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幾個問題
語集解》。“欽定
四庫全書總目”中亦有多處稱之為“集解”。
這部書的主要作者,有魏人何晏與北宋邢昺兩位先賢。三國時的何晏早對《論語》加注。至北宋鹹平二年,九經及第、禮部尚書
邢昺奉旨對其詳加校點、“改定舊疏”,而完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十三
經注疏》版《論語集解》。 “總目”中有言“晁公武《讀書志》稱其亦因皇侃所采諸儒之說刊定而成”。或者今天我們看到的版本中有雜入皇侃《論語義疏》之處。 附帶說一下黃侃的《論
語義疏》。皇侃兼收王肅所提倡的佛道禮學之說,而成其六朝禮學,廣注群經,其一便是《論語義疏》。估計在南北朝時代其疏與何晏注本並行於世,北宋時尚存。但是,北宋時期,由於《論語集解》逐漸在社會上盛行,《皇疏》漸趨式微,終於至南宋而亡逸。至清高祖時,
有學者自日本引回《皇疏》,為編修“四庫”所參。 二、《論語正義》之源流勾陳:
皇侃於南北朝中後期說過“何集注皆呼人名”的話。後代的邢昺一方面認為“注,但記其姓。而連此言名者,以著其姓。所以名其人,非名字之名”,另一方面又贊成“何氏諱鹹”的說法。
我們或許由此可以推出這樣一個結果:皇侃曾見過何晏注本中“諱鹹”的事實;而何注傳至北宋多有減省,邢昺已經無緣窺見全貌,只好根據通行本完成集解工作,徒喚奈何也。 三、《論語正義》的章節:
關於邢昺完成的《集情況,最直觀最可信自然是官修史書《宋
解》的的史料志》。然而,《宋志》稱《
集
解》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二本。我們很容易得出這
十卷,十
卷
樣的結
論,此二十卷本一定是後人將原本《集解》剝離分附於二十章《論語》之後的。這就猶如,晉時杜預將《左氏傳》分附於《春秋經》之後。 四、《論語正義》的歷史觀評價:
對於《論語正義》,紀昀並未全力盛讚,而是將之與《皇疏》相比較,給出了“各有長短”的中肯評價。同時以《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與《裏仁》“君子之於天下也”說明《皇疏》之優點(此二章,《皇疏》有王肅注,而《集解》則無);繼而引漢儒蔡邕一例、時賢顧炎武與陸德明二例力陳二書相參相證之意。
前人學說總會為後來學人所刷新。正如《皇疏》為《集解》所代替,《集解》又被二程所取代。所以對待《論語正義》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總目引《中興書目》之言“其書於章句訓詁名物之際詳矣,蓋微言其未造精深也”。所以不要古人求全責備,請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去讀古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