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州中学德育导师制度(试行)
“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实践“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新理念。 二、目的意义:
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三、方法和步骤: 1、确定德育导师:(1)由学校指定任课老师到班级。(2)班主任老师推荐,然后经学校研究确定德育导师。
2、确定被指导学生:由各班主任物色,任课教师建议,报政教处备案。 3、师生结对:每位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1名“有特殊状况的学生”作为指导对象。
4、制定《德育导师工作手册》用于记载学生情况、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 5、建立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特殊案例会议制度。
6、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导师”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7、把担任德育导师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考核结果与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考核挂钩、并且每学年评选部分优秀德育导师进行表彰。
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思想方法、明确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律、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具有辨是非、知荣辱、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及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的目标。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的要作为重点)、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教育方法、父母双方的工作状况以及学生的表现记录在案,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并指导他们完成。
5、建立家校联系。导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方法,群策群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衔接,探索出一条育人新路。
6、建立“会诊”制。以德育导师为主,会同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共同诊断学生的缺陷,提出问题,找准方法,落实措施。对学生学科上的不平衡、思想上的不稳定、交往上的不恰当等问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德育导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五、德育导师工作: (一)德育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2、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成长目标与检查表、家校联系手册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9、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二)德育导师工作内容 1、建立学生档案
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
2、谈心与汇报
德育导师坚持每周或两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学生每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要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3、家访联络
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4、学业跟踪
及时了解学生听课和作业情况,并给予帮助和鼓励;登记、绘制每次单元测试成绩变化曲线。
5、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指导自我记录进步、获奖等情况。 (三)德育导师考核制度
每学期考核一次,每次考核由学生反馈和本人记录构成。
本人记录,检查德育导师记录本内容。如学生反馈辅导次数为零,则该教师不享受德育导师分值。
桃州中学德育处 2020年9月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