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疗法与效果分析
2021-05-19
来源:步旅网
・ 80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2月第17卷第_3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Diseases Feb.2014,Vo1.17 No.3 张战芹.非酮症高血糖引发癫痫发作13例诊治分析[J].临床 合理用药,2012,5(1C):121. 糖控制在15 mmol/L以下时,停用抗癫痫药物后,癫痫均未 再发作。 由于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患者常首诊于神经内科或急 诊科,而这些科室医生对此综合征常认识不足,多给予镇静 及抗癫痫药治疗,疗效较差,有时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应首 郑文新.以局限性癫痫为首发的糖尿病3例误诊分析[J].中 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10. Maccario M,Messis CP,Vastola EF.Focal seizures as a mani— 先加强对此综合征的学习认识;再者,对癫痫初发者常规化 验血尿糖、血尿酮体及血浆渗透压,以尽早诊断非酮症糖尿 病性癫痫,并给予合理治疗,才能避免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陈勇军,邹伟,单桂珍,等.非酮症性高血糖性癫痫16例临床 分析EJ].1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2):60 61. festation of hyperglycemia without ketoacidosis[J].Neurolo— gY,1965,15:195—206. 王莹,宋凡.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发作15例I临床分析[J].山 东医药,2O12,52(32):48—51. 冯冠青,赵世刚.癫痫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 志,2012,15(11):77 78. (收稿2013-08—26) 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疗法与效果分析 张立平 张 戈 陈 军 王 莹 马彩娟 李亚东 吕 松 王崇硕 嘲 河北唐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跚 唐山吲 063105 探讨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8一O3—2O10一O2收治的8O 例患者按照其上肢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轻度损伤组(A组)40例,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严重损伤组(B 组)40例,并将A组随机分为A1、A2 2个亚组,B组随机分为B1、B2亚组,A1和B1组给予保守治疗,A2和B2给予早期手术 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A1组和A2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O.0 、95.0 ,B1组和B2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50.0 、 70.0 ;A1组和A2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1组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间2亚组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 >O.05),B2组疗效优于B1组。结论 临床中对于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和早期手术治疗均可行,对 于损伤较轻的患者一般可给予保守治疗,而对于损伤较严重的可给予早期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肱骨骨折;上肢神经损伤 【中图分类号1 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1673—51lO(2014)03—0080—02 肱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多数患者伴有上 肢神经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临床中如何 有效的治疗该病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对肱骨骨 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分析如下。 i资料与方法 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给予手法复位固定处理,并给予常规营 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和常规物理疗法_2]。A2和B2组给予 早期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并将患者断裂神经采 取桡神经修复术治疗,依据营养血管的位置进行修复与缝合 神经断裂端。同时,给予局部使用抗生素进行消除水肿。术 后给予石膏或小夹板进行外固定处理,并给予营养药物,以 防治肌肉收缩[3]。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一o3—2O10一O2收治的80例 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男6O例,女2O例;年龄8 ~1.3疗效评定 主要依据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 估¨4],主要分为4个等级:(1)优:治疗后患者的腕关节背伸 能够达到或者超过平伸角度,肌力达到4级以上,生活能力 较好;(2)良:治疗后腕关节掌曲在1O。以下,肌力达到3级以 上,能够正常生活;(3)可:治疗后腕关节屈曲度在1O。~3O。, 72岁,平均(44.2±2.1)岁。闭合性骨折5O例,开放性骨 折3O例。伴桡神经损伤6O例,伴尺神经损伤2O例。按照 上肢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轻度损伤组 (A组)40例,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严重损伤组(B组)40 例,并将A组随机分为A1、A2 2个亚组,B组随机分为B1、 B2亚组,A1组(20例)和B1组(20例)给予保守治疗,A2组 掌指关节屈曲度在45。以上,手功能出现障碍;(4)差:治疗后 掌曲伸功能均无任何改善,且生活受到影响。 1.4统计学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采取SPSS 18.0统计 检 (2O例)和B2组(20例)给予早期手术治疗。 1.2方法对于受伤时间比较短且没有出现血液循环功能 障碍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和伴有脱位以及 神经损伤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处理。