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要强化五大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保险业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创新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趋势,保险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要想“做大做强”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进一步大力创新。
一、保险业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品创新的周期太长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基本上是投保人有需求,公司就能开发出所需要的产品。而我国保险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显得不足,以家财险为例,目前各公司的产品基本与20世纪80年代的条款费率相差无几。据统计,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52元,人均居住面积7平米;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703元,人均居住面积21平米,分别增长9倍和2倍。人民生活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而我们还采用老的条款费率显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周期性,如果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及时创新,就必然落后,这也是我国家财险业务多年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服务创新的张力不够
在一些保险企业中,不仅存在着展业理赔“两张脸”的现象(即拓展业务时笑脸相迎,一旦客户索赔时却脸拉得很长,判若两人),造成了保险资源的非正常丧失。更有甚者,有的业务员为了追求个人业绩,夸大产品功能,误导消费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近年来,通过市场整顿,这些问题虽有明显好转,但仍存在服务链脱节现象(即只注重承保和理
赔两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由温饱步入小康,对保险服务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承保和理赔,而是包括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设计、承保后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保险条件优化和保险补偿等在内的全程服务。只注重两端而忽视全程服务,势必造成业务脱节,失去市场,降低竞争能力。
(三)理论创新的突破不大
保险业恢复经营之前,我国保险理论集中于马克思、列宁等对社会剩余中需要保险基金扣除的论述。保险业恢复经营后,保险理论研究日渐繁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保险是否是商品”为主题的大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国保险理论研究的顶峰。此后,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我国保险理论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结合我国保险业自身实践的理论创新较少。实际上,保险问题和所有经济问题一样,都有其社会制度背景,如果忽略这种背景,盲目与国际接轨,只能是浮在表层上,不会有大的突破和进展,对保险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也不会太强。
二、保险业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创新动力差
1.政策环境不宽松。长久以来,我国对保险业在产品费率、条款、机构、人员、资金运用等方面实行较严格管制,保险创新的空间相对狭小。
2.创新产品欠保护。在保险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保单上关于承保范围、保险价格、险
种的设置都必须以文字进行清晰的描述,并进而公示投保人知晓。文字的这种开放性使得对保单条款进行的任何创新性改动都极易为竞争对手所知,且极易被对方模仿。而与此同时,模仿者却不必为此付费,尤其是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特别是以文字表现的产品的归属不易识别,目前还缺乏对保险公司创新成果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即使有相关的法令出台,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困难。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公司进行保险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创新者价值难体现。创新本身蕴涵着风险,特别是创新的失败将给创新者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一定的风险补偿,创新者宁愿放弃创新,以规避创新可能失败的潜在风险。所以,创新的动力需要一定的激励和保护措施作保证,以使创新者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对称。目前,各保险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对于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和创新行为缺乏有效的鼓励和保护。在此情况下,有创新能力与愿望者为规避风险,也更倾向于选择少创新或不创新。
4.管理者短期行为。长期以来,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始终存在着体制性问题,难以建立起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连续性和长期性的有效制度。这一制度性问题导致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家一样普遍在经营管理中表现出较强的短期行为,求稳、求急心态过重,对投人大、风险高、见效慢、评价不一的创新问题缺乏积极性,主观上限制了创新行为的发生。
(二)创新投入少
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保险创新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以及对承保成本与收益所进行的尽可能准确的衡量和测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因为回报的不确定性,这部分投入又有较大的风险。因此,筹集创新资本而不是负债来进行
创新是更加安全的方式。
但从目前来看,保险公司的资本空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与保险市场庞大需求相适应的行业性高速扩张;另一方面则是寿险业的利差损、财险业的高赔付率现状。这些都使得保险公司资本金明显过小,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很难再进行创新投入。加上我国保险企业在竞争中更多地关注于市场份额的高低,忽视对市场的研究,保险创新也就因缺乏资金支持而步履维艰。
从国外的一般情况看,有实力的保险机构都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及专项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来支撑保险创新。比如,瑞士苏黎世金融集团、美国信安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都有逾200人的研究人员,每年用于研究的经费比我国所有公司用于研究的经费总和还要多。
(三)创新人才缺
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我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长达20年之久,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对保险业需要的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层。在保险业恢复经营的很长时间内,保险业最好的“人才”被认为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保单销出去、把保费“赚”进来的人员。因此,许多专业人才如精算、核保、核赔、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储备和培养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因素是造成我国保险业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保险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国内中、外资的保险公司急欲扩充业务,保险人才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专业人才缺乏,这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保险业创新的需要,也给中国保险业创新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保险创新与企业风险
