8:35.6,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5年到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沛县吸纳城镇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2、服务业内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沛县服务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批零商贸、交通运输及邮政业、金融保险等传统服务行业为主。但同时,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金融、保险、咨询、物流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传统服务业得到了巩固提高

在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住宿业、休闲娱乐业服务业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2.5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6亿元。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1.13亿元,增长20.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0亿元,增长18.2%。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基本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为打造现代商贸业聚集区,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特色旅游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沛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5个主类、13个亚类和2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所列全国旅游资源类别的62.5%、42%和16.8%。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组合良好,质量较高,主要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拥有沛公园、汉城景区、汉之源景区、栖山汉墓、汉街广场、微山湖、千岛湿地等旅游休闲载体,并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等旅游品牌,旅游配套设施也得已一定程度的完善,所以吸引了县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继续发展。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次达50万,比2005年增加了30万人,年均增长10%。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7.8亿元,比2005年增加3.41亿元,年均增长12%。旅游业的从业人数从2005年的12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6万人,年均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群众增收。

(3)房地产业已成为沛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房地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10年,房地产业税收约占全县税收总量的40%。房地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城中村”改造的持续进行、专业市场外移、沛公园二期、千岛湿地码头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引进都给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都市休闲旅游业在沛县的快速发展,全县的宜居住宅环境大大提升,必将促进房地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4)财政金融保险服务业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3.7亿元,比2005年增加39.1亿元,年均增长5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亿元,比2005年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39%。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2010年一般预算支出36.0亿元,比2005年增加27.8亿元,翻了2番以上。五年来,科技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教育支出年均增幅分别达47.5 %、64.1%、33.9%,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14.7个、31.3个、1.1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高位运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0.6亿元,比2005年增加36.2亿元,年均增长14.8%;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0.6亿元,比2005年增加121.2亿元,年均增长18.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年保费收入60156万元,比2005年增加35566万元,年均增长19.6%;其中财产险收入12430万元,比2005年增加9759万元,年均增长36.0%;人寿险收入47726万元,比2005年增加25807万元,年均增长16.8%;赔款和给付额6282万元,比2005年增加3880万元,年均增长21.2%:其中财产险5161万元,比2005年增加3453万元,年均增长24.8%;人寿险922万元,比2005年增加228万元,年均增长5.8%。

3、基础和公共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十一五”期间沛县做了大量的交通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徐济高速公路(江苏段)建成通车,全长79.5公里(沛县段全长40.935公里),是江苏省在西北部唯一的出省通道;新建的丰沛铁路,年底将投入试运营阶段,

作为徐州市“三重一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长50.166公里;“十一五”期间沛县港口码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2010年交通运输实现增加值18.6亿元,比2005年增加6.73亿元,年均增长8.75%;全县公路里程2283公里,比2005年增长322公里;完成旅客运输量1658万人,货物运输量1738万吨,比2005年增加1048万吨;民用汽车拥有量3.81万辆,比2005年增加2.83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3.17万辆,比2005年增加2.5万辆。

邮电通信业加速发展。2010年邮电业务总收入5.07亿元,比2005年增加4.76亿元,年均增长47.9%;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4.7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0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1.7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8.02万户,新增12.2万户,增长26.6%;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3.7万户,增加1.1万户,增长43.3%。

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资金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周转速度进一步加快,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建成了连接国家和省级骨干网以及连通全县的光缆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多媒体数据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

近年来沛县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因地制宜地发展建材、装饰、服装、家电、通讯等一批专业市场。拥有苏果、上海农工商、华联等大型超市,商业企业多家。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沛县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看,服务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相对薄弱的产业,存在如下问题:

1、竞争明显乏力,产业带动作用不强

沛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全县GDP构成中三产比重过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7.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6%,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值45%相差甚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服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较低,电信、银行、保险、教育等行业还属于垄断型或保护型行业,服务业真正的市场主体尚未形成;有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局限于企业的自我服务,“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限制了服务

业的发展;有的消费型服务业技术、文化含量不高,服务质量较差,服务市场不规范;许多服务行业还缺少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带动;理念落后,创新不足,人才短缺,制约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从总体上看,沛县服务业中的重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2010年,全年全县旅游业仅实现增加值3.2亿元,占全县服务业比重的2.9%;全年全县保费收入60156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财产险收入12430万元,增长67.2%;人寿险收入47226万元,比上年增长38.3%,占全县服务业比重的5.6%,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弱,此外,专业化服务对促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

2、总体规划缺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服务业涉及国民经济的15个门类、58个大类、180个中类、329个小类,包括内容多,涉及面广,长期以来,全县服务业多头分散管理现象较为突出,缺少整体规划,未能建立起统一协调产业发展的机构、体制和机制,不利于沛县服务业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

由于规划滞后,沛县多年来服务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造成服务业总体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严重,难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等。此外,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沛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作为重要的服务业设施的酒店虽然客房率较高,但缺乏档次较高的四星及五星级宾馆,同时,缺乏为会展经济服务的配套设施和专业人才;旅游景点建设较为缓慢,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高端市场存在空白,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和商务活动的市场发展需要。

3、发展层次不高,新兴服务业待发展

在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中,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传统服务行业仍然是主导行业。全县批零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高达50.4%;而满足人们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服务业如公共设施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化艺术服务等行业则发展不够,所占比重较低;由信息技术带动的融资、保险、物流、会展、法律、会计、培训、广告、设计、咨询

