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5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5
1.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5 2.区位交通分析----------------------------------------------------------------------------------------------------------------------------------------------------------------------------5 3.地域概况-----------------------------------------------------------------------------------------------------------------------------------------------------------------------------------5 4.地域历史发展概况----------------------------------------------------------------------------------------------------------------------------------------------------------------------5 5.永宁卫城研究----------------------------------------------------------------------------------------------------------------------------------------------------------------------------6 5.1.永宁卫---------------------------------------------------------------------------------------------------------------------------------------------------------------------------------6 5.2.比较研究------------------------------------------------------------------------------------------------------------------------------------------------------------------------------6
5.2.1.镇海卫----------------------------------------------------------------------------------------------------------------------------------------------------------------------7 5.2.2.泉州卫----------------------------------------------------------------------------------------------------------------------------------------------------------------------7 5.2.3.福州卫----------------------------------------------------------------------------------------------------------------------------------------------------------------------9 5.2.4.平海卫---------------------------------------------------------------------------------------------------------------------------------------------------------------------10 5.2.5.镇东卫---------------------------------------------------------------------------------------------------------------------------------------------------------------------10 5.2.6.福宁卫---------------------------------------------------------------------------------------------------------------------------------------------------------------------10 5.2.7.漳州卫---------------------------------------------------------------------------------------------------------------------------------------------------------------------10 5.2.8.兴化卫---------------------------------------------------------------------------------------------------------------------------------------------------------------------11 5.2.9.对比分析与启发---------------------------------------------------------------------------------------------------------------------------------------------------------11 5.3.沿海永宁卫与天津卫、威海卫的比较-----------------------------------------------------------------------------------------------------------------------------------------12
5.3.1.威海卫---------------------------------------------------------------------------------------------------------------------------------------------------------------------12 5.3.2.天津卫---------------------------------------------------------------------------------------------------------------------------------------------------------------------12 5.3.3.对比分析与启发---------------------------------------------------------------------------------------------------------------------------------------------------------13 5.4.东南沿海的卫-----------------------------------------------------------------------------------------------------------------------------------------------------------------------13 6.永宁古卫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研究------------------------------------------------------------------------------------------------------------------------------------------------16 6.1.古卫城历史沿革---从水寨走向东南卫城------------------------------------------------------------------------------------------------------------------------------------16
6.1.1.宋代------------------------------------------------------------------------------------------------------------------------------------------------------------------------16 6.1.2.元朝------------------------------------------------------------------------------------------------------------------------------------------------------------------------16 6.1.3.明朝------------------------------------------------------------------------------------------------------------------------------------------------------------------------16 6.1.4.清朝------------------------------------------------------------------------------------------------------------------------------------------------------------------------18 6.1.5.中华民国------------------------------------------------------------------------------------------------------------------------------------------------------------------18 6.1.6.中华人民共和国---------------------------------------------------------------------------------------------------------------------------------------------------------18 6.2.古卫城抗倭、抗日-----------------------------------------------------------------------------------------------------------------------------------------------------------------18 6.3.古卫城历史地位--------------------------------------------------------------------------------------------------------------------------------------------------------------------20 6.4.古卫城主要历史文化遗产--------------------------------------------------------------------------------------------------------------------------------------------------------20
6.4.1.文物保护单位------------------------------------------------------------------------------------------------------------------------------------------------------------20 6.4.2.传统民居(古厝)与洋楼---------------------------------------------------------------------------------------------------------------------------------------------21 6.4.3.其他石刻------------------------------------------------------------------------------------------------------------------------------------------------------------------26 6.4.4.宗教建筑------------------------------------------------------------------------------------------------------------------------------------------------------------------26 6.4.5.祠堂------------------------------------------------------------------------------------------------------------------------------------------------------------------------27 6.4.6.遗址------------------------------------------------------------------------------------------------------------------------------------------------------------------------28 6.4.7.其他------------------------------------------------------------------------------------------------------------------------------------------------------------------------28 6.4.8.街巷------------------------------------------------------------------------------------------------------------------------------------------------------------------------28 6.5.三十二铺境文化--------------------------------------------------------------------------------------------------------------------------------------------------------------------28 6.6.非物质文化遗产--------------------------------------------------------------------------------------------------------------------------------------------------------------------29
6.6.1.民风民俗------------------------------------------------------------------------------------------------------------------------------------------------------------------29 6.6.2.宗族文化------------------------------------------------------------------------------------------------------------------------------------------------------------------30 6.6.3.城隍文化------------------------------------------------------------------------------------------------------------------------------------------------------------------30 6.6.4.糕人制作坊与阿潭水煎包制作坊------------------------------------------------------------------------------------------------------------------------------------30 6.7.永宁古卫城的总体格局-----------------------------------------------------------------------------------------------------------------------------------------------------------30 7.规划地块现状分析---------------------------------------------------------------------------------------------------------------------------------------------------------------------31 7.1.街巷网络-----------------------------------------------------------------------------------------------------------------------------------------------------------------------------31 7.2.永宁老街+观音街空间分析------------------------------------------------------------------------------------------------------------------------------------------------------31 7.3.规划地块现状建筑-----------------------------------------------------------------------------------------------------------------------------------------------------------------31
7.3.1.按照造型划分------------------------------------------------------------------------------------------------------------------------------------------------------------31 7.3.2.按照院落划分------------------------------------------------------------------------------------------------------------------------------------------------------------32 7.3.3.按照建筑材料与结构划分---------------------------------------------------------------------------------------------------------------------------------------------33 7.3.4. 按照建筑风貌划分------------------------------------------------------------------------------------------------------------------------------------------------------33
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7.3.5.按照建筑质量划分------------------------------------------------------------------------------------------------------------------------------------------------------33 7.4.建筑雕刻装饰艺术-----------------------------------------------------------------------------------------------------------------------------------------------------------------33 7.5.商业经营-----------------------------------------------------------------------------------------------------------------------------------------------------------------------------34
7.5.1.历史商业特色------------------------------------------------------------------------------------------------------------------------------------------------------------34 7.5.2.现状商业特色------------------------------------------------------------------------------------------------------------------------------------------------------------34 7.6.道路交通现状分析-----------------------------------------------------------------------------------------------------------------------------------------------------------------34 7.7.居住条件-----------------------------------------------------------------------------------------------------------------------------------------------------------------------------34 7.8.现状规划用地基本功能-----------------------------------------------------------------------------------------------------------------------------------------------------------35 8.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及历史建筑的专项评估------------------------------------------------------------------------------------------------------------------------------35 8.1.评估方法与标准--------------------------------------------------------------------------------------------------------------------------------------------------------------------35
8.1.1.文物保护单位评估标准------------------------------------------------------------------------------------------------------------------------------------------------35 8.1.2.保护建筑与历史建筑评估标准---------------------------------------------------------------------------------------------------------------------------------------35 8.1.3.评估方法------------------------------------------------------------------------------------------------------------------------------------------------------------------36 8.2.文物保护单位的评估--------------------------------------------------------------------------------------------------------------------------------------------------------------36 8.3.保护建筑评估-----------------------------------------------------------------------------------------------------------------------------------------------------------------------36 8.4.历史建筑的评估--------------------------------------------------------------------------------------------------------------------------------------------------------------------37 9.规划地块内旅游资源状况分析------------------------------------------------------------------------------------------------------------------------------------------------------39 9.1.地域资源概况-----------------------------------------------------------------------------------------------------------------------------------------------------------------------39
9.1.1.福建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39 9.1.2.泉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39 9.2.地域旅游资源发展概况分析------------------------------------------------------------------------------------------------------------------------------------------------------41
9.2.1.历史文化资源------------------------------------------------------------------------------------------------------------------------------------------------------------41 9.2.2.自然旅游资源------------------------------------------------------------------------------------------------------------------------------------------------------------41 9.3.永宁古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与评估--------------------------------------------------------------------------------------------------------------------------------------------42 10.已有规划概况分析--------------------------------------------------------------------------------------------------------------------------------------------------------------------43 10.1.《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检讨--------------------------------------------------------------------------------------------------------------------------43
10.1.1.规划概述-----------------------------------------------------------------------------------------------------------------------------------------------------------------43 10.1.2.检讨-----------------------------------------------------------------------------------------------------------------------------------------------------------------------43 10.2.石狮中心城区永宁分区规划(2010-2030)------------------------------------------------------------------------------------------------------------------------------43
10.2.1.规划概述-----------------------------------------------------------------------------------------------------------------------------------------------------------------43 10.2.2.检讨-----------------------------------------------------------------------------------------------------------------------------------------------------------------------44 10.3.永宁镇A-F 控规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44
10.3.1.规划概述-----------------------------------------------------------------------------------------------------------------------------------------------------------------44 10.3.2.检讨-----------------------------------------------------------------------------------------------------------------------------------------------------------------------44
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45
1.规划依据----------------------------------------------------------------------------------------------------------------------------------------------------------------------------------45 2.规划的原则------------------------------------------------------------------------------------------------------------------------------------------------------------------------------45 3.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45 4.保护框架规划与总体布局------------------------------------------------------------------------------------------------------------------------------------------------------------45 4.1.传统特色要素-----------------------------------------------------------------------------------------------------------------------------------------------------------------------45
4.1.1.自然环境要素------------------------------------------------------------------------------------------------------------------------------------------------------------45 4.1.2.人工环境要素------------------------------------------------------------------------------------------------------------------------------------------------------------46 4.1.3.人文风貌要素------------------------------------------------------------------------------------------------------------------------------------------------------------46 4.2.传统特色构成含义-----------------------------------------------------------------------------------------------------------------------------------------------------------------46 4.3.保护框架-----------------------------------------------------------------------------------------------------------------------------------------------------------------------------47 4.4.性质-----------------------------------------------------------------------------------------------------------------------------------------------------------------------------------47 4.5.规划主题-----------------------------------------------------------------------------------------------------------------------------------------------------------------------------47 4.6.保护与发展策略--------------------------------------------------------------------------------------------------------------------------------------------------------------------47 5.保护区划与保护要求------------------------------------------------------------------------------------------------------------------------------------------------------------------48 5.1.保护对象-----------------------------------------------------------------------------------------------------------------------------------------------------------------------------48 5.2.保护层次-----------------------------------------------------------------------------------------------------------------------------------------------------------------------------48 5.3.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48
