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高支模安全系统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编制要点及应注意地问题

2023-01-22 来源:步旅网


混凝土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有关混凝土高支模的相关法规、规范、规程简介: (一) 有关混凝土高支模的安全管理法规文件:

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2003.11.12发布,2004.2.1起施行。明确规定:

施工单位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高大模板工程等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2.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

2009.5.13发布并施行。相比较2004.12.1发布的建质【2004】213号文:

(1)提出了“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念,比“213号文”规定的范围具体、细化、可操作。

(2)明确规定: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明确规定: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参考:

(4)增加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的相关要求。(是对危大方案的统一要求) (5)增加了“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论证程序、论证专家及参加论证会人员、论证内容的相关要求。

3.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建质【2009】254号

2009.10.26发布并施行。

(1)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与“87号文”专家论证范围吻合。

(2)在“87号文”的基础上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管理”、“施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对“施工管理”中的搭设、使用与检查、混凝土浇筑、拆除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3)针对高支模特点对专项方案的编制要求更加具体。

4. 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 京建施【2009】841

2009.12.21发布,自2010.2.1起施行。在“87号文”的基础上,对以下方面进行了细化:

(1)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

(2)对专家库(4个模块)的设置和专家条件进行了规定。 (3)对专家的聘任、权利、义务、处罚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4)对论证程序进行了规定。

(5)明确了对参建各方未按规定进行管理的行为的罚则。 5. 北京市针对模架工程等4个模块制定了专家论证细则(略)。

6. 北京市于2012.6.1启动北京市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目工程动态安全管理平台。

(《北京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动态管理办法》京建法【2012】1号)

1

7. 其他:《关于加强施工用钢管、扣件使用管理的通知》京建材【2006】72号,《关于

建设工程材料供应备案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京建材【2007】1162号中:《关于水泥产品供应使用管理的通知》(京建法〔2003〕18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砂石材料采购使用管理严厉打击建设领域采购使用非法开采砂石行为的通知》(京建材〔2005〕708号)、《关于加强施工用钢管、扣件使用管理的通知》(京建材〔2006〕72号)、《关于在本市建设工程中使用预拌砂浆的通知》(京建材〔2006〕223号)中与建设工程材料供应备案管理有关的规定同时废止。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2008、《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GB/T2012-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二) 有关混凝土高支模的国家、行业、地方规范规程:

1. 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DB11/T583-2008

北京市地方标准,2008.8.13发布,自2008.11.1起施行。简化了模板支架的设计,为模板支架的选用提供了快速通道,但未涉及模板(侧模、底模)的设计。 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行业标准,2008.8.6发布,自2008.12.1起施行。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工程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是针对整个模板体系的设计和计算。 3. 建筑施工碗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行业标准,2008.11.4发布,自2009.7.1起施行。适用于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未涉及模板(侧模、底模)的设计。

4.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行业标准,2010.11.17发布,自2011.10.1起施行。适用于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未涉及模板(侧模、底模)的设计。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行业标准,2011.1.28发布,自2011.12.1起施行。适用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落地单双排架、型钢悬挑架、满堂脚手架、满堂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未涉及模板(侧模、底模)的设计。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国家标准,2011.7.29发布,自2012.8.1起施行。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其中“模板工程”对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进行了规定,“现浇结构工程”对混凝土浇筑进行了规定。 模板及支撑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4)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5)绘制模板和支架施工图。

7.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行业标准,2013.6.24发布,自2014.1.1起施行。适用于建筑施工中用钢管脚手架搭设的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的设计、施工与监测。 支撑结构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水平杆设计计算;(2)构件长细比验算;(3)稳定性计算;(4)抗倾覆验算;(5)地基承载力验算。

二、混凝土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编制框架、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 编制依据: 1. 相关施工图纸:

1

将与本危大分项相关的施工图纸的名称、版本号列出。

2. 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包括材料、施工、验收等):

由于相关规定规范较多且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编制依据时,不要广而全,而要精而准,针对本工程选择的模架体系,选择主要编制依据,其他可作为参考。 3. 安全管理法规文件:

建质【2009】87号、建质【2009】254号、京建施【2009】841号、京建法【2012】1号、京建材【2006】72号等。 4. 新型模架产品标准及试验检测报告:

目前,新型模架产品较多,在选用时注意不能只看“专利”,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而应查看该产品是否有备案的企业标准,产品性能的试验检测报告和专家鉴定结论等。

5. 其他: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施工方案、地质勘察报告。

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对危大分项部位的模板支撑体系做出要求,重点论证的是其安装、使用、拆除中的安全性,其内容应符合施组及模板方案的总体要求,模板分项工程技术措施及质量要求等按《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执行。 满堂支架落于天然地基上,应附地质勘察报告。

施工手册、计算软件等不能作为编制依据,只能作为参考。

(二) 工程概况: 1. 工程总体概况:

