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2-02-15 来源:步旅网


篇一:关于参加混凝土培训班心得体会

关于参加《混凝外加剂复配工程》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27日至29日,根据公司安排,我参加了市建设局质监站组织举办的为期三天的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工程培训班学习。培训期间,培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及外加剂复配机理与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使我对现代混凝土的一些新理念与工程应用、混凝土的高强与高性能化、商品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了解了各种外加剂对混凝土产生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通过培训老师讲解的案例和我们工程中的混凝土现状加以对比分析,明白了我们工程中一些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在今后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也对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现状与特征以及我国商品混凝土今后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混凝土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参加这次培训是及时而有效的。篇二:工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工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2011年2月18~20日,市局党委对全市公路系统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业务培训,主讲人员有长期在我市公路系统建设一线的专家和领导,并且邀请了省局的李处长和长深高速公路临沂段总监高总,通过三天的学习,感觉收获良多,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 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几年的各级领导组织的多次的工程培训学习,能体会到学 习、充电的重要性。社会的进步主导着知识的更新,不学习就必将被时代淘汰,科学的日新月异也使得公路施工与公路管理技术一日千里,不紧跟时代的步伐,必将落伍,与先进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学习就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余的主要内容。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不可能在新形势下打造精品工程,打造生态工程,打造绿色工程。

二、 学习的途径

通过各位专家和领导的教授,我更加明白了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 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学习不是只单纯学习理论,不单只是通过课堂学习,学习是从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始的,是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的。如同李总工和高总讲的,浆砌墩台身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任何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都明白,但是如何能将工程质量控制在长深高速标准工程要求范围内,是需要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并且,换位思考,如果我处在那个施工管理位置,我能用什么方法将质量控制到符合标准工程要求。通过逐步的工程管理积累,达到符合质量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更符合工程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 学习的方向

学习的目的是要求将各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适应今后的工程 管理工作。我认为,当前学习的重点是要将不适应当前工程管理工作的瘸腿的知识进行补充,使之逐步适应。所以当前学习的主要内容,应该首先满足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做准备,要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上,主要包括:试验知识、计量知识、资料归档知识、现场质量控制和现场管理知识以及各种规范。学习的目的是要为工程建设服务,所以,学习的最终着力点是适应工程建设。工程建设需要的建设者不是单纯的硬套各种规范和施工工艺,而是要在理解和掌握各种规范和工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并且,李处也对我们讲过,学习也不单纯学习

工程建设的知识,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专业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各方面知识的支持。

四、 本次学习主要内容

李英勇处长从不同的层面上介绍了当前公路建设发展的趋势,公 路建设面临的挑战,如何加强工程管理,用什么手段进行公路工程管理的提升。李艳总工和高晋总监分别以青临高速建设为实例,介绍了工程管理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详细介绍了各项有利于提高工程细节管理的规章制度,各项细则,这些能够显著提高工程细节处理的措施,在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中起到了显著作用。让我在思考,如果我在高速施工中,如何迅速适应这种细节管理和施工。徐现田主任从工程计量、工程变更、工程延期、工程索赔四个方面介绍了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并对工程计量和工程变更做了详尽的讲解,使我更加明白工程计量方面的不规范之处,要好好处理好这一方面的不足,必能显著提高计量支付的工作效率,减少犯低级错误的几率。崔胜强工程师和张艳芝工程师分别介绍了工程档案管理和工程档案归档管理办法,如今工程管理越来越规范,首先是从工程资料就要加强管理,整理资料是将现场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而不是闭门造车。加深了这一点认识,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必将合理,有序。张凤先主任介绍了工地实验室的配备和工地试验室的重要性,在工程施工中历来都是试验指导生产,不明白试验程序和实验数据处理,不明白试验数据的重要指导意义,就不适应工程施工管理。我认为加强试验知识学习,并将与施工现场管理相结合,就是今后学习和坚强的重点。徐士启科长从常见工程缺陷和如何预防缺陷两个方面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并举例介绍了施工管理人员明白机械操作和机械管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我认为:徐科长的讲课时很及时很有必要的,现在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机械原因影响工程质量的比重会越来越重,不明白重要机械的生产原理,不明白机械的关键部位对工程施工质量有什么影响,是不适应工程现场质量控制的需要的。当出现拌合料质量问题,能迅速找出影响质量的机械因素并及时解决问题,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浪费有显著