5.3.1.城隍庙---------------------------------------------------------------------------------------------------------------------------------------------------------------------48 5.3.2.慈航庙---------------------------------------------------------------------------------------------------------------------------------------------------------------------48 5.3.3.董云阁烈士故居---------------------------------------------------------------------------------------------------------------------------------------------------------48 5.4.保护建筑的保护--------------------------------------------------------------------------------------------------------------------------------------------------------------------49 5.5.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49
5.5.1保护区划---------------------------------------------------------------------------------------------------------------------------------------------------------------------50 5.5.2.保护要求--------------------------------------------------------------------------------------------------------------------------------------------------------------------50 6.高度控制规划---------------------------------------------------------------------------------------------------------------------------------------------------------------------------50 6.1.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保护建筑(群)--------------------------------------------------------------------------------------------------------------------------------------------50 6.2.历史文化街区-----------------------------------------------------------------------------------------------------------------------------------------------------------------------50 6.3.重要视线走廊之间的建筑高度--------------------------------------------------------------------------------------------------------------------------------------------------50
2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7.紫线范围的划定和管理控制要求---------------------------------------------------------------------------------------------------------------------------------------------------51 7.1.紫线范围划定-----------------------------------------------------------------------------------------------------------------------------------------------------------------------51 7.2.紫线范围的管理控制要求--------------------------------------------------------------------------------------------------------------------------------------------------------51
7.2.1.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51 7.2.2.其他------------------------------------------------------------------------------------------------------------------------------------------------------------------------51 7.2.3.紫线范围内地块划分及控制性规划---------------------------------------------------------------------------------------------------------------------------------51 8.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51 8.1.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51 8.2.民居保护细则-----------------------------------------------------------------------------------------------------------------------------------------------------------------------52 8.3.文物建筑、保护建筑的保护细则-----------------------------------------------------------------------------------------------------------------------------------------------52 8.4.其他相关规划要求-----------------------------------------------------------------------------------------------------------------------------------------------------------------52 9.环境要素保护与整治模式------------------------------------------------------------------------------------------------------------------------------------------------------------52 10.空间结构和规划功能布局规划-----------------------------------------------------------------------------------------------------------------------------------------------------53 10.1.空间结构规划---------------------------------------------------------------------------------------------------------------------------------------------------------------------53 10.2.功能布局---------------------------------------------------------------------------------------------------------------------------------------------------------------------------53 11.土地使用调整规划--------------------------------------------------------------------------------------------------------------------------------------------------------------------53 11.1.用地调整目标---------------------------------------------------------------------------------------------------------------------------------------------------------------------53 11.2.用地调整规划---------------------------------------------------------------------------------------------------------------------------------------------------------------------54 12.道路交通规划--------------------------------------------------------------------------------------------------------------------------------------------------------------------------54 12.1.外围道路交通---------------------------------------------------------------------------------------------------------------------------------------------------------------------54 12.2. 传统街巷规划---------------------------------------------------------------------------------------------------------------------------------------------------------------------54 12.3.停车场地---------------------------------------------------------------------------------------------------------------------------------------------------------------------------54 12.4.消防交通规划---------------------------------------------------------------------------------------------------------------------------------------------------------------------55 12.5.与上位规划的整合---------------------------------------------------------------------------------------------------------------------------------------------------------------55 13.重点地段详细设计--------------------------------------------------------------------------------------------------------------------------------------------------------------------55 13.1.小东门古卫体验区---------------------------------------------------------------------------------------------------------------------------------------------------------------55
13.1.1.规划设计内容-----------------------------------------------------------------------------------------------------------------------------------------------------------55 13.1.2.详细规划设计-----------------------------------------------------------------------------------------------------------------------------------------------------------55 13.2.城隍文化活动区------------------------------------------------------------------------------------------------------------------------------------------------------------------56
13.2.1.原则要求-----------------------------------------------------------------------------------------------------------------------------------------------------------------56 13.2.2.规划结构布局-----------------------------------------------------------------------------------------------------------------------------------------------------------56 13.2.3.城隍文化拓展区--------------------------------------------------------------------------------------------------------------------------------------------------------56 13.2.4.城隍南广场群-----------------------------------------------------------------------------------------------------------------------------------------------------------56 13.3.永宁老街+观音街立面整治-----------------------------------------------------------------------------------------------------------------------------------------------------56
13.3.1.规划措施-----------------------------------------------------------------------------------------------------------------------------------------------------------------56 13.3.2.规划设计-----------------------------------------------------------------------------------------------------------------------------------------------------------------57 13.3.3.老街业态调整规划-----------------------------------------------------------------------------------------------------------------------------------------------------57 13.4.大夫第与莺山书院---------------------------------------------------------------------------------------------------------------------------------------------------------------57 13.5.汉林楼与宁东楼------------------------------------------------------------------------------------------------------------------------------------------------------------------57 14.旅游集散中心概念规划--------------------------------------------------------------------------------------------------------------------------------------------------------------57 14.1.黄金岸线规划概况---------------------------------------------------------------------------------------------------------------------------------------------------------------57 14.2.规划原则---------------------------------------------------------------------------------------------------------------------------------------------------------------------------58 14.3.规划空间结构---------------------------------------------------------------------------------------------------------------------------------------------------------------------58 14.4.规划功能布局---------------------------------------------------------------------------------------------------------------------------------------------------------------------58
14.4.1.古卫游客中心-----------------------------------------------------------------------------------------------------------------------------------------------------------58 14.4.2.永宁国际旅游商贸步行街--------------------------------------------------------------------------------------------------------------------------------------------58 14.4.3.永宁宾馆-----------------------------------------------------------------------------------------------------------------------------------------------------------------58 14.4.4.永宁休闲娱乐城--------------------------------------------------------------------------------------------------------------------------------------------------------58 14.4.5.安置小区-----------------------------------------------------------------------------------------------------------------------------------------------------------------58 14.5.规划建筑设计引导---------------------------------------------------------------------------------------------------------------------------------------------------------------58 15.绿化景观规划--------------------------------------------------------------------------------------------------------------------------------------------------------------------------59 15.1.设计原则---------------------------------------------------------------------------------------------------------------------------------------------------------------------------59
15.1.1.生态性原则--------------------------------------------------------------------------------------------------------------------------------------------------------------59 15.1.2.舒适性原则--------------------------------------------------------------------------------------------------------------------------------------------------------------59 15.1.3.保护原则-----------------------------------------------------------------------------------------------------------------------------------------------------------------59 15.2.总体布局---------------------------------------------------------------------------------------------------------------------------------------------------------------------------59 15.3.庭院与垂直绿化------------------------------------------------------------------------------------------------------------------------------------------------------------------59 15.4.植被选择---------------------------------------------------------------------------------------------------------------------------------------------------------------------------59 1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划-----------------------------------------------------------------------------------------------------------------------------------------------------------60 16.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目标------------------------------------------------------------------------------------------------------------------------------------------------60 16.2.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规划------------------------------------------------------------------------------------------------------------------------------------------60 17.旅游规划--------------------------------------------------------------------------------------------------------------------------------------------------------------------------------60 17.1.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60 17.2.旅游发展原则和定位------------------------------------------------------------------------------------------------------------------------------------------------------------61
3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17.2.1.发展原则-----------------------------------------------------------------------------------------------------------------------------------------------------------------61 17.2.2.主题定位-----------------------------------------------------------------------------------------------------------------------------------------------------------------61 17.3.市场定位---------------------------------------------------------------------------------------------------------------------------------------------------------------------------61 17.4.旅游发展思路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62
17.4.1.旅游指导思想-----------------------------------------------------------------------------------------------------------------------------------------------------------62 17.4.2.旅游产品体系-----------------------------------------------------------------------------------------------------------------------------------------------------------62 17.5.空间布局---------------------------------------------------------------------------------------------------------------------------------------------------------------------------62
17.5.1.空间布局原则-----------------------------------------------------------------------------------------------------------------------------------------------------------62 17.5.2.规划空间结构-----------------------------------------------------------------------------------------------------------------------------------------------------------62 17.6.景点规划---------------------------------------------------------------------------------------------------------------------------------------------------------------------------62 17.7.旅游路线规划---------------------------------------------------------------------------------------------------------------------------------------------------------------------63 17.8.旅游区容量测算------------------------------------------------------------------------------------------------------------------------------------------------------------------63 17.9.游憩项目策划---------------------------------------------------------------------------------------------------------------------------------------------------------------------63 18.市政工程规划---------------------------------------------------------------------------------------------------------------------------------------------------------------------------64 18.1.给水工程规划---------------------------------------------------------------------------------------------------------------------------------------------------------------------64
18.1.1.需水量计算与水源-----------------------------------------------------------------------------------------------------------------------------------------------------64 18.1.2.规划原则-----------------------------------------------------------------------------------------------------------------------------------------------------------------64 18.1.3. 管网布置-----------------------------------------------------------------------------------------------------------------------------------------------------------------64 18.2.排水工程规划---------------------------------------------------------------------------------------------------------------------------------------------------------------------64