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成为制约和影响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存在城乡差距,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农村及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大部分乡镇基本是以私营个体小店铺为主,规模小且分散、服务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科技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农村生产服务的领域发展明显滞后。

(三)原因分析

1、观念制约,认识不足

沛县现状是存在重视第一、二产业,忽视服务业的现象。各有关部门、行业主管对服务业发展的思想认识并不统一,没有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对推进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识不足。

2、体制制约,运转不畅

服务业牵涉面广,分布于生产、流通、劳动保障等国民经济15个门类中,全县没有一个综合的牵头部门和集体的工作班子去抓该项工作,造成全县服务业发展缺乏高效的组织保证,也直接导致了全县服务业的城乡发展极不平衡;服务业整体发展不充分,整体处于较低层次,一些行业的服务品种少,服务质量较差,供给数量有限,无法覆盖所有的社会群体;在广大农村地区,现有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基层和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水平和效率低,城乡差距明显。

3、政策制约,机制不灵

全县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上力度不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也需要改善,其发展所需的法治、市场等环境也有待完善。同时,全县服务业存在品

牌美誉度不高,投资主体多元化、带动力强的大型的服务企业集团较少,部分服务行业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与发达地区在规模经济水平、组织程度和营销管理水平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4、结构制约,倚重传统

全县服务业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附加值、层次和科技含量较低,企业规模较小,业态和服务方式也单一。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都不大。

5、人才制约,竞争乏力

全县人才政策、针对职业培训成效已经出现,但总体上存在管理人才不够、更新不畅、层次偏低等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和引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二、“十二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

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成为服务业发展大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不断发展,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已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转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时代;国内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度进一步上升,以金融、保险、旅游、教育等服务领域为重点的新一轮开放,使沛县有更多机会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资金、业态,全方位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工业深度化、产业服务化、社会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十一五”以来,沛县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趋于完善。目前沛县正逐步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加速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新阶段,城市框架正在进一步拉开,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其它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城市成为了服务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也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按照城乡联动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是沛县城市化加速发展期,随着主城区、副城区、新城区等重点区域的建设城市功能将不断完善。这为沛县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

3、消费结构的升级

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助推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理念不断更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10年,沛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30元/人,比上年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入为8378元/人,比上年增长14.6%。教育、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均有较大提高,成为消费的新热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特别是随着交通道路条件的大幅度改善,为旅游观光业和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为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十二五”期间,沛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的服务型经济将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沛县新型工业化的全面推进、以及重点产业及工业园区的集聚发展,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对现代物流、科研服务、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广告营销、工业设计、金融租赁、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十分巨大,按照制造业与服务业并生、互动的内在机制,生产性服务业将因此获得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良好机遇。

(二)面临挑战

1、城乡差距影响居民消费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城镇不同阶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即期消费,将从消费方面影响和制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周边地区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经济发展,省内许多市县都把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都在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沛县发展服务业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要实现加快发展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3、对外开放带来一定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世界范围的贸易壁垒和国际贸易磨擦不断增加。此外,我国服务业放开,外资可以以独资方式进入市场,给服务业也带来严峻挑战。

4、体制障碍依然制约发展

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部分服务业受到垄断经营,民营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

三、“十二五”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的奋斗目标,实施服务业 “一区三园”集聚计划,大力推进“1333”工程,努力抓好“一个核心,三个重点,三个提升,三个突破”。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导向,加速优化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着力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新型服务业发展体系,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强化政府对服务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作用,抓紧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确保服务业发展上新台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市场竞争促服务效率提高,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2、整合资源、营造优势

充分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存量资源,深入挖掘增量资源,进一步延伸放大特色资源的比较优势,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迅速提升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与集聚度,发挥集群效应,提高产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

3、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坚持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借助现代服务业来提升加工业和制造业的附加值;充分发挥各种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职能作用,发展农村流通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强化三产内部各行业的协调和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4、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分析县内的比较优势,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重点选择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有一定产业基础、较易快速成长的行业,依托一批重点的基础性、功能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实行重点突破。同时应注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通过重点突破、协调发展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强大、活力充足的服务业业态。

(三)发展定位

围绕打造徐州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和淮海经济区区域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挖掘潜力,增强辐射,努力构筑“休闲旅游中心、商贸流通中心、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中心”。

1、休闲旅游中心

依托汉文化资源优势和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良好的区位交通和市场条件,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实施大营销,发展大产业,实施旅游集约化经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沛县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将沛县建成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产品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苏北旅游强县和观光休闲胜地。

2、商贸流通中心

依托供销系统现有网络优势,构筑“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将沛县建设成为苏鲁豫皖区域的重要商贸中心城市之一。

3、现代物流中心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重点扶持一批综合性物流企业,打造淮海经济区的区域物流中心。

4、金融服务中心

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区域融合,建立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打造立足沛县、辐射周边地区的金融中心。

(四)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8%。经过5年的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汉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基本形成区域性的商贸物流、商务服务、科技创新高地。

2、结构目标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新兴服务业比重明显增加,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金融、技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年均递增21%,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2%。到2015年,80%的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和提升。

3、速度目标

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2%,年均增速高于GDP增幅。

四、“十二五”产业发展

(一)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

1、金融服务业

树立“大金融”意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构建以个人诚信为基础、企业诚信为主体、政府诚信为保障的体系,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诚实守信、资金流动畅通、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成立足沛县、辐射周边地区的金融中心。

