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9-26
来源:步旅网
◎艺术研究◎ 赫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张永全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佳木斯摘要:赫哲族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 我们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赫 哲族音乐文化,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重大的变化,由 于赫哲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歌的传承也只是在生活中通过口 传心授的,但是赫哲族音乐文化多的那些独特的魅力是永恒的。 我们要将它发扬和传承下去,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 154007) 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新娘新郎共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绵,白 头到老。产妇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 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在坐月子期间均吃 滚烫的热饭。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 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赫哲人在 饮第一口酒前,要用筷头蘸少许酒甩向空中和洒向大地,以示敬 承与发展贡献自己查到一份力量。 祖先和诸神。但不喜欢喝茶,有时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 关键词: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野玫瑰花和嫩叶以及小柞树的花苞采来晒干沏水当茶喝,但绝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 大多数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 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 3音乐特点 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 赫哲族民歌有10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喜歌、 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O。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 悲歌、古歌、渔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等。妇女爱唱“嫁令阔” 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信仰萨满教。早年削木、裂革、结 (类似于民间小调)老头爱唱“伊玛堪”。“伊玛堪”是种民间说 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赫哲人主要从 唱文艺形式,类似于北方的大鼓,形式具有史诗的特点。赫哲族 事捕鱼和狩猎。狗拉雪撬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赫哲族是明 的小调优美动听,无论是曲调和节奏,都会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 代女真人的一个分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 起伏和渔船划行中的轻摇微摆。 其族称来源于赫哲人的自称“赫真”,意为“下游”、“东方”。这 4赫哲族音乐的种类 与赫哲族及其祖先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密切关系。 (1)伊玛堪。是深受赫哲族喜爱的演唱形式,内容多以英 1 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习惯 雄传说故事为主,也有旌善惩恶的社会性题材。演唱形式是1 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古饭”。“拉拉饭”是用 人说唱,没有伴奏乐器,曲调多属自由体,没有固定节拍,故事中 小米或玉米小(米+查)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鱼松或各种动 各种人物都有各自的唱腔,从不混用。演唱时多以衬词“啊郎” 物油即可食用。“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盐 开头,含有“且说”之意。开始多在高音区进行,旋律性较强,随 而成的稀饭。现在与汉族相同,绝大部分人家均吃馒头、饼、米 后转为吟咏式的演唱;结尾时歌唱性又加强。 饭和各种蔬菜。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类风味食品,可以分 (2)嫁令阔。是赫哲族民间歌曲的总称,其中有情歌、叙事 成:1)生食。有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生鱼。鱼干是把瘦鱼剔除 歌、生活歌曲等,以情歌居多。赫哲族民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男 骨头,把鱼肉割成条、块或刻成鱼披子晒干,储存起来,吃时用木 女分腔,互不混唱。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偶尔也有对唱,曲式多 棒捶软即可,兽肉也用此办法加工成肉干。新鲜鱼的吃法较多, 为单乐段结构,节拍节奏规整,常用五声音阶,徵、宫、羽调式,很 主要是拌菜生鱼。生鱼片,赫哲人叫“拉铺特克”,是把活鱼肉 少用变化音,曲调婉转流畅。 剔下来,横切成薄片,蘸醋、盐面和辣椒油吃;燎烧鱼片“达勒格 (3)宗教音乐。鼓是萨满活动的主要“神器”之一。用不同 切”,也把活鱼肉剔下来,横切成薄片,鱼肉片联在鱼皮上,然后 的鼓点伴和萨满活动的全过程。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羽调式,常 从一端串上木签,在旺火上面燎烧成四、五成熟,再切成小段,蘸 有八度大跳,节拍不固定,与伊玛堪曲调相近类似。 醋、盐面和辣椒油吃。以上两种只是捕鱼的场地食用。还有一 (4)舞蹈音乐。《天鹅舞曲》在赫哲族民间广为流传,结构 种冬季食用的冻鱼片,它是把冻实的上等好鱼剥皮后削成很薄 较严谨,旋律起伏有致,表现了天鹅飞翔时悠然自得上下翻跃的 的片,鲟、鳇鱼则连其脆骨都横切成薄片,蘸醋、盐水、韭菜花酱、 美丽形象。 辣椒油混合汁吃。2)熟食。如加工好的鲟、鳇、鲑鱼子,其营养 赫哲族的摇儿歌,词曲均为即兴编唱,曲调平稳悠长,歌词 价值较高。也将鱼片和兽肉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 常反映出对远出亲人的思念。赫哲族民间乐器有口弦、鼓和一 食用。其中鱼松每餐必不可少。赫哲族的典型食品有:1)拌菜 种古老的乐器“库姆罕给”。 生鱼。赫哲人叫“他勒卡”,除经常食用外,每逢客至还是必备 赫哲人凭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长河 之菜,是饮酒中不可缺少的佳肴,有客不备此菜为不敬。2)鱼 中,在他们特有的渔猎生活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 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语为嫁令阔)就是其中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世代 瑰丽的一篇。但凡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隋,唱几曲即兴的调子。 依山傍水,飘泊流离,居无定所。遇雨张革为屋,取名“撮罗 主要曲调有赫尼哪调、嫁令阔调、萨满调、伊玛堪调、白本出调、 子”,冬季挖地窖子御寒。以渔猎为生,使用简单的渔叉、钩具和 喜调、悲调、老头调、少女调等。“赫尼哪”是一种民间小调,多 弓箭、镖枪、猎犬,穿兽、鱼皮做的衣裳,吃豆做的酱、吃烧烤食品 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它婉转清丽,悠扬嘹 和“塔拉哈”(烤鱼片)。生活是辛苦的,但也乐在其中。赫哲民 亮,旋律优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专业音乐工作者多次 歌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对这种渔猎生活的描述和歌咏,如《乌苏 深入到赫哲族聚居区搜集民间音乐,改编、创作了不少反映新生 里江水》、《我们家乡多美好》等。 活的歌曲。如《乌苏里船歌》流行全国,成为音乐会上的保留 2赫哲人的节日习俗 曲目。 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是一年中饮食最丰盛的日子,家家 赫哲族音乐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是中国民族 要摆鱼宴,用当地产的各种鱼类制作各式菜肴,以鲜红、透明的 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我们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非物 大马哈鱼子制作的菜肴最为鲜美。节日里还必须吃饺子和菜拌 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达斡尔族音乐文化,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 生鱼,饮酒,每餐均不能吃剩菜剩饭,把剩饭存起来,待到过完春 发展发生重大的变化,但是赫哲族音乐文化多的那些独特的魅 节后再吃。在男女青年订婚的过程中,要摆酒宴宴请双方的长 力是永恒的,我们要将它发扬和传承下去,为我国的民族民间文 辈和媒人;迎亲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 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时,新娘要面朝墙“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 作者简介:张永全(1978一),男,硕士,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 并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意为夫 究方向:音乐教育与声乐表演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2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赫哲族音乐文化研究》论文,课题编号:W2012-07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