18.2.1. 排水体制的选择--------------------------------------------------------------------------------------------------------------------------------------------------------64 18.2.2. 雨水工程规划---------------------------------------------------------------------------------------------------------------------------------------------------------65 18.2.3. 污水工程规划---------------------------------------------------------------------------------------------------------------------------------------------------------65 18.3.电力工程规划---------------------------------------------------------------------------------------------------------------------------------------------------------------------65 18.4.电讯工程规划---------------------------------------------------------------------------------------------------------------------------------------------------------------------65 18.5.邮电通信和广播电视规划------------------------------------------------------------------------------------------------------------------------------------------------------66 18.6.环保环卫与市政小品设施规划------------------------------------------------------------------------------------------------------------------------------------------------66 18.7.燃气工程规划---------------------------------------------------------------------------------------------------------------------------------------------------------------------66 18.8.防灾规划---------------------------------------------------------------------------------------------------------------------------------------------------------------------------66 18.9.消防设施规划---------------------------------------------------------------------------------------------------------------------------------------------------------------------66 18.10.综合管线规划--------------------------------------------------------------------------------------------------------------------------------------------------------------------66 19.建设时序规划--------------------------------------------------------------------------------------------------------------------------------------------------------------------------67 20.规划管理--------------------------------------------------------------------------------------------------------------------------------------------------------------------------------67 21.投资估算--------------------------------------------------------------------------------------------------------------------------------------------------------------------------------67 22.附则--------------------------------------------------------------------------------------------------------------------------------------------------------------------------------------68
4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1.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老镇区。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文化历史名城泉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对台的窗口。永宁镇位于石狮市境东南部滨海地带,本次规划用地位于永宁古城内及小东门外地块,具体用地范围及其规模为:
一,小东门及其周边地段----东至镇海石公园向西约20米,南至黄宁路,西至城隍庙路,北至城墙遗址向北约10米(小东门正对道路两侧约15米,北至小东门赵帅府内约10米),规划用地9.56公顷。
二,城隍庙及其周边地段----东至城隍庙向东约40米,南至城墙遗址处水塘,西至城隍庙西侧村道,北至象山,规划用地4.37公顷。 三,永宁街---东至文庙遗址,南至永宁老街约10米,西至西门遗址向西约30米,北至永宁老街约10米,规划用地4.79公顷。 四,旅游集散中心---位于小东门外东南环路南侧,与黄金海岸紧邻,总用地约6公顷。
2.区位交通分析
石狮市位于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临海,西与晋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公里,南离厦门97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市域范围内福辉路、福辉北路和子芳路、石泉二路为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干道,能够较为便捷的与泉州环城高速相连。
永宁镇位于闽东南泉州湾与围头湾中部的深沪湾北畔,与台湾隔海相望。距石狮中心市区8公里,东距台湾台中港130海里。目前的对外交通联系主要通过石永路、石锦大道和沿海大通道,其中,石永路、石锦大道是永宁通往石狮市中心区的主要通道;而沿海大通道主要是连接石狮沿海镇区的主要通道;另外,正在建设中的共富路将作为城市的快速路,是永宁通往北部泉州湾的重要通道。
同时,随着泉州湾大桥的修建,永宁将利用共富路和沿海大通道融入到环泉州湾的大都市城市群中,成为环泉州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规划地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3.地域概况
永宁镇位于石狮市域东南部,是著名滨海侨乡,东临台湾海峡,西倚宝盖山,南与深沪镇隔海相望、与晋江市龙湖镇紧靠,北与蚶江镇、锦尚镇接壤,三面环海,镇政府驻永宁居委会。总面积29.5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及台、港、澳永宁籍侨亲5万多人。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永宁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911-1233毫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近年来,永宁镇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实施“四区立镇”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设宜业宜居新城镇的科学发展新路,先后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百强乡镇”、“福建省文明村镇”、“福建省科技示范镇”、“福建省卫生乡镇”、“泉州市‘五好’党委”等先进称号。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50.85亿元,镇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其中,体育用品产业2011年产值近10亿元,创税2000多万元;服装面料、五金、食品等产业经济指标逐年呈23%稳步增长,产业聚集基本形成。
4.地域历史发展概况
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宁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患,与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以作泉南屏障,称“永宁卫”,下辖福全、崇武、中左(厦门)、金门、高浦5所及祥芝、深沪、围头3个巡检司,历史上为抵御海盗、外来侵略和海上交通、经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也饱受历史沧桑的考验,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和抗日战争时期的 “7.16蒙难”,至今仍让永宁人民世代难忘。永宁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古街道,两条贯穿东西南北的街道把四个城门分成四个方块,状如鳌鱼卧滩,故又有“鳌城”之雅称。新中国成立后,永宁隶属晋江县。1989年石狮市成立,划归石狮市管辖。
5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5.永宁卫城研究
5.1.永宁卫
元末明初,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扰逐渐频繁。明初皇帝朱元璋为巩固海防,接受方鸣谦的提议“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楼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在沿海各地设置卫所。
明代倭寇的侵扰,以洪武、嘉靖两朝为剧。明政府采取措施:一方面,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杨载,三年遣赵秩,四年又命僧祖阐等人出使日本,试图用外交手段阻止倭寇入侵,同时实行海禁,严禁濒海居民及守备将卒私通海外诸国。另一方面,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筑沿海抗倭卫所城堡十六座。又命信国公汤和行视浙江东西诸部,整饬海防,乃筑城五十九,以御倭寇。于是形成明代沿海南起钦州湾钦州所,北至金州湾金州卫,排布五十三座卫城、一百零三座所城的布局。
永宁卫就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时所建。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永宁卫城由此而来。
《晋江县志·城池志》载:永宁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江夏侯周德兴改卫,遣指挥童鼎筑城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赢’、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1421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同知钱辂于各门增置敌台。” 背景资料:卫所制度和明朝东南沿海海防制度 1.明朝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后,根据自身长期统兵征战的经验,同时又总结了唐朝府兵制和元朝的军事制度等大批前朝军制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明史·兵志》中记载,“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 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军官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从中看出明朝的卫所制基本脉络:拱卫皇帝的上十二卫由皇帝亲领。皇帝以下,最高领导部门为五军都督府,分为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各都督府管理所属各省都指挥使司和在京卫所。在这个军事系统当中,武官根据职级的高低被分为“世官”和“流官”两大类。所谓“世官”,是指这些武职皆可以世袭。“世官”分为九等,包括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所镇抚、百户、试百户,即卫所中的全部武职。
《明史·兵志》:“革诸将袭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官号,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天下既定,度地要害,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成军”。其军官,卫称指挥使(正三品);所称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每卫统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千户所领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设总旗。据此,在实施上,凡交通枢纽,地位重要的城镇设卫;在小岛和孤立的要点如狭隘路口等设千户所;关口险隘但又不能多容兵处则设百户所。此外,中央还特置“守御千户所”,不隶属于卫指挥使司(简称卫),而直隶于都指挥使司。地域上,卫所制首先在东南沿海推行。
推行了军户和屯田制度。凡军士都是世袭的,单独编户籍,叫作军户。凡各地卫、所皆实行屯田,以保证军饷的供应。军士分为屯田与守城的两部分,屯田者专事耕垦,供应军粮;守城者专务防守操练。军士守城与屯种的比例大致是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卫所作为明帝国基本的军事单位,管辖一定数量的军户,承担军役。然而,卫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涉及到明帝国的版图、管理体制、土地、户籍制度、人口迁移等一系列问题。
洪武年间,在沿海各地设置卫所、城寨,墩台,海上有各卫所军分散巡哨,陆上设卫所部队防守,各级官兵分区防守,相互支援,在沿海建立了水陆并防,并有一定层次和纵深的海防防御体系。这个海防防御体系在洪武初期对卫所城池的建设影响较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正统初年,明廷的防御有所松弛,卫所城池颓敝、战船废坏军伍空缺、军官懈怠,海防体系己处于散乱状态。正统之后,明朝政治日趋腐败,海防遂开始日益松弛,倭寇劫掠在沿海一带蔓延开来。到了嘉靖年间,宦官专权,贪污受贿,敛聚钱财,破坏了海防建设,卫所的军力逐渐削弱,以至于衰落到“有城无守”的地步,倭寇入侵达到高潮。为了防御,明政府调整了海防体制,加强海上、海岸的驻守,并在沿海各府县加紧修筑城池,原有城池加固加高,无城池的加紧修建,这就构成了对倭寇有层次、有纵深的防御,加强了防御的有效性。明末时期,外敌入侵沿海的规模不大,但北部边疆受少数民族威胁严重,内地不断出现农民起义,再加上统治阶级内乱,明廷军事中心移向内地,裁减沿海军备,撤销城池,沿海防务逐渐削弱。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春,清政府采纳黄梧的“平海五策”,颁布迁界令,俗称“辛丑播迁”,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片板不得下海,违者处死,沿海卫所绝大部分被毁弃。并对明代卫所制度的改造和调整,建立起新的卫所制度。清代共设有426卫和326所,遍布大江南北、边陲内陆,并根据“设卫所以分屯,给军以领佃”的原则,将卫所职能从原先的军事、经济相结合转变为以纯粹的经济职能为主,专事屯田与漕运,另外还有民事、教育、司法及军事等附属职能。管理辖境内的户婚田土、刑名钱谷之事;卫所大都附设有官学,以培养人才,加强教化;卫所还是犯罪充军之所,具有对充军人犯进行监管的司法职能。另外卫所的军事性质虽已被取消,但尚有残存一定的军事功能。卫所在清代大概存在了约八十年时间,在此期间都司、卫、所发生了轨迹鲜明的变化,一是官员由世袭改为任命制,二是卫所内部的“民化”,辖地的“行政化”过程加速,三是将卫所并入或改为州县,使得卫所制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5.2.比较研究
据史料记载,整个福建地区当时有镇海卫、泉州卫、福州左卫、福州右卫、福州中卫、永宁卫、平海卫、镇东卫、福宁卫、漳州卫、兴化卫等。那么,永宁在这些卫城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这些卫城中有哪些做法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的?研究它们有利于寻找到永宁卫城池建筑的特色,有利于保护与未来的合理利用,及其复建等。
6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5.2.1.镇海卫
镇海卫是福建沿海五大名卫之一。城位于太武山之南,鸿江之滨。城墙全部用石头砌就,依山临海,如出水蛟龙。镇海卫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江夏侯周德兴筑以备倭。据《海澄县志》载:其周长873丈,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有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开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有楼。登高府视,城下陡绝,以海为壕。城墙历经战火,岁久倾圯。明正纺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卫指挥袁侯,隆庆三年(1569年)明总兵张元勋等先后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对沿海实行迁界政策,卫城在界外,遂废。康熙二直年(1681年)再修。现在的卫城遗址,便是当时重修的故垒。四个城门岿然矗立。南门和水门较为完好,尚有石墙数丈。南门建有两重城门,城门两侧筑一半月形城墙,俗称月眉城(简称月城)。内外城门错开,便于藏兵纳将,防御进犯之敌。
镇海卫
据《镇海卫志》载:此卫原有官兵5300名,历任指挥使18名,辖陆鰲(今漳浦),铜山(今东山)、悬钟(今诏安)3千户所,清朝时仅留旗军1042名,相当于一个千户所兵力。迁界后废除卫的建制,改隶漳浦县二十三都八图,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划归海澄县管辖。城南门有教场,中有演武亭,坐山面海。亭之左有将台,每年春秋两操。建城后又建有望高楼,用以望海面,监视敌情。同时置有九座烟墩台。以上军事设施,今已无存。
城东有石形如狗。因古语云:“东门开,石狗吠,金鸡啼,贼又来”。故东门常闭,另设水门。明嘉靖四十年(1561)闰五月二十日夜(辛酉时,辛为金、酉为鸡),广东饶平贼寇张连等从水门阴沟潜入,打开城门,蜂拥而至,杀掠官军无数。今在水门犹可见盖以石板的阴沟直通城外。
镇海卫城具有独特风格,既是海城又是山城。城内有后山、古山、召山、曜山、仓山,统称“五星山”,合城外“酒桶头”、“土地公山”两山统谓“七星落地”。城南有象鼻山,与旗尾山相通,环抱鸿江港。此港风平浪静,为天然避风港,每当风汛,过往船千百艘聚集于此,颇为壮观。
城里到处有井,共有99口,传为江夏侯周德兴所凿。这些井分布于石径之侧、榕树之旁、庭院之中。据载有两口较出名,一名“七星井”,与“七星落地”相对应,井有六孔,泉从孔出,“海深而咸,浚泉得甘”,称“米筛泉”。一为“柳树井”,井形如菱花,汲绳之痕入石栏寸许。城外另有泉,在东关口水门外,石壁峭裁之下,因卫城如象,此泉如乳,故名“象乳泉”,泉水终年不枯。
镇海卫内外不仅山海俊秀,而且有不少祠、庙、亭、碑可供游人观瞻。在南门城墙上,有座福德祠,天启二年建,均以石砌成,高1.1米,宽1.2米,进深1.2米。南门内,有个“父子承思祖孙专闾”石碑坊,建造甚工,保存较好。南门外半里处,原有一座天门宫(一名大道宫),现已圯,但宫内十八尊石雕罗汉犹在,均无头。
在北门内,明正统十三年建有城隍庙一座,后多次修葺。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庙会,颇盛。北门外二里许,有嘉靖初年建的东岳庙。现仍供奉香火,庙右小山上,有风动石。其西有亭,额书“石室藏春”,内有石洞,寒气袭人。距风洞石不远处有巨石,上有锁孔模样的痕,长约一尺。传说内藏宝剑天书,如能以用指扣满两端锁孔,则能打开天锁。
城内尚有义学碑记、昭毅将军残碑、关帝庙、梳妆楼遗址和金鱼池等古迹。水门右侧柳树下有古地洞,据说是四通八达的地洞群,为闽南十八洞之一,名“飞蛾洞”。杨文广征闽至此,掷金抢于海底,妖氛遂平。
镇海卫城,历六百年风云,故垒雄风,至今犹存。 5.2.2.泉州卫
泉州,别称温陵、刺桐、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泉州卫是在唐宋城池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泉州唐时原置武荣州,唐·久视元年(700年)及景云二年(711年),州治向东南南移5公里,即今泉州城区。至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已有夯土版筑的城墙。后经唐·天佑三年(906年)王审知筑子城,唐·天佑间(904~907年)王延彬拓城西地至清·道光的九百多年间,罗城先后修筑27次。泉州古城从无到有,“屡广而大,屡增而高,屡培而厚,屡易而坚”,从3平方华里,扩至20平方华里,最终达到30平方华里。泉州城有护城河、外濠七条,城内河支沟(今称“八卦沟”)五条,构成密如蛛网的排水、交通系统。清·顺治十五~十六年(1658~1659年),福建提督马得功、兴泉道叶灼棠、泉州知府陈秉直依关东式改造泉州府城,古城定型。因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俯瞰,形肖鲤鱼,故称“鲤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卫指挥李山修泉州城垣,在元代城墙的基础上高增5尺,即2丈6尺,基广皆2丈4尺,内外皆石;除南薰门无月城外,其余6个门加建月城,窝铺140个;又于仁风、通准二门间开小东门为八个城门。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兵备万民英为防备倭寇进犯,自北门城口至城东北今崇福路北口,临城北晋江古河曲大濠围以木栅,筑羊马墙,后拆除。
元代城墙内外皆石,城垣周围23里,高2丈1尺,城区面积约6.2平方公里。城门还是七个:北门(朝天门)、西门(义成门)依旧址不变;东门(仁
7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风门)沿东街向东移50步;南门原镇南门废,改名“德济门”,移至万寿路口东侧、天后宫正大门对面40米;东南通淮门、西南临漳门均跨濠沟向东南移近百步;新南门(通津门)移到竹街南畔,曰南熏门。
泉州古卫
背景资料: 一,唐代城垣
(1)唐故城垣遗址
根据《泉州古城址踏勘与唐故城址钩沉》调查报告(《泉州文博》第七期,1998.8):钩勒出的泉州唐故城遗址,确定唐故城周围13.2里,城区面积将近3平方公里,因趋避地势之故,形状不规则。
①北垣: 以北楼(南唐·保大中(943~957年)改称朝天门)为中心点(今北门街孝悌巷口以南),分向东、向西两段。
北垣东段:从今北门街孝悌巷口以南的北楼始,城墙依地势南下接云榭(今气象站),利用云榭天然形势折东至白狗庙前县后街东畔,转南行至米仓巷南泉州卫校,循马鞍山东北麓坡地,沿江厝池南折东,直趋中营,下接唐故城东垣。
北垣西段:从今北门街孝悌巷口以南的北楼始,城垣往西直线达裴巷北、河岭巷南(第一塑料厂大门偏北,宋南外宗新睦宗院旧址)。河岭以西则沿河岭巷南高地,直西出富厝埕,过新华北路,转西南入花棚下培元中学操场接唐故城西垣。
垣濠沟:北垣中段无濠(故城北部未设治之前原为荒僻地带,为泉之邙山;北山至北门城口以北乃古河曲之大泽,故无须濠沟)。 东侧南行地段以天然沟堑(破柴巷沟、都督第沟、水巷沟)、大池(江厝池、水心亭池)、沼泽为濠,米仓巷南泉州卫校以东则接中营下沟。西段河岭至培元中学操场为北部西沟。
②西垣:西北与花棚下培元中学操场的北垣相接,迤西南行至孝感巷北,循巷南下,横穿西街入“老鼠尾”,复循岗阜山脊西南行经欧阳詹故居(今一半圈入源和堂蜜饯厂内,在厂区北墙中偏东)西,南下至崎头庙巷接故城南垣。西垣濠沟:西北以西姑大池为濠,孝感巷北段西下方即为奇士西界沟,注小督池,汇入素景门旧濠(濠在宣明坊五塔巷口),西南则留从效洗马池接通旧罗城南濠。
③南垣:西起新门街崎头庙巷南口,接故城西垣,沿新门后街经铺仔巷(又称报仔巷)、甲第巷南口,接上崎头巷(在傅府山南,即甲第巷南口折东,今统称甲第巷),过通津桥北、宏博巷(今巷废)南口、关刀埕,穿新华南路入金鱼巷,沿巷过叠芳桥北、井巷桥北,至镇南桥(即南门桥,在今涂山街头岗亭一带)北,继续往东达通远桥(镇南桥东,原胭脂巷——燕支巷正对面)北,折北循鲍厝巷直接府文庙西墙外蓝桥巷,至巷北转东,沿府学泮池、明伦堂池、百源川池诸池及老河沟(时含今路下沟)北岸,至小菜巷龙宫,复北折至伯府埕泉州五中校门偏东,转东循凤池至原漆厂西墙(今名城大厦附近),接故城东垣。南垣濠沟:西起崎头庙巷南口下,陪城墙迤东至涂山街头东鲍厝巷南口下为旧罗城南濠西沟,折北至蓝桥巷北则以府学池水域为濠,转东至小菜巷龙宫以府学泮池、明伦堂池、百源川池及老河沟为濠,伯府埕、凤池一线以南则以东湖水域为堑。
④东垣:北起中营下东口,接故城北垣。陪二郎巷沟西岸南下,穿过东街入忠义巷,自忠义巷偏西南下,经万厝埕尾,翻越释仔山,至山南麓施琅将军东园假山残址,南下趋凤池巷,至原漆厂西墙北侧路中,接故城南垣。东垣濠沟:北段为二郎巷沟,至六板桥、七板桥处折东入东门大沟;忠义巷一段以东数十米外东门大沟为濠;释仔山以东、以南,则以烟波浩渺的东湖水域为堑。
(2)唐故城城门
唐故城有四个城门。《紫云开士传·文亻冉(“冉”上“孚”字头)传》云,唐·咸通初(860~861年),文亻冉(“冉”上“孚”字头)于开元寺东南造木浮图(木塔)时,“使募施者州四门”。东门(未详,疑为“行春门”):在二郎巷口偏西的东街上。西门(素景门):在孝感巷南口西街上,据宋志遗文名曰“素景门”,是遗存于志乘中少数唐代泉州地名之一。南门(镇南门):位于南街(中山中路)南端、镇南桥之北。东南门(旧通淮门):在故城东南,旧通淮桥(即离井桥,后称登仙桥)北,即今东边巷南口“坊脚”。北楼:“北墉之立侯楼”,是供“更人防卒”“登俾击柝之所”,楼下无门。因城北河曲大泽阻隔,东北沟渠、池塘、沼泽密布,荒无人烟,无路可通。西南水门(通津门):位于故城西南,初筑城时为水门,仅通舟楫。 二,泉州旧罗城
(1)唐·大和三年(829年)前,扩建南垣东段。南垣东段已自鲍厝巷南口向东延展至兵马司桥北,而东垣也自原漆厂西墙径直南延至兵马司桥北。 (2)唐·天佑间(904~907年),扩建西垣。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唐·天佑间(904~907年),王延彬权知军州事,其妹为西禅寺尼,拓城西地以包寺。”黄天柱《泉州古城踏勘记叙兼谈罗城与子城的关系》介绍:“其增筑城垣走向,即从今新华北路东侧的进贤巷原泉州烟丝厂起,向西北穿过新华北路,到泉州市第一轻机厂的西边容器车间东南墙边的小路,西通奉圣巷(原西姑池已被轻机厂填平,西姑寺也于1958年拆除),连接旧环城路西北段,转向西南到西门路口原义成门所在地;再沿西门城濠东侧,南下抵新门外的临漳桥东畔。该范围包括唐故城城外的西北部和西南部一带,其中包罗有龙头山、洗马池、溪后池、长沟、西姑池等地方。”(《泉州文博》第7期,1998.8)王潮兄弟据泉时,泉州州城周围17.2里,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
(3)五代时,重加版筑,正名为“罗城”。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八》:“五代时,留从效重加版筑,绕植刺桐。”《清源留氏族谱·卷二·留
8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鄂公传》:“泉州城市旧狭窄,至是扩大仁风、通淮等数门。”因“重加版筑”时已内有子城,故外城遂正名为“罗城”。《晋江府志》载,古泉州的罗城由南唐·保大中(943~957年)留从效所筑。城墙周围20里(城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高一丈八尺,有七座城门:东面是仁风门(取“夫天之道也,东仁而守,西义而成”之义),俗称东门,位于二郎巷口偏西的东街上唐故城东门处。西面义成门(亦取“夫天之道也,东仁而守,西义而成”之义),俗称西门,位于甘棠巷口偏东西街上(时西城墙已西移,原唐故城之西门——“素景门”废)。南面镇南门,俗称南门,位于南街镇南桥(蓝桥)之北,大概在今天的泮宫口处。北面朝天门,俗称北门,位于文胜巷口北门街上。东南面通淮门,俗称涂门,已从唐故城向东南推移到兵马司桥北。西南面临漳门,俗称新门,位于新门水关桥东北。西南还有一道通津门,因门外大部成陆,航道淤塞,跨濠架设津梁交通城外,亦称新南门,位于傅府山南麓、通津桥正北。黄天柱《泉州古城踏勘记叙兼谈罗城与子城的关系》介绍:“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于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扩大唐故城的东部、东南部及北部等环半城的外围之地。即由涂门沿今温陵西侧北上,中经凤池、释仔山(旧市农校)至东门;溯向西北,”(《泉州文博》第7期,1998.8)
(4)宋·乾德(963~968年)初,拓东北垣。《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宋·乾德(963~968年)初,节度使陈洪进建崇福寺于松湾,复拓城东北地。”黄天柱《泉州古城踏勘记叙兼谈罗城与子城的关系》介绍:“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因其女出家为尼,建千佛庵(即今崇福寺)于城东北松湾居之,复拓东北垣,至东至北包寺入城。地在虎头山东侧,二郎巷沟以外的东北部,今崇福路(城基路)以西的地方,即今泉州市农机公司仓库一带,包罗崇福寺、市委党校内的大小池,其拓展的范围较小。”(《泉州文博》第7期,1998.8) 三,泉州新罗城(鲤城)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泉州知州陆藻增筑泉州罗城,城墙内石外砖,横2丈,高过之。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知州叶廷珪复修泉州城,浚八卦沟。“翼城在罗城外,(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郡守游九功筑,东至浯浦,西抵甘棠桥,沿江为蔽,成石城四百三十八丈,高盈丈,基阔八尺。”并辟镇南门外为“番坊”。(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陈允敦《泉州古城址踏勘纪要》称:“绍定三年(原文为“绍兴三年”,误),郡守游九功以原镇南门外至晋江北岸一片,商业繁荣,人烟稠密,但每年江水泛滥时,尽成泽国。因思应予以有所保障,乃于濒江一线加建防洪墙一堵,号曰翼城,西起原临漳门,沿破腹沟北岸,经马头埙沿五堡溪北岸,过浯浦桥,转北沿东鲁巷接于原通淮门。《志》云全长二里有奇,其实倍之。”(《泉州文史》第二期) 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海寇”王子清犯泉州,知州真德秀接受里人刘淑智建议,建东南翼城,北起仁风门,循东门大沟,外绕释仔山,回环草埔尾诸池,南至津头埔。“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监郡契(亻字旁)玉立拓南罗城以就之,今统为罗城。”(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泉州路达鲁花赤契(亻字旁)玉立径就翼城拓建南城垣,与西南、东南两翼城合,奠定了新罗城的规模。城墙内外皆石,城垣周围23里,高2丈1尺,城区面积约6.2平方公里。城门还是七个:北门(朝天门)、西门(义成门)依旧址不变;东门(仁风门)沿东街向东移50步;南门原镇南门废,改名“德济门”,移至万寿路口东侧、天后宫正大门对面40米;东南通淮门、西南临漳门均跨濠沟向东南移近百步;新南门(通津门)移到竹街南畔,曰南熏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卫指挥李山修泉州城垣,高增5尺,基广皆2丈4尺,内外皆石;除南薰门无月城外,其余6个门加建月城,窝铺140个;又于仁风、通准二门间开小东门为八个城门。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兵备万民英为防备倭寇进犯,自北门城口至城东北今崇福路北口,临城北晋江古河曲大濠围以木栅,筑羊马墙。后以舆论谓之压断“龙脉”拆除。清·顺治十五至十六年(1658~1659年),福建提督马得功、兴泉道叶灼棠、泉州知府陈秉直依关东式改造泉州府城。因明羊马墙故址拓翼城4处;复因临漳门外潮汐涨啮,损坏城墙,令水师运滨海巨石于长沟北右半里,筑翼城以捍潮。至是,泉州古城定型。因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俯瞰,形肖鲤鱼,故称“鲤城”。此时环城周围24里,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 八卦沟系泉州老城区排水系统,是唐代以来泉州府的子城、罗城遗留的濠沟、池塘,经过宋元时期逐渐连接而成排水渠道,大小沟渠遍布市区,其大动脉即八卦沟大濠,是研究古代泉州城池建筑的重要史迹。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南拓罗城以就翼城。原南护城河成为城内濠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童汉臣以御史知泉州,探求八卦沟湮塞原因,而加以疏浚。经历次疏浚引金鸡北渠水冲灌,与百源川池形成市区主要排水系统。 四,泉州子城
清·乾隆《泉州府志·城池》称:“子城,在罗城内,相传唐·天佑三年(906年)节度使王审知筑。”据陈允敦《泉州古城址踏勘纪要》考证,泉州子城“基址范围很小,且很方整”(《泉州文史》第二期)。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四》:“子城,周围三里,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引《高霍记略》:“泉之郡治,相传未有罗城七门,先有子城四门……迨后辟罗城,而四门遂为鼓楼。” 5.2.3.福州卫
《福州地方志》: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福州城垣曾有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当时朝廷还派驸马都尉王恭责成其事。因就旧址垒石为城,北面跨越王山,在山巅首先建造一座谯楼,以为各城门楼之式样,因名为“洋楼”,置身其中,可以望海,为远程海舶入福州港之标记,所以又名镇海楼。至于东、西、南三面,则循宋代的外墙遗址修复,南面的城垣,围绕于山、乌石山麓,城的周围十九里有奇,城墙高二丈一尺有奇,厚一丈七尺,城上建有敌楼62座,警铺98座,堞楼2684座。洪武六年(1373)福州中卫指挥李惠等又加修治,在城上添建楼橹,环城俱加屋盖,十分壮观。明嘉靖38年,为防御倭寇,在城上增设敌台36个,环城三面堑濠深七尺半,广阔十丈,长三千三百余丈。
明代的福州城,共有七大城门,即:南门,北门,东门,西门,水部门,汤门,井楼门。明代在石城之外,又于城外某些冲要地,再加上一重半圆形城,亦有门。此外,还辟有水关四个,以沟通城内外之河道。
当时沿南门入城,还可以见到前代遗下之还珠门与鼓楼。还珠门始建于龙启元年,初名镇闽台,又名归投门。清代又经改建,名为狮子楼,俗名双门楼。《闽都记》载:“双门之中,凿石为狮子,俗谓用以压制南面之五虎山也。”
明季,倭寇数犯省城,因有城垣保护,倭寇仅在城外劫掠,不能入城,可见城垣在古代战争中的防御作用。(明代嘉靖年间,附近的塘头、塘湾、翁崎等地,为防御倭寇侵扰,还建有三座小城)。
清代统治二百多年中,福州城又经过几次重修。顺治十八年,总督李率泰因防火灾,拆换城屋,增筑垣墙,高二丈四尺,厚一丈九尺,计窝铺二百六十四座,炮台九十三座,垛口三千有奇,马道五千五百三十丈。清康熙三十年,总督郭世隆重建西南二城楼。清雍正五年、九年增筑女墙。清乾隆十六年,总
9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督尚书喀尔吉善、巡抚都御史又重修,但城的范围没有拓展。福州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后,城垣旧貌仍没有多大的变化。
福州古城
5.2.4.平海卫
平海卫,旧名南啸,在福建莆田县九十里,今隶属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明初,洪武十六年(1383),朱元璋派信国公汤和巡视东南沿海,考虑布防问题。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又奉命到福建寻访。周德兴巡视福建沿海后,在兴化、福州等府征兵1.5万人,在要害之地,如平海、莆禧设置卫所,兴筑平海、莆禧卫城。翌年,增设了平海等五都指挥使司,共领6个千户所。并设置南日水寒,以及嵌头、冲沁、青山、迎仙、吉了、小屿巡检司,还有烽火台等。
洪武二十年,在周德兴指导下,在吕谦指挥下,平海军民修筑了平海卫城这一重要国防工程。卫城以朝阳山为依托,周长806.7多丈,广1.4丈,高2.4丈,开设4个城门,分别为东门、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各建楼其上”,“城北地势峻,故不置门”,“筑台以瞭海洋”。卫城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高大。并有5600多名官兵驻扎防守。
平海古卫
平海卫城成为福建陆海兼防的较为完整的海防体系重要的一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防御倭寇的侵犯上发挥重要作用。明前期,是兴化府、福建省安全的守卫者。明中期,军备松弛,官兵缺乏战斗力;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城被倭寇攻陷,平海人民、兴化人民遭到倭寇疯狂的洗劫。倭寇退兵后,隆庆四年,卫城得以重修。从清代以至当代,这里一直是海防要地。
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水师兵驻平海卫,准备渡海赴台。庙前有一口井,稍加疏浚,饮用不竭。为此,施琅亲书“师泉”二字,勒石井后,并在庙中竖“师泉井”碑石以祀。这是施琅出师统一祖国的有力铁证。后施琅平定台湾,特旨修改平海天后宫。现存建筑物乃光绪年间闽浙总督察尔吉善重修。