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私营经济和重点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小额农户贷款规模;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促使信贷消费合理增长。按照安全、效率的原则,建立风险约束和激励相对称的信贷机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加大授信额度,减少审批环节,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放宽准入限制。逐步放宽行业准入限制,积极发展贷款担保机构;支持各种金融机构在沛县开设分支机构;在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作用的同时,鼓励支持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大型外来投资主体从国家、省级金融机构融资;鼓励“三资”企业从国外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贷款;研究利用国际商业贷款及外国政府贷款;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

大力发展保险业。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大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扩展保险的覆盖面。积极发展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平安保险及其他各类保险。鼓励发展保险评估业务,拓展保险投资、工程投资、理赔代理、再保险业务。吸引知名的保险公司来沛县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沛县保险业的档次和水平。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险服务体系,提高保险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创新保险营销方式,实现业务处理电子化、支付网络现代化,建立健全遍布全县城乡各地的信息网络和金融保险网络。

2、现代物流业

把提升壮大商贸物流业作为今后全县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积极整合物流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不断提高物流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构筑高效、优质的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打造淮海经济区的区域物流中心。

构建物流大通道。以巩固加强沛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主题,继续高标准、高质量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沛县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实现沛县城乡交通建设一体化发展重大宏伟目标。公路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新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航道以京杭运河航道整治一期、二期为重点,港口以沛县东原港口建设为重点。建立起网络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

提高集约化经营。重点建设物流园区:主要依托新城区、老城区、开发区和道路枢纽,在沛丰路南北两侧规划建设汉源大市场;在正阳大道东侧建设形成集货运配载、仓储加工、包装配送、公铁联运等物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集散物流园区;在沛县杨屯镇建设国家和省发展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的重要节点——徐州苏

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在沛县大屯镇南部建设为沛县及周边地区提供专业性内河港口物流服务的沛县临港物流基地。全面打造食品、家居建材、医药、仓储、百货、家电等六大类物流板块和区域性物流枢纽。重点扶持沛县东方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亿海联华配送中心、沛县华龙物流有限公司、江苏徐州沛县恒通物流等一批综合性物流企业。

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改组、改造现有仓储、运输、货代和联运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逐步将供销、运储等辅业剥离出去,实行社会化服务。加强与县外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来沛县发展。

3、商务服务业

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到2015年,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与先进城市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努力形成一批在淮海经济区领先、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介服务品牌。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确定中介行业的管理体制、市场准入制度和行业管理组织的职能,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咨询等功能,大力发展,大力发展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会计、法律、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和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

发展多层次中介机构。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纪代理、专利代理、企业诊断、市场调查、公证鉴证、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积极引进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策划、评估、知识产权专利等市场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提升全市中介机构的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现有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通过自身拓展、购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向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务所。

规范中介服务业发展。鼓励科研机构和部分社会企业改制成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推进政府部门与非签证类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脱钩,加快咨询机构合伙人制度等规范化改造。建立健全行

业自律管理制度,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社团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合作、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中介服务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机制,提高中介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标准、职业准则。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引导中介组织加快建立网络平台,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树立沛县中介组织自己的品牌。

4.科技服务业

实施“服务业科技行动计划”,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创业孵化、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咨询等科技服务,依托经济开发区和临城科技创业园,列统企业全部建成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成20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大力推广“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和“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模式,建设5个院士工作站、10个博士后工作站;建设5个综合性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整、具有特色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

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从本地区科技服务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从总体上制定一系列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战略规划。将积极服务业的发展纳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系中,整合科技服务业资源,完善服务业体系。

推进市场化与功能社会化。按照“运行企业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业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科技服务业机构的内部改革。对现有的科技服务业机构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产权明晰,要真正与政府分离,使之成为承担法律责任的机构;同时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现有的收入分配方式;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的重组和兼并,培育他们的适应市场的能力。

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到2015年,在全面普及有线电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数字化。互联网用户突破7万户,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十二五”期间,以专业化、

精品化、规模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将沛县建成数字化城市,并使信息服务业得到较大的提升,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推进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以新彩软件(徐州)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应用为依托,突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产业,大力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产业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和数字内容服务,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等增值业务发展,将软件和信息服务打造成沛县经济转型发展最“硬”的软实力。

建设宽带信息网络。推进电信、数字电视和计算机的三网融合,积极发展建设3G移动电话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加快建设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发展以IP技术为平台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建设能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光纤用户干线网。建立完善综合广播信息网,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发展多种接入方式,推动和改进宽带接入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城市网络公共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商务支付网关和电子商务交换平台。

依托园区发展信息服务业。沛县依托经济开发区、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盐化工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园、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和龙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地平台,大力发展煤电铝盐和农副产品资源产业相配套的信息网络、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集商务服务、产业聚集、品牌提升、科技孵化、资金融通、智能支撑、企业展销、网络信息功能为一体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与园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构筑科技项目集聚区、科技服务集群区。

6、服务外包

大力发展企业服务外包,重点发展以后台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和以软件研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将我县建设成为全市乃至苏北服务外包示范县,打造服务外包高地和知名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

(二)全力推进生活服务业

1、商贸流通业

把提升壮大商贸物流业作为今后全县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积极整合物流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市场,走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的路子,构建结构合理、业态优化、发展多元、功能配套的商贸流通新格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