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公路工程建设有了一个更高层面的认识,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要贯彻落实到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学习的氛围要贯穿在工程施工的始终,加强学习,及时补充、更新观念,更要贯穿在工作的始终。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思想到行动的转变;加强标准化管理 要推进精细化管理必须转变旧观念。以往传统的经验和粗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现在工程建设的进步,已经不适应如今的工程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处理好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细节。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我们提升管理水平,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精心处理好各项工程施工和管理细节,才可能打造出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的精品工程。

标准化管理就是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制定的各项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制定、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各项管理标准。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立足创新和发展,制定和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加深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向和重点。让我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让我今后的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我会好好学习消化本次学习内容,迅速提升理论水平,认真结合实际工作,提高干事的水平,为临沂公路事业继续努力工作。篇三:新混凝土规范培训总结

新混凝土规范还没颁布及实施,最终送审稿已出,据这次学习班的专家说,明年4月份大约能够颁布新规范,可能明年7月1日起实施。如果真是在7月份实施,对考一注的朋友是个灾难。

===现已知,2011年一注专业考试混凝土规范仍将沿用旧版规范。 又见飘 2011年1月8日补注===

关于新规范的各类教材和资料很多,在这里整理出自己接受培训之后的心得体会,部分文字系引用培训课件,特此声明。

本贴在随后出现的“新规范”名称,系指即将颁布的《混凝土设计规范201x》版。本人所做条文引用者,均来自混凝土规范的最终送审稿。

2010年新规范的修订过程之中发生了汶川地震,把大家都震醒了。诸如楼梯在地震作用下为拉弯或者压弯构件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来无人提起,都按纯受弯构件进行计算且不考虑抗震,这次受到了教训。论坛里有些朋友对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的分析和论述很深入(下注),得到的基本结论如框架结构中楼梯对整体结构刚度影响较大,整体建模分析时应予以考虑;框剪结构中楼梯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有限等得到了规范讨论组专家的认同。

同时我觉得,关于楼板不参与抗震计算的思路也有待商榷。新规范在3.5.1条中规定了楼盖的竖向自振频率验算条款为新增条款,算是预留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突破口。

针对汶川现场诸多强梁弱柱剪切破坏形式,新混凝土规范也在相关方面予以修改,增大柱子刚度以保证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延性。

总的说来,采用新规范进行设计,即便钢筋的使用已经增大到了500级,但配筋量会增加,建设成本会加大。

在这个帖子里,我将就以下两个部分展开论述自己的认识。

各类教材中已有的条文和解释不再重复,仅选取我认为和旧版规范有较大变动的条文在这里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修订概况(引自广州大学张季超老师所做的报告) 第二部分:新混凝土规范中的若干条文学习。

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修订概况

注,为增强此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引用相关资料的修订概况如下。

一,修订过程2007年1月成立修订组

2008年3月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2008年4月规范初稿

2008年8月规范讨论稿

2009年6月修订问题研究

2009年7月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9年10月规范试设计

2009年11月规范送审稿

2009年12月规范审查

2010年6月规范报批

二,修订原则

适当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

适当提高抗禦灾害的能力,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完善耐久性设计,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加强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协调

反映科研成果、工程经验,参考国际标准

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

三,主要修订内容

1. 补充“结构方案”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和抗灾能力。

2.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应力设计、抗倒塌设计、既有结构设计等内容。

3.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要求,以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值加以控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以环境等级、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的定性方法表达。

6.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的规定。

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

8.为方便设计、施工,提出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和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9.提出间接作用-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分析的原则。

10.对结构侧移的二阶(p -δ)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

12. 调整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任意截面”及非常用截面移至附录表达。

13. 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完善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二阶(p -δ )效应。

14. 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数,适当增加安全儲备。

15. 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内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6. 修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双向预应力的有利影响,提高抗冲切承载力。

17. 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值减少。

18. 考虑耐久性,适当调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19.提出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考虑机械锚固、机械接头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及连接。

20.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相对稍有提高。

21.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头以减短、简化锚固配筋的形式。

22.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23.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24.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25.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轴压比限值要求。

