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教学内容: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身体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2、清楚每项身体素质的练习都有哪方法,各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如何
3、懂得发展身体素质对掌握技术、增强体质和改善健康的重要作用
4、认识到高中阶段是发展身体素质的有利时期
5、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基本规律,能够创造出一些可行的练习方法
教学重点:1、身体素质的概念、内容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2、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基本规律,能够创造出一些可行的练
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身体素质的概念、内容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1、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2、 身体素质的内容: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
3、 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① 有利于掌握运动技术
② 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③ 有利于增强人的体质
④ 有利于增进人的健康
4、高中阶段身体素质的发展
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
注意力量和耐力素质的发展
二、 发展各项素质的方法
1、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全身肌肉群力量
① 力量素质练习重复次数与负荷数量的关系
负荷强度越大,重复次数越少;负荷强度越大,重复次数越多
负荷量 重复次数
极限负荷 1-2次
次极限负荷 2-3次
大的负荷 4-7次
中上负荷 8-12次
中等负荷 13-18次
中下负荷 19-25次
小的负荷 25次以上
② 力量练习的特点
高中学生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静力性练习为辅,其比例可安排3:1
可多选用一些发展速度力量的练习
可采用最大负荷的40%-60%的强度进行绝对力量练习
2、 发展耐力素质的力量:定时定距跑;越野跑;上坡跑;连续跑台阶;连续俯卧撑击掌;连续蹲跳起;沙坑半蹲跳;立卧撑接蹲跳起;往返跑
心率与机体反应的关系
心率每分钟达到 机体反应
200次 心肌在供氧、供能上发生困难
188次 心输出量依靠提高心率实现
180次 机体感到缺氧
160-170次 吸氧量为最大吸氧量的80%
150次 机体充分供氧,主要是有氧代谢
120次 机体供能基本恢复,可再次进行练习
3、 发展速度素质的力量:提高反应速度的练习;提高动作频率的练习;提高加速跑能力的练习;其它各种方式的练习
测定灵敏性的简易方法
练习:在20厘米见方的格子内,学生手持铅笔点点,做10秒钟,然后数点数,连续做四次,如果所点的点数逐格减少,表明动作速度的稳定性不好,如点数逐格增多,说明动作速度的能力较强
4、 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十字交叉跳;闪躲跑;快速后退跑;各种图形跑;转身交叉跑;鱼跃前滚翻;转髋练习;左右跨跳;后踢腿跑;钻过低栏架
测定灵敏性的简易方法
练习:立卧撑测验,测定时间10秒钟,动作顺序为直立一蹲撑一俯撑一还原成直立,反复进行。评定方法:每一动作计1分,动作全过程4分,如有违例适应扣分,最后计算累计分
5、 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肩部柔韧性练习;腰部柔韧性练习;腿部柔韧性练习
测定柔韧性的简易方法
练习:立位体前屈,学生站在凳子上,凳亮旁立标尺,凳上为正数,凳下为负数,学生体前屈,观察指尖达到的标尺读数,数值越小,说明柔韧性越好
三、 掌握身体素质的基本规律以及可行的练习方法
1、 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
① 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包括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
② 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早晚、发展的速度以及达到最高成绩的百分比,其顺序为:首先是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其次为下肢爆发力;发展较慢的是臂肌静止用力
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平衡能力:6-8岁
反应速度:9-12岁
移动速度:男7-14岁,女7-12岁
力量素质:13-17岁
爆发力:男7-15岁,女7-13岁
灵敏素质:10-12岁
柔韧素质:8-12岁
耐力素质:16-18岁
2、 身体素质转移的原因
① 各项身体素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要求是否相同
② 各项身体素质所需能量物质种类是否相同
③ 各项身体素质对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要求是否相同
④ 动作结构是否相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