以项目推进商贸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商务区东区、鼓楼市场、人民会堂综合商城、汉街商业广场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汉源大市场、钢材大市场等批发市场的入驻,以项目推进新城商贸区的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完善商贸网点规划布局。按照便民利民原则,进一步完善商贸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促进全县零售业业态的创新和多元化,逐步提高连锁经营在流通业的比重。

打造多功能的新型商圈。以汉城路商业带为轴线,老城区以东风路、鼓楼街、汤沐路、歌风路、沛丰路、沛中路为辐射,以多功能商贸服务主体为网络的新型商圈:全力打造中部商圈;加快建设南部商圈;着力构建北部商圈;提升改造西部商圈。

发展小区和农村商业。小区商业重点抓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连锁便利店、生鲜食品超市建设;农村商业重点抓好以连锁超市、放心店为主的“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建成以中心镇为核心、镇级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示范店”,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2、旅游业

全面提升沛县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利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建设形成2个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汉城景区、千岛湿地景区)、2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汉之源景区、沛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文化产业基地。

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构筑网络,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实施“一区两带”的空间战略,即一区——汉文化景区、两带——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使沛县成为以文化休闲、生态度假、乡村休闲为主导,兼具商务会议、康体疗养、文化体验、科普教育、购物娱乐等旅游功能的旅游目的地。将沛县建成苏北旅游强县、淮海经济圈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十二五”末,接待游客量力争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以上。

推进休闲旅游发展。支持旅游业态的发展和壮大,利用千岛湿地原有的水系、沼泽、水田,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自然野趣,体现生态性、景观性和游憩性,努力建成为集休闲观光、湿地体验、生态保护、教育基地、旅游度假、会议接待于一体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依托沛县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汉文化资源,彰显沛公园景区、汉之源景区人文特色,放大沛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品牌,提升沛县旅游形象;推动休闲旅游项目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的推介和宣传,重点推进“12365”战略的传播活动。

推出特色旅游产品。遵循“整合与开发并重,优化与创新同步”的方针,在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突出“龙飞地、大汉魂”的主题和自然、古朴的特点,充分利用汉文化、微山湖、古运河、大沙河等独特的资源优势,遵循主题性、特色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开发旅游主导产品和旅游精品,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旅游品牌的提升,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以汉文化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生态旅游、农业观光、自驾车旅游及其它专项旅游共同发展的旅游产品格局,全面提升沛县旅游产品竞争力。

实施区域联动战略。培育沛县旅游特色产业,将城市旅游与地方文化、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结合起来,重点培育①环微山湖旅游一体化——突出沛县微山湖的湖上运动、汉文化之源等资源优势,构建引擎性特色旅游项目,强化与环微山

湖山东省的曲阜、邹城、微山县等县市的开发和合作,共同打造环微山湖旅游的品牌,成为江苏省和山东省合作的窗口;②徐沛旅游一体化——整合丰沛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对接徐州市的旅游市场,打造形成以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沛县特色工艺品创意园为主的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③丰沛旅游一体化——依托大沙河沿线旅游资源,以滨水生态资源为背景,以果林生态资源为基础、强化与丰县的旅游合作,突出刘邦故里文化内涵,打造水上旅游线路,形成大沙河文化产业走廊,共同打造以刘邦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

3、房地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沛县房地产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要把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改善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规范引导住宅房地产,大力发展工业房地产,提升商业房地产,保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搞活住房二级、三级市场,规范发展市场服务,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

抓住机遇发展房地产业。抓住城市扩张和城市进程加速推进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沛县的房地产业。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化经营”的方针,把房地产开发与旧城改造、新城区开发相结合,引导人流、物流向新城区发展。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建设一批精品住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房。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托沛县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努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

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一级住房市场调控,发展各种形式的住房消费信贷,搞活二、三级住房市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秩序,切实解决程序复杂、中介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加大住房公积金对购房职工贷款的支持力度,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健全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与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促进传统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根据不同需求层次供给。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充分考虑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加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引导,大力发展经济适用

住房和节能省地住宅建设,逐步推行廉租房制度,妥善解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适当推进高档商务楼盘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能力。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发展格局。

4、社区服务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加强社会化服务网络、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快社区服务业由福利型向经营型、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变,使社区服务越来越产业化和社会化,构建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业。最终形成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区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等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机构,大力拓展家庭用品配送、实物租赁、家庭救助、教育培训等服务新产品和新市场,率先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的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社区家政服务。多渠道、多方式整合社区资源,引入社会投资主体,积极兴办家政服务项目,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诚信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创立服务品牌,发挥示范作用,形成规范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建立若干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培养具有保健护理、营养配餐、家电维修等技能和家政管理知识的职业家政服务员以及涉外家政服务员,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新建住宅区全部实现物业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旧住宅区物业管理,2015年社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使城镇失业人员及时得到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推荐、组织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建立社

区保洁、保安、车辆看管为主的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使社区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载体。

(三)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业

1、文化服务业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承沛县历史文化精髓,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大力弘扬汉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城市。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适当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到2015年,基本建成相对发达的以城市为中心的覆盖全县的文化传媒网络,大大提高沛县作为“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城市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沛县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名人文化、宗教文化、藏书文化、汉文化等文化精品。扶植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企业、中介组织,培育文化经纪人。开发汉文化,发展年画、剪纸等民俗文化产业,打造民俗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文化演艺娱乐、音像电子、体育健身、广告印刷等产业群。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会展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水城等文化娱乐设施;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结合各商业中心、次中心,建设集放映、歌舞、图书、影视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促进演艺影视、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繁荣演出市场,增强沛县演艺影视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文化设施网络。强化历史遗存和文化保护,夯实文化城市建设的基础。