卫城于上世纪60年代拆毁,至今仅存遗址。 5.2.5.镇东卫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城里村,西距县城15公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江夏侯周德兴督造。是一座石头城,城周长2943米,连女墙高为7.7米,厚3米多。4个城门都建有城楼,设警铺43个、女墙1349个。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增设战楼31处,并筑4门月城,皆高约7米。民国27年(1938年)城墙毁坏,现城垣的基址还依稀可辨。 5.2.6.福宁卫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隶属福建都司,为全省16个卫之一,驻福宁州城(今霞浦县城)东,设卫指挥使1员、指挥同知2员、指挥佥事4员、镇抚2员、经历、知事各1员,下辖7个千户所。千户所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2员、百户10员、镇抚、冠带、总旗各1员。 5.2.7.漳州卫
漳州卫,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属福建都司。成化七年(1471年)辖龙岩诏千户所。弘治十八年(1505年)增辖南诏千户所。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10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5.2.8.兴化卫
明洪武12年(1379),为增加军士驻防,保护兴化府城,防御倭寇入侵,开始第四次筑新城,扩大城内范围。越出旧城护城濠,跨过乌石山东下,经后埭与旧城相接,周长2830丈,高1.8丈,基宽1.6丈。城门改为四个,拆掉宁真门,东西两门照旧,南门改名迎仙门,北门新开名拱辰门。各城门均建城楼,加强防守设施。城墙进行加固,里外砌石。城上建雉堞2962个,警铺49个,敌楼27座。城外引木兰、延寿两溪之水为护城河(今丰美、南门),长1770丈、宽2.6丈、深2丈。城设东西水关两处,疏通城内积水。东水关(今水关头)沟船可通达观桥;西水关(雷山附近)设石栏护关,只能容水汇通。西北傍北一带挖旱濠,深宽与护城河相同。明嘉靖37年(1558),因倭寇犯城增设雉堞,并增筑敌楼二座。 5.2.9.对比分析与启发
闽南十五大卫城城池建筑比较
名称、比较项 建造时间 镇海卫
洪武21年(1387)
泉州卫
洪武元年(1368)
福州左卫
洪武8年(1371)
周围十九里有奇
城墙高二丈一尺有奇,厚一丈七尺。明嘉靖38年,环城三面堑濠深七尺半,广阔十丈,长三千三百余丈。
福州右卫
洪武21年(1387)
福州中卫
洪武21年(1387)
永宁卫
明洪武27年(1394)
875丈
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外壕广一丈六尺,永乐十五年(1421年)增高城垣三尺。
平海卫
洪武21年(1388)
镇东卫
洪武21年(1387)
周长806.7多丈 城周长2943米
连女墙高为7.7米,厚3米多 广1.4丈,高2.4丈。
五门,建城楼,1421年,门各增筑月城。1443年各门增置敌台。
开设4个城门,各建楼其上, 城北地势峻,故不置门。 4个城门都建有城楼
设警铺43个、女墙1349个。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增设战楼31处,并筑4门月城,皆高约7米。
福宁卫
洪武21年(1388)
城周四里。
永乐五年,海寇复作,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命,城壁复增高三尺,沿城壕堑阔一丈,深六尺。
漳州卫
洪武元年(1368)
延平卫
洪武元年(1368)
汀州卫 兴化卫
洪武四年 洪武元年(1368)
建宁左(右)卫 结论
洪武八年(1371)
1.建城时间—泉州卫、延平卫、漳州卫、兴化卫最早,汀州卫第二,建宁左(右)卫、福州左卫第三,镇海卫、福州右卫、福州中卫、平海卫、镇东卫、福宁卫第四,永宁卫较晚晚。
2.城池规模—永宁卫规模较大,泉州卫城池规模大于永宁卫。 3.城门数量—永宁卫5门,泉州8个门,镇海卫、平海卫、镇东卫4门。 4.月城—永宁5门都有月城,泉州6门有月城
5.城墙高—永宁卫较高,镇东卫、平海卫次之,镇海卫最低。
6.构造及其材料---永宁卫城墙壁内外皆以花岗岩条石纵横间砌,其余卫城为石头城
结论:从现有资料分析,永宁卫在闽南十六大卫城中,城池规模、城门数量、城墙高度等均不是最大、最多、最高。
周二里有奇周长2830丈 --
--
--
--
高1.8丈,基宽1.6丈
-- 四门
--
城上建雉堞2962个,警铺49个,敌楼27座。 --
---
--
--
--
周四里
--
四门
--
四门
--
窝铺三十有二。
--
--
--
--
--
--
-- 七大城门
敌楼62座,警铺98座,堞楼2684座。明嘉靖38年,为防御倭寇,在城上增设敌台36个 --
城池规模 周长873丈周四里有奇周23里
高2丈6尺,基广皆2丈4尺 城墙高、厚等尺度 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
城门
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有楼。
8门,6个门加建月城
窝铺140个 月城、窝铺
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
1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5.3.沿海永宁卫与天津卫、威海卫的比较
5.3.1.威海卫
威海卫城,位于现威海市区。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威海卫文登县北九十里。”“卫城周六里有奇。”据1996年版《文登市志》“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于县北45公里置威海卫,属山东都司。威海卫北自卫八里至海,南自卫八里至接官亭,接文登县界,东自卫一里到海,西自卫五十五里至初村庄,接宁海州界。威海卫城始筑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城周长六里十八步,高三丈,厚二丈。城墙石基,外砌青砖,内实夯土,城池宽一丈五尺,深八尺。1489年,明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见威海卫城年久失修,遂疏动泰山香钱数百金重修威海卫城。威海卫指挥王恺等感其德,捐俸建楼以示永久纪念。于是,在卫城最高处建成环翠楼。卫城设四门;东门位于现在的和平路与东城路汇合处,西门位于现在的和平路与西城路汇合处,北门位于现在的昆明路与统一路汇合处,南门位于现在的统一路与世昌大道交汇处。东北角设泄洪门一座,城内设置官衙、学校,店铺等。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威海卫管理公署为修马路拆除了城门,其后城墙逐年拆毁,到1958年全部拆除。现仅存西墙环翠楼南、北两段,长约一百八十米。2004年,威海卫城墙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威海卫
天津卫
5.3.2.天津卫
天津城址选在三岔河口西南,东边距离海河220步,北边距离南运河也就是卫河200步。城垣周长9里13步,高3丈5尺,开设四个城门,城门上均
12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有城门楼。城东西长,南北短,呈矩形,即人们常说的“算盘城”,方位为南北向。
由于天津低洼潮湿,不利于城墙的维护,所以天津卫城自建成后,几乎每过十年就要重修。城垣初建时全部为土筑城墙,永乐二十年(1422),都指挥使陈逵在任时开始在土墙外用砖包砌。到弘治初年,城垣已经严重坍塌。当时任天津按察副使的刘福筹资重修城垣,用砖包砌,历时两年,四门城楼重新修筑并建了瓮城,四城门也分别命名为镇东、定南、安西和拱北,其中以北门城楼最为壮观。万历十四年(1586)时,城墙再次重修。 5.3.3.对比分析与启发
三大卫城城池建筑比较
名称 建造时间 城池规模 城墙高、厚等尺度 城门
永宁卫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周长八百七十五丈(2913.75米)
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城外壕广一丈六尺,永乐十五年(1421年)增高城垣三尺。
五门,建城楼其上,永乐十五年(1421年),门各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各门增置敌台。
窝铺、敌楼 构造、材料
窝铺三十有二。
卫城墙壁内外皆以花岗岩条石纵横间砌,石块一般长1—2米,宽、高各0.4—0.5米不等。中填以沙土,上铺条石置城垛。
比较结论
1.建城时间—永宁卫建造最早,天津卫、威海卫差不多时期。 2.城池规模—永宁卫最小,天津卫最大,威海卫次之。 3.城门数量—永宁卫五门,天津卫威海卫相同。 4.月城—永宁卫各门均有月城和敌台。
5.城墙高—天津卫最高,威海卫次之,永宁卫最矮。
6.构造及其材料--- 永宁卫城墙内外用花岗岩,天津卫土筑城墙,威海卫城墙石基,外砌青砖,内实夯土。 结论:从现有资料分析,永宁卫在城池规模较小、城门数量、城墙高度等均不是最大、最多、最高。
--
城墙石基,外砌青砖,内实夯土。
--
城垣初建时全部为土筑城墙,永乐二十年(1422),都指挥使陈逵在任时开始在土墙外用砖包砌。
威海卫
明永乐元年(1403年) 城周长六里十八步(3027米) 高三丈,厚二丈。城池宽一丈五尺,深八尺。 四门
四个城门,有城门楼。
天津卫
明永乐元年(1404年) 周长达九里十三步(4520米) 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
5.4.东南沿海的卫
明代初年,沿海卫所不多。到洪武二十年(1387),浙江沿海大部分卫所陆续建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福建大部分卫所也相继建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广东沿海又建立了大批卫所。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山东沿海地建立了大批卫所。总之,明代的沿海卫所大多是在洪武年间建立的,以后又有所添置。据《筹海图编》所列,沿海(包括长江下游两岸)共有卫54个、所99个、巡检司353个、烽堠997个、堡190个、墩313个、水寨58个、台48座、营23个、塘铺24个、城7座。据范中义《筹海图编浅说》统计,明代沿海有58个卫、105个所。
现将地区按沿海卫所的分布情况和兵力数量(大多数是嘉靖年间的实有人数)列表如后。从这些表格资料显示,永宁为配备的兵力是最多的卫城。
广东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兵力(人) 所名 廉州卫
952
钦州所 灵山所 永安所
雷州卫
1380
乐民所 海康所 海安所 锦囊所
驻地 今广西钦州 今广西灵山 今广西合浦 今广东遂溪南 今广东海康西南 今广东徐闻东南 今广东徐闻东北
兵力(人)1043 354 323 181 235 234 457 177 210
旧在电白县东南百八十里,地名白石坡,洪武二十七年建卫筑城,成化四年电白县移治于卫城内。高州守御千户所,在府城内,洪武十四年置,调雷州前千户所官军守御;信宜县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北,正统五年置;又宁川守御千户所,在吴川县治东南,洪武二十七年置;俱隶神电卫。
广海卫
1165
海郎所 新会所 香山所 新宁所
今广东阳江东 今广东新会 今广东中山 今广东台山
664 428
在新会县南一百五十里。旧为褥州巡司,洪武二十七年改建卫。有城,三十三年以砖石,周五里有奇。环城有池。香山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二十六年建,隶都司,二十八年改隶广海卫。又新会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十七年建;又新宁守御千户所,在县城内,嘉靖十年建;俱隶广海卫。
13
城池概况
廉州卫在府治东。洪武三年立守御百户所,十四年改千户所,二十八年改置卫。《志》云:卫东北有达官营,成化八年设。有门三。城周五里有奇。
在府治东。洪武五年建。海康守御千户所,在县西百七十里,有城戍守;乐民守御千户所,在遂溪县西南百九十里;又海安守御千户所,在徐闻县西南二十里;锦囊守御千户所,在徐闻县东百里;俱洪武二十七年建,皆隶雷州卫。
石城后所 今广东廉江
神电卫
1058
宁川所 双鱼所 阳春所
今广东吴川西南 今广东阳江西南 今广东阳春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肇庆卫 南海卫
阳江所 新兴所
今广东阳江 今广东新兴 今广东宝安西 今广东宝安东
252 328 223
在府治东。明洪武初设定守御千户所,十二年调守新兴,十五年复故,二十二年改置是卫
在东莞县治南。洪武十四年建。东莞守御千户所,在县南东莞县旧城内。洪武二十七年置。有专城,周三里有奇,环城为池。一名南头城。备倭指挥亦驻于此。又大鹏守御千户所,在东莞县东三百五十里,以相近有大鹏领而名。洪武二十七年置所。有城,周二里有奇,环城为池。俱隶南海卫。
1114 东莞所 大鹏所
碣石卫
1284 平海所 海丰所 捷胜所
今广东惠东东南 今广东海丰 今广东海丰东南
447 402 582 287
从现存古卫城遗址看,明卫城全为挖城壕取土筑成 (习称土城),但城门皆为砖石垒筑。据明嘉靖《惠州府志》载:“城高二丈广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五十丈 (明代度量衡一丈等于现公制3.2米,1150丈相当于现今3600多米),雉堞(即城眼)二千二百六十二,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敌楼四,下辟有门”。而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陆丰县时的县城,周围仅三百二十一丈一尺,相比之下,碣石卫城已是一座煌煌大城。
甲子门所 今广东陆丰东
潮州卫
1328 靖海所 海门所 蓬州所 大城所 澄海所
今广东惠来东 今广东朝阳南 今广东汕头北 今广东饶平东南 今广东澄海 今海南文昌东南 今海南省万宁 今海南省陵水 今海南儋县西北 今海南省崖县西 今海南省昌江西
282 225 388 383 587 469 215
在府城内。元总管府故址,洪武元年置兴化卫,二年改潮州卫。大城守御千户所,在饶平县西。旧志云:在府东北三十里。洪武二十七年置。筑城周三里有奇,嘉靖十七年重修。近志云:所在饶平县东宣化部。又海门守御千户所,在潮阳县南十五里;靖海守御千户所,在惠来县东六十里;俱洪武二十七年置。旧志:靖海所属潮阳县,北去县八十里,成化以后改属饶平。
在府治西。洪武五年置。儋州守御千户所,在儋州治西,洪武二十年置;又万州守御千户所,亦在万州治西,洪武七年置;又崖州守御千户所,在崖州治西,洪武二十七年置;俱隶海南卫。
海南卫
清澜所 万州所 南山所 儋州所 崖州所 昌化所
福建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镇海卫
兵力(人) 1500
所名
驻地
兵力(人)1043
城池概况
据《海澄县志》载:其周长873丈,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有女墙1660个,窝铺20个,垛口720个,开东西南北四门和水门,门各有楼。登高府视,城下陡绝,以海为壕。城墙历经战火,岁久倾圯。明正纺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卫指挥袁侯,隆庆三年(1569年)明总兵张元勋等先后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对沿海实 行迁界政策,卫城在界外,遂废。康熙二直年(1681年)再修。现在的卫城遗址,便是当时重修的故垒。四个城门岿然矗立。南门和水门较为完好,尚有石墙数丈。南门建有两重城门,人城门两侧筑一半月形城墙,俗称月眉城(简称月城)。内外城门错开,便于藏兵纳将,防御进犯之敌,足见古人建城用心之细。
泉州卫
福州左卫
六鳌所 今福建漳浦东南铜山所 今福建东山东北玄钟所 今福建诏安东南
1697
府治西。洪武元年置。
府治东南。洪武八年置右卫,二十一年改为左卫又福州右卫,在左卫西。洪武二十一
年增置福州中卫,在左卫东。
福州右卫 福州中卫
-- -- 5784
-- 中左所 金门所 福全所
-- 今福建厦门 今福建金门岛 今福建晋江南
-- -- 1130 1224 1224
-- --
《晋江县志·城池志》载:永宁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江夏侯周德兴改卫,遣指挥童鼎筑城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赢’、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1421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同知钱辂于各门增置敌台。
永宁卫
崇武所 今福建惠安东南高浦所 今福建同安西南
平海卫 镇东卫
1432
莆禧所 今福建莆田南 万安所 今福建福清东南 梅花所 今福建长乐东北
平海卫,在府东九十里。洪武二十年置并筑卫城,周四里有奇,有门四。
镇东卫,在福清县之海口镇城东。洪武二十年置并筑卫城,周不及四里,为控扼要地。
在州治东。洪武二十年建,领所一。守御大金千户所,在州南八十里海滨,亦洪武二十年建。旧为巡司,后改千户所。筑城周三里有奇,永乐以后不时修筑。 府治西。洪武三年建。
福宁卫 717 定海所 今福建连江东北 大金所 今福建霞浦东南
漳州卫 南诏所 今福建诏安
14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延平卫 在府治东,洪武元年置。将乐守御千户所,在县治南。洪武四年置。又永安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
汀州卫 在府治东。洪武四年建。武平守御千户所,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洪武二十四年建,周二里有奇,置兵屯守;又上杭守御千户所,在县治北,天顺六年以溪南寇作乱,始调汀州卫后千户所守御,成化二年遂置所于此,俱属汀州卫。
邵武卫 建宁左(右)卫
在府治东北。洪武元年建。
在府城内都司东,又建宁右卫在府城内都司西,俱洪武八年建。志云:旧有建阳胃,后革。埔城守御千户所,在县治西。成化十年增置,隶建宁右卫 浙江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金乡卫
兵力(人) 所名 684
蒲门所 壮士所 沙园所
驻地
今浙江平阳南 今浙江平阳东北 今浙江平阳东北
兵力(人)城池概况
金乡卫城墙周长9里30步,计1420余丈,墙高1.9丈,趾厚2丈,堞1650口,窝铺43座。有城门四座,东,迎旭门;南,靖海门;西,来爽门;北,望京门。各设城楼。水门原有四座,现剩两座。城体结构用不规则条石垒迭,内夯黄土和砾石。因历史变故,今仅存部分城基、北、西城门和南、西水门及西水门之上的魁星阁。城墙外有完整的30至50米宽的护城河围绕。城内小河通过水门与护城河相通。护城河上有吊桥。卫城内卫厅前面有广济大仓和小仓,计廒二十余间,收支卫所俸粮。卫厅在卫山(即狮山)上,设有了望台,既远眺海防,又近廒仓。仓前仓后还设土地庙,意为土地公公保佑仓储大事,平安无恙。
温州卫
2717 海安所 瑞安所 平阳所
今浙江瑞安东北 今浙江瑞安 今浙江平阳 今浙江温州东南 今浙江乐清东北
在府治东。洪武元年建,领所三。
盘石卫
宁村所 蒲岐所
乐清县西南五十里。又西南至府城五十里,南至磐岩头海口一里,西至馆头驿十里。洪武二十年建。筑城周九里,嘉靖中增修。领所三。
盘石后所 今浙江乐清
松门卫 海门卫
683 197
楚门所 隘顽所
今浙江温岭南 今浙江温岭东南
太平县东五十里。本宋黄岩之松门寨,去县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改置卫,筑城周九里有奇,嘉靖中增修。领所二。
府东九十里。洪武二十年建。筑城周七里有奇,嘉靖三十二年重修。领所四。卫为浙东门户,三面阻水,倭易登泊。其救援之道,自临海、黄岩而东有泉井、路桥、三山三道,御之于港口,又当备之于内地,水陆俱切也。
海门前所 今浙江临海东南 健跳所 新河所 桃渚所
今浙江三门东南 今浙江温岭东北 今浙江临海东 今浙江象山东 今浙江象山东北
昌国卫
爵溪所 钱仓所
象山县西南八十里。北去府城三百五十里。洪武十七年置卫于昌国新城内,二十年徙卫于县南之东门山。二十七年以东门县海,薪水艰阻,因徙后门山,跨山为城,周七里,即今卫也。永乐十五年修葺,成化间重修,嘉靖三十二年复营善以御倭。城控临海洋,亦为保障。领所四。 --
石浦前所 今浙江象山南 石浦后所 今浙江象山南
定海卫
大崇所
今浙江宁波东南
穿山后所 今浙江镇海东南
舟山中中所 舟山中左所
今浙江定海 今浙江定海 今浙江慈溪东南 今浙江慈溪 今浙江上虞西北 今浙江绍兴北 今浙江海宁西南 今浙江海盐南 今浙江平湖东南
观海卫
龙山所 三山所 沥海所
临山卫 绍兴卫 海宁卫
在县西北五十里。洪武二十年汤和奏置卫于庙山上,徙上虞故嵩城戍守。并海筑城,永乐十六年增修,周五里有奇。领所二。东接三山,西抵瀝港,嘉靖间倭寇屡屡突犯。 在府治东。洪武十二年建,领三江所一。
三江所 海宁所
1240 澉浦所 乍浦所
在海盐县治西。洪武十七年建,辖左、右、中、前四所及乍二所。又东转塘、朱公亭、头寨、第二、南寨、北寨、龙王塘、闸口,落塘、大寨、小寨寨头等凡十二寨,皆在境内,属卫军戍守。 山东地区沿海卫所表
卫名 安东卫 灵山卫
驻地
今山东日照南 今山东胶南东北
兵力(人) 2594 1807
所名 石臼所 夏河所
15
驻地
今山东日照东南 今山东胶南西南
兵力(人) 48 67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鳌山卫 今山东即墨东 2420 浮山所 碓崖所
今山东青岛东 今山东即墨东北 今山东海阳西南 今山东乳山东南 今山东荣城南 今山东荣城东 今山东烟台南 今山东威海东南 今山东牟平东 今山东福山 今山东招远西北 今山东掖县
56 855 26 790 771 94 745 35 114 114 48 621
大崇卫 靖海卫
今山东海阳东南 今山东荣城西南
2523 2267
大山所 海阳所 宁津所
成山卫 宁海卫 威海卫
今山东荣城东北 今山东牟平 今山东威海
1985 3470 1952
寻山所 奇山所 百尺所 金山所
登州卫 莱州卫
今山东蓬莱 今山东掖县东
3201 2882
福山所 王徐寨所 胶州所
青州左卫 今山东益都东 4775
6.永宁古卫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研究
6.1.古卫城历史沿革---从水寨走向东南卫城
6.1.1.宋代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毗舍耶国(今属菲律宾)海盗犯境。朝廷遂于水澳置寨,称“永宁寨”,寓永保安宁之意。初为省辖。驻有水军60人,其主体为左翼军(禁军),由设于泉州的“殿下前司左翼军统制厅”统领。嘉定十一年(1218年),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州。翌年,福建沿海“海盗不时出没,米商舶贾,间遭劫掠”,而左翼军不受州郡统摄,出现了“教阅尽废,纪律荡然”,“守臣亲出救援,将士偃然,不肯用命,必邀重赏,而后肯前”之弊。经知州真德秀申报枢密院,朝廷令左翼军“各随所在,听州、县守令节制,本寨事并申取州县指挥”。
沿海诸寨改归泉州节制后,永宁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知州真德秀视察泉州城郊海防时,发现永宁寨有老、弱步兵百人,水军仅50人。而深居内地的宝林寨则屯水军300人,责之为“未有以水军为名,而深处内寨者”。于是决定“移宝林水军,添屯法石、永宁两处,及围头置戍”。通过调整,永宁寨由原来步兵百人、水军50人,改为水军百人,步兵50人,从而加强了永宁寨水军追击海寇的作战实力。且可以使“军人列居海濒,习熟风涛之险,与安居内地,养成骄脆者不同”,还可以使军人的“子孙生长其间,未免以渔采为业,他时招行招刺,无非惯使舟楫之人,实为永利”。这就是采取军屯和移民的方式戍守永宁寨,亦即以后明代永宁卫城的世袭兵制度之初始。
在水寨军事建设上,永宁寨军房,原系“乡民协力架造”,“仅存军房一百五十间,浅溢太甚,火道又狭”,“家口稍多者,难以安存。春夏之交,多苦疾病。”真德秀决定对旧军舍“量行展拓,每三间并作二间,庶几地步稍宽,可以存活老少”。即令将所存150间军房,并作100间,再“通新造二十间,为一百二十间,尚欠三十间”。“又将官有厅廊而无房舍,环视寨外,尽有余地,而西北地势颇厚,欲展向西北两面,添造将官房舍及寨屋四十间,仍将火道窄狭去处,斟酌除拆,以通闭塞为利便”。通过以上整顿,改善了官兵及其家属的居住条件。后真德秀了解到永宁寨虽军器稍足,有铁甲百副,但缺水军所需之纸甲,即安排其将铁甲存留其半,而以50副,就本军换易纸甲。由此,提升了永宁寨军队战斗力,从而也显示出宋代永宁寨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 6.1.2.元朝
在永宁港边设置巡检司,直至明洪武廿年建永宁卫,巡检司才移到深沪。 6.1.3.明朝
明代实行卫所制。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视察。并在福、兴、漳、泉4府进行“三丁抽一”,共抽1.5万人,戍卫福建沿海卫所。《永宁卫志》载:“江夏侯周德兴提镇于此,升高以望屯军之所,上按星躔,下观陵脉,喟然叹曰:此福地也。于是屯扎西隅,军不疾病,民皆殷富。有郭神师之良鉴焉,因奏请建城”。翌年二月,信国公汤和巡视福建,正式设置永宁卫指挥使司,开始兴建永宁卫城。环城周长八百五十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大东曰海宁、小东曰东瀛、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负责建城者童鼎,其父童聚为周德兴部将,于洪武“十八年除授福建都司泉州卫指挥佥事”。同时永宁卫各项配套设施亦陆续动工。《晋江县志》载:城内建有指挥使司,仪门内之东有架阁库,西有军器库。卫堂之左有钟、鼓楼。卫堂之右有经历司。镇抚厅在卫北门内之右。监房在西廊之后。左千户所在卫西谯楼之左。东西两廊,列十百户所。右千户所在卫西门内之右。中千户所在卫东南小东门内。前千户所在卫南门之右。后千户所在卫西谯楼之右。军器局在卫城中、城隍庙左。教场在大东门之东……”
为进一步适应防御的需要,后于永乐十五年(1421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台。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同知钱辂于各门口增置敌台。至此卫城规模乃成。
①永宁卫编制:
明代福建设有两个都司,福建都司和福建行都司,共辖13个卫和19个守御千户所。永宁卫属福建都司,隶属前军都督府。下设左、右、中、前、后5
16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个千户所。按明朝卫所建制,一般是州、县设所,若干州县置卫。大体以5600人为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百户所以下设总旗2,小旗10。每个总旗辖5个小旗,每个小旗领军士10人。但永宁卫城内实际配备旗兵6935名,加上卫城外五个防御千户所兵员5793名,合计12728名,兵力相当于通常的两个卫。永宁卫这一超常的军卫正是元末以来倭寇的侵犯,对东南海防和内地安宁构成威胁的特殊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边防重镇。
当时永宁卫城内各千户所及营房情况:左千户所,营房850间,在海宁门东街;右千户所,营房840间,在永清门西直街;中千户所,营房849间,在东瀛门东南街;前千户所,营房840间,在金鳌门南街;后千户所,营房849间,在玉泉门北街。
②永宁卫指挥机构:
指挥使1员(正三品),又称掌印,负掌理一卫之事。
指挥同知2员(从三品)、指挥佥事4员(正四品),分理屯田、验军、操营、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等军务,统称“见任管事”;不任事入队,称“带俸差操”。每遇战事,则率领所属军士,听主帅调度指挥。
知事1员(正八品)。
明初军队实行“世兵制”,军兵单立军藉,父死子代,世代相袭。军官如此,士兵亦然。在万历以前,永宁卫指挥使实际上是由阚、干、杨三家轮流担任。杨家只有正统至天顺间的杨春、杨兴、杨晟祖孙三代任此职。而阚、干两家则是长期袭此职。阚家首任此职者是洪武时阚义,和州人,以功升任。至万历时,阚家世袭任此职者有:阚俊(义子)—阚玉(俊子)—阚瑄(玉子)—阚珍(瑄子)—阚钺(珍子)—阚钟(钺弟)—阚怀韬(钟子)。
另一姓干氏,永乐时干八秃帖木儿首任此职。顺天府通州宝坻人。其后,干八秃家改姓干,后裔袭此职者有干勇(八秃子)—干殷(勇子)—干泰(殷子)—干辅(泰子)—干伟(辅子)—干临(伟孙)。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从苏州刘家港入海,至泉州寄泊”,永宁卫指挥使干八秃帖木儿曾带领好些卫城官兵参加郑和船队。任务完成后,依旧返回卫城任职。据北京故宫一部明朝《卫所武职选簿》记载,郑和奏请为沿海卫所将军参加下西洋立功者授爵,其中永宁卫8人,泉州卫4人。永宁卫授爵将军有:
指挥使司:指挥使干八秃帖木儿(宝抵人);指挥同知钟宣(善化人);指挥佥事李实(凤阳人)。 左千户所:副千户潘佑(东平人);副千户宋德(安肃人);百户徐海(全椒人);百户李忠(大兴人)。 中千户所:正千户穆斌(合肥人)。 ③千户所指挥机构:
正千户1员(正五品),副千户1员(从五品),1人掌印,1人佥书,称“管军”。掌印千户常常一人兼掌数印。 镇抚1员(从六品),职权为处理军中的刑狱,若无刑狱,则兼管军士,若百户缺额,可以代补。
每千户所各有百户10员(正六品)。凡军政事务,“卫下于所,千户督百户,百户下辖总旗、小旗”,统率其属军士听从号令。 ④守御千户所的配置:
崇武守御千户所:位于惠安县东南(由原小兜巡司址新置)。配置操海屯种旗军1221名。下移置4个巡检司:峰尾巡检司,在惠安县东北,原沙格巡司移此;小岞巡检司,在惠安县东南,原小兜巡司移此;黄崎巡检司,在惠安县东,原德化清泰巡司移此;獭窟巡检司,在惠安县南獭窟岛,原南安芦溪巡司移此。
福全守御千户所:位于府城东南43.5公里。配置差操屯种旗军575名。下移置4个巡检司:围头巡检司,在晋江县东南,原永春陈岩巡司移此;乌浔巡检司,原安溪大西坑巡司移此;深沪巡检司,在晋江东南,原府南港边巡司移此;祥芝巡检司,在晋江县东,原石湖巡司移此。
中左守御千户所:位于同安县嘉禾屿(即今厦门岛)。配置差操屯种旗军1204名。
金门守御千户所:位于同安县浯州屿(大金门岛)。配置差操屯种旗军1535名。下移置5个巡检司:田浦巡检司,在浯州屿北,原安溪源口渡巡司移此;官澳巡检司,在浯州屿北,原德化东西团巡司移此;峰上巡检司,在浯州屿东,原南安莲河巡司移此;陈坑巡检司,在浯州屿东,原晋江石井巡司移此;烈屿巡检司,在烈屿(小金门岛),原南安澳头巡司移此。
高浦守御千户所:位于同安县西南30公里。配置操海屯种旗军1258名。下移置高浦和塔头(在厦门岛)2个巡检司。 以上5守御千户所,虽是各自独立的守御单位,但军事上归永宁卫指挥。 ⑤永宁卫防御体系
永宁卫城内各千户所旗军分作三部分:征操军、屯旗军和屯种军。其中征操军又分两种:守城训练的见操军和出海守寨的出海军。出海军每年两班轮替出海守寨,称为“践更”。上半年二月中旬至夏至为一班,下半年七月中旬至冬至为一班。守寨即守水寨。福建沿海防御体制是“陆设卫,海立水寨”。沿海水寨从北向南,有烽火寨、南日寨、浯屿寨、铜山寨。水寨有自己的舟师,但又与卫所联合防汛。其中浯屿寨有战舰48艘,兵1089名,但它与永宁卫、福全守御千户所和漳州卫联合防汛。晋江境内还辖有17个寨隘,其中15个寨军事上辖属永宁卫。它们是:吴山、中寨、坑尾、沙堤、新寨、尾寨、古云、沙浦、仓后、东店、尤溪、湖边、东埔、深芦、龙尾。此外,永宁卫还辖有龙坡等12个烽火遂。这样,以永宁卫为核心,联系周围同安、惠安5个守御千户所,以及海上水寨、陆上寨隘和烽火遂,构成了守卫泉州门户的立体防御体系。大约在永宁建卫之后的150年间,泉州及附近地区得以保持社会安定,内地百姓也蒙受其福。
⑥永宁卫的给养
明前期军队实行自给制,以军屯的收入养活军队。永宁卫亦然。卫城建成初期,永宁卫屯田数额,不见记载。至万历时永宁卫屯田情况如下:左千户所屯田2所,计33.6顷,均在安溪县西南光德等里及永安等里;右千户所屯田4所,计67.2顷,一在晋江县西南之二、三都磁灶,一在南安县西三十都八尺,另有安溪县二所,一在县西北新溪等里,一在县东北来苏等里。中千户所屯田2所,计32.6顷,一在同安县一、二、三都丰塘等处,一在安溪县西北新溪等里。前千户所屯田2所,计33.6顷,俱在安溪县东北崇善等里。后千户所屯田4所,计67顷,俱在安溪县,二所在崇善等里,二所在龙涓、三洋、南斗。
自给制下,屯军耕种的屯田,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交纳一定的“子粒”,供给军官和其他守城或操海士兵。因此,屯兵名为士兵,实乃兵农合一的国
17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家佃农。以建文四年(1402年)的规定,每一屯军每年耕田50亩,要交纳24石上仓。永宁城内有永宁卫仓,就是用来收贮本卫屯军交纳的正、余粮。正粮12石供本人支用,余粮12石为本卫官军俸粮。 6.1.4.清朝
顺治三年设提督军门,统辖全省水陆军务。福建陆路提督军门,中营驻泉州府城,右营初驻泉州,乾隆七年移驻永宁卫(游击演武场设于西门外),驻右营游击一员,随配把总一名。时永宁辖10汛、兵321名,配马58匹。兵员配置:在本汛227名,拨驻梅林汛10名、沙堤汛13名、东店汛10名、厝上汛13名、杆头寨20名、邓厝汛5名、仑后汛兵6名、灵水汛5名、青石汛6名、前浦汛6名。道光十年(1830年)驻防永宁卫兵员276名,辖梅林、沙堤、厝上、东店、竿头、邓厝、仑后、青石、灵水、前埔10汛,各汛均派兵防守。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建永宁新城寨,周长59丈、宽1.3丈、高1.65丈,门1扇。同年建外高寨2处,一于外高村“西埔尾”,今已毁损无迹;另一处在该村东南隅,全长19.7米、高3.16米、宽2.5米。内可置炮数门。
康熙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1715~1718),清朝廷开始重视永宁卫城的地位。为加强永宁卫城的军事力量,派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福建巡抚陈瑸主持永宁卫城的修复工程。修建后,虽难于恢复昔日之雄姿,但也颇具规模,在泉州海防史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6.1.5.中华民国
民国8年(1919年)3月,靖国军司令官黄华秋率兵驻扎永宁。民国9年成立靖浙联军,部分入驻永宁。因兵多饷少,时向民众摊派勒索。民国30年3月,晋江县国民兵团自卫大队第一中队进驻永宁,兵员125人。至民国34年2月23日,自卫大队第一中队驻永宁计有军官4人、兵88人。上尉中队长为喻昭辉。配备轻机枪2挺、短枪6支、步枪70支、大刀6把、轻机枪子弹1500发、短枪子弹270发、步枪子弹700发、手榴弹20枚。中队驻永宁。第一分队一、二班驻深沪,三班驻围头,第二分队四班驻石湖,五、六班驻祥芝,七班驻梅林,九班驻沙堤。5月,晋江县国民兵团永宁镇队所属洋沙、双岑、竿东、厝上、金沙、联溪、永清、玉东、梅港9个保队,皆配发保队印鉴。 6.1.6.中华人民共和国
初解放,部队都借住民房。1951年,陆军28军一个连进驻外高村,借住贻庆楼。后于该村建军营。1953年,部队又于永宁北门、新城口、洋丹、港边、“孝女姑”、仓顶等地建军房,进驻高炮部队。1954年,在永宁文祠一带建军事工地,设置警戒区。
1962年撤警戒区,建于永宁的六处军房的驻军也于同年先后撤离,军房改为附近中、小学的临时课室。1963年,守备部队于永宁“西厝后”和郭坑水库南侧建营房。1983年,部队精简整编,撤外高军营。2000年,撤西厝后军营。现存有郭坑军营,常驻守备部队。
6.2.古卫城抗倭、抗日
自宋代至今天,永宁由水寨发展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军事城堡—卫,再发展到对台军事前沿阵地,最后发展为今天的城镇,在这漫长的千年发展历程中,永宁古城曾多次击溃了来犯的海盗、倭寇、侵略者,成为东南沿海展示民族气节的英雄之地。其主要战事如下: (1)抗击毗舍耶侵犯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近千名毗舍耶国(今菲律宾群岛)海盗从水澳(今永宁)沿海登陆,恣行凶暴,残杀乡民。知州汪大猷遣兵围击,俘获400余人,余者被击毙。隔年,岛夷又以海舟入寇。朝廷遂于水澳置寨,称“永宁寨”。嘉定十二年(1218年),知州真德秀又将永宁寨改“归本州(泉州)节制”,“储备军粮,葺理器甲”,整饬军纪,严令“每岁举行水教(海上操练),立诸寨巡海界分”,定期出海巡视,以备不虞。绍定二年(1229年),真德秀再次“整促水军及添创大船,葺理诸寨……使贼不敢犯”。 (2)抗元活动
元末朝政昏乱,贪污成风,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至正十四年(1234年)夏,安溪李大、南安吕光甫等率众抗元。七月,围攻泉州,各县震动。永宁沙堤人董二,“散家财,集壮士,远近美少年,闻而附者且千人”。董二自称“元帅”,起兵抗元,并计划以海路进攻福州,“出不意而据上游”。不料消息泄露,被人告发,泉州万户孙廷礼率大军镇压。董二仓卒不及,率其部众、家眷航海而去,退据同安、潮州一带。 (3)抗倭斗争
元末明初,日本处于混战时期,在国内战争中溃败的武士流亡海岛,勾结海商和失业流民,组成海盗集团,在中国沿海频繁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史称“倭寇”。倭寇开始窜犯中国北部沿海,后渐次南移,至于浙闽,而且殃及泉州、石狮沿海一带。弘治十五年(1502年),倭寇陷永宁前垒,围不克。复大举来攻,永宁卫镇抚尤天爵率军抵抗,“自造扭攻车、火炮、火鸡等器,挺身破围”。后因援军缓至,寡不敌众,卫城失守,尤天爵巷战阵亡,倭寇大肆劫掠而去。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倭寇复大举进攻永宁卫城,指挥同治杜钦爵奋勇当先,日夜固守,贼不得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初,倭寇攻永宁不下,即退去。是年,复有倭寇与内地奸民勾结,窜扰广东及福建沿海,时任漳泉水陆参将的晋江人王麟,率兵抗倭。永宁卫与崇武所军民闻风应援,严阵以待。倭寇惶如丧家之犬,逃入海中,企图遁去,王麟率军乘弋船尾随,在祥芝附近海面将倭寇团团包围。祥芝巡检司军民同仇敌忾,石湖、南浔口(今晋江衙口)守军也“纵伏兵出击”。王麟所部擒获贼酋严山老和大批倭寇,凿沉倭寇大小船只数艘。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攻陷永宁城,劫掠而去。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倭患复起,卫城百姓奋起自卫,梅林人黄澄,“集里中少年,划港以守”。倭寇攻城时,连永宁妇女也投身抗倭行列,如吴氏“督家丁拒之,躬为炊”。后因贼势猖獗,加上指挥佥事王国瑞偷安溺酒,城防松懈,寇从南门涌入,大掠数日而去。三月,倭寇再次攻陷永宁城,杀死军民无数。倭寇占据卫城后,四处劫掠妇女,遭到永宁人民的强烈抵抗,南澳总兵欧阳寨之妻郑氏“统婢出救,与其姑及夫弟俱陷贼……(郑氏)持刀黥面,骂贼不已,贼怒,焚之于火中”。同年,三月初八日,官兵计划反攻卫城,永宁港边人佘见海任千夫长,率众进攻,不克,佘见海等人阵亡。直至五月,参