在总体概况中应明确甲方、监理、施工、设计、勘察、质量监督部门等单位名称,工程所在位置及周边环境情况,工程基本概况(与本分项相关)等,目的是让专家在预审方案时对工程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注意不要照搬施组中的概况,应删除与本分项无关的内容。

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中,应明确需要论证的部位(包括所在的楼层和平面位置),是超高还是超大,其周边结构及支撑状况,后浇带的位置,流水段的划分。部位较多时应分别描述清楚。 附图:相关施工平面图、剖面图

在平面图中,应标注梁柱截面尺寸,用阴影表示出需要论证的部位。 3. 本分项施工的重点、难点:

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本分项的重点、难点,后续文中应针对其制定相应措施并进行核算,避免笼统地照搬施组中的内容。

(三) 模架体系选择及设计方案: 1. 模架体系的选型;

“体系选型”是指选择何种模板(钢模、木模)何种龙骨(钢、木)何种支撑(扣件、碗扣、承插;桁架、格构柱;落地、悬挑;满堂、抽空)等整个体系的选择。同一个工程不同构件(梁、板)或部位可能选型不同,应分别表示,选型较多时可采用列表的形式。

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架体的大体形式,判断体系选型是否合理。

注意:要与现场人员多沟通,不但是选型,包括具体设计,现在往往是扩大分包,劳务队出材料,便于方案的落实。 2. 模架体系设计方案: (1) 参数表:

“设计方案”是在上述选型基础上针对论证各个部位的具体设计,对于混凝土模板

1

支撑体系来说,包括侧模(面板、次龙骨、主龙骨、对拉螺栓等)、底模(面板、次龙骨、主龙骨等)和支撑(高度、立杆纵横距、步距、上部自由端长度)三个部分的设计。

基础:满堂支架落于天然地基上,应附地质勘察报告及地基承载力值;落于回填土上,应有回填土试验报告及结论;落于结构顶板上,应附设计承载力值或板下支撑措施。

构造:对于不参与计算(但有些会涉及到计算参数的取值)的重要构造措施可用文字的形式描述。包括侧模的侧向支撑、支撑架体的剪刀撑、抱柱及与结构支顶措施等。

注意:

1. 首先应将待论证构件进行分类(千万不要针对每种构件分别设计,这样虽然表

面上经济,但实际现场操作困难,容易出错)归纳后,按每类中的最不利构件进行设计。可参考DB11/T583-2008中的参数选用表进行初步设计。

2. 其次不要忽略论证范围内不需论证构件的设计,应整体考虑,特别是使用碗扣

架时,由于模数的限制,必须充分考虑立杆布置的可行性。碗扣架不合模数,断开后采取哪些连接措施,如果措施不到位或现场不落实,造成高宽比加大,危险。例如:

3. 综合考虑立杆与主龙骨的承载力,使材料充分、均衡发挥作用。

4. 梁下纵向立杆间距及步距与板下支撑相同或成倍数,便于拉成整体。梁下横向

立杆间距要考虑和梁侧板立杆的关系,避免板的主龙骨悬挑长度过长。例如: 5. 立杆悬臂端(自由端)长度的限制要明确。(文字、图、计算书) (2) 附图:

1) 模架布置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立杆布点图、剪刀撑(水平、垂直)布置图等)

2) 流水段划分图,浇筑设备布置图(布料杆、砼泵、汽车泵、塔吊等) 3) 基础、构造拉结、架体上部自由端等特殊部位节点详图

注意: 附图应为施工图,不能是示意图,要与参数表对照并一致。节点图可插在正文中,也可作为附件放在正文之后。

(四) 施工计划及准备: 1. 进度计划:

序号 危大分项名称 计划支设时间 施工时间 浇筑砼完成时间 计划拆除时间 应明确本危大分项进度安排,根据进度安排确定季节性施工措施,同时便于专家和监督部门的过程监管。 2. 劳动力计划: 序号 人数 危大分项名称 木工 架子工 专职安全员 应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要求。

搭设高大模板支撑架体的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施工操作人员除进行必须的入场教育外,应按《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方法》

1

的规定执行,在施工前对操作者做好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3. 材料计划: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应明确模板支撑体系所用材料的名称和数量,不包括钢筋、混凝土等用于结构实体的材料。

4. 机具、设备计划: 序号 机具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使用范围 数量 5. 技术准备: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带领相关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和方案,施工前向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 现场准备:

多层板、梁柱接头定型模板、配件按事先要求准备制作齐全。

混凝土接茬处施工缝模板支设前,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及其砂浆软弱层全部剔凿到露石子,并冲洗、清理干净不留明水,外露钢筋粘有砂浆、油污时,清刷干净。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水性高效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不得流淌。 7. 周转材料的进场验收:

(1)明确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例如:材料进场后,由**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包括**、**、**,自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验收。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明确周转材料随行质量保证文件、外观质量、力学性能检查方法及要求。 随行质量保证文件(内容较多,具体可采用表格附后) 外观质量 力学性能

可参考JGJ300-2013附录D-1“钢管构配件检查与验收项目”和附录D-3“构配件允许偏差”

注意:应明确采用的钢管、U托(强条规定了托板壁厚≮5mm)、木方的进场检验的下限值,并在计算书中采用此值进行核算。

100*100木方折减后(每边减少5%,95*95)抗弯应力增加16.6% 3.6厚钢管折减到3.2厚后,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应力增加11.2% 模板支撑木方计算算例比较(抗弯承载力计算) 钢管轴心受压稳定性验算

(五) 施工工艺技术:

1. 模板支撑体系的安装:

(1)工艺流程:(梁、板) (2)施工方法:

(3)模板支撑体系构造要求(根据本分项工程摘录相关规范) 2. 模板支撑体系的检查与验收:

1

(1)明确模架安装验收程序。(涉及安全与质量)

(2)明确模架安装验收标准和方法(涉及安全与质量)

可参考JGJ300-2013附录D-2“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附录D-4“支撑结构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查方法” 附录D-5 “支撑结构检查验收项目”

注意:应重点在支架,模板安装要求可见“模板施工方案”。 3.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2)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混凝土施工方案)要求。明确流水段划分(在概况中已明确,在此仅简单文字叙述)、明确混凝土浇筑顺序(明确先竖向后水平、明确各流水段之间的浇筑顺序)、明确混凝土浇筑方式(汽车泵、地泵,是否采用布料杆,布料杆的位置及下部支撑措施等)。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

(3)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 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

(1)模板拆除条件: (2)工艺流程:(梁、板) (3)施工方法:

(六)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注意:不要盲目照搬规范。例如:**出现大量脚手架内容。 1. 组织保障:针对本分项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2. 施工管理:(此处列出254号文的相关规定,编制方案时应根据规定制定符合现场实

际情况的措施) (1) 一般要求

搭设高大模板支撑架体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其他相关施工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应当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模板支撑工程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搭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并保留记录。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规范、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正确配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2) 安装过程中的措施: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地基承载力、沉降等应能满足方案设计要求。如遇松软土、回填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平整、夯实,并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按规定在模板支撑立柱底部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垫板。

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其高度与宽度相比大于两倍的独立支撑系统,应加设保证整体稳定的构造措施。

高大模板工程搭设的构造要求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支撑系统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应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支撑及水平垂直剪刀撑,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接。

搭设高度2m以上的支撑架体应设置作业人员登高措施。作业面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

1

防护设施。

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台等架体相连接。

(3) 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模板、钢筋及其他材料等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放平放稳。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荷载要求。

模板支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立柱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得任意拆除任何杆件,不得松动扣件,也不得用作缆风绳的拉接。

施工过程中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 B.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C.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D.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E.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 F.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先浇筑柱混凝土,后浇筑梁板混凝土的顺序进行。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并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

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5) 拆除过程中的措施: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设有附墙连接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时,严禁将拆卸的杆件向地面抛掷,应有专人传递至地面,并按规格分类均匀堆放。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七) 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落地架的基础,高大架的防滑,防雷接地等) (八) 应急预案:可参考集团《应急预案指导书》,但要针对本分项工程,应附附近医院路线图。

(九) 监测监控: JGJ300-2013

(1) 监测仪器:名称、型号、精度 (2) 检测方法: (3) 监测周期:

(4) 允许变形值及报警值:JGJ300-2013中“监测报警值” (5) 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6) 监测监控管理规定: (7)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1

(十) 附图:(图框、图例、按比例、标尺寸,不应采用示意图)

(1) 模架布置平面图、剖面图(立杆布点图、剪刀撑(水平、垂直)布置图等) (2) 典型剖面图

(3) 基础、构造拉结、架体上部自由端等特殊部位节点详图 (4)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十一) 附表(参数表、检查表等) (十二) 计算书

注意:

1. 选用正版并根据规范即时更新的计算软件 2. 选用合适的规范

3. 应选取最不利、有代表性构件进行核算 4. 应采用进场材料下限值进行核算

5. 设计参数应统一(正文、图、计算书)。计算模型的选用要符合设计(主次龙形式),

参数取值要偏于安全(例如,600*1200的梁支撑高度为10米,550*1150的梁支撑高度为12米,设计时采用一种支撑形式,那么计算书中应按600*1200的梁支撑高度为12米进行核算,或比较后(文字说明)附上按最不利核算的结果)

6. 悬臂端(自由端)a 值的取值应与文中一致或偏大。地标:扣件400,碗扣500;碗

扣:700;扣件:500;临时支撑:500。 7. 计算出的应力值要留有余地。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