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守儿童教育
2020-05-25
来源:步旅网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1月 总第219期 教书商人・学生教裔 浅析留守儿童教育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公会镇尚德初级中学(542800)黎代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大量人口从农村流 入城市,导致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一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 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或心理发展的 异常。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影响因素教育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O58(2015)03一。097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 问题提供了思路。 1.研究背景 (3)在三个主要因素下,给出解决方案,更加明确学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民 校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改进方 外出务工,人口大量从农村流入城市,也由于中国长期 案。 的“城乡二元制”,导致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 二、留守儿童的概念和教育现状 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他们既无法跟随父母外出,也无法 1.留守儿童的概念极其特点 获得父母的情感关怀,在教育上仅有学校教育,缺乏家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以为了更好地让留守儿童健康 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分开居住的 发展,远离犯罪,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在家庭教育和社 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 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 据推算,全国有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 任。而现在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 7 ,占全国儿童的21.88 。与2005年全国1 抽样调 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于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 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 刻不容缓,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而给出解决方案。 万。据2013年5月发布的一份中国官方机构的调查显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示,留守儿童据估算已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的比例 (1)深入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为理清留守儿 大约为2O ,即平均5个中国儿童中有一个是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提供了思路。 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与父母分离从而导 (2)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对 致缺乏家庭温暖,由于与家人的长期分离,生活圈过窄, 留守儿童教育做了详细解读 从而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 社会接触面不广,进而出现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自觉性 本管理为保障,校本教研为主要方式,校本课程深化提 3.科学评估重激励 升”的校本教师发展体系。在具体操作中注重“两个强 本着“走下去了解实情、静下来思考对策、沉下去解 化”,一是强化校级管理体系建设。各校建立以校长为 决问题”的原则,建立校本研培评估激励机制。一是依 第一责任人的校级管理体系,校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 据评价标准和考核细则,将研培理念、研培目标、研培途 的工作职责,通过“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树样板”成 径、研培管理等要素进行量化评估。二是采用“考学校 为学校校本研培的领头雁,二是强化教师参与校本研培 领导、考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二考 的主体自觉意识。通过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 三评”法,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科学评估。三是正确运 带动校本研培,激发教师的主体自觉意识,引导教师增 用评估结果,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总结表 强参与校本研培的主动性。 彰,激发参与热情,使校本研培成为学校和教师主动、全 2.目标引领重定位 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平台,成为引导教师不懈进取、追 为增强校本研培的实效性,我们加强了对校本研培 求卓越的里程碑。 的目标引领。一是实行研培教师包校、包片的做法,对 实践告诉我们,面对深化教育领域中和改革的新形 校本研培全程跟踪,重点指导。二是导引不同类型的学 势,研培机构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遵循顶层设计原则, 校制定校本研培规划,提炼校本研培主题,设计校本研 积极探索研培文化新途径,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研究、高 培模式,以主题统帅各项活动,提高实效。三是建立薄 端引领、有效指导、优效服务的职能作用,才能为广大教 弱教师跟踪档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 师的专业发展传递正能量。只有这样,县级研培机构才 解决送研到师、送培到校,使其在研培实践中成长。四 能在区域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坚信 是引领学校物化研培成果,重点指导提炼活动模式,撰 天道酬勤,付出必有回报。 写研究论文等物化校本研培的成果并推广运用,使其成 (责任编辑黄晓) 为解决校本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书商人・学生教商 差、胆小怕事等心理缺陷。同时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 比,知识储备量和积累量相对较少以及师资力量落后, 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2.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1月 总第219期 育时间较长,占据留守儿童大部分的接受教育时间,学 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大头,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引导 孩子走路的话,学校教育则是落实路怎么走。学校教育 决定留守儿童的未来,所以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 3.留守儿童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2010年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O一5岁)达2342万,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 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 。义务教育阶 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 (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 32.O1 和16.3O ,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 本文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的 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的教育。比如说公益 基金的暑期支教。可以说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的补充及完善,能丰富留守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模 式。 200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 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 。大龄留 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 , 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降幅为 19.68 。可见五年问,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 缩。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呈现低龄化趋势, 而低龄留守儿童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都落后于城市。 农村留守儿童不同的监护人对其接受教育的机会 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数据显示,母亲外出, 单独与父亲居住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 比例最高,达5.12 ;父亲外出,单独与母亲,或与母亲 和祖父母居住的,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均较 低,分别为3.13 和3.1l 。留守儿童监护人不同,将 影响他们的入学率。无论跟哪一方,我们可以看出失学 比例绝对在3 以上,说明留守儿童的失学率比较高。 3.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1)由于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导致留守儿童进城教 育复杂、麻烦。 (2)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单一。 (3)社会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歧视,导致留守儿 童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受教育程度偏低。 (4)法律、政策宣传不够,留守儿童辍学现象还是比 较严重。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素质普遍低,留守儿童的社 会教育存在不足。 三、留守儿童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1.留守儿童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以品德行为教育为主,家庭成员通过言传 身教从而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了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教育 是不足的。而家庭教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留 守儿童的教育。 2.留守儿童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留守儿童的主要承载部分是学校教育,由于学校教 98 四、以广西贺州为例,分析留守儿童教育建设、效果 2013年以来,贺州市妇女儿童工委把“儿童家园”建 设作为基层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贺州市 共建设自治区级“儿童家园”5所、市级8所、县级32所, 正在创建的市级、县级儿童乐园79所。向儿童提供游 戏、娱乐、教育、卫生和心理支持等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其中有三支队伍建设:由村妇代会主任、退休教师担任 的兼职管理员;10人以上的“爱心妈妈”、“邻居奶奶”或 “代理家长”队伍;由大学生及卫生、公安、科协等部门的 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以及教育的成功探索。 它保证了留守儿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日常素质教育 也得到保障,同时,可为孩子们开展法律知识、科普知 识、反拐知识教育,这个活动把教育建设和服务结合在 一起,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2014年以来,贺州市各 级“儿童家园”共举办儿童安全教育培训37期,受益人 数约5000人次。王革冰表示,贺州市委、市政府能够在 较短的时间内把自治区级示范点——同古坝社区儿童 家园办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快乐之家、成长之家,很有特 色,为全区做出了榜样。 五、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和方案 (1)让留守儿童尽量生活在父母身边,推进城乡户 籍改革,让户口不再是留守儿童进城读书的阻碍。同时 要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保证留守儿童能享 受到家教育。建立代父母制,即让一些家庭认领留守儿 童,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政府加快农村校舍改造工作,增加农村学校的 师资力量,让留守儿童在家乡也能享受到城市学生的教 育。 (3)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鼓励教师创新和 探索,寻找出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而不是简单照 搬其他学校的模式。 (4)社会教育方面,鼓励民间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 提供制度保证,让社会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