18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将黎鹏举等人方率官军击退盘踞在永宁卫城的倭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春,复有倭船百余艘进犯永宁。总兵戚继光痛加截击。 (4)抗清活动
清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十九日,郑成功部将林顺在永宁招募兵员。廿二日,因走漏消息,清将韩岱率兵猝至。林顺措手不及,捐弃资粮,率所部排蜈蚣阵,手执短匕,官兵莫敢迫近,从南向北而去,不知所之。林顺既去,官兵乘势劫杀,乡民死者计2400余人。其未死者,逃匿水关沟。不料廿三、廿四日,狂风暴雨涨入水关沟,淹死者又难蚁算。林顺招兵失利后,清军在永宁一带驻扎重兵,以防郑军。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亲率部队,攻打永宁城,“所获颇多而去”。此后,永宁小东门刘应权、沙堤人董腾(郑成功之内弟)、董胄飞、董胄英等人也先后率众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随军征战四方。 (5)抗击英舰入侵
鸦片战争前夕,梅林澳成为鸦片走私的集散地之一。据庄为玑《晋江新志》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月,走私英船竟达三艘之多。鸦片即由泉州港外的梅林、大坠二处洋面分销到安溪、永春、南安、兴化各烟馆,并省城南台行店”。邓廷桢调任福建后,严禁鸦片,注重海防。道光二十年(148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三月,4艘英舰企图窜犯永宁,邓廷桢令提督程恩高主动出击,在梅林澳与4艘英舰交战。清军士气高昂,首战告捷,英舰被迫撤离。 (6)抗击日本侵略者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永宁人民同仇敌忾,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永宁行实、崇本、涵溶、豢龙和育元等小学,以100多名高年级学生为主组成“晨呼队”,每早沿街高唱抗日歌曲,呼喊抗日口号,发动民众奋起抗日。同年,王寄生(作家白刃)自菲律宾回国,领导成立永宁青年抗日救国会,公演自编自导的《金门沦陷》和《九·一八》、《流亡三部曲》、《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发动群众捐献银元支援抗战。民国27年11月4日,成立“晋江妇女抗敌后援队永宁妇女军训队”(直属中队),成员30多人,每天破晓,在永宁城隍庙前进行军训,历经4个月,于民国28年春,到泉州接受汇操检阅,获优胜奖旗一面。尔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妇女救护队,成员24人,每逢日机空袭或敌舰炮击时,妇女救护队立即抬着抬架,背上救护药品和器材,赶赴现场进行抡救工作。永宁妇女军训队还开展教唱抗日歌曲、发动侨眷侨属捐献抗日基金、参加宣传拒用日货和火烧日货等活动。
背景资料:
“7.16”日寇对永宁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民国29年(1940年)7月14日,日寇战舰2艘入侵深沪湾海域,整天轮番炮轰永宁、外高、后杆柄、下宅和郭坑等村庄,击毁许多民房,永宁农民林再锥中弹身亡。7月15日黄昏,日寇从舰上放下登陆小艇10多只,逼近海岸窥视。
7月16日(农历六月十二日)凌晨4点多,日军从抛锚于深沪湾至外高垵海面的6艘战舰上,调出200名侵略军,以4艘登陆艇和10只橡皮艇载运靠岸。分两路从外高垵和坑尾垵两处登陆。破晓时分,敌舰大炮开始猛轰附近村庄。外高贻庆楼被轰击得最为凄惨,后4架敌机从泊在外海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在永宁及附近乡村低空盘旋,大肆投弹、扫射,掩护日军分三路进犯永宁。
从外高垵登陆的日军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约80人往西进犯梅林澳,将停泊在梅林西澳仔大艟渔船45对,还有外地商船、货船总共200多艘,悉数喷泼汽油,纵火焚烧,适逢东南劲风,烈焰冲天,这火一直烧到翌日下午才渐渐熄灭,酿成俗称“六月十二梅林洗澳”血案。另一路日军闯进梅林村,纵火烧毁梅林小学和李联灯的两进古大厝。敌人挨户搜捕,发现剃光头的青年,即以刺刀毙杀,连一个名叫蔡鍫的疯子也被日军用佩刀剖刈得遍体鳞伤。梅林村有李阿渊等7人蒙难,多人因逃避不及被枪杀于单桥下。
敌人进入港边村,把新街仔二十多间商行、栈房、连同各仓库中的布匹、棉纱、大米、面粉、豆饼、猪油、西药、腊灼一并放火焚烧。日军逢人便杀。其中一小股日军不仅枪杀协美号商行老板李本、李穆兄弟,还惨杀村民7人。旧街仔10多间商店和裕美杉行放置在海滩上的数百支杉木,以及崇隆行大厝4幢、佘辉岸二进大厝两座,均被日军放火烧毁。港边成为一片火海。接着日军又进犯沙美村、岑兜村,所到之处,滥杀奸淫,日机则在空中扫射、滥轰乱炸,惨绝人寰。
从外高垵登陆的另一路日军约五、六十人,在外高村挨户搜捕。渔民高武碖被从家中藏匿处抓出来,刺杀在花生地里,村民高扶西穿着背心短裤,被日军砍杀在路边。渔民高胡脚在外逃时,也被敌人杀死在金埭村路沟旁。60多岁的老大妈郑某某,逃到村外的蛤蟆石洞中,上身往里钻,敌人竟用刺刀戳进她的臀部。此路敌军窜犯浯沙时,发现村西头帝君宫后的树丛中藏有村民,即横加扫射,结果陈佩和陈灶两人被杀。
日军入侵金埭村,在村东头遇上一个身穿制服的人,便用佩刀砍断这人的手臂,致惨死于血泊中。还有金埭村民黄昭协等多人,亦被枪杀于村西头的“田青”地里。沿外高到金埭村的战壕中,有20多个海防武装队员坚守在阵地上,悉数被日军站在战壕上居高临下扫射枪杀,还有战斗队员蔡国庆、高武正、高武洗、林乌番等在靠近梅林沪尾及港边路边,或被枪杀、或被刺刀戳腹而惨死。还有安海、泉州、南安等地商人从港边逃到永宁南门口,遇到敌兵,藏在“田青”地里,也全被扫射杀害。日军继则侵入永宁城,旋即又从永宁闯进西厝村,枪杀甫由永宁逃至西厝的老华侨王连翘。后敌人又放火烧毁郑文滔的二进大厝。有一从菲律宾归来的华侨郑延寿被敌人用佩刀砍伤颈部,劈掉一边耳朵,昏迷在血泊中,后又被拖到郑文滔大厝门口的火堆中烧。敌军后窜入沙堤村,村民纷纷外逃,唯独董群姐的老母亲洪阿情,自认为已是高龄老人,日兵不致于下毒手,岂料敌人路过其家门,立即开枪将她击杀。敌人发现村中没人,便射杀耕牛和家狗出气,然后四处纵火,把龚丕益、董金定、龚承贵等18座二进古大厝一举焚烧。董群炮的母亲李阿年80多岁了,双目失明,不能外逃,就烧死在火焰之中。龚氏宗祠是益群小学校舍,门前左右两侧画有二幅抗日救国的漫画,敌人看了,便喷上汽油,一把火将其烧毁,祠堂内数十条渔网、数百枝大竹和其他捕鱼工具全被烧毁。
从坑尾垵登陆的日军主力60多人,在敌机敌舰猛烈炮火掩护下,沿途鸣枪直逼永宁城,从白厝街攻入北门,迅速占据座落在观音亭的制高点宁东楼,插上日本旗,作为临时指挥部。敌人分兵数路,四处逞凶,施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大街头邓氏家具店的蔡姓漆匠(惠安人),被日本鬼子双臂反绑吊在隘门上砍头,血淋淋的头颅紧贴在背上,惨不忍睹。南门郑孔钗老夫妻因不愿为敌人带路,被鬼子惨杀于大深沟中。敌人又将王氏宗祠(当时永宁镇公所)和竞新女学的校舍烧为废墟,并放火烧了石埕头饭店。许多村民来不及外逃,躲藏在床底下,紧贴壁根,敌人便用刺刀朝床内乱戳。小街有个姓蔡的村民,名叫班头炎,天一早手提碗糕油条出门叫卖,也被敌人刺杀,有个外乡人,早晨赶来永宁医院看望女儿,刚刚到北门石将军庙口,就被敌机炸去一条腿。还有下营高标从走过中街,被敌人开枪射杀。暴戾恣睢的侵略军冲入某家中,将其十七、八岁的女儿轮奸。侨妇某某与孙儿媳及孙女,也均遭日寇奸淫。
19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日寇“7.16”登陆永宁,残踏过永宁,梅林、港边、沙美、岑兜、外高、浯沙、金埭、西厝、沙堤等村。敌机轰炸殃及郭坑、下宅、后杆柄。日寇侵扰13个村庄,杀害村民80多人,伤10多人,妇女多人被奸淫;烧毁大小渔船、商船、舢舨、货舶200余艘,烧毁行店、仓库、栈房40多间、校舍3所、洋楼房屋50多座;炸毁洋楼6座,大量货物被烧毁,损失惨重。 (7)塔山剿匪
解放初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残兵散卒和各地匪特狼狈为奸,经常在晋江沿海一带进行骚扰。为打击匪特,政府(驻永宁)部署开展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围剿了匪首蔡角与其同伙,击溃了900多名匪特,击毙了匪特林角、李渊土、林判等,并以塔山为主战场展开了历时两年的剿匪斗争,基本根除了匪患。
6.3.古卫城历史地位
据上述,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永宁古卫城的性质为海防军事重镇,是对外抗击倭寇、海盗、侵略者的侵扰,对内维护地方的安宁。其次,结合海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则永宁古卫城是中外交通的门户,海外贸易的重地、历史悠久的侨乡。
综上,永宁古卫城的历史地位为:东南沿海海防军事重镇,争取和平的英雄之地,海丝之路的重要门户,历史悠久的著名侨乡。
6.4.古卫城主要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永宁镇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姑嫂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城隍庙;以及石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岫寺摩崖石刻、永宁卫石刻、李子芳烈士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慈航庙、“7·16蒙难纪念碑”、岑兜古盐场等8处。其中位于永宁古卫城的文物保护单位有:永宁城隍庙、永宁石刻、董云阁烈士故居、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慈航庙等5处。另外古城内还保存有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闽南古大厝及华侨民居建筑、及其保存完整的永宁古街等。 6.4.1.文物保护单位 (1)永宁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于1996年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间,清道光十五年(1835)扩建,据有关资料考证,原永宁城隍庙规模仅限于现有的后殿。经由乡贤蔡名标发动各方善信,捐资进行扩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再由港边村乡贤佘马堆前往菲律宾,向乡侨筹募资金加以大修。
城隍庙位于南门与小东门之间,坐北朝南,为三落五开间的合院式传统大厝,建筑面积1047平方米,占地总面积2800平方米。以中轴线为基准,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主殿、和左右厢房组成。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前有檐楼,抬梁式木结构。前后殿均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余为单檐歇山顶。城隍庙主殿除祀奉城隍外,左右奉祀有城隍夫人、阎罗王、天妃及广泽尊王等尊神,城隍像前还祀有文武两位判官。左边的判官手里拿着“生死薄”,右边判官手里拿着“善恶薄”,显示出城隍庙所供奉的是管理亡魂的神灵,是“剪恶除凶”之神。右侧的判官俗称武判,通常由古代英烈担任,如伍子胥、张巡、许远等历代名将,左边的判官俗称文判,这位文判的俗身,是唐代名臣颜真卿,他刚正不阿,讨伐安禄山叛乱有功,封鲁郡公,道教封他为“北极驱邪左判官”,整个城隍庙内近百尊神像,俨然一派封建王朝州府衙门的缩影,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建筑艺术结构严整、精美。其书法、联文、以及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精湛,号称“三绝”。门楼两侧的“雷厉”“风行”四个石刻大字,书法遒劲、端庄大气。拜亭两侧的清代石雕狮子栩栩如生,雕工精湛,堪称石雕精品。庙内尚保存道光重修碑记、碑序各一方,对研究清代闽台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慈航庙
慈航庙又称中亭观音宫,位于永宁观音亭境。1998年被石狮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慈航庙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主庙分前后两部分,庙前左右有钟、鼓楼。庙中石碑记载,该庙始建于隋代,历代有重修。该庙奉祀男士观音。庙中有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教育家陈棨仁亲笔题写的多幅手书。其中,有庙前石柱上题刻的对联:“亭以中名,挂汉平分塔影;音从观悟,倚栏来看潮声。”巧妙地将中亭观音四个字嵌入永宁的山水景物,为后人所称道。 (3)永宁石刻
永宁石刻位于古城内东北隅益辅山上,山岩宛伏,有崖刻多处,统称“永宁卫石刻”。1990年5月,被列为石狮市级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崖刻包括“镇海石”及其背面“水端台”(楷书,竖刻,字径61×47厘米)、“骊龙珠”(楷书,竖刻,字径3 7×48厘米)、和附近“吟风弄月坛”(楷书,横刻,字径28×38厘米)、“渐入佳境”(楷书,横刻,字径33×27厘米)以及两幅诗匾。
其中,镇海石崖刻系一长方形巨石,高6米、基底每边3.3米,贴迭在另一块大石上。其底部略呈椭圆状,与基石接触面极小,有如风动石一般。字阴刻于巨石临海一面,竖向,阴刻楷书“镇海石”三字,笔力遒劲。字幅高3.6米、宽1.4米,甲字径60×50厘米。“镇海石”三字相传是明朝抗倭名将俞人猷在永宁时题写的。只因年代已久,风化腐蚀严重,题写下款姓名已剥落,无从稽考。
两幅诗匾一 刻于镇海石左侧一摩崖上,系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三月,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作《由湄洲扬帆至永宁登观海亭》七律二首。(一):千里扬帆一瞬过,海天漠漠思如何。频年涉险心无敛,此日乘涛兴益多,岂以疏狂轻浩渺,祗缘忠信失风波。苍山历历舟前渡,独倚高牙击揖歌。(二):群峰尽处一亭孤,振袂登临眼界殊。华表风清来鹤驾,沦江波净见骊珠。云中楼阁如图画,烟外帆樯似有无。六载遐方双鬓改,侧身北望独踌蹰。下款署为“隆庆六年三月奉议大夫温陵郡丞前司徒郎、丹阳少鹤山人丁一中书”,未有“张宏谟、千户穆廷仪刻石”小字题刻。该石刻楷书,竖刻,字幅高2.1米,宽1.37米,单字径10×10厘米。
两幅诗匾二 刻于观日台下侧一摩崖上,系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冬,晋江著名书画家王朝佐唱和泉州通判陈尧典的五律诗一首。题称《奉和大
20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宗公少华先生纪观海亭诗》:名公标胜境,水树隐车幢。结构云霄上,临窥沧海东,□驱先□待,□□若有通。因忆禅元化,振衣苍霭中。下款署为“壬寅(1542年)冬至前二日,门人一江王朝佐□□书”。石刻楷书,字幅高85厘米,宽125厘米。竖刻。单字径9×7厘米。该题刻因年代久远,风化较严重,虽有数字难以辩认,总体尚属完整。 (4)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
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俗称“探花墓”,位于永宁岗内山土地宫后,圆形封土结构。陈有纲,字用谦,号豫庭,永宁人,于明万历甲辰年(1604年)中武进士,殿试第三名,探花及第。1996年,该墓由国内外后人重修。1998年2月石狮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董云阁烈士故居
故居位于永宁古城后山境。董云阁 (1908-1931年)又名董光泰,永宁人,1920年随父到菲律宾,1925年回国就读于集美学校,1926年参加革命,1929年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是当年中国共产党福建省领导核心13人之一。1931年被捕,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故居建于1930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4平方米,是一座水泥框架结构、高两层的洋楼。最上层还有1座仿古风楼。进入大楼厅后,有1座回廊式楼梯通往二楼。楼房整体深受南洋建筑风格的影响。如一、二楼大门与骑楼的建造特点,尤其是拱门及半月形门窗、细部装饰更带有明显的南洋建筑特征,而洋楼内部结构及布局却充满闽南传统文化气息,一些细部装饰,采用凤凰、牡丹、蝙蝠等吉祥图案,生动活泼,整幢楼房呈现中西方建筑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
故居于1998年2月,经石狮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4.2.传统民居(古厝)与洋楼 (1)林元品故居(大夫第)
位于永宁社区西门外林厝祠堂边,亦称“大夫第”,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现为二落传统古厝,临街围墙已经倒塌,连同部分石埕已改建成为店面。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6平方米。原古厝右有护厝,后有轩房,其门庭高昂,两侧各有耳房一间。内有石铺的天井。双边厢房相向,井然有序。在宽敞的厅堂前,一式木刻窗屏,工艺极为别致,花格上配有四季花草的浮雕,颇为古雅。厅中顶梁上,至今犹悬挂着一个圣旨盒,盒面雕有“奉天诰命”四个金字。盒内有两卷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诰封圣旨。这两卷圣旨系嘉庆皇帝因林元品“克襄王事”,封赠其父亲及祖父为“奉直大夫”的两通制诰。其中,赐给林振嵩的制诰写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资父事君,臣子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宏锡诰之恩。尔林振嵩乃捐职州同知加二级林文浚之父,善积于身,祥开阙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兹以尔子克襄王事,赠尔奉直大夫,锡之诰命……”制诰背后有毛笔墨书“爵字七十六号,林文浚”,“贰”等字样。至今,此两卷圣旨一直被“日茂”后裔奉为至宝。“大夫第”正厅中原挂有许多祖宗画像,至今仅保存有“日茂”始祖林振嵩及林元品画像。
宅主人林元品(1757~1826年),又名林文浚,号渊岩。晋江永宁(今属石狮)人,为清代台湾鹿港著名郊商。幼年居住永宁,成人后赴台湾经商,乃台湾著名郊商,执鹿港商界之牛耳。曾因军功授职州同知加二级,嘉庆六年(1801年),嘉庆皇帝颁旨封赠其父林振嵩、祖父林攀芝为奉直大夫。 (2)宁东楼
宁东楼坐落在永宁观音亭境,位于永宁最高处,是永宁标志性建筑。二楼石柱上镌刻的一对冠头楹联:“宁驾念鳌最高位置,东升玉兔发越光辉”,形象地阐述了这座大洋楼不但气势雄浑,且占尽永宁的地利。
该楼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永宁旅菲同乡会第三届会长陈植负所建,建筑占地97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56平方米。建筑前有围墙围合的石埕,建筑平面及规格结构都很高大宽敞。一进大门, 即为前厅。厅之左右,各有两间大房。厅后的后轩廊上,一列4间后房。廊道上建有分合式人扶梯,可登二楼,直至三楼。
1935年,曾当校舍。1940年,该楼被日寇占为临时指挥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永宁农民协会、永宁民兵营的活动中心。1954年,台海局势紧张,永宁地处前沿,部队在宁东楼及附近——带民房建设军事工地,设置“警戒区”。宁东楼内住许多苏联专家和解放军首长。于是,宁东楼成了监察台海动态的一个前哨了望站。1962年,随着警戒区的撤销,宁东楼回归为民居。 (3)汉林楼
位于永宁小街,俗称“小街大楼”。旅菲华侨蔡泽洽建于1947年,1949年峻工。该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41方平米,建筑前有围墙围合的石埕,是一座颇具气势、线条简练,具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风格的三层大洋楼。房子的结构很独特。采用前七间、后七间的格局。一层和二层各14个房间,再加上第三层两间,共有30间房。除了二、三楼拱台上有彩色瓷片剪贴的“江山多娇”、“汉林楼”等匾额及花饰外,其余门窗、柱子均用白色石料雕成,鲜有花草,颇显朴素大方。
1952年,汉林楼成为十五区人民政府办公楼,1962年回归为民居。汉林楼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私改造、农业合作化、三面红旗等各个不同时期的风雨历程。 (4)霞源古大厝
霞源古大厝系陈荣仁祖父所建,平面为带有石埕及围墙的三落三间张双护厝传统大厝,占地面积为87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5平方米。北边护厝前设曾为典当,后作书房。南边护厝前辟小花园,后建厨房。屋宇外墙下砌条石,上叠褐色方砖。其凹寿大门则与2个角门构成“同”字状,显示高贵气派。凹寿双侧,下有浮雕底座,中为粉垛,上饰砖雕,所刻花乌梅兰,俊逸生动。其石埕系用花岗岩石板平铺。石埕南边建一石舂屋,备以节日舂米之用。围墙底部,皆用角石平砌,上部则以红砖堆叠。 (5)白刃故居
白刃,晋江(今石狮市)永宁人,原名王寄生,诞生于1918年农历九月初八。14岁到菲律宾,初当学徒,后做店员,半工半读。1935年在菲参加抗日救国会,参与“华侨商报”等抗日报刊的编辑工作。1936年回国,在永宁组织“永宁青年救国会”,1938年10月,他投身革命,1939年分配到山东八路军115
2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师工作,历任干事、报社主编、电台台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职作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归侨文艺协会顾问、中国南音学会顾问等职,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白刃创作大量优秀作品,经典著作如《战斗到明天》、《南洋漂流记》、《兵临城下》、《白刃文集》等。
白刃故居位于永宁北门街“下新厝”,系民国初年建的古大厝。平面为二落五间张单护厝,坐东北、面西南,占地面积为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厅堂宽敞,古香古色。厅中供奉王氏先祖牌位。两边大木柱,颇为壮观,两侧对联均己剥落,柱上字迹亦已模糊难辨。大厝有围墙,高1.8米,底部用条石砌成,上竖一长列石窗棂,形成一个个格窗,整齐而美观。围墙内有花岗岩石铺成的大石埕,墙外有池塘,曰“下新厝池”。 (6)其他
永宁古卫城内主要民居
名称 高景堂 陈安石 倪维川 黄国华 尤芳德 高铭篇 张清添 高国瑞 张金狮 张建业 赵国伟 黄鸿再 刘宗情 雷丰山 李明选 林和平 董群雄 黄清勇 黄来成 高育群 陈木权 陈安山 祖屋 苏德胜 陈山水 龚金柱 高国荣 李金鍊 黄永胜 高和风 高忆芳 高亚利 高积斌
位置 H-001 H-002 H-003 H-004 H-007 H-008 H-009 H-010 H-011 H-012 H-013 H-014 H-015 H-016 H-017
建造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80年代 建于50-8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清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概况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455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67平方米,建筑面积189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38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319平方米,建筑面积74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56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57平方米,建筑面积19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374平方米,建筑面积57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46平方米,建筑面积11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75平方米,建筑面积18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102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99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349平方米,建筑面积51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141平方米,建筑面积23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61平方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52平方米,建筑面积28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194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39平方米,建筑面积12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84平方米,建筑面积15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72平方米,建筑面积16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71平方米,建筑面积32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169平方米,建筑面积9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106平方米,建筑面积9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11平方米,建筑面积9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52平方米,建筑面积27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7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327平方米,建筑面积27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451平方米,建筑面积37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29平方米,建筑面积30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261平方米,建筑面积32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64平方米,建筑面积17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49平方米,建筑面积16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3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平方米。
22
H-018、019 建于80年代后 H-020 H-021 H-022 H-023 H-024 H-025 H-026 H-027 H-028 H-029 H-030 H-031 H-032 H-033 H-034 H-035 H-036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80年代 建于50-8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80年代 建于清代 建于50-8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高铭声 刘雪 邱胜利 张惜治 蔡文彬 高健康 高铭恩 姚志雄 高启忠 高凯旋 李丽双 高宜安 高国兴 高水忍 林清流 高武林 高挺泽 董坚跃 高德艳 董光标 高连华 郑周建 王雄 董群江 董欣汉 董光标 魏昆仑 高明基 吴珠治 王清海 李渊源 陈增强 高飞 高金水
H-037 H-038 H-039 H-040 H-041 H-042 H-043 H-044 H-045 H-047 H-048 H-049 H-050 H-051 L-029 L-033 L-034 L-035 L-036 L-037 L-039 L-040 L-042 L-043 L-044 L-045 L-046 L-047 L-048 L-049 L-050 L-051 L-052 L-053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50-70年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94平方米,建筑面积15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86平方米,建筑面积18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97平方米,建筑面积21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214平方米,建筑面积60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44平方米,建筑面积21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53平方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265平方米,建筑面积49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407平方米,建筑面积47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52平方米,建筑面积28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238平方米,建筑面积47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271平方米,建筑面积51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432平方米,建筑面积36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38平方米,建筑面积19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1平方米,建筑面积19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73平方米,建筑面积13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石屋,建筑占63地平方米,建筑面积11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石屋,建筑占地73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65平方米,建筑面积8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55平方米,建筑面积9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64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33平方米,建筑面积6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92平方米,建筑面积16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28平方米,建筑面积24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占地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南北向布置,现代石结构,建筑占地65平方米,建筑面积19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石结构,建筑占地76平方米,建筑面积14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占地104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74平方米,建筑面积289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92平方米,建筑面积10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11平方米,建筑面积20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75平方米,建筑面积13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61平方米,建筑面积11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占地58平方米,建筑面积14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砖石结构建筑,建筑占地126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07平方米,建筑面积20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174平方米,建筑面积24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71平方米,建筑面积6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96平方米,建筑面积16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124平方米,建筑面积36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54平方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
23
蔡贤渊、蔡贤派 L-054 高墩 陈烟弟 红段 高武扁 刘重庆 林秀英 黄塔
L-055 L-056 L-057 L-058 L-059 L-060 L-06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陈植桂 王台坑 李康毓 张维容 董水阳 张天福 董显超 施乌定 高挺石 蔡显祖 郑辉煌 陈困 王雅真