A1和B1 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取 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0165) A1组和A2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0 、95.0 , B1组和B2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50.0%、70.O ;A1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o14年2月第17卷第3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Feb.2014,Vo1.17 No.3 ・81・ 和A2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l组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免术中的再次损伤,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Ⅲ。 义(P<O.05);而A组2亚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B2 组疗效优于B1组。 4参考文献 [1]李华胜.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 3讨论 物经济学,2013,11(1):112-113. 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在临床中常采取复位固定 [2]张功林,王勇,赵来绪,等.桡神经内移在肱骨干骨折固定中的 处理,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通过本次临床分 应用口].中国骨伤,2o12,11(6):245—246. 析,对于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和早 [3]张展奎,曹瑞治,刘恒,等.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期手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优 体会[J].广东医学,2007,12(11)l 673—674. 良率,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文表明,Al组和A2组的临 [4]袁宏民,曹月荣.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16例治 疗体会[J].吉林医学’,2006,22(10):345—346. 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B1组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张同海.肱骨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42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 (P<O.05);临床中对于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轻度损伤患 经疾病杂志,2011,14(19):68—69. 者采取保守治疗具有较好效果,而对于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 [6]蔡屠乙冰.10o例肱骨骨折手法复位后并发桡神经损伤的研究 经重度损伤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明显 ]。因此,临床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211—212. 应依据患者病情,选取正确治疗方法。在采取保守治疗过程 [7]刘勇章,胡小鹏,王耀南,等.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中,应加强营养支持,并合理给予物理疗法,从而提高其临床 [J].I临床骨科杂志,2005,12(4):355—356. 治疗效果 ]。而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规范手术操作,避 (收稿2O13 O6—21) 颅脑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林永聪 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 陆川 537700 【关键词】颅脑内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需在保证患者神经功能的条 2.6 mL{S 件下进行,但常常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手术困难较大 。 磁共振显像(MRI):采用超导型扫描仪,最大梯度场 因此,及时、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临床准确制定治疗 33.2 mT/m,梯度切换频率199 T/(rll・s)。均使用标准头 方案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线圈,先进行自旋回拨序列(SE)的rrlwI(矢状位和轴位), 接着进行FSE和T wI(轴位或冠状位)或H—MRS,然后行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O3—2O13一O4我院收治的6O例颅 T1wI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贲替酸葡甲胺(Gd—DTPA),注 射量0.1 mg/kg,注射速度2.0 mL/sn]。 脑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CT、X线平片、超声以及磁共振 (MRI)诊断。男35例,女25例,年龄l3~67岁;临床表现为 2 结果 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6O例患者经CT、X线平片超声以及MRI诊断后发现, 1.2方法超声检查:采用超声诊断治疗仪,术中使用专用 转移瘤患者1O例,星形细胞瘤15例,室管膜瘤15例,脑动 的凸阵以及线阵探头,频率控制在3.6~12.O MHz,常用频率 静脉畸形1O例,少枝胶质瘤1O例,有效提升了临床对颅内 5.O~8.0 MHz,此超声仪带有穿刺引导装置,Bard自动活检 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枪与配套18—16G穿刺针,准备无菌塑料套口]。首先,常规开 颅去骨瓣后,在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外套无菌塑料套,先经硬 3讨论 膜外探测,然后直接扫查脑组织。及时记录下患者病变的部 颅内占位病变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临床较为常见。颅 位、回声、边界以及毗邻关系等。 内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 CT检查: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直接消除影 PET、头颅平片、脑血管造影以及MR等l5]。随着我国医疗 像重叠,可更加直接显示患者体内病变的位置、大小以及密 水平的进步,头颅平片以及气脑造影等手段已经基本淘汰, 度。在检查过程中,CT检查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血管结构受压移位或评价肿瘤滋养动 检查技术规范进行,否则不能作为可靠的CT图像辅助医师 脉等,为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CT诊断以及MR 确诊 。首先,对患者平扫再静脉团注增强扫描,对比剂采 已经成为确诊的重要手段,脑瘤通常在特定的年龄和易发部 用碘海醇,计量应控制在1.5 mL/kg体质量,注射速度约 位发生,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以及星形细胞瘤在婴儿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