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深圳首个儿童友好型示范街区开街,交通中心设计师揭秘“从一米高度看去的风景”

2020-06-17 来源:步旅网
深圳⾸个⼉童友好型⽰范街区开街,交通中⼼设计师揭秘“从⼀⽶⾼度看去的风景”9⽉3⽇上午园岭百花⼉童友好街区开街仪式在深圳福⽥区园岭街道百花⼉童剧场隆重举⾏在⽩沙岭⽚区近1.4万名孩⼦⾯前呈现的是宜学、友好、⼈⽂、艺术、智慧的新街区从⼀⽶的⾼度看去俯仰皆是风景该项⽬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牵头设计并采⽤设计师负责制全⾯保障落地品质经过⼀年多的设计施⼯建设终于破茧成蝶完美绽放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发⾔当⽇,深圳市委副书记郑轲,市妇联主席马宏,福⽥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区委副书记黄晓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伟,区妇联主席霍君,园岭街道党⼯委书记罗平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活动。市妇⼥联合会主席马宏充分肯定了园岭街道百花⼉童友好街区建设的⼯作成果,表⽰这是⼀份特别⽤情、特别⾛⼼的礼物,是深圳创建⽂明城市和⼉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可喜成果。 项⽬介绍深圳市福⽥区园岭街道位于⽩沙岭⽚区东南侧,南起红荔路,东接上步中路,全长约750⽶。⽚区内集聚⼗⼀所学校,沿街有深圳实验学校(⼩学部、初中部)、荔园⼩学(北校区)、市艺术学校等名校,是深圳标杆性的教育基地,有4岁⾄6岁学龄期⼉童约3500⼈,7岁⾄14岁少年⼉童超过1万⼈。2016年,深圳率先系统性提出“建设中国⾸个⼉童友好型城市”⽬标,并出台全国⾸部地⽅性建设⼉童友好型城市纲领性⽂件。城市的核⼼载体——街道环境被赋予新的使命,深圳交通中⼼承接了“园岭街道百花⼆路宜学街区提升⼯程设计”项⽬,团队从⼀⽶⾼度看世界,对标国际⼀流街区,打造最宜⾏、最宜学的教育、共享⽰范性⼉童友好街区,为学⼦提供更有趣、更舒适的场所体验,增强空间凝聚⼒与归属感。项⽬内容项⽬从五个层⾯,打造深圳⾸个⼉童友好型街区01最宜学,打造街区的慢⾏天堂⼤数据⽀持交通决策,调整车道瘦⾝计划、调整潮汐车道、增加可变车道、缩⼩转弯半径等⽅式实现车⾏稳静化;通过增设⾃⾏车道、彩⾊斑马线、⽆障碍过街、智能预警过街等⼿段拉通区域慢⾏系统,融合⼉童友好街区需求。02最友好,打造快乐成长的场所空间我们细致研究⼉童⼼理,关注⼉童成长,打开3200平⽅⽶封闭式绿地,释放1800平⽅⽶空间,以“百花宜学式、筑梦未来式、家庭呵护式、⽣态课堂式、⽂化趣味式”亮点诠释友好理念。1.门户花园,城市书房门户LOGO增强街区标识性,软性地垫上设计数学趣味符号,结合陀螺旋转椅,启发孩⼦在户外活动中思考,打造“城市书房”。2.童梦乐园 ,希望净⼟通过百花格⾔墙、阶梯组合、攀爬设施打造⾃然讲堂,寓教于乐,让孩⼦挥洒天性。3.凤凰来仪,培植希望⾛进校园,邀请孩⼦⼀起种下凤凰树苗,把百花的希望种植下去,把深圳的未来传承下去。4.⼀⽶世界,⼼灵⾓落在⼤树下设⼼灵⾓,孩⼦成长中的烦恼可以通过纸质信件的投递,以获得⼼理辅导⽼师的帮助,家长也可以通过扫描信箱上的⼆维码,线上和⼼理辅导⽼师沟通。5.轮滑空间,分享快乐百花新天地前的滑轮⾓,原本有很多孩⼦在这⾥训练和表演轮滑。我们规整现有场地,消除地⾯⾼差,拓展活动空间,营造了⼀个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让孩⼦们尽情挥洒汗⽔,享受运动的快乐。6.再⽣共建,开⼼农场开⼼农场采⽤街道与城管部门共同主导,⼉童与居民现场参与共治共建的⽅式,让⼉童在劳动的过程中增强交流协作,感受到培育植物的收获和快乐。7.礼遇季节,⽣态呼吸海绵城市以会呼吸的活化系统,让街道游刃有余地⾯对季节性⾬⽔量波动。增设⾬⽔花园,使之成为解决城市⾬洪问题的基本单元,除了⾬⽔调蓄功能外,更具去污能⼒,让⾬⽔有序可循、有去可出,循环往复、回归⾃然。03更⼈⽂,打造⽂化内涵的设施品质独创“百花印”,以细节致匠⼼,联动⾼品质的公共设施传递城市精神,街区⽂化底蕴混然天成。运⽤街道美学,提升城市意象⽔准,打造具有⼈情味的⼉童友好街区。1.