L-062 L-063 L-064 L-065 L-066 L-067 L-071 L-073 L-075 L-076 L-077 L-078 L-079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平55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206平方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71平方米,建筑面积13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43平方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23平方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79平方米,建筑面积149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89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12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5平方米,建筑面积129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3平方米,建筑面积11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135平方米,建筑面积20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94平方米,建筑面积14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4平方米,建筑面积8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3平方米,建筑面积6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84平方米,建筑面积26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46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46平方米,建筑面积4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47平方米,建筑面积6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54平方米,建筑面积14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9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21平方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06平方米,建筑面积189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89平方米,建筑面积16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316平方米,建筑面积55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非传统形式番仔楼,建筑占地37平方米,建筑面积7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69平方米,建筑面积20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31平方米,建筑面积9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64平方米,建筑面积11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7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69平方米,建筑面积12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5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9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78平方米,建筑面积24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
24
陈焕海、陈焕乐 L-080 蔡贤祖 陈瑞塔 施婉茹 龚红线 陈武扁 陈焕培 陈河清 黄连治 陈振荣 陈增派 陈永固 陈天锡 陈芳藻 董金派 董欣谋 董欣强 董建国 董琼林 董清耀 周清河 董川 董志伟 董文 邱文革 董光镖 林英文 陈瑞 蔡炳义
L-081 L-082 L-083 L-085 L-086 L-087 L-088 L-089 L-090 L-091 L-092 L-093 L-094 R-028 R-029 R-030 R-031 R-032 R-033 R-034 R-035 R-036 R-037 R-038 R-039 R-040 R-041 R-042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高挺水 陈清河 蔡树 陈德树 陈德通 高永生 王培英 刘树鹅
R-043 R-044 R-045 R-048 R-049 R-050 R-051 R-052
建于清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50-70年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清代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80年代后 建于明代 建于清代
南北向布置,传统形式番仔楼,建筑占地52平方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69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63平方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81平方米,建筑面积15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49平方米,建筑面积4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69平方米,建筑面积12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46平方米,建筑面积4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33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4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3平方米,建筑面积2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14地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25平方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11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01平方米,建筑面积21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15平方米,建筑面积14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44平方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63平方米,建筑面积113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47平方米,建筑面积44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30平方米,建筑面积5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4平方米,建筑面积4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75平方米,建筑面积13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6平方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14平方米,建筑面积16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87平方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53平方米,建筑面积10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44平方米,建筑面积279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65平方米,建筑面积12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142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69平方米,建筑面积13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83平方米,建筑面积15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252平方米,建筑面积20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484平方米,建筑面积29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572平方米,建筑面积49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217平方米,建筑面积26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264平方米,建筑面积64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347平方米,建筑面积192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688平方米,建筑面积557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868平方米,建筑面积738平方米。
25
高祖利、高龙秋 R-053 黄月华 陈德通 陈霞 干献忠 张天福 明珠 高连塔 高燕辉 高燕辉 陈清传
R-054 R-055 R-056 R-057 R-058 R-059 R-060 R-061 R-062 R-063
邓连柱、邓迦南 R-064 庄雅真 陈焕再 邓安庆 姚庆传 陈增润 陈清德 陈文周 陈焕柳 陈天恩 陈庆元 陈增潭 陈焕德 陈柱、陈联登 李连辉 林朝章等
R-065 R-066 R-067 R-068 R-069 R-070 R-071 R-072 R-073 R-074 R-075 R-076 R-077 R-078 X-001
林再和、林朝池 X-002 林朝冷 林朝冷 林惠挺 林金祥 十三架 莺山书院
X-004 X-007 X-008 X-009 X-010 X-01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林贵福、林志强 X-012 林朝进、林贵溪 X-013 董伦赤等 董忠 郑勋标 蔡绍延故居 施丽萍
X-014 X-015 X-017 X-018 X-019
建于清代 建于清代 建于清代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民国时期 建于50-80年代 建于80年代后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99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322平方米,建筑面积245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古厝,建筑占地366平方米,建筑面积23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503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建筑占地385平方米,建筑面积37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番仔楼洋楼,建筑占地479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石屋,建筑占地225平方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现代形式的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11平方米,建筑面积404平方米。
林建康、林建聪 X-020
6.4.3.其他石刻
永宁文祠岩刻,位于文祠东侧石岩上。刻有“尽瘁捐躯”四字,楷书,字幅高0.9米、宽 1.2米,单字径38×27厘米。旁附题:“钦差大臣沈葆桢为奏请赐恤世袭云骑尉陈维礼立。光绪三年。民国十二年,男克庚泐石。”
马鞍石崖刻,永宁城隍庙大门门右侧之马鞍石上有崖刻“靖国保民”四字。楷书,横刻,字幅高72厘米,宽275厘米,单字径60×46厘米。旁附题“民国八年三月、靖国军司令官黄华秋先生率兵莅此,弥斗兴学、各界欢呼,爰是勒石纪念。绅商学界敬立。”字幅高90厘米,宽106厘米,楷书,竖刻,单字径8×10厘米。 6.4.4.宗教建筑 (1)鳌南天妃宫
鳌南天妃宫位于永宁卫城内南门境。祀妈祖。相传始建于宋代。至今庙中尚存有一妈祖浮雕石像(长59厘米、宽31厘米),头戴乌巾,与后来的妈祖塑像有很大不同。据专家考证,乃宋代石像。古时,商船可沿梅林港驶入南门装卸货物。今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印度和东方写本部阅览室保存着一套清代闽南海澄、漳浦的民间道教科仪书,其中《安船酌献科》,记载沿途所经各海口、岛屿必须祭拜的宫庙及海神,并附有清代闽南民船往“西洋”、“东洋”、“下南”、“上北”的航行路线。其中从海澄北行至浙江、江苏、天津的“上北”航线,到晋江必须祭拜“围头妈祖、永宁天妃、松系(祥芝)土地、大队(坠)妈祖”。可见当年永宁天祀宫香火之盛,亦可推知永宁港在南来北往航线上的重要位置。现状天妃宫为一新建仿闽南石屋式样的现代建筑,朝西南方向,宫前为一小广场,广场西南端建有一简易照壁,整个建筑占地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3平方米。 (2)永宁梅福庵
永宁梅福庵俗称小街观音宫。位于下街26号。该寺肇自清光绪庚辰年(1880年),普陀山僧人善修奉观音佛像入永宁,择于小街建庙,经乡贤蔡恢扬首倡,与善修两度赴菲募捐,历五年,于光绪乙酋年(1885年)动工,己丑年(1889年)竣工。继后并土地公宫建成大雄宝殿,塑佛像28尊,命名为“梅福庵”。庵内有《新建梅福庵碑记》一方,辉绿岩质,记述兴建梅福庵的经过。另有《新建梅福庵募捐小引》碑记,罗列了捐款人和捐款额,其中记有菲律宾岷尼蚋(现马尼拉)、住教鄢、怡朗的永宁侨亲70多个捐款人姓名,还记有当时永宁捐款商家的商号24个。它为永宁华侨史和清代永宁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份翔实的数据。该庙于20世纪70年代后梁倾圯,80年代重修,1984年翻建钟鼓楼、修建中亭。2004年将大雄宝殿及帝君公宫(保生大帝庙)合建为四层现代式样的建筑,仅在屋顶处采用了仿歇山式,底层供奉三世尊佛、保生大帝,二、三层为讲经堂及供奉诸佛。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 (3)鳌西古地晏公庙
鳌西古地晏公庙位于永宁中街35号,始建于清代,为二落式传统石厝,南北向布置,一进为庙门,院落内有一古井,建筑占地13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4平方米。 (4)五显宫
五显宫位于永宁顶街37号,始建于清代,后重建,为传统石屋,南北向布置,建筑占地50平方米,建筑面积46平方米。 (5)开坊赵帅府
位于观音亭街4号,始建于清代,后重建,现为南北向布置,建筑占地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 (6)临水宫
又称东庵,泰山夫人宫、色仔妈,位于娘妈台东侧,面海,旁有一石塔,据口碑文献原为三落大厝,后于倭寇陷城时逐废,今在白厝街东留有遗址,尚可见许多长石阶。现临水宫位于镇海石公园东侧,为一仿传统古厝式的现代混凝土建筑、建筑东西向布置,前有一小广场及其照壁,占地108平方米,建筑面积58平方米。 (7)莺山娘妈宫
又称西庵,位于莺山,原为五落大厝,后废于倭患,现为二落三间张仿传统古厝式样石屋,石屋西建有副房,建筑前有一石埕,南北向布置,占地357平方米,建筑面积213平方米。 (8)筲王府
筲王府又称真人宫,位于小街西段,始建于明代,现为当代仿古石屋,南北向布置,建筑占地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平方米。 (9)徽国文公祠
又称鳌水书院、文祠。位于永宁观音亭境,为全城最高处,紧邻观日台、镇海石等。现殿宇一列三厅,中奉徽国文公(朱熹),东祀关圣帝君,通称文武
26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两圣。墙外之东南角,有一石亭,内立二碑,乃为纪念永宁教育先驱陈用之及陈愈在永宁启学所立。东厅前埕角有一香桧树,大门外有照墙,墙东壁下有一纸炉,供焚化城内废弃之字纸。建筑占地为137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
鳌水书院历经倭患,仅余残迹,直至清乾隆年间重建,方成后来之规模。文祠中原来有魁星楼,为永宁举子会文处。楼上祀五文昌。后辟为小学。现在恢复为文祠。 (10)武圣殿
武圣殿位于城隍庙东侧,祀北极玄天上帝,现改为紫树林寺,为二落单护厝仿传统古厝式建筑群,建筑南北向布置,前为一广场,二落建有戏台,东侧护厝为二层混凝土建筑,建筑占地158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3平方米。 (11)其他
永宁古卫城内主要寺庙
名称
位置
建造年代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清代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始建于清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清代,后重建始建于清光绪15年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清代,后重建始建于清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
概况
南北向布置,二落仿古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336平方米,建筑面积276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石屋,建筑占地40平方米,建筑面积21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石屋,建筑占地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平方米。 传统石屋,建筑占地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
东西向布置,仿古古厝,建筑占地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 南北向布置,传统石屋,建筑占地18平方米,建筑面积9平方米。 二落仿古式现代建筑,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平方米。 传统石屋,建筑占地50平方米,建筑面积47平方米。
现代仿石屋建筑,南北向布置,建筑占地128平方米,建筑面积53平方米。 现代仿石屋建筑,南北向布置,建筑占地50平方米,建筑面积31平方米。 现代仿石屋建筑,南北向布置,建筑占地40平方米,建筑面积34平方米。 现代仿石屋建筑,东西向布置,建筑占地30平方米,建筑面积14平方米。
鳌西保生大帝宫 永宁街17-21号 六姓王府馆 西门土地公庙 拾保大人 鳌南章帅府 玄坛宫 真武殿 梅福寺 溪源藩王府 白马宫 火神庙 石将军庙 6.4.5.祠堂
永宁三居西门外 永宁街97号 永宁街28号 南门街 小东门 北门街头 小街26号 水关北 永宁水关 场口街 北门外
古卫城内祠堂众多,主要有董氏宗祠、王氏宗祠、林氏宗祠、高氏宗祠、李氏宗祠等,这些宗祠、家庙、祖厝等建筑多为近年来重建建筑,建筑多采用传统古厝形式,多为二落大厝,室内雕刻精美、细致,并多采用彩绘,整体富丽堂皇。
永宁古卫城内主要祠堂
名称 济阳衍派 董氏祠堂 董氏祠堂 蔡氏祠堂 董氏祠堂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
位置 水关街32号 CT-002号 水关后山23 CT-004号 CT-005号 CT-006号 CT-007号 CT-008号 CT-009号
建造年代 现代 始建于明代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现代建筑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现代建筑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
始建于明代,危房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始建于明代,后重建现代建筑
概况
南北向布置,仿古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古厝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古厝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建筑
27
高氏祠堂(新、旧) CT-010号 南门打铁巷17 高氏祠堂 南门打铁巷5 清河衍派
南门英西巷11 王氏宗祠 陈氏宗祠 骠骑将军宗祠 霞陈宗祠 张氏宗祠 黄氏祖宇
CT-012号 CT-013号 CT-014号 CT-015号 CT-016号 CT-017号 CT-019号 CT-020号 CT-022号 CT-023号 CT-024号 CT-025号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太原衍派 京兆衍派 陇西衍派 6.4.6.遗址 (1)城墙遗址
CT-026号 CT-027号 CT-028号
始建于明代,后重建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仿古式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建筑 南北向布置,现代建筑
永宁古卫城遗址位于永宁小东门口,乃由一堆古城石砌成。上置有一作为标志的大石。上刻“永宁古卫城遗址”7个篆字。永宁,宋为水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改为卫。翌年,遣泉州卫指挥佥事童鼎建卫城。清《晋江县志》载:“城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羸、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后该城历经明嘉靖“陷城”和清初“迁界”二次浩劫,许多城墙已被破坏,不复旧观。清·康熙年间,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殡曾主持重修,到了清末,据余煌焕《清末永宁概况》一文记载:“永宁卫城在清末光绪年间所遗之城墙,自北门经大东门至小东门,尚多完整。系用石块建筑,坚固而雄壮,而南门及西门,只存残缺之城基,城楼早废。新城在小东门缄边,四方形,只一门,城墙完整。内有营房颓废之墙壁,土铸大炮十余门,大者二干余斤。”及至建国初期,永宁卫城北门段及小东门段尚保持较完整。在北门石将军庙之东西两个部分,城墙墩实,城壕深邃,犹觉壮观。在小东门一段,亦是城石层迭,雄伟竣立。后又经历了大跃进及农田水利建设,开大井、筑渠道,大家各取所需,充分利用,城石被挖掘一空。现北门段已建满民房,小东门段则仅剩一丘黄土。 (2)闽海局关遗址
永宁闽海局关遗址 康熙年间,清政府收复台湾,福建沿海“开禁”,永宁港(包括梅林、外高、沙堤等港口)复苏之后,海上交通、港口贸易又趋繁荣。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在永宁设立“闽海局关”,征收出入口税。其关址设于现永宁镇小街观音宫边,属泉州法石口馆(法石海关)管辖。民国初年,改称“永宁海关”。民国七年(1918年),永宁海关在梅林港设立派出机构,称水司馆,遗址在今梅林村西尾黄厝祠堂后面。永宁海关一直延续至1939年。 6.4.7.其他
(1)莺山书院(西门十三架)
在永宁社区西门,又称“大书房”。位“日茂”屋群还另有一附属建筑。建于清代,为永宁林氏子弟的课读处。其建筑规模至20世纪60年代保存尚好。现存为二落五间张双护厝传统古厝,南北向布置,大厝有石埕,院墙、院门、并点缀着盆景假山,花木争妍;书院中,窗屏上名人书画流金溢彩;墙壁上,泥塑木雕工艺精湛,内容包括花鸟鱼虫、四季吉庆、八仙祝寿、二十四孝等,形象栩栩如生,线条清晰流畅。书院西侧有一片桃花园林,配以书轩楼阁,甚为幽雅。建筑占地4480平方米,建筑面积2185平方米。 (2)水关沟
永宁古城建于山坡上,其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水关沟则是古城中的主要排水渠道,该沟起自北门境,顺水关街横过大街,经小街出城,全长约57丈,宽约2米,深约2.1米,除入口一段外,上皆覆盖石板。 6.4.8.街巷
永宁老街,又称剖腹街,西起西门永清门旧址、东到中开坊,全长约450米,宽约4-5米。曾是永宁商贸街(改革开放之前),街道两侧积聚着商业、金融、邮政、政府办公等功能的建筑群,建筑多为二层。老街路面原为石头铺成。上世纪80年代,大小不一的街面石换成了四方石。后来,又被盖上了一层水泥。永宁古称八卦街,分为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北门街及水关街、场口街、白厝街、小街、永进巷等,曾在明清时期也非常的繁华热闹。
6.5.三十二铺境文化
明清泉州地区的海禁和对外防守,使得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大为加强,直接导致铺境制度的产生。铺境制度是“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的泉州府实行的一套完整的城市社会空间区位分类体系”。铺境的作用,除了管理户籍,征调赋役,还要传递政令,敦促农商,并向地方政府提供一定信息,以资行政。
明清时期,官方在接受宋明理学为正统模式之后,为了营造一个一体化的理想社会,朝廷及地方政府需要不断通过树立为政和为人的范型来确立自身为民众认可的权威。官方积极从民间的民俗文化中吸收具有范型意义的文化形式,设置祠、庙、坛,其所供奉的神灵,在这个过程中,民间通过模仿官办或官方认可的祠、庙、坛、社学等类兴建的民间神庙。在此改造和转化的过程中,官方的空间观念为民间社会所扬弃,并在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各个铺境单元中,每个境庙都有作为当地地缘性社区的主体象征的祀神,民间信仰与铺境制度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对传统社区空间产生深刻的影响。铺境空间的形成过程深受民间信仰的影响,处处留下民间信仰的印记。
永宁古卫城内分为三十二铺境。从当时朝廷的角度来看,这是为了加强地方社会的控制,然而,从民间的角度出发,铺境制度同民间信仰的结合,使官方的空间观念为民间社会所扬弃,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划分体系。在此过程中,特定的信仰在特定区域内获得居民的普遍认同,城市空间被重新整合,形成具有明确的区域范围、固定的社会群体以及强烈的心理认同地域性社会——空间共同体。
三十二铺境内有其各自的保护神,由该境百姓奉祀。这种小聚落的形成实际上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种以共同信仰为核心的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表现为祭祀同一个神灵,进而形成一定祭祀圈,最终成为以共同信仰为核心及纽带的聚落组织。福全所城内至今还保持的这种类型的聚落组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文化的活化石。
据《晋江县志》记载,明代永宁建城后划分为三十二铺,每个铺都有各自的控制范围,并拥有各自的保护神,具体如下: 秀山铺---控制区域:西门外,保护神:保生大帝宫
28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杏花铺---控制区域:小街,保护神:筲王府
永清铺---控制区域:土地宫口,保护神:西门土地庙 龙泉铺---控制区域:梅福寺,保护神:梅福寺 宣化铺---控制区域:晏公宫,保护神:鳌西晏公宫 溪源铺---控制区域:水关,保护神:溪源藩王府 忠义铺---控制区域:磨内,保护神:金甲代巡
顺风铺---控制区域:北门城脚,保护神:鳌塑石将军府 象山铺---控制区域:城隍庙后,保护神:象山土地庙 开封铺---控制区域:大街头,保护神:中开坊赵帅府 东瀛铺---控制区域:小东门,保护神:小东门土地庙 莺山铺---控制区域:后山、十三架,保护神:莺山娘妈宫 龙顺铺---控制区域:石盘街,保护神:土地庙 玉泉铺---控制区域:北门,保护神:真武殿 英西铺---控制区域:英西巷,保护神:鳌内章帅府
金鳌铺---控制区域:南门,保护神:南门土地庙 隘隆铺---控制区域:白厝街,保护神:白厝土地神 洛阳铺---控制区域:下营,保护神:土地庙 功义铺---控制范围:三公巷,保护神:三清宫 海宁铺---控制区域:大东,保护神:临水宫 康熙铺---控制区域:所内,保护神:土地庙
启宁铺---控制区域:后衙、东街,保护神:慈航庙 樟脑铺---控制区域:樟脑街,保护神:观音宫 埔尾铺---控制区域:下营城脚,保护神:土地庙 双鲤铺---控制区域:南门尾,保护神:天妃宫 桔花铺---控制区域:称锥池城内,保护神:土地庙 龙水铺---控制区域:石泌水,保护神:霁霞池王府 龙海铺---控制区域:场口,保护神:伍显庙 端花铺---控制区域:娘妈台,保护神:泰山宫
行化铺---控制区域:泰山夫人宫,保护神:泰山夫人宫 营东铺---控制区域:小东门尾,保护神:小东门赵帅府 宣花铺---控制区域:三合境,保护神:包公馆
6.6.非物质文化遗产
6.6.1.民风民俗
永宁地域民风民俗内涵丰富,主要如陷城洗街、拜别祖先、嗣子、祭扫祖坟、过番、行船、绞糖等。
陷城洗街,为永宁特有风俗。明代,永宁两次陷城。至清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廿二,郑成功派部将林顺到永宁招兵,清军前来镇压。满城军民被杀伤几尽。嗣后两天,狂风暴雨大作,冲刷地面血迹。此后每年四月廿二至廿四日,永宁乡民必依照卫城各角落沦陷的先后顺序,逐日备办纸马、草人祭奠惨死在倭寇和清军屠刀之下的无数军民。时值雨季,每至此日,天必下雨。若天未下雨,乡民必挑水洗街,以示雪耻复仇之志。
拜别祖先,“新客”(初次出洋者)出国,均要到祖厅点香,虔诚祷告,向祖先辞行,表示不忘家乡列祖列宗,也祈求保佑一路平安。
送顺风,华侨出洋之前,均要到亲友家辞别,亲友有的当即赠送鸡蛋、面线,有的赠予鱼、肉、鸡、鸭或猪脚,亦有的送万兴馆花生、泉苑茶饼、铁观音、水仙种或党参、当归等药材为其送行(俗称“送顺风”)。更为盛情者,则设宴饯行。宴席上如逢全鱼,最忌翻食,否则会被视为不吉(翻船)之兆。“新客”出洋,家里要煮“红枣鸡蛋”为其送行。并备好一小瓶家乡的井水和一小包泥土让其随身带去,使之出洋后能适应侨居地“水土”,不忘乡井故土。
脱草鞋,过去人们远行,都穿草鞋,回家时务需脱去草鞋,洗去一路风尘。民间沿用此义,把为番客接风洗尘称为“脱草鞋”。华侨回归故里,亲朋好友,或送猪脚、美酒,或送鸡、鸭、糕饼等物,甚至设宴为其洗尘接风。番客则回赠布料、衣物或包洋银作为酬谢。不少归侨往往还准备一些毛巾、番纱(纱线)、香皂之类日常用品,广惠邻居、堂亲。
嗣子,华侨长年出洋在外,忙于生计,难得经常归乡,故常有多年尚未得子。在家父母未免抱孙心切,故有许多家庭,为其抱养男孩,以传宗接代。一般抱养外地的孩子,也有同村同宗过继。送养双方均须保密,孩子抱养后,不能再与生身父母、同胞兄弟往来。抱养的孩子长大后被接往海外侨居地继承祖业。
引水魂,旅居国外华侨,每到暮年均有叶落归根、回归故里安度晚年的心愿。对客死他邦、骨埋异乡者,为实现其生前夙愿,即由亲人或朋友带一些墓地的土,和一件死者的衣服回故乡。归途上,每到一处,不管上船或转车,均要低声呼唤死者的名字,并告以旅途情景。抵家后,即将墓土放在厅桌上的香炉中,然后择日引水魂。是日,死者家属必于大清早海水退潮时到海边放纸船(离海较远者,则到溪边)。候涨潮时再到该处迎接。其时,道士在海边舞动死者衣物,口中念念有词,孝男孝孙则跪在沙滩上哀号死者的名字,然后祭海龙王、土地公,再由点主官点木主,招魂队伍方整队归回,将死者灵魂引入祖厅。后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华侨出洋或归国,均已乘搭汽车、轮船或飞机,且有些乡村离海甚远,多有不便,则于大清早到村口旷地放置纸糊的汽车
29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或飞机。中午再到是处招魂。
祭扫祖坟,华侨出国,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年八年,难得回家一趟,故每次归家,必至祖宗坟前祭扫一番,以示不忘上辈恩德。更有父母亡故时,没能回家奔丧者,一旦归来、必至墓前祭奠一番,悲之所至,涕泪纵横,甚为感人。 6.6.2.宗族文化
宗族文化的传统,概言之,即敬祖追宗。行为上表现为修宗谱、立宗祠、建族墓、设义塾义田、举族合祭、重视血缘关系等。既体现了浓厚的宗族观念,也反映了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
修宗谱:明代永宁古卫城有五大姓,即章、袁、吴、郭、郑,为五族,后随着古卫城的建设,逐步成为“百家姓”,姓氏达到五六十姓,有雷、赵、赖、椹、倪、袁、吴、郭、郑、章、吕、刘、宋、魏、朱、陈、高、董、李、佘、林、邱、蔡、黄、许、王、洪等。50多姓氏,这27 姓氏多修有各自的家谱,如《蔡氏族谱》、《董氏家谱》、《林氏家谱》、《施氏族谱》、《刘氏家谱》等。
立宗祠:家庙、宗祠、祖厝、公妈厅等是宗族血缘传承关系的物化表现,故历来为各大宗族所重视,永宁50多姓氏亦不例外。如“林氏宗祠”、“黄氏宗祠”、“董氏宗祠”等等。
义塾:义塾则是保证宗族制度能够传诸久远的文化举措,现存遗址有林氏宗祠、董氏宗祠、莺山书院、蔡氏宗祠、西厝郑氏宗祠、文祠等。
屯田:根据明代卫所制度推行的军户和屯田制度。要求永宁卫实行屯田,以保证军饷的供应。永宁卫城曾有屯所14处,屯田234公顷。分布在安溪、晋江县西南、东北以及同安县等。
举族合祭:过去,每逢年节庆典,永宁人都要举族而动,隆重庆贺,形成许多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活动。祭祀祖先是为了“慎终追远”,强化血缘关系和宗族制度,因此每年都要举办大型活动共同祭祀。
宗族文学:古卫城各大家庙、祠堂、祖厝、公妈厅的墙体、柱子、匾额等都刻写了对联、诗词等。如大夫第林元品亲题“鳌波东注”石刻一方,镶嵌于府第门额之上,以明本源之意(永宁古称鳌城,元品家住“鳌西”)。慈航庙对联:“亭以中名,挂汉平分塔影;音从观悟,倚栏来看潮声。”董云阁烈士故居横匾“沙堤传芳”。宁东楼二楼刻的冠头楹联:“宁驾金鳌最高位置;东升玉兔发越光辉”等。 6.6.3.城隍文化
城隍信仰是闽台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宁城隍庙与石狮及台湾鹿港城隍庙有着特殊的渊源。清道光年间,由在鹿港创办日茂行的林家及地方绅士,自家乡石狮永宁恭请城隍至台湾鹿港建庙,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并将城隍文化在台湾广泛传播。多年来,鹿港城隍庙与永宁城隍庙两地之间的文化交往从未中断过。另一方面,城隍是守护神,守护城池、国家。也是司法神: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等。因此,城隍文化是永宁地域极具特色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6.4.糕人制作坊与阿潭水煎包制作坊
糕人制作坊与阿潭水煎包制作坊为石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糕人制作坊位于永宁社区三合境,阿潭水煎包制作坊位于永宁永梅路28号。糕人捏出童年欢,一块小小的面团,在民间艺术人的手里,可以变幻成孙悟空、猪八戒、武松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很具地域文化特色。
6.7.永宁古卫城的总体格局
通过上述,可以得出古卫城经历了兴起、发展、鼎盛、衰败、复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卫所制度、海上交通与贸易、地域文化、海外华侨及其侨汇、以及地域自然生态环境等都对永宁古卫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形成了永宁古卫城特有的空间格局,永宁古卫城的空间构成包括物质与非物质两大层面,具体而言包括如下:
古卫城空间要素构成分析表
类型 物质领域
子项 军事方面 宗教方面 石刻碑刻、坊 民居 山、水环境 街巷 城池 文教 经贸 墓葬 对外交流
非物质领域
抗倭事件 家谱
内容
城墙、城门、月城、敌楼、水关、护城河、官署、千户所、校场、营房、古井、指挥台、十八门衙、宁东楼等。 城隍庙、慈航庙、东西庵、五大庙、旗纛庙、三十二铺境保护神庙、基督教堂等。 石刻、碑刻、孝女坊等。
大夫第、西门十三架(莺山书舍、大书房)、林氏宗祠、董氏宗祠、蔡氏宗祠等。 娘妈台、象山、莺山,形成“三山夹一城”的景观特色、大榕树、水池。 十字街、八卦街。
鳌城、古卫城遗址、剖腹街(十字街)、十八门衙、十八景---城内八景。 书院、小学、文祠
永宁老街店铺、贻谋堂等。 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
闽海局关遗址、汉林楼、贻谋堂等。
抗倭故事、清初禁海等事件、陷城洗街、7.16蒙难。 《林氏家谱》、《高氏家谱》、《刘氏家谱》等。
30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三十二铺境文化 三十二铺境民间信仰。 科举文化 百家姓文化 文化交流
