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航空装备维修质量控制

2022-12-03 来源:步旅网
浅析航空装备维修质量控制

摘要:质量控制是航空装备发挥效能的根本。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航空装备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讨论了质量控制的内涵及当前航空装备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如何提高航空装备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具体的措施,以期提高装备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航空装备;质量控制;维修保障;状态评估

质量控制是航空装备维修的核心环节,是发挥装备效能,提高装备管理水平的根本。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装备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管理手段不合理、质控方法不科学,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束缚了装备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航空装备维修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但是也给保障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开展装备质量控制成为摆在装备维修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1 航空装备质量控制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1.1 质量控制的内涵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计划、质量实施、质量检查和质量改进等环节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施全面、全程管理的有序活动。而质量控制是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质量跟踪、反馈与调整措施,其目的在于对过程进行监视并消除在生产或服务各个环节中因干扰因素而导致质量下降的原因,以取得最大综合效益。

1.2 航空装备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近年来,航空装备技术含量的提高要求维修质量控制工作也要与之相适应,而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航空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及途径,同时也给质量控制人员的能力水平带来技术要求和挑战。当前,航空装备维修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信息化程度不高。部分单位依然通过各

种纸质的履历文件,对其工作时间、维修过程等进行记录,效率低、直观性差,分析和管理过得比较繁琐,给质量控制人员增加了很多繁重的工作量。二是质量控制人员能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质量控制人员业务水平还较低,办公软件应用不熟练,不适应新的装备系统办公要求,分析、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加强和改进。三是装备故障预测评估能力不足。目前,虽然很多单位采用了新的装备信息管理系统,但仅仅能够实现对各装备及其部件工作时间、使用寿命等信息的记录和统计工作,不能通过各种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挖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具备故障预警预防功能,无法为装备质量控制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决策。

2 提高航空装备质量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影响航空装备维修质量的因素很多,需要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案,从而提高航空装备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根据本单位实际,通过梳理装备维修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装备技术状态评估、有寿机件生命周期控制、装备质量监督与评估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2.1 航空装备技术状态评估

要提升航空装备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应该做好航空装备的技术状态评估,根据装备的技术状态开展训练和维修活动。航空装备技术状态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技术状态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装备寿命、信息化程度、可靠性、维修性、可用度、任务成功率及保障能力等,如图1所示。

图1 航空装备技术状态评估 2.2 有寿机件生命周期控制

航空装备通常由成千上万个部(附)件组成,不同元件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寿命也各有差异。要实现对装备质量的有效控制,需要对零件的寿命进行管理和控制,其控制指标通常包括机件的总寿命、工作时间、剩余寿命、维修次数以及工作状态等,如图2所示。

图2 有寿机件生命周期控制

在工件的整个寿命周期中,由于各种原因工件通常会发生故障问题。实践证明:一个零件或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其可靠性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如果取产品的失效率作为产品的可靠性特征值,它是以使用时间为横坐标,以失效率为纵坐标的一条曲线,称之为失效率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失效率曲线

可见,失效率曲线两头高、中间低,呈浴盆形状,所以失效率曲线也称为“浴盆曲线”。 失效率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失效率随使用时间变化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早期失效期零部件刚开始使用,由于设计、原材料和制造过程中的缺陷使其失效率较高。在偶然失效期,由于零部件已经达到正常而稳定的工作周期,所以失效率较低,该阶段工作状态较好。当零部件进行耗损失效期,由磨损、疲劳、老化和耗损等原因,使失效率急速增加。

失效率曲线揭示了不同时间段内效率高低的规律,装备质量控制人员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对航空装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尤其对故障高发期要进行重点把关,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

2.3 强化装备质量监督与评估

提高装备维修质量,要做好装备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一是要不断强化对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过程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防止因组织缺陷和系统漏洞而导致维修质量出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修改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强化持证上岗、岗位考核、责任追究和奖罚机制,防范和杜绝因保障质量问题而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二是风险评估机制。在信息化条件下,为正确评价装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应构建出航空装备维修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航空维修和管理的过程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识别与维修质量评估,从而对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做出正确评价。管理部门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各种风险源进行有效判别、风险分析、质量评估,并制定出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3 结束语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控制则是提高维修效果的重要环节。面对当装备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及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差等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对航空装备技术状态进行评估,做好有寿机件的周期控制,强化装备质量监督和评估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拓宽控制途径,从而提高航空装备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其作战效能。

参考文献

[1]左力.航空维修保障装备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0):136-138.

[2]胡文然.加强航空装备维修质量管理与安全的实践与探索[J].装备维修技术,2020(01):1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