大力培育文化载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社会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产业集团。培育壮大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项目,培育国内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载体。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图书、音像等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的文化内涵,逐步建立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广告信息传播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教育服务业

以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体系为核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以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师资建设为着力点,以教育经费投入为保障,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现代化。到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100%以上,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市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残障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8%,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普职比例维持在1: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形成覆盖终生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

实施教育“五项工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使学生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实施职业教育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形成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区域性、网络式优化配置,扩大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开展教育的区域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实施教师发展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施依法治教工程,加强教育系统行风监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全力优化教育结构。巩固发展幼儿教育,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普九”;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办好县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大力发展以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着力调整学校布局。调整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布局,进一步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归并初级中学,每个乡镇保留一所初级中学,继续搞好小学布局调整,有计划地撤并部分农村完小和教学点。

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3、卫生服务业

建立健全以高水平的医疗中心为龙头、以特色专科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满足市民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引进多元社会资本兴办经营性医疗机构,鼓励与国际著名品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加快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引进国内著名医疗机构,提高全市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发展特色专科服务等健康产业,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卫生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点的建设,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社区服务。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巩固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成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妇幼保健、康复保健,逐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力兴办药品连锁超市和平价药店,方便人民生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防疫保健工作质量;大力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加强计划免疫,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加大医疗的设施投入,努力提高医疗装备水平。抓好县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县医院、中医院技术设备资源优势,建成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医疗保健中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完成乡镇卫生院更新改造。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防止疫情暴发流行。

加快医疗改革步伐。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以构建群众满意的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过5到10年的努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比较科学,运行机制具有活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区域性医疗卫生高地,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大力培育农村服务业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重点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业服务业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农村合作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良种繁育供应、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技示范指导、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培育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促进农副产品流通。整合现有供销、农技等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农资等连锁经营。积极发展农村经纪人组织,培育农产品代理商、批发商。改进交易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交易,促进农产品销售。依托骨干流通企业,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便民超市网络。积极实施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扶持为“三农”服务的各类农村信息网站建设。抓好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设,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强农村交通、电力、通讯、水利、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消费和人居环境。

五、“十二五”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服务业“1333”工程

围绕“一区三园”集聚计划,全力落实“一个核心,三个重点,三个提升,三个突破”。

一个核心即是以文化旅游业为发展核心,确立文化旅游新兴支柱产业地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扶植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培育文化载体,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建设和完善城乡文化共享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文化资源城乡共享。制订并实施《沛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依托“一

帝一湖一河”资源禀赋,以千岛湿地和中华汉城建设为龙头,加快建设旅游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迅速形成沛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升“刘邦故里、大汉之源,龙城水乡、生态沛县”旅游形象,把沛县打造成徐州“一日休闲游”首选目的地,高铁时代辐射北京、上海的三小时旅游目的地。

三个重点即是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为发展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服务业。

(1)金融业。坚持促进信贷和直接融资“双轮驱动”。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信托、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行步伐,做强做大法人金融企业,加快培育证券公司营业部、财务公司等金融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发展信托租赁、责任保险等新兴业务领域,规范现有担保公司,组建和引进新的担保公司,构筑多层次、高效率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债券融资和企业上市。

(2)现代物流业。结合我县各类“散而小”的物流业制约大商贸、大产业、大流通发展的现状,加快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催生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本土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3)商务服务业。顺应我县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集聚、吸纳各类要素,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各类商务服务业群体。

三个提升即是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有效服务民生。

(1)商贸流通业。大力实施沛城中心商务区、鼓楼市场、新城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汉源大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业档次,打造苏鲁边界较大的中心商圈。运用现代新型业态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品销售网络。

(2)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推进“三城”地块拆迁和同步建设,每年推出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强化和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社区服务业。按照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便利化的要求,以发展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消费娱乐等为重点,积极开发家庭用品配送、实物租赁、家庭救助等新产品和新市场,构筑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

三个突破即是在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发展方面寻求新突破,化制约瓶颈为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运营方式的实现。

(1)科技服务业。重点突破园区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工业设计、质量检测、信息服务、中介服务、行业服务等科技服务业,为推动创新型经济提供强大动力。

(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突破物联网发展。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为信息用户提供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咨询服务、维修培训、电子出版、展览等方面的服务。

(3)服务外包。要重点突破服务外包的品牌、规模、国际化,鼓励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 境内外包、离岸(国际)外包、服务招聘流程外包(RPO)、知识流程外包(KPO)、海外离岸外包。

(二)实施服务业“一区三园” 集聚计划

沛县应积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全面开发,以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吸引产业、企业、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向集聚区汇集,形成产业集中、发展集约、人气集聚、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带动沛县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1)中心商务区

包括主城区中心商贸区、新城区中央商务区

规划范围:中央商贸区位于沛城中心区,北至鼓楼街,东至正阳路——香城路,南至园南路,西至汉城公园边界——向阳路——沛中路;新城区正阳路西侧,韩信路南侧,汉邦路东侧,樊哙路北侧。