黄克缵、陈有纲、董云阁、白刃、李子芳等,人才济济。 五大姓、50余姓氏文化
狮文化、城隍文化、宗族文化、侨汇文化
基于上述分析,永宁古卫城的总体格局:鳌状、十字形街巷将整个古城划分为四大块,各块围绕三十二铺,并结合娘妈山、象山、莺山而形成三山夹一城的、八景交融的古城格局。
7.规划地块现状分析
7.1.街巷网络
永宁古卫城内的街巷呈现八卦的格局,其主要街巷为:东西向的永宁老街+观音街,南北向的北门街+南门街,两街相交于中开坊,中开坊则为永宁城的中心点。由此将整个古城划分为四大块,并围绕这两组十字形街道将周边的街巷组合成八卦状的街巷网络。
其中,永宁老街(或永宁古街),又称西直街,东起大街头(中开坊),西至永清门。总长446米,宽3-5米。路面原为大小不一的石块铺成,20世纪80年代改为四方石。为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永宁的主要商贸街。
观音街—是老街向东的延伸段,即中开坊至观音亭,总长76米,宽4-6米,路面现为四方石块。街巷两侧为民居。 小东门街 在小东门境,古称章老街。北起文祠东隅,南至新城口,与城隍路相接。全长0.33公里,宽5米。 其他与老街-观音街相交的街巷有:
北门街 南起大街头,北至玄天上帝宫口。总长0.36公里,宽4米。路面原为不规则石块铺成,今已铺水泥混凝土。 南门街 北起大街头,南至南门口。总长0.42公里,宽4米。路面与北门街同。
水关街 东起白马宫口水关沟露天地段,西至十字街口,全长0.15公里,宽4米。路面原盖有石板,今已铺水泥混凝土。 小街 东起小街顶路,经梅福寺、真人宫,西与永宁古街下段相接。全长0.15公里,宽4米。 白厝街 东至大东门(海宁门)口,西至北门顶街。全长0.19公里,宽4米。
7.2.永宁老街+观音街空间分析
永宁老街+观音街以西门土地庙为起点,至慈航庙,总长522米,宽3-5米。从现状空间关系来分析,西门土地庙外空间相对开阔,进入西门土地庙街道,两侧建筑层数多在3层以上,由此使得进入古街空间狭窄,光线昏暗,空间相对封闭,收敛。
到筲王府段,则因筲王府东侧为废弃地,故古街在此段显得开阔。过该段街道空间再次显得内敛,相对封闭,到鳌西古地晏公宫则因晏公宫的宗教功能,有别于周边的商贸功能,故形成一个节点。过该段街道空间再显得的内敛,同时因地形的高差,加上两侧建筑形式由现代建筑式样逐步转向石屋以及骑楼等,由此使得街巷空间变得丰富而活泼。到伍显庙处再次出现类似于晏公宫的街巷空间感受,即宗教功能的出现,故形成一个节点。过该段街道空间再显得的内敛,同时因地形的高差,加上两侧建筑形式由现代建筑式样逐步转向石屋以及骑楼等,由此使得街巷空间变得丰富而活泼。
到中开坊处,因南北向街道的出现,致使街巷空间变得相当开阔,加上中开坊赵帅府的宗教功能而使得空间丰富。过中开坊后,因两侧建筑功能转变为居住功能,加上地形上逐步升高,故空间呈现宁静,安逸。至慈航庙处,空间相当开阔,慈航庙处于最高处,成为了整个街巷的中心,街道空间层次丰富。总之,整个街道空间收放层次清晰自如,景观变化丰富。
7.3.规划地块现状建筑
规划地块建筑,特别是永宁老街两侧分布着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建筑群,在造型上,有石屋、传统古厝、番仔楼、洋楼、及其现代建筑等,在材料上有石材、砖木、混凝土等,在结构上,有石结构、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等。 7.3.1.按照造型划分 (1)传统古厝
古厝即传统形式的民居,其建筑造型特色主要体现在墙体、屋顶及其细部处理上。古厝的外墙普遍以白石、红砖作为建筑材料。红砖一般采用闽南传统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烟炙砖”,其色泽艳丽,规格平整。古厝的下落正面称为镜面壁,是一幢房屋的门面,一般由上而下分为数个块面,每面称为一堵,最下面的台基称为柜台脚,以白石砌成,柜台脚正面浮雕出踏板的形象,板下两端有外撇的“虎脚”。柜台脚以上,是白石竖砌而成的裙墙,称裙堵,其上一般不做雕刻。裙墙以上,是红砖砌成的身堵。身堵大多用红砖拼花,组成万字堵、古钱花堵等各种图案,变化很多。身堵正中,是白石或青石雕成的窗户,以条枳窗为多,也有竹节窗或螭虎窗等形式。身堵以上、屋檐以下是狭长水车堵,水车堵内,多为泥塑彩绘或彩陶装饰。古厝的山墙称大栋壁,普遍用红砖斗砌,称“封砖壁”,也使用块石与红砖混砌的墙体,石竖立,砖横置,上下间隔,石块略退后,称“出砖入石”。出砖入石成功体现了不同材料的质地对比,色泽对比,纹理对比,砖石浑然天成。
屋顶则是典型的“宫殿式”大厝,多采用硬山屋顶,称为包规起、在包规起的屋顶中,下落、顶落的屋顶经常分成数段,中间高,两端低,每面形成四条或六条垂脊,使屋顶形象主次分明而又有变化。屋顶正脊,有柔和的曲线,至两端延伸分又叉,形如燕尾,称燕尾脊。一些大厝还在正脊两端竖立“龙吻”,
3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以显示身份等级;或者竖立烘炉、狮子、瓦将军等辟邪。规划地块内古厝的屋顶普遍使用红色的筒瓦,檐口有勾头,称叫花头;瓦陇下有滴水,称垂珠。
古厝的外观比较封闭,面向天井的大房、边房多悬挂布帘或竹帘,在这些房间的屋顶上经常设置一尺见方的天窗,天窗位于两椽之间的笑瓦陇上,其上放置玻璃,下侧有通风口,以防雾气凝结。
该类建筑较为典型有:莺山书院(西门十三架)、文祠;霞源古大厝、大夫第等。 (2)番仔楼与洋楼
番仔楼亦称“楼仔厝”、“小洋楼”是指具有欧洲住宅与热带建筑特色的所谓“殖民地外廊样式”建筑,与传统民居相结合的建筑。该类建筑的门窗、外廊是其装饰的重点。其外廊有“五脚架”、“出龟”、“三塌寿”等多种形式,外廊只是一种“门面”。外廊背后,却隐藏着闽南传统民居“大厝身”的布局,可以看成是传统民居“大厝身”的二楼化过程。即在平面上保持“一厅数房”的基本形制,中为厅堂,左右各有两房,称为“四房看厅”,底层作为客厅,寿屏后为楼梯及联系左右后房的通道,祖厅移至二层。
规划地块内的番仔楼的山花是较为突出的造型艺术,其源于西方建筑以短边为入口的方式而形成的三角形墙头部分。而中国古典建筑只有房屋尽端的山墙,没有入口檐口上的山花。女儿墙在明间正中高起,称“山花”、“山头”,由于不必与双坡屋顶对应,山花只是与墙体同厚的一片装饰墙,既是外观的视觉焦点,也是装饰的重点。
洋楼是在番仔楼的基础上进一步西式化的产物,永宁洋楼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正立面的西式化,外廊式样突出,建筑层数往往突破二层,材料多为混凝土。 作为建筑的门面,番仔楼山头样式繁多,有西方曲线的巴洛克山花,也有传统的书卷式曲线,更多的是中式、西式的巧妙搭配。
中式的装饰有姓氏堂号(写某某衍派)、屋名(某某楼、某某庐)、国旗、徽标、兴建年代、对联、书卷、麒麟、蝙蝠、寿桃、花苹等;西式的有狮子、鹰、地球、时钟、盾牌、天使等。
该类建筑较为典型有:宁东楼、汉林楼、董云阁烈士故居等。 (3)石屋
永宁地处泉州地区,泉州的石筑技术有悠久的历史。驰名中外的东西石塔、以及石室、石斗牒、石坊。石屋顶与石城墙、石桥等石结构建筑和雕刻技艺,成了泉州石文化的丰碑。因此,完全以花岗岩石为建筑材料的民居构成了泉州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
本次规划地块内的石屋也不例外。石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用于墙基、墙身、柱础、柱子、楼板,以及门窗、石栏杆、石级梯,甚至整条街坊,并且进行精雕细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
石结构的民居的格局大都沿用传统的布局形式,从底层至顶层,均以中厅为主轴,两边厢房,厝内大都以走廊作为交通通道和通风所在。厝的后落连接走廊作为后厅,在底层设有正(大)门、后门及左右两个小边门。除此之外,常有“田”字型建筑布局形式,即一入大门就是厅堂(也兼为客厅),厅堂两边前后各两房。有厢房并列后排作为次房或厨房、卫生间、杂货间等,楼上布局与楼下不同,多作为起居及卧室之用。有些以底层作为仓库,二层以上作为厨房、厅堂和起居用房。
石结构房子缺点在于石料抗拉强度小,抗震性差,不耐火等,在传统方法砌承重墙时,上下两块石头间用小石块铺垫,再用泥砂“甩”进缝隙内,几十米高的楼墙都用这种做法。
规划地块地处全国八大地震区之一。因此,增强石头房屋的抗震性能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头房屋会出现一次新的飞跃,真正实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目标,使古老的石材建筑艺术重放光辉。 (4)现代式样
现代式样是指建造于1980年代以来的当代非传统、番仔楼、石屋类建筑,该建筑一般层数在2层,及2层以上,多采用现代式样。规划地块内现代式样的建筑可根据它与古城传统风貌(传统古厝、石屋、番仔楼、洋楼)的关系,进一步划分为保留现代建筑与冲突现代建筑。冲突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层数在2层以上,体量庞大,色彩艳丽,采用玻璃幕墙。保留现代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层数在2层及2层以下,体量相对较小,色彩为暖灰色或灰色。 7.3.2.按照院落划分
规划地块内现存传统民居除个别外多为晚清和民国时期所建,结构方式有砖木构架、砖(石)木混合构架、砖石承重等三种。闽南木构架属于南方穿斗式木构架体系,局部也带有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木构架在当地称为“栋架”。规划地块内古厝的木构架主要用于下落、顶落的明间、次间、榉头间等,其构成以通梁插入柱中,柱头施斗仔承圆(檩)、通粱上立瓜筒、叠斗等承托圆(檩),其间以束木、束随等联系;在纵向上,左右内柱间以枋、楣等构件联系,保持栋架稳定。下厅的塌寿、顶厅的部口及榉头间,木构架的通梁、瓜筒、斗仔、束木、托木、狮座等都是装饰的重点。
在一些古厝中,厝身木构架仅用在厅堂或步口处,其余部位以砖石墙直接承重,称“搁檩造”。
除木构架外,规划地块内古厝的山墙(大栋壁),经常以砖石承重,甚至室内分隔墙也如此,以节省木料。也有用块石作为承重墙的做法穿斗式木构建筑体系。建筑采用地方木、石、砖建造,结构灵活,形式多样,风格纯熟,布局灵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传统民居以各种院落式布局为主,开间宽阔,院落方整,两侧有榉头间,有些在外侧还有护厝。 现有民居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三合院:数量教多。如张建业住宅,王年泗住宅、张建业住宅等。
二落四合院:数量最多。董清河、董清耀住宅、李光灿住宅、陈焕将住宅、大夫第等。
二落合院双护厝:数量较少,典型洪全克住宅为二落五间张双护厝,莺山书院为二落五间张双护厝。
32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7.3.3.按照建筑材料与结构划分
按照建筑材料划分,可以划分为砖木结构、石结构、混凝土结构。
砖木结构:是指建筑物主体是用砖木为主要材料建筑的房屋,这类建筑多数为传统古厝,也是古城风貌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建筑类型。其较为典型的有:大夫第、西门十三架、城隍庙、霞源古大厝等。
石结构:是指建筑物主体是由石块建造而成,这类建筑多数为石屋风貌的建筑,且多具有闽南地域风貌特色,是古城建筑中数量最多的类型,也是组成古城风貌的背景色。其较为典型的有:王显水住宅、王显宣住宅、董群建住宅等。
混凝土结构:是指建筑物主要是采用混凝土材料、结构上可以是框架结构等的建筑类型,这类建筑多数为现代建筑,其中框架结构多数为超3层的,较一般民居规模的大体量建筑物,因此,在建筑风貌、体量上都对古城风貌有一定的冲突,如邱永南住宅、王天生住宅、张惜治住宅等。 7.3.4. 按照建筑风貌划分
按照建筑物与古城的传统风貌关系,可以划分为一类风貌建筑、二类风貌建筑、三类风貌建筑。
一类风貌建筑:是指与古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构筑物,主要为闽南传统古厝、番仔楼、洋楼等。其较为典型的如大夫第、城隍庙、霞源古大厝、西门十三架、莺山书院等。
二类风貌建筑:是指与古城传统风貌无冲突的建构筑物体,主要为1-2层的石屋;体量相对较小,层数在2层以下的,色彩不突出的现代式样的建筑物。如王显水住宅、王显宣住宅、董群建住宅等。
三类风貌建筑:是指与古城传统风貌相冲突的建构筑物,主要为2层以上的石屋;体量较大,层数在2层以上的,色彩突出的现代式样的建筑物。 7.3.5.按照建筑质量划分
从建筑质量而言,根据每座房屋具体情况划分为:一类--建筑完好;主要包括: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包括联排式和独立式住宅、公共建筑等。二,已经经过整修的文物点。三,沿街部分在转换功能中整修得较好的传统建筑。
二类---建筑大部分完好;主要包括:一,解放后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建的砖混结构的建筑中维护得较好的建筑。二,部分日常维护得较好的传统木构建筑(大多建于民国初年)。原有建筑风貌基本保留,但门窗已经破损,墙体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类---建筑质量尚可;主要包括:明清民国时期建造的木构建筑,由于缺乏日常的维护,虽然原有建筑形式基本保留,但门窗已经严重破坏,墙体和屋顶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类---危房;主要包括:墙体严重倾斜,屋顶破损严重;违章搭建的简棚。
7.4.建筑雕刻装饰艺术
规划地块内的建筑雕刻艺术主要以木雕、石雕为代表。其中,木雕以传统古厝的木构件为主要的雕刻对象。一般直接承受重量的梁、柱、檩等大构件上不作雕刻,多雕刻装饰线脚,而在次要承重构件如斗、拱、瓜筒、狮座等多作浅浮雕。联系构件如垂花、竖柴、斗抱、托木、束随、通随、门簪等,大都用透雕的形式。如托木雕成鳌鱼、龙凤、花草等,竖柴雕成仙人、狮虎,拱仔雕成飞仙、力士、螭虎等形式。
石雕是被广泛用于台基、柜台脚、裙堵、门楼、门罩、门侧、窗框、窗棂等上,其雕刻技法大致有:素平、平花、剔地雕、透雕、四面雕。影雕等,雕刻层次丰富,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多半是富贵吉祥、招财进宝、人寿年丰和五福临门之类,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如柜台脚外观如低矮的柜台形,正面浮雕出双足矮案,并且双足外撇成八字形,多雕成兽形。
灰塑也是古卫城里传统建筑上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灰塑以传统建筑中的灰泥为主要材料,常用于民居、寺庙、祠堂的身堵、水车堵及其山尖归尾等处,如屋檐下的水车堵常用浮雕的形式表现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题材,构图形象、丰富,取其意境,形成一幅祝愿仕途光明,兴旺发达的吉祥图。
雕刻艺术
33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7.5.商业经营
7.5.1.历史商业特色
永宁老街曾是永宁商贸街(改革开放之前),街道两侧积聚着供销社、粮店、合作店组、小摊小贩、菜市场、小手工作坊、银行、税务、邮电等,老街每十多间店面,自成一个单元,中间隔道小巷。店面大多两层,二楼前留段小砖埕,邻店之间可互相走动。店门原是由一扇扇活动的门板并连而成。早晨开张时卸下,晚上关店时安上,单留个边门可供人出入。
据卫志记载,当时“君子弦歌,小人负米,鲲腾鹊起,甲于此都之盛,贾陶商贩,推我邑之多……”到了清末,除了这条直贯东西中轴线的主街道外,北门街、南门街、水关街、场口街、永进巷等,仍是商店林立,曾有商店200多间。“如绸缎布匹、苏广百货、纱灯、照相、扎花、粮食、糖晶、中西药房、典当、油车、磨房、染坊、烟茶、干果、鱼肉、蔬菜、香楮、油灼、农具、家器、酒厂、菜馆、饭店、酱园、打铁、铸铜、山医星相、书册文具、百技工艺,应有尽有”(见佘煌焕老先生《清末永宁概况》)。
其中,较为有名的商号有永进、霞源和兴源三个商号。在永宁街,永进开有商行、霞源开有当铺、兴源开有榨油坊兼磨房,除此之外,三家都经营船队,从事贸易。每年各有一趟船北上青岛、大连、烟台;一趟船南下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往返台湾,则更为经常。自永宁中街穿往大埔境,有一道巷叫“永进巷”,则因皆为永进商行的货仓栈房而得名。从大埔经打铁巷至南门境,一路共有“永进”的大厝十多座(现尚有八座),可见当时财力之雄厚。
另外据1938年的《永宁平粜会征信录》记载,在平粜会的执行委员中,就有15人,均是当时永宁较有影响的商家,今录如下:林谋板(普通号米行)、董春前(建昌号布庄)、王显泮(合益号米行兼甘味店)、高祖枞(兴源号油坊兼磨房)、陈焕景(宗陶号)、高祖泮(永安堂药铺)、高标照(合珍号糖品、裸炊)、陈渊宽(联兴号杂货、文具、香楮)、张尚螺(新食珍号糖晶、棵炊)、王翼彬(泉利号甘味店)、卢为汉(新协兴号米行兼甘味店)、陈植添(源源号邮局)、蔡绍远(和安堂药铺)、董光湖(万兴馆花生行)、郑孔钗(合发号杂货店)。除此之外,尚有一些较有名气的商家,如周永年的时新布行,蔡挞的万通布庄,高住栽的沪广百货,许仄的首饰金店,高祖专的泰安药房,王千玉的百货店,陈克庚的太和安药铺和周永渊的达生医馆等等。 7.5.2.现状商业特色
现状商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永宁新街的建设,老街的商业氛围日趋消退,商业类建筑多集中在西门附近,类型主要为:生活日用品店(包括床上用品、日用杂货店、理发店等)、传统特色商业(包括如棉絮加工作坊、油饼店、糕店、干果、鱼肉、蔬菜等)、瓷器店等。而金融、邮政类功能已经废弃消失,另外、绸缎布匹、纱灯、照相、扎花、中西药房、典当、油车、磨房、染坊、香楮、油灼、酒厂、菜馆、饭店、酱园、打铁、铸铜、山医星相、书册文具等店面都已经消失。整个老街商业冷清、萧条,亟待复兴。
沿老街建筑多为石屋类建筑,当中夹杂着少量传统古厝与番仔楼等,基本上保持了古城的风貌,但有许多商店经营内容却与建筑风貌极不协调,尤其是一些日用杂货店,商品档次低下,整个老街亟待改造振兴。
老街业态
7.6.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现状规划范围内主要道路为永宁老街、观音街、观音亭街、小东门街、东街及其英西巷等,与这些街巷相交的街道有小街、场口街、北门街、南门街等,这些道路均为传统街道,宽度较窄,多为3-6米,大部分街巷尺度及街巷景观都保持了传统风貌。但除了老街、观音街不同机动车外(摩托车通行)其余街巷均有小汽车、卡车、拖拉机等机动车通行,这些车辆的通行不利于古卫城的保护,需要加以整治与交通管制。
规划地块外围道路有黄金大道、边防支道、黄宁路、永梅路等,都是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路面宽阔,多为20-60米,交通量相对较大。
7.7.居住条件
规划地块区域内,从居住质量上看,大部分是属于石屋,建筑质量一般,采光条件不好,卫生设施不全,亟待改善。传统古厝破坏严重,有年久失修的状况,且多已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习惯。部分传统古厝的布局因出租给外来人员居住,室内空间变化突出,部分住宅相当拥挤,而有的则仅有老人居住。
在地块内部分新建建筑质量较好,室内卫生设施先进,但建筑外观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特别是建筑体量与层数过大过高,亟待。
从居住环境上看,缺乏公共的整治较好的绿化用地,虽部分住宅内部有绿化庭院,但仍无法满足居民对公共环境的要求。沿街店铺过去为前店后宅的形式,但现在前面虽是店铺,后面和楼上则空置着,破败不堪,街区一到晚上,街上异常寂静,没有生活气息。因此,如何改善居住条件,提高街区活力,使
34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老区成为人家都愿意居住的具传统文化内涵的街区,而不是没人愿意住的旧区,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问题。
7.8.现状规划用地基本功能
本次规划基地以永宁老街,观音街、小东门街为重点的两侧地块,就规划地块而言,其用地功能大致由: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宗教用地、商业用地四大用地构成,其间夹杂着少量水域、闲置用地。
现状规划用地比例表
性质代码
R C12 C2 C9b C9 C3 C7 S2 S1 G1 M
现状规划用地性质的特点为:
1、居住用地占大部分,大多为三类居住用地,居住水平普遍较低,市政设施缺乏。 2、绿地大部分为杂草地,比例明显偏高。
3、居住、文物古迹等用地参差混杂,无法体现文物古迹的真正价值。
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宗教用地 祠堂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工业用地 总用地
面积(ha) 7.85 0.11 0.92 0.44 0.61 0.36 0.35 0.22 0.98 9.32 0.44 21.6
比例(%) 36.34 0.50 4.25 2.03 2.82 1.66 1.60 1.09 12.7 43.14 2.03 100.0
8.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及历史建筑的专项评估
8.1.评估方法与标准
8.1.1.文物保护单位评估标准
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规定,结合现场调研,规划地块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项评估标准包括了:价值评估,现状评估,管理评估与利用评估等四大方面。
(1)价值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作用)。
(2)现状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现存状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真实性评估主要内容为现存各类工程干扰情况;完整性评估主要内容为保护区划状况、文物残损状况以及病害类型;延续性评估主要内容为破坏速度与破坏因素等。
(3)管理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状况,包括“四有”建档情况、管理措施现状(保护级别公布、政府文件、管理机构、管理规章)、管理设备、技能与人才队伍以及历年保护工作的重要事件等相关工作评价。
(4)利用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状况,包括社会教育效益、旅游经济效益、开放容量情况、交通与服务设施的配置与使用情况、展示设施的使用情况等。
8.1.2.保护建筑与历史建筑评估标准
保护建筑是指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参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建筑是指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参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对于保护建筑与历史建筑,本次规划基于建筑的建造年代,层数,院落完整性,建造材料,建筑形式,建筑风貌,建筑破坏程度与破坏速度及其建筑所内含的人文历史信息等等因素,加以综合评估,最终进行综合价值的分级。
综合价值分级:
价值高--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如名人故居或具有特殊历史)、型制特别、格局完整的建筑物; 价值较高--整体保持传统风貌、格局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建筑物; 价值-般--不具传统风貌,但也不影响传统风貌,可以保留的建筑物;
较差—不具传统风貌,对传统风貌有一定影响,但可通过较少整修,以协调传统风貌的建筑物;
35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差--具有破坏性,严重影响整个村落传统风貌的完整性的建筑物;或者,整修规模大或难以整修,以协调传统风貌的建筑物。 8.1.3.评估方法
现场调查---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
重点民居测绘--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典型空间形态的民居进行现场测绘; 对所有建立民居档案;
根据现场调查、测绘和民居档案分别进行建筑质量和文化价值评估。
8.2.文物保护单位的评估
目前,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构)筑物有城隍庙、慈航庙、永宁石刻、董云阁烈士故居等三处。
规划地块内文物保护单位价值评估
名称 城隍庙
类别 省
级
年代 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五年扩建
简介
坐北朝南,为三落五开间的合院式传统大厝,以中轴线为基准,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主殿、和左
保护范围
庙前100米,庙东侧距离外墙30米,其它两
批文 狮
政
综合价值评估
历史悠久,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城隍庙。对研究清代闽台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永宁及闽南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卫所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慈航庙
市
级
始建于隋代,历代有重修
董云阁烈士故居
市
级
庙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主庙分前后两部分,庙前左右有钟、鼓楼。该庙奉祀男士观音。庙中有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教育家陈棨仁亲笔题写的多幅手书。
故居四周向外延伸10米。
狮
政
四周向外延伸10米。
狮
政
对于研究隋代以来佛教建筑艺术提供实物依据。对于研究永宁及闽南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故居是石狮革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闽南洋楼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第四批)
〔1995〕3号
右厢房组成。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前有檐楼,面距离外墙10米。 抬梁式木结构。前后殿均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余为单檐歇山顶。
(第二批)
〔1998〕014号
1930年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4平方米,是一座水泥框架结
构、高两层的洋楼。楼房整体深受南洋建筑风格的影响。但洋楼内部结构及布局却充满闽南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呈现出中西两建筑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
(第二批)
〔1998〕014号
8.3.保护建筑评估
规划地块内保护建筑基本情况表 单位:㎡ 名称 宁东楼
编号 X-72
年代 建筑面积民国 556
现状情况
整体格局完好。
综合价值评估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且整体保存较好,山花灰塑精美,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近代抗击侵略者以及军事文化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林楼
民国 441
整体格局完好。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且整体保存较好,山花灰塑精美,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近代抗击侵略者以及军事文化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大夫第 (林朝冷住宅)
X-4
清代 566
整体格局保存基本完好,但两榉头
历史悠久,建筑格局较完整,雕刻精致,人文气息厚重,该建筑物对于研
间均已倒塌,顶落建筑梁柱、屋顶、究林氏家族的变迁、对台文化、经贸交流、古卫城的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门窗等局部破坏严重。下落门厅梁枋亟待加固,屋面部分倒塌严重,院落环境急待整治。
闽南宗族文化的演变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现存遗存遭受自然破坏、人为破坏突出。
莺山书院 (西门十三架:林贵福、林志强、 林朝进、林贵溪、董伦赤等住宅)
X-11
清代 466
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完好,但西侧榉头间、护厝已被改造为石屋,建筑局部有破坏。
历史悠久,建筑格局较为完整,文化气息厚重,建筑门窗雕刻较为精致。对于研究林氏家族变迁、古卫城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闽南宗族文化的演变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历史悠久,建筑格局较为完整,文化气息厚重,建筑门窗雕刻较为精致。对于研究林氏家族变迁、古卫城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闽南宗族文化的演变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X-10 清代 532 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完好,但后院部分已经倒塌,建筑局部有破坏。
X-12 清代 499 整体格局保存基本完好,建筑梁柱、历史悠久,建筑格局较为完整,文化气息厚重,建筑门窗雕刻较为精致。屋顶、门窗等局部自然损坏严重。
对于研究林氏家族变迁、古卫城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闽南宗族文化的演
护厝外墙完整,内部环境亟待整治。变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36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西护厝已被改造为石屋。
X-13
清代 322
整体格局基本完整,顶落已经改造为石屋,内部空间重新划分,但主体结构没变。
X-14
清代 366
整体格局不完整,顶落,榉头间等破坏严重,且环境亟待整治。
陈焕将住宅
X-73
清代 549
历史悠久,建筑格局较为完整,文化气息厚重,建筑门窗雕刻较为精致。对于研究林氏家族变迁、古卫城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闽南宗族文化的演变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历史悠久,对于研究古卫城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建筑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格局完整,雕刻精致,人文气息厚重,该建筑物对于研究古卫梁柱、屋顶、门窗等局部有破坏。内院环境急待整治。
城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闽南宗族文化的演变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历史悠久,建筑门窗雕刻较为精致。对于研究海外贸易及其永宁老街的变迁、古卫城及其闽南沿海的发展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霞源古大厝
Y-73 清代 415 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完好,顶落、及其东西护厝均已改造为石屋,东侧花园亟待整治。
郑勋标住宅 蔡绍延故居 文祠
X-17 民国 581 整体格局保存完好。 该建筑为古卫城内较为典型的番仔楼,这对于研究传统大厝向洋楼演变、古卫城的发展、海外文化、经贸交流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X-18 民国 441 整体格局保存完好。 该建筑为古卫城内较为典型的番仔楼,这对于研究传统大厝向洋楼演变、古卫城的发展、海外文化、经贸交流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清代 38 仅存最后一落,且建筑屋面墙体柱子等亟待修缮。
该建筑为五大庙宇之一。历史悠久,人文精神价值较大,是永宁举子会文之处。对于研究古卫、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东门旧洋楼 李光灿住宅
X-086 民国 380 整体格局较好,曾遭受过日寇炮击。建筑形式为洋楼式样,山花灰塑精美,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
影响、近代抗击侵略者以及军事文化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X-088 清代 159 整体格局基本完整,为五间张榉头间至的布置形式,雕刻较为精美,顶落,榉头间等均有破坏。
历史悠久,在整个古卫城内形制较为稀少,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洪全克住宅
X-090 清代 425 整体格局基本完整,为二落五间张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布局较为完整,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
双护厝的布置形式,雕刻较为精美,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榉头间等均有破坏。
鳌西晏公庙 董清河、董清耀住宅
Y-32 清代 84 为二落式传统石厝,南北向布置,一进为庙门,院落内有一古井。
历史悠久,人文精神价值较大,是古卫城的重要信仰场所。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历史悠久,曾为干提都督府衙,人文精神价值较大,是古卫城军事官衙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Y-062 清代 341 为二落传统古厝,内部破坏研究,环境亟待整治。
林秀英住宅
L-060 明代 372 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山花精美。 该建筑为古卫城内较为典型的番仔楼,并且曾经作为卫城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性建筑,这对于研究传统大厝向洋楼演变、古卫城的发展、海外文化、经贸交流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黄连治 L-089 民国 331 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山花精美。 该建筑为古卫城内较为典型的番仔楼,这对于研究传统大厝向洋楼演变、古卫城的发展、海外文化、经贸交流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8.4.历史建筑的评估
规划地块内历史建筑评估
名称 中开坊
编号 L-84
年代 建筑面积清代
55
现状情况
整体格局尚好。
综合价值评估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曾作为古卫城的中心,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许自谦住宅
Y-043-1
林朝章、林朝业、林文通住宅 林再和、林朝池住
宅 林氏宗祠
X-003
民国
353
X-002 民国
484
整体保存尚好,但下落已经破坏,改为商店。
整体格局完好。但多为当代重建。
X-001
民国
281
整体格局尚好,破坏较为严重。
民国
414
整体格局完整。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且保存完好,山花灰塑精美,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反映当地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该建筑对于研究对台文化、经贸交流、及其林氏家族的变迁、永宁古卫城的发展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反映当地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该建筑对于研究对台文化、经贸交流、及其林氏家族的变迁、永宁古卫城的发展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反映当地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该建筑对于研究对台文化、经贸交流、及其林氏家族的变迁、永宁古卫城的发展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37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土地庙 董氏宗祠 董氏公妈厅 董林住宅
X-006 X-016 X-021 X-022