梦想之路,校训启迪收集了21所中外名校校训,通过康熙字体阴刻的⽅式将其融⼊街道的各个⾓落,希望路过的孩⼦能发现我们的⽤⼼,激发他们的求知、进取、向上的精神。2.未来之星,⽻化成蝶主题雕塑“蝶变”。寓意⼉童友好型街道的美丽绽放和深圳特区40年的华丽蜕变。灵感来源于⾃然界蝴蝶破茧⽻化的过程;下部是茧的形态,中间的镂空轮廓表达孕育的过程;上部展现出成长飞扬、蓬勃向上的姿态。3.星空连廊,呵护出⾏为践⾏⼉童友好、安全出⾏理念,设置风⾬连廊,顶板描绘宇宙星空的奇趣,寓意百花莘莘学⼦既能脚踏实地,⼜能仰望星空,怀揣梦想。4.百年韵味,品质为基运⽤德式铺装⼯艺,解决设施带⽯材切割过多等问题,让街道与时间为友。利⽤模数及颜⾊的⾃然过渡,进⾏新旧铺装衔接,使得新旧铺装的关系更加和谐。精细的地⾯路名牌如画龙点睛的⼀笔,与街区浑然⼀体,激发城市更多的活⼒。5.⽣态对话,⾃然与共以⼤榕树树⼲作为画布,将可爱的动物画在⼤树上,希望街区的孩⼦们去探索;希望⼈与⾃然,⼈与动物,⼈与艺术的关系拉得更近⼀些,让街区的艺术成为城市与⾃然的媒介,把创意和童趣送给孩⼦。6.⽣动涂鸦 童年记忆对⽼旧井盖、消防栓、电箱等城市设施进⾏⼿绘涂鸦,打造温馨惊喜、童年记忆。04更艺术,打造现代艺术的建筑界⾯1.百花印记,学区风貌和现有环境和谐共存,选⽤清新脱俗京都风来统筹建筑外⽴⾯装饰,⾊彩注重原⽣态搭配和造型线条的简约,打造宁静⽽有底蕴的学院风街区。2.琴艺盛开,芬芳⾃来深圳艺术学校综合楼原有⽴⾯⽩漆已斑驳,为了整体提升街区风貌,我们结合原有建筑⽴⾯的弧形钢琴造型,契合艺术学校的艺术特质,选取⽩⾊为标准主⾊,增加钢琴⿊⽩键的格栅元素,清新淡雅富有底蕴,与整体街区京都风相得益彰。3.乐符流淌,艺术伴⾏围墙将⼉童艺术启蒙的第⼀⾸民谣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融⼊其中,12段变奏曲的⾳律波动对应了栏杆的颜⾊起伏变化,仿佛感受到⾳乐⼀直在街区⾃然⽽欢快地流淌。05更智慧,打造智慧管控的未来街区。建设⼉童友好型智慧交通街区,动态限速、路⼝减速提醒、多杆合⼀等多重⼿段,提升道路安全等级、适应未来管控体系;⾏⼈通⾏频密的路⼝配备了主动式安全预警过街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摄像头捕捉⾏⼈通⾏情况,基于AI⼈脸识别技术,反映到斑马线上的道钉,通过警⽰灯提醒机动车和⾏⼈,实现⽂明畅⾏,⾝体⼒⾏培养⼉童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别出机杼,智慧美学AI交互,预警过街项⽬亮点1、⼯作模式的创新从“单打独⽃”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家园,⾼效协调17家产权单位,⾛访42家沿街业主。2、设计模式的创新⾛进校园,邀请“⼩⼩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倾听⼉童声⾳,共创新的场所记忆。3、设计⼿段的创新突破三线壁垒,增加建筑外⽴⾯提升,真正践⾏U型街道空间理念。4、设计材料的创新尊重现有材料积累,创新利⽤,再⽣新园,将“废物”变“礼物”。5、设计精细化的升级独创百花印与⼉童友好标识,以细节致匠⼼,增强⼉童友好街区可读性。设计师说深圳交通中⼼以“让交通与城市更美好”为使命,为园岭百花⼉童友好街区项⽬提供了从城市规划、交通出⾏、空间环境、管理机制、设施提升、智慧建设到后期落地跟踪的全系统、全过程管理闭环服务,从设计到落地到后期维护,让⼩朋友、市民⼀起参与设计,让学校、社区及相关产权单位协作共赢,真正践⾏了“共治、共享、共建”的创新理念。在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家共同创造了记忆,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向社会传播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将持续关注⼉童友好顶层设计,从⼉童友好街区到⼉童友好城市,参与、推动、引领⼉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下⼀代营造更友好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筑梦未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