功能定位:辐射沛县县域的城市发展核心区;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一流的汉文化特色商贸区;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发展目标:发挥规划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综合作用,遵循做大市场规模、强化市场特色、提升市场档次、打响市场品牌的发展思路,发展商贸服务业。加速沛县中央商贸区的集聚化、特色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发展,形成辐射广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县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使沛县中央商贸区发展成为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一流的汉文化特色商贸区。

规划项目:汉文化特色商业街、汉城路经济带、金融服务一条街、特色餐饮美食街、E世界一条街、建筑装饰一条街、农副产品一条街、家具一条街。 (2)沛县临港产业园

规划范围:沛县大屯镇南部。四至范围:北至徐矿煤矿运煤专线,东至京杭运河,南至丰乐河,西至铁路。

功能定位:将沛县的经济发展与苏鲁豫皖周边地区紧急相连,贯穿着沛县与周边地区的水路运输交流,形成苏鲁豫皖中央的内河多式联运的港口物流基地。

发展目标:依托东原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生态旅游、节能环保产业。以培育沛县新兴产业发展载体为目标,以港口码头建设项目的推进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集聚集约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和区域产业基础三大优势,按照“以产业支撑港口、以港口促进产业、以服务提升层次”的战略构想,全力构筑以港口物流、商贸和生态旅游为主导,以生态型制造产业、科技孵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临港型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将临港产业园打造成苏鲁皖豫重要的内河多式联运港口物流基地、徐州北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娱乐休闲产业功能区、低碳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努力促进临港产业园成为徐州市北部地区又一个特色经济增长极。

(3)临城科技创业园

规划范围:园区位于沛城南环路南、徐沛铁路东;沿河南、东环路东,申报占地面积约 4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根据园区功能定位,以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为方向,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临城创业园建设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基地。

发展目标:依据园区功能定位和区位交通,临城创业园分成汽车贸易城、专业市场、物流运输、现代服务几个区域。具体沿南环路南侧,建设“南环汽贸城”沿东环沿线建设电子、家居、文化信息传播等专业市场,沿河以南建设物流仓储中心。

(4)临区现代物流园

规划范围:园区位于连接沛县主城和副城大屯镇的枢纽地带,以汉源大道为界,分为汉源大市场和金凤凰建材装饰城、温州商贸广场,规划总面积约为37.7万平方米。

功能定位:沛县主城向北发展的活力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生活资料集散中心;淮海经济区重要的服务业先导区和示范基地。

发展目标:依托开发区汉源大市场、温州商贸城、金凤凰建材装饰城建设临区现代物流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打造专业物流集聚区,积极吸引和兴建以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

规划项目:建材装饰市场、服饰交易市场、小商品交易市场、汽摩机电市场等等。

(三)实施营业收入超50亿元服务业企业(集团)培育计划

指导思想:坚持按照“突出培育特色产业、增大规模企业群体、推进集约集聚发展、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总体思路,以现有产业条件和发展能力为基础,

通过包挂帮扶和政策配套,积极实施服务业龙头企业(园区)培育“1334”工程,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优的大型服务业企业,使其成为推动我县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服务业跨越发展的主要力量。

发展现状:2010年,我县共有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12家。其中超50亿元企业1家,江苏大屯煤炭贸易有限公司;交易额50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园区)1家,沛县中心商务区;超30亿元企业1家,徐州东方运销实业有限公司;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园区)1家,沛县经济开发区产品交易市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个:沛县经济开发区产品交易市场、沛县中心商贸区以及沛县临港产业园,形成了一批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具有龙头骨干带动作用的特色服务业企业群体和服务业集聚区。

培育目标:实施服务业龙头企业(园区)培育“1334”工程,即到“十二五”末,形成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服务业企业1家,超50亿元服务业企业3家,超20亿元服务业企业3家,超100亿元园区4家。

50亿元服务业企业(集团)培育一览表

单位:亿元

序号 企业名称 2011年营业收入目标 2015年营业收入目标 一、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 1 江苏大屯煤炭贸易有限公司 80 110 二、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3家 2 3 4 徐州东方运销实业有限公司 沛县长胜物资有限公司 新彩软件(徐州)有限公司 40 12 1 55 50 50 三、营业收入超20亿元企业3家 5 6 金凤凰建材贸易公司 沛县沛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 12 10 20 20 7 徐州华恒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 20 四、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园区4个 8 9 10 11 中心商务区 临港产业园 临区现代物流园 临城科技创业园 80 40 40 1 110 100 100 100

(四)大力实施主辅分离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企业加快将其生产流程中的服务部分分离出来,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引导服务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优化服务内涵。二是加快实施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分离,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到2015年,至少有50家制造业企业将相关服务业业务进行剥离。三是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和黏合作用,建立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推动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四是加大对服务业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争创服务业知名品牌。

(五)“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沛县的服务业应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筹集各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以社会公开招、挂、拍出让与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外国资本投向服务业项目。重点要在旅游、商贸、物流以及其它等领域加快实施重要项目的设施,重点项目见下表。