清代 当代 当代 清代
18 478 140 157
整体格局完好。
整体格局完好,雕刻精美。 整体格局完好,雕刻精美。
历史较为悠久。该建筑对于研究古卫城的发展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该建筑对于研究董氏家族变迁及古卫城变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该建筑对于研究董氏家族变迁及古卫城变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整体格局完好,但建筑梁柱、门窗、历史较为悠久。该建筑对于研究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屋面、墙体有一定自然损坏。
定的价值。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林英俊住宅 X-029 民国 109 整体格局完好。
林朝天住宅 X-030 民国 185 整体格局完好。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四位王府 X-053 当代 60 始建于明代,后几经重建,现为1980年代建造的庙宇,建筑完好。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该建筑对于研究陈氏家族变迁及古卫城变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陈氏祠堂 X-055 当代 217 始建于明代,后几经重建,现为1980年代建造的庙宇,建筑完好。
陈氏宗祠 X-074 当代 347 始建于明代,后几经重建,现为1980年代建造的庙宇,建筑完好。
该建筑对于研究陈氏家族变迁及古卫城变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赵帅府 X-080 当代 154 始建于明代,后几经重建,现为1980年代建造的庙宇,建筑完好。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对于研究王氏家族变迁及古卫城变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王氏宗祠 X-091 当代 149 为当代建造的庙宇,建筑完好。
王年泗住宅 X-092 清代 205 整体格局完整,为三间张榉头间至。 历史悠久,在整个古卫城内形制较为稀少,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
沿海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东门土地公庙 X-107 当代 17 整体格局完整。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黄氏祖厅 H-005 当代 202 始建于明代,后几经重建,现为1980年代建造的庙宇,建筑完好。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对于研究黄氏家族变迁及古卫城变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建业住宅 H-012 清代 115 整体格局完整,为三间张榉头间至,历史悠久,在古卫城内形制较为稀少,并见证了传统古厝向洋楼演在西榉头,已出现二层。
化的过程,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蔡燕辉住宅 Y-014 民国 104 整体格局基本完整,沿街已改造为现代式样。
箫王府 Y-018 当代 49 始建于明代,现为当代仿古石屋,南北向布置,整体格局完整。
高理德住宅 Y-050 民国 87 整体格局较为完整,建筑外墙为石屋,简洁朴素。
朱氏住宅 Y-055 民国 193 整体格局较为完整,建筑外墙为石屋,简洁朴素。
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高祖利、高龙秋住宅 Y-059 Y-064
民国 清代
472 120
始建于民国初,前院已改造石屋。 整体格局尚存,但破坏严重,亟待维修。
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王一住宅
姚氏祖厝 Y-067 当代 306 始建于明代,后几经重建,现为2000年以后建造的家庙。
该建筑具有浓厚的人文情结,对于研究姚氏家族的发展、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陈氏祖厝 Y-069 清代 236 整体格局不完整,部分已经改造为石屋。
陈德合住宅 Y-073 清代 431 整体格局不完整,部分已经改造为石屋,且环境亟待整治。
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陈锡济住宅 包公馆
Y-087 Y-097
清代 民国
133 73
整体格局完好。墙体用了出砖入石。 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整体格局完好。
是村民信仰的场所。对于研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倪氏宗祠 Y-099 当代 151 始建于明代,后几经重建,现为2000年以后建造的祠堂。
对于研究倪氏家族及其整个古卫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挺水住宅 R-043 清代 104 整体格局完整,但沿街店面破坏严
38
历史较为悠久。该建筑对于研究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重,且空置。
蔡氏住宅
R-046
民国
212
整体格局完整,二层柱子,山墙雕花较为精致,但沿街店面破坏严重,且空置。
董光标住宅
L-037
民国
110
整体格局完整,但沿街店面破坏严重,且空置。
南音社
L-041
当代
161
建筑完好。
定的价值。
曾为布店,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陈增强住宅 L-051 民国 150 整体格局完整,但沿街店面破坏严重,且空置。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且整体保存较好,山花灰塑精美,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红段住宅 L-057 民国 248 整体格局完整,但沿街店面破坏严重,且空置。
张维容住宅 L-065 民国 142 整体格局完好。山花精美。
董水阳住宅 L-066 清代 43 格局尚在,但破坏严重,屋顶已经塌陷。
历史较为悠久。该建筑对于研究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该建筑对于研究古卫城的发展、西门商业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建筑形式为番仔楼式样,且整体保存较好,山花灰塑精美,对研究本地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张天福住宅 王雅真住宅
L-067 L-079
民国 民国
23 204
整体格局完好。 整体格局完好。
五显宫 R-053 清代 46 始建于清代,后重建,为传统石屋,历史悠久,人文精神价值较大,是古卫城的重要信仰场所。对于研南北向布置。
究古卫城、闽南沿海的发展及其地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9.规划地块内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9.1.地域资源概况
9.1.1.福建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旅游地理环境优越,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优良。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巳逐步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省向全国旅游大省的跨越,旅游业也从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时支柱产业。现在,旅游业已被福建省确立为六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其中,“海峡西岸旅游区”是国家旅游局“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优先规划和重点建设的12个旅游区之一,其目标是立足西岸,对接东岸,携手共创旅游平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区域范围是福建、粤东、浙南为核心区,江西为腹地区。福建省,全省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324 公里,森林覆盖率63%,居全国之首。福建依山傍海,风光绮丽,无山不奇,无水不秀,素有“东海仙境”之美誉。其最大特点是“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从旅游收入、旅游总人数、外国游客数的总量和增长情况来看,海西几个省份中浙江、福建、广东旅游实力较强。而福建在沿海城市中排行第五,为永宁的旅游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从旅游资源来看,福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拥有全国范围内稀缺的海滨旅游资源。然而目前海滨旅游开发整体水平不高,许多资源处于待开发或初步开发阶段,前有广东、上海、江浙遥遥领先,后有山东紧追在后,福建省应清楚地看到海滨旅游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9.1.2.泉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福建政治、经济中心。东临台湾海峡,港湾曲折,岛屿罗列,是闽南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港口。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多姿多彩,具有高度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素称“海滨邹鲁”。这里风俗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还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为泉州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泉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1项国家级、45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省中,泉州从它的山海资源、文化资源来讲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相比其他城市,泉州的经济产业集群已比较成熟,而且拥有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因此,泉州有条件在海峡西岸旅游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海西旅游区的龙头。
从表1-2可以看出,近十年内,泉州市旅游总收入及接待游客的数量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国内游客的数量占了游客总数的绝大部分,增长较快,而境外游客数量增长缓慢;近几年,入境旅游的收入增长较快,国内旅游收入增长趋于平缓。泉州市在搞好国内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应该抓好境外这个广阔的客源市场。
福建省4A级景区中,泉州共有4个,包括开元寺、牛姆生态旅游区、崇武古城风景区和清水岩,分别位于市区、永春、惠安和安溪。石狮市及其邻近的晋江缺乏重要的4A级旅游景区,难以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到此旅游。石狮市应该充分利用其靠海的优势,利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挖掘其旅游的吸引点,使石狮市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滨海休闲旅游胜地。
39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图1-1 1995-2005全国各省旅游收入、旅游总人数、外国游客数比较图
图1-2 福建省2A 级以上景区分布图
表1-2 泉州市旅游业近年来收入及接待游客数
40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9.2.地域旅游资源发展概况分析
9.2.1.历史文化资源
永宁是一个人文荟萃的著名侨乡,钟灵毓美,人杰地灵,悠扬的历史为永宁沉积了丰富的文物遗产,赋予了永宁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文人政客、革命英雄、商界巨子和著名侨领。目前全镇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姑嫂塔和城隍庙;石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分别是:虎岫寺摩崖石刻、永宁卫石刻(镇海石)、李子芳烈士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明代武进士陈有纲墓、慈航墓、7.16蒙难纪念碑、岑兜古盐场;其他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古卫城遗址、朝天寺、玉皇阁、伊斯兰教圣墓、观日台、沙堤石笋等。永宁素有“文化之乡”美誉,近年来文体活动活跃,成立了雅韵文艺协会、太阳风文化促进协会、鳌城迷社、永宁南音社、绿洲读书社永宁分社等一批颇具影响的社会团体;筹办了多种乡土文化刊物,如《永宁区讯》、《鳌城文苑》、《永宁乡土资料汇编》等。永宁历史上孕育处了明代五部尚书黄克瓒、新四军将领华侨将军李子芳、爱国将领董云阁、现代著名军籍作家白刃等国家栋梁,涌现出了董尚真等一大批华侨商业巨子。 9.2.2.自然旅游资源
永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 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长19公里的海岸线,曲折迂回,金沙秀屿。分区内有占地5000亩开发建设的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有富有传奇色彩的永宁十八景。但永宁整个地域范围内旅游服务设施比较缺乏,购物旅游、休闲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表2-1 永宁分区旅游资源一览表
类型 历史古迹
亚类系列 1.古卫城遗址 2.宗教 3.石碑石刻
海景风光
1.运动体验型 2.休闲观光参与型 3.海岛风光
自然山水 红色旅游
1.山地风光 2.溪流水库
主要分布地 永宁镇
永宁城隍庙、朝天寺、虎岫寺、关帝庙、洛伽寺、圆通宝殿 虎岫寺摩崖石刻、永宁卫石刻(镇海石) 红塔湾帆板基地 黄金海岸滨海度假村 观音山、宫屿
宝盖山(姑嫂塔)、大青山、双髻山 青年水库、郭坑水库、吴园水库
李子芳烈士故居、董云阁故居、“七一六”纪念碑
图2-1 永宁分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永宁分区是石狮市拥有旅游资源最多的分区,但未对其充分利用。未来石狮市要发展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滨海休闲旅游胜地,首要条件是要充分挖掘和合理规划永宁分区的旅游资源,并以此为基点,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
4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9.3.永宁古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与评估
在旅游方面,参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有关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结合永宁现存的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则可以归纳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天象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地方旅游产品;人文活动等。对此加以价值分析。
永宁古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与评估
主类 A 地文景观
岸滩 岩礁
基本类型
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古港
资源名称
价值分析
岸线水清沙细,但由于开发较早,开发品质较低,已经不能够满足区域旅游的设施需求。
B 水域风光
观光游憩海域 涌潮现象 激浪现象
C 生物景观
D
日月星辰观察地
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
永宁抗倭古城、抗击日寇,外国侵略者 永宁卫城
城隍庙、虎岫禅寺、朝天寺、慈航庙
观察视线较好,开阔。 夏季海风凉爽、雨量充沛。
古城遗迹保存较好,历史事件较多。所城格局较为完整。
庙宇众多,内容丰富,活动频繁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林地
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
小东门外至黄金海岸
生长茂盛,规模普遍较小,树种单一。
一般
海域海水未受污染,海岸线曲折变化丰富,涌潮澎湃、激浪较大
较高
旅游价值评估 高
天象与气候景观 避暑气候地
E 遗址、遗迹
F 建筑与设施
历史事件发生地 卫所城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景观观赏点 佛塔 城 石刻
传统与乡土建筑 名人故居
G 地方旅游商品
H 人文活动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 民间演艺 水产品及制品 日用工业品 人物
宝盖山、城隍庙、黄金海岸、镇海石娘妈台 景观观赏点丰富,类型多元 宝盖山 永宁古卫城 永宁石刻、碑刻 传统民居、番仔楼
李子芳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林元品故居 海鲜、糕人、水煎包 服饰、运动商品
李子芳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林元品等
鲜美
为私有小企业,服饰较为大众而普通 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对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历史的代表人物。
行船风俗、闽南民俗、陷城洗街、对渡文化 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并且保存较好,内端午节、妈祖生日、对渡文化交流 陷城洗街、高甲戏、南音、布袋戏、城隍文化、石狮、武术
容丰富,工艺精湛。
总体保存较好,建筑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并且多数都在利用。
一般 一般 高
高
定性评价:
1)资源类型特点:人文为主,古城特色本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单体数量以人文类居多,既有丰富的建筑、街巷等物质文化遗存,也有各种土特产、民俗演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以海洋风光为主,反映了这一地区丰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具有典型的闽南古卫城特色。 2)资源等级特点:中等水平,旅游资源总体水平属中等。
3)资源分布特点:围绕古卫城,形成多个分散的点状资源,需要在规划中加以串联。
永宁古城SWOT分析归纳
优势:
1位于东南沿海,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优越,开发起点高。
2作为闽南沿海古卫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3海外关系众多,能吸引较多海外投资和海外游客
4现存历史遗迹种类丰富,数量较多,且保存较为完好,原真价值很高。 5周边自然条件良好,受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较少 6本地居民以及海外侨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很高 机遇:
1台海两岸关系改善带来的众多机遇
2黄金海岸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永宁古卫城旅游发展,能实现双赢。 3国内文化休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4古城的文化内涵丰富,进行多元文化品牌开发的市场空间以及潜力巨大
威胁
1没有市场形象和独特的品牌特征 2周边同质或相似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3 省市等区域内部各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分流 4古城居民日常生活对各类历史遗存造成的永久性损害
42
劣势:
1旅游开发滞后,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2缺乏具有极高独特性价值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主体和亮点 3对于历史遗存缺乏妥善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4古城内生活环境较差,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5古城遗址范围同现有居民生活范围重合较多,开发难度大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5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战略性支持 6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影响
5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10.已有规划概况分析
10.1.《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检讨
10.1.1.规划概述
《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了未来石狮将构建“一城两区”的城市空间体系,中心城区由中心区和永宁片区形成2个各具特色、职能各有侧重的综合功能区。以宝盖山生态绿地分隔,快速通道相连,形成哑铃型空间形态:“一心、两轴、两片、六组团”组团式布局结构。
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心:城市绿心,以宝盖风景区为主的生态绿心。 两轴:城市空间发展纵横两轴。
横轴:八七路、海峡路为贯穿中心城区东西向的中轴线,联系市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宝盖山风景名胜区至滨海商务中心、红塔湾风景旅游区。是贯穿石狮城市东西向最重要的功能和景观轴线,成为具有时代气息的城市中枢大街。
纵轴:学府路——石湖路,是城市南北向的轴线,连接中心区与石狮开发区、石湖港区等不同功能的地段,成为城市南北向的发展轴线。 两片:由城市绿心将中心城区分为中心区和永宁片区。
中心区:由城市行政文化组团、商贸金融组团、高教科技研发组团、居住综合组团构成的强有力的中心区功能核心。 永宁片区:以对台贸易、商务、滨海旅游为主的城市新区。
六组团:中心区的行政中心组团、商贸中心组团、科教中心组团、居住综合组团,永宁片区的对台贸易中心组团、滨海商务中心组团。 10.1.2.检讨
石狮原隶属于晋江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因此,它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轻城市。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在整个市域范围内,永宁是最具历史地域的城镇,而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将永宁片区定位:以对台贸易、商务、滨海旅游为主的城市新区。这一定位无疑抛弃否定了永宁在整个市域中的历史地位,抛弃了石狮最具代表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历史遗存。这一定位不利于本次规划的编制与设施。
其次,根据这一定位,永宁的发展强调了对台交流,强调旅游,这为本次规划指明了发展方向与途径。
10.2.石狮中心城区永宁分区规划(2010-2030)
10.2.1.规划概述
总体发展目标:紧抓省级试点小城镇对永宁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和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建立体育训练基地,休闲度假旅游业;重点发展体育旅游用品,高新技术产业等无污染的现代工业及高档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整体运作水平。以“生态”为核心理念,将永宁分区打造成为石狮市主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休闲旅游、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定位:石狮市主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休闲旅游、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永宁分区的职能定位:1、石狮市未来主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2、石狮市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基地;3、石狮市港口客运、商贸服务功能区;4、石狮市未来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
规划结构:“一轴一带三核两片区”。其中,“一轴”为连接老城——姑嫂塔——新城区的城市空间轴线;“一带”为滨海景观带;“三核”为三个生态核,包括宝盖山—双髻山生态核、大青山生态核和将军山生态核;“两片区”分别为新城片区、永宁老镇区。
43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总体布局:分成两大片区:A 片区(新城片区):主要为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主题购物中心、商务公园、新城的居住、酒店及旅游设施等用地;B 片区(老镇片区):主要为发展较完善的老镇区、配套居住公建、旅游综合用地、港口等用地。
永宁分区规划
10.2.2.检讨
永宁具有千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明代卫城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永宁的发展,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在分区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布局、及其路网规划等众多领域都忽视了永宁的历史文化,诸多规划措施的实施将破坏古卫城的格局与历史文化遗产,不利于极具地域特色的城镇特色的保护与延续,不利于本次规划的编制与设施。
其次,根据这一定位,永宁的发展强调了对台交流,强调旅游,这为本次规划指明了发展方向与途径。
10.3.永宁镇A-F 控规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10.3.1.规划概述
定位为永宁的旅游综合服务区,成为商业、文化、旅游接待的中心城区。规划区域规划结构呈“一核、两轴、六区”的布局方式。四线控制:1、绿线:包括镇中心公园、永宁卫遗址公园、社区公园及其他绿地的用地控制线。2、蓝线:指用于划定较大面积的水域、水系、湿地及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区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3、紫线:包括永宁卫、城隍庙、七一六纪念碑及董云阁烈士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用地控制线。4、黄线:包括永宁水厂、永宁110KV变电站、消防站、加油加气站及高压走廊的用地控制线。
A-F 控规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10.3.2.检讨
控制性详细规划其规划布局、道路划分、各地块控制要求及其一系列的详细而具体的指标体系将便于规划管理,但针对该规划,则存在着对永宁古卫城历史文化遗产、古卫文化等极大的破坏,如道路网络的规划,从海城大道(红线宽38米)、学前街(红线宽24米)、永超路(红线宽16米)到永新路(红线宽16米)、永顺路(红线宽16米)、新园路(红线宽16米)等道路的规划设计严重的破坏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鳌城、十字街(剖腹街)的整体格局,其次,在四线的确定上,仅仅局限在城隍庙、慈航庙、董云阁烈士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上,忽视了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整个古卫城,再次,在功能设置上,过多的将行政办公职能、商业职能设置在卫城内,而卫城内其他功能如宗教功能、文化娱乐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等严重不足。
44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2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6年) (8)《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令) (9)《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10)《石狮中心城区永宁分区规划2010-2030》 (11)《永宁镇A-F 控规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12)《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2.规划的原则
(1)原真性原则 (2)特色性原则 (3)生态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3.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
通过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通过对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风貌起重要影响的引导性项目的规划设计,引导永宁古卫城走保护与复兴双赢之路,最终达到在风貌上呈现历史文化特色,在功能上提升古卫城的中心功能,在环境设施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最终实现经济大发展与文化大繁荣的双赢目的。
规划目标是在上位的基础上,建立古卫城重点地段的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关系,将保护与地区发展具体化,探寻“在保护的前提下复兴古卫城,通过复兴深化保护,促进经济与文化双赢”的历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4.保护框架规划与总体布局
4.1.传统特色要素
永宁古卫城的传统特色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工要素、人文环境要素等三个部分。 4.1.1.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指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环境。如海;山、地;池、潭;气候;特产等。
古卫城自然环境要素构成表
要素 海 山、地
要素描述
东南三面临海,南临深沪湾,深水避风,天然良港。台湾海峡。 周边的山有大青山、宝盖山、将军山、观音山等; 古卫城内的山有娘妈台,象山,莺山。
潭、池 气候 特产
护城河、古城内的池塘,水关、干厝池。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海鲜渔产品,鱼丸,石头等。
45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4.1.2.人工环境要素
人工环境要素指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如历史遗构、文化古迹、民居、街巷、古卫城格局等。
古卫城人工环境要素构成表
要素 历史遗构
寺庙—三十二铺境保护神庙
东西庵、五大庙—泰山夫人宫、莺山娘妈宫、天妃宫、武圣殿、文祠 临水夫人庙、城隍庙、真武殿、伍显庙等。
城墙,城壕---小东门城墙遗址、护城河遗址、水关等。 干提督衙、明威将军府、江夏候府等
家庙,祠堂—董氏宗祠、林氏宗祠、高氏宗祠、王氏宗祠等。 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白刃故居等。 小学,私塾—莺山书院、文祠、永宁小学等。
文化古迹 民居 街巷 古港
古井,永宁石刻,孝女坊,校场,文祠,陈有纲墓、城隍庙、慈航庙、古树等。 大夫第、霞源古大厝、汉林楼、宁东楼、石屋,番仔楼。
永宁老街,观音街、观音亭街、南门街、北门街、樟脑街、小街、场口街等。 梅林港
要素描述
古卫城格局 鳌城,三山夹古卫,十字街、十八景、依山面海。
4.1.3.人文风貌要素
人文风貌要素是指古卫城生活风貌的集中体现。永宁古卫城的人文风貌要素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人文风貌。具体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工艺、习俗节庆、民俗文化。
古卫城人文风貌要素构成表
要素 历史事件
要素描述
与古卫城相关的一系列的抗倭,禁海、抵抗外来侵略者等事件。如陷城洗街、七一六日寇登陆永宁、清代海战等。与台湾、海外相关的一系列的商贸运输事件。
历史人物 民间工艺 民俗文化 宗族文化
林元品、黄克缵、陈有纲、董云阁、白刃、50余姓氏等。 雕刻、纸扎工艺、糕人等。
闽南方言、城隍文化、傀儡戏、布袋戏、相贡、高甲戏等。
修宗谱--《蔡氏族谱》、《董氏家谱》、《林氏家谱》、《施氏族谱》、《刘氏家谱》等。 立宗祠---林氏宗祠,高氏宗祠、王氏宗祠、董氏宗祠等。 义塾—文祠、莺山书院、私塾等。 屯田、举族合祭、宗族文学等。
4.2.传统特色构成含义
古卫城传统特色构成含义
内涵 东南古卫
内涵的构成 历史演变 往昔回眸 古迹遗存
内涵的解读
唐时称高亭,宋初称凉恩亭,永宁寨,为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明清构筑卫城(军事);现为石狮古镇。 元明时期的抗倭寇历史。自唐宋开始的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事件。 慈航庙、城隍庙、古井、祖厝、祠堂等。 城墙城壕遗址,地名,校场,府衙、水关等。
侨乡故里
来往概况
侨乡;侨胞旅居海外始于明末清初。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美洲澳洲等。 侨汇兴办家乡公益事业、兴学助教,改造城镇面貌,架电筑路等。
历史遗存
台海同根
探寻同宗 留存拾遗
灵秀福地
名人 事件 曲艺 遗存
闽海局关、宁东楼、汉林楼、迎熏楼等。 林元品、国姓夫人、鹿港城隍庙与永宁城隍庙。
大夫第、莺山书院、霞源古大厝、城隍庙。董氏宗祠等。
林元品、黄克缵、陈有纲、董云阁、白刃、50余姓氏等,探花、诗人、学者、乡贤、侨胞等。 抗倭、陷城洗街、七一二事件、祭祀等。 布袋戏、大鼓吹、傀儡戏、相贡、高甲戏等。 城墙,校场,府衙,寺庙,书院、老街等。
46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4.3.保护框架
通过各个构成要素反映在空间节点、线/带、区域三部分以及他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所共同构成的古卫城景观特色。 节点;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建构筑物或者是人流集散的交汇点。主要包括山、宅、祠、庙、池、