26.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

27.补充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比连梁、特殊配筋连梁设计规

定。 28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第一部分内容完。

第二部分:新混凝土规范中的若干条文学习

1)关于抗连续倒塌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新规范 3.1.3条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倾覆、稳定、漂浮等破坏和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结构在偶然作用下连续倒塌或大范围破坏;

3.1.3条文说明

为结构安全计,本次修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增加了偶然作用下连续倒塌或大范围破坏的内容。为提高使用质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增加了舒适度的要求。

相关条款在3.4节单独列出。

我们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偶尔荷载作用下结构可发生局部破坏,不出现不成比例的连续倒塌破坏。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3.0.6-2条款中提到过抗连续倒塌设计原则,但旧版的混凝土规范中没有具体的规定。

抗连续倒塌设计不知道属于不属于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范畴。我理解就是设置多道防线,设置冗余约束,尽可能地设置替代荷载原本传递路径的新路径,以及加强细部构造约

束。美国规范aci318-05和欧洲规范en1992-1-1:2004中均有抗连续倒塌设计的构造规定。我国新规范提出了抗连续倒塌设计的三种方法。

有兴趣的朋友可翻看贡金鑫《 中美欧混凝土结构设计》 一书相关章节。

相关研究及文章可参考清华大学叶列平,陆新征等的文章。他们用pkpm居然也进行过抗连续倒塌设计,我想这再次说明了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决定一个软件作用大小的是使用者的能力,其次才是软件本身的计算及分析能力。

附件: 国外rc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检验与分析.pdf (2010-11-30 13:02, 507.13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74

附件: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pdf (2010-11-22 14:05, 346.29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6

在听课的时候,一位同事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盖体系采用巨型桁架结构,其组合楼盖在设计时,每层楼板都可以抵抗上一层楼盖倒塌之后坠落产生的冲击荷载。这样可以避免诸如世贸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本人没有考证其真实性。在唐山地震时,预制楼板被唤作“要命板”,很多人都是被倾颓而下的楼板砸中的。我觉得在楼板的设计上,隔层设置加强楼板层或者重要部位连续设置多层加强楼板层,不失为一种思路。同时,倘若楼板加强之后能够承受上层非加强楼板垮塌后产生的荷载作用,其刚度必然加大从而吸收更多的地震动能,此时楼板还参与不参与抗震计算,以及楼板对中梁和边梁的刚度增大效应大小,需要深入研究。

2)关于楼盖自振频率的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5.1.4 对于使用上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自振频率的验算。

在《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中,自振频率大于3hz。规范此条目的是为了让楼盖与人的行走频率(1.8赫兹~2.5赫兹)区分开来,避免产生共振,达到舒适度设计的要求。

想了解自振频率的计算方法,可参考 gb50190-93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 第6章节内容,由其公式( gb50190-936.3.2-1)可知,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可以通过采取增加结构刚度、减小结构质量或者减小楼盖跨度的方法来提高。

3)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总的思路是使得结构构件在恶劣环境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幅增加,提高其耐久性性能。并在更改环境类别分类的同时,将梁柱的保护层厚度合并统一,不再区分。

据介绍,aci规范每修订一次,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都会增加。而中国的规范是50年都不增加,此次修订向国外看齐,大幅增加了在易腐蚀环境下的结构构件耐久性能。

4)关于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

我国目前混凝土最高等级是c80,而在欧洲规范中已达到c105,美国aci规范中已达到c100。

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此次等级提高较多,达到500级钢筋的使用目标。目前国际

上最高等级是600级。

两个问题,第一,应注意上图中的注1,规范组的意思是当钢筋用作抗剪,抗扭,冲切时,就不要使用500级钢筋了。最高用到400级即可。

表中设计数值均是通过标准值除以1.15的分项系数得到的。

第二,钢筋强度指标的调整,相应影响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根据规范组试设计的结果,发现采用500级钢筋进行裂缝宽度计算时很难满足原规范公式的要求,所以此次修订时将裂缝控制验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做相应调整(2.1=》1.9)。

同时,根据介绍,根据gb计算得到的裂缝宽度值w是最大的,超过aci规范和en3。而在历次工程经验中,发现梁端开裂的情况很少。我个人理解在pkpm中梁柱施工图绘制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