表6-1 沛县“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列表

总投资额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位置 建设期限 (亿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徐州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 千岛湿地 沛公园二期 大风歌广场 沛县汉源大市场 钢铁物流园 中心商务区 临城科技创业园 沛县临港产业园 昭阳湖湿地生态园 大汉温泉 新彩软件 鼓楼综合市场项目 城市综合体 大沙河农业旅游观光带 中华汉城 徐州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 微山湖西岸,京杭大运河两侧 沛城新城区中部沛公园一期以东 新城区政府大楼以南城市中轴线北端 铁路西沛丰路南 沛县敬安镇 沛县新城区 沛县沛城镇 湖西大堤西,沛龙公路东 沛县杨屯镇 沛县朱寨镇 沛县临城科技创业园 沛县老鼓楼市场 沛城镇 鹿楼镇 杨屯镇 3年 3年 2年 2年 3年 3年 5年 5年 3—5年 2年 3年 5年 1.8年 2年 5年 5年 3.76 10 0.4 1.1 15 2 12 20 50 0.3 2 10 10 5 25

1、徐州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

徐州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位于沛县杨屯镇,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是徐州粮食物流的重要节点,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占地56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仓容24.7万吨,年产优质大米25万吨,面粉15万吨,年粮食中转量80万吨,年原粮经营量100万吨,四散化率80%。该中心规划为仓储区、中转区、加工区、交易区和综合功能区构成,建设内容包括粮食储运中心、粮食加工中心、粮食交易中心、粮食检测中心和粮食信息中心五个子项目。建设年限为3年,总投资为37600万元。徐州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对于提升沛县粮食

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粮食流通“四散化”作业的水平,进一步确立沛县在淮海经济区粮食流通枢纽地位具有重点战略意义。

2、千岛湿地

千岛湿地位于微山湖西岸,京杭大运河两侧,规划面积18.3平方公里,由三片区组成,分别为:千岛湿地、文化湿地、农耕湿地。千岛湿地位于北区,面积6.5平方公里。按照不同主题内容分为五个区域:阡陌印象、千岛风情、苇风荷香、曲岸鸣禽和湖上水城。休闲湿地位于中区,面积8.3平方公里。以湿地环境为背景、以休闲文化为重点,突出“休闲化和体验化”。主要由“捕鱼垂钓”、“度假酒店”、“水上鱼市”和“渔家乐”等组成。农耕湿地位于南区,面积3.5平方公里。结合生态农业,突出“五彩和原生态”,通过花卉苗圃种植和科技农业展示等手段,打造“奇瓜异果园”、“生态蔬菜馆”、“农家游乐”和“水上竞技”等项目。建设年限为3年,总投资为100000万元。千岛湿地将被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湿地体验、生态保护、教育基地、旅游度假和会议接待于一体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3、沛县汉源大市场

汉源大市场项目位于江苏沛县经济开发区徐沛铁路以西、丰沛路以南,由高扬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实行一次性规划,分四期进行,计划用4至5年的时间全部建成。建筑面积80万元/m2,建设年限为3年,总投资额15亿元,年销售收入20亿元必将为沛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促进和带动沛县及周边商贸物流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确立沛县在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4、大沙河农业旅游观光带

大沙河农业旅游观光带位置于鹿楼镇,由徐丰公路与丰黄公路(丰县段)沿线农业生态观光带、大沙河沿岸风景线和凤城镇旅游景点组成,观光带全长60公里。建设年限为5年。

丰公路沿线农业生态观光带东起范楼镇齐阁小康村,西至“托起辉煌”雕塑;长20公里。沿线建设12个景点,分别为范楼镇齐阁小康村示范村、牛蒡示范园,华山镇芦荟园、石榴园、花卉园、县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华山闸开然浴场、华

山名人阁、无公害果树园、凤城葡萄园、县波尔山羊繁育场和“托起辉煌”雕塑。大沙河沿岸风景线从华山镇沿岸到丰黄路大沙河桥,全长16公里,沿线建设11个景点。分别为华山旅游度假村、水上公园、网箱养鱼示范区、县垂钓中心、植物园、特禽珍畜园、千亩月季园、世界名优葡萄园、狩猎场、四季鲜果园和大观园。丰黄公路沿线高效农业观光带南起大沙河万亩梨园,北至丰县城,长24公里,沿线建设4个景点。分别是大沙河万亩酥梨示范园、宋楼镇红富士苹果示范园、孙楼镇双千亩芦荟示范园和张楼小康村。凤城旅游景点主要包括:刘邦广场、凤鸣广场、护城河生态园、凤鸣公园(凤鸣塔)、复新河森林公园,博物馆等。通过大沙河农业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建设新型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使得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城镇居住环境和村庄生活环境,同时又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5、临港产业园

临港产业园区东濒京杭运河湖西岸线,西临沛龙公路,南达丰乐村,北抵徐庄矿,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建设面积3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重点建设船舶制造区、码头作业区、旅游观光区、休闲度假区4个功能区,逐步形成苏北大型港口物流中心、贸易集散中心、旅游休闲中心,继而与徐州市综合型中心镇创建规划相衔接,使其成为苏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湖畔明珠。千万吨级港口是临港产业园的龙头项目,位于产业园东侧、大运河湖西航道右岸,是省“十一五”规划沛县港区重要建设项目之一,徐州市亿吨级大港的最大作业区,也是市、县“三重一大”项目之一。主要为县经济开发区、大屯煤电(集团)公司提供航道运输服务。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是临港产业园规划的突出特色,其中千岛湿地是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按不同主题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阡陌印象”、“千岛风情”、“苇风荷香”、“曲岸鸣禽”和“湖上水城”。临港物流园将被打造成苏鲁豫皖重要的内河多式联运港口物流基地;沛县千岛湿地娱乐休闲产业功能区;徐州市北部重要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6、中华汉城

投资25亿元,占地1300亩,中华汉城“一城四区”建设,即中华汉城、公共服务区、名人度假区、生态湿地区、湖面观光区。依托汉文化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辉煌,发掘我县汉文化优势资源,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汉文化主题特色鲜明、

集旅游观赏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板块,通过“一城四区”这个最大的亮点来带动周边板块升值,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把“中华汉城”打造成为全国最亮丽的一张汉文化名片。

7、沛县昭阳湖生态园

沛县昭阳湖生态园位于杨屯镇西北部风光旖旎的昭阳湖畔。占地面积136亩,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是昭阳湖湿地休闲观光区内的一个重要板块。该中心充分利用煤炭塌陷地、顺堤河、京杭运河、昭阳湖等水资源优势,规划建造综合接待楼、观景台、旅游观光码头各一处,休闲亭和木屋9个,亲水回廊518米,绿化总面积23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余万元,集健身、游览、文娱、餐饮、住宿于一体。

中心景区内规划十大功能片区,即综合服务区、特色种植区、百果采摘区、餐饮娱乐区、渔趣园和特禽养殖区、特种水产品养殖及垂钓区、浅水藕种植区及荷花观赏区、渔家生活体验区、昭阳湖湖面生态保护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南北水系通达,水陆交通方便,将成为微山湖西岸生态观光的精品旅游线路。

8、钢铁物流园

钢铁物流园,位于敬安镇徐丰公路北侧,铸造产业园区内,规划占地200亩,项目依托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集汽车拆解废旧钢铁回收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仓储融资中心、采购交易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五位一体,形成结构完整,配套先进,功能齐全的钢铁物流市场。园区将通过强化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承担起钢铁产品从原材料入厂、产品出厂再到用户之间价值链中的分销、物流、金融、物业、电子商务等环节的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高度协同。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600万吨物流量,交易额20亿元以上,实现年税利1亿元以上。本区处于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坐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地下光纤的立体交通网络,具有广阔的市场腹地和发展空间。

六、“十二五”保障体系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服务业的重要作用。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产品的增多,必然会为社会增加物质财富,从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起连结作用和协调作用。服务业既能加强生产与消费的联系,使产品顺利地经过流通到达消费领域,指导和扩大消费,加速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还能传递信息,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了解;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服务业经营范围广,业务门路多,能容纳大量劳动力。

一、二、三产业放在同等地位。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摆正一、二产业与服务业的关系,把抓好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强县战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发展;转变一、二产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树立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的新理念,自觉用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建立服务业领导小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设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沛县服务业发展工作的作用,负责沛县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总体规划编制、政府投资安排、政策落实情况等工作。牵头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衔接各行业发展规划。

各部门通力促服务业发展。充分调动沛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各部门要把谋划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真正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谋思路、定措施、抓落实,全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以本《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和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尽心尽责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其他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完善服务业目标考核体系。积极将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逐年量化,明确每年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并将工作目标和发展项目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以及服务业发展信息的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不断完

善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服务业发展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查,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引导多项资金投入。县财政拨出专款,用于扶持具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个人、企业以直接投资、合作、入股等方式进入服务领域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金融产品;对有预期收入的公益性项目,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入企业、个人及其它经济组织进行投资建设。

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培育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扩大企业联保、互保的覆盖面,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资金理事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职能作用,初步建立规范化、多渠道的贷款融资担保体系。

(四)突出重点、抓好项目

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沛县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载体。积极谋划一批特点突出、特色明显、带动作用强、投资规模大的服务业项目,以商贸流通、市场建设、休闲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农业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规划一批项目,做到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推进一批。着力打造餐饮业、专业市场、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集群等一批功能分区明确、特色鲜明、集聚力强的服务业集群。

建立项目责任制度。每年研究提出一批重点推进的服务业大项目,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并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建立责任制度,定期跟踪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实行特事特办,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改善服务业发展条件,促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优化政策、规范秩序

优化土地和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沛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需要重点扶持的新办

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并按照工业企业的同等政策给以优惠。对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下岗、失业职工从事服务业的,按照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给以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对符合沛县鼓励类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按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以优惠。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及其他违法行为,加快金融、邮政及市政公共事业等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摊派、收费、罚款、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负担,继续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的竞争环境。

(六)改革体制、增强动力

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以市场化、产业化为方向,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推进服务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打破政事不分、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的局面,逐步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或企业化管理。同时,要通过合资、参股、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形式,继续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采取兼并、收购、联合、重组、资本运营等多种方式。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由国家定价的项目,放开其他公用、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的价格和服务收费。

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调整。政府工作重点应从行政管制逐步转向创造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从微观干预转向宏观调控,从按所有制性质对部分企业实行特殊政策转向按法律框架、进一步改进政府对服务业的管理方式,以集中精力抓好规划指导、执法监督、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七)培养人才、智力支撑

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招聘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知识较强、职业素质较高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吸引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开办高层次的服务业;开展服务业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服务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职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各项奖励政策,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一个人才冒得出、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以事业发展留住人才。

(八)完善设施、优化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着眼于对接“苏南地区”、辐射淮海经济区,大力发展对外交通,构筑以沛县港为核心,以高速公路、铁路为支撑的立体型、现代化交通体系。按照强化网络、完善功能、综合配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水、电、气等公用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标准和质量,优化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水、电力、能源等要素资源保障利用水平,基本缓解服务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所面临的要素资源瓶颈制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典型事例等的舆论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发展,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