保险创新在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同时,可能又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风险,比如:
首先是利率风险。保险产品的费率的制定是建立在预定利率的基础上,而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又往往与银行利率有着密切的、甚至是直接的关系,那么,银行利率的调整必然导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盈利和偿付能力,所以,保险公司在积极进行各种产品创新时,必然要考虑利率风险。
其次是经营风险。只要从事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在相对高风险的经营创新中,又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和技术,必然会加大经营风险。
三是道德风险。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基础上的,并有严格的道德和法律约束,目前,在我国道德水平不高、商业信用不健全、各种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中,国内保险公司的创新活动必然受到种种道德风险的困扰。
四是汇率风险。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的涉外保险业务必然增加,相应地各种外汇的使用频率和额度也必然增加,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外汇管制、各种套期保值工具和市场的不完善等,必然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
五是市场风险。保险公司作为经营者,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和供给,进行各种保险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又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的市场风险,保险公司也正是在不断出现的矛盾中不断发展的。
六是政策风险。保险公司的经营必须在特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下进行,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必须注意研究国家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和方针,合理规避
政策风险。
四、保险业目前应强化五大创新
(一)理论创新。
加强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重点是现代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现代保险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整合理论创新力量,充分发挥保险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业界、学界和监管界等各自在保险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力量,是实现理论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目前,随着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从事保险理论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多元化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需要借鉴国际保险理论的优秀成果,着力构建保险理论的系统性框架,寻求保险理论新的突破,为加快保险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产品创新。
要从战略的高度,逐步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保险产品创新体系,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使保险产品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国内外许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各种新险种,比如美国的车险附加险,有汽车非标准责任保险、汽车非标准财物损失保险、汽车及雪车比赛责任保险、汽车及货车出租保险、汽车及货车长期租赁保险等。并不是要我们一味追求效仿外国的险种,
而是要在慎重调查市场后,勇于推出新险种,开拓新市场。据报载,永安保险北京分公司在继“20XX世界巨星希望长城演唱会”之后,又成功地独家承保了6月19日上午举行的“国际体育运动年全国亿万群众健步走暨北京市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活动,并再次推出了国内少见的会期延误责任险。其中在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方案设计中,北京永安充分考虑了投保人的需求,在保险期限等方面采取了灵活的政策,承保对象广泛,覆盖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与会人员,在大限度地为此次活动提供了人身意外保障。不能不说北京永安是同行业中的创新,并且是一种成功的创新。保险业适时推出的品种多样的险种,能为保险公司本身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是国家保障制度进步的体现。
(三)坚持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
要不断深化保险企业改革,探索保险经营的有效方式,按照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要求,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要巩固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成果,认真研究改制上市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保险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优良的体制可以促成管理者潜能的发挥,但终究不能代替管理,进行体制创新的同时必须进行管理创新。许多公司采取垂直管理管理模式,使公司管理高度扁平化和集中化,如核保、核赔权的集中、资金运用权、人事权和财务权等重要权力的上划等,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经营成本,而且控制和防范了许多经营风险。
(四)监管创新。
保险监管部门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进行各种监管创新和尝试,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同时,注意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鼓励依法公平竞争,同时,应注意各项政策的合理
性、可操作性、市场性和国际惯例原则,为保险经营者的经营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
(五)服务创新。
保险行业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形象和“面子”,更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发展。通过服务创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拥有更大的市场。
在营销服务过程中,营销员的素质非常重要。夸夸其谈、满口大话的营销员难免给公司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一个合格营销员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同时,保险公司可考虑在业务培训中适当加入理赔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营销员的素质,在推销保险产品时给客户以真正为客户着想的感觉,这是同行竞争的第一站,创新的服务、贴心的服务才能带来好的业务。
在保险公司的柜面服务中,首先要明确“一切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明亮整洁的办公环境、得体统一的服装、规范的文明用语是柜面服务不可缺少的,同时要切实为客户着想,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借鉴银行等服务行业的做法,在大厅内设置接待人员,专门负责服务引导、答疑解惑、解释保险术语等,尽量解决客户提出的一切问题,协助客户快速办理业务。通过柜面服务创新,让客户享受到保险的多功能服务,从而提高投保的信任度,放心投保。
在理赔服务阶段,可积极推出专线客户服务热线、事故代步车、车友俱乐部、异地出险就地理赔、小额快速理赔通道、设立专门理赔监督员等,以求“既快又准”的进行结案。在理赔方面针对当地保险市场情况,创新的提出适合公司发展的理赔服务理念,为公司获
得更稳定的客户源,通过良好的服务,打造保险业的整体品牌,吸引更多公众自愿投保,变潜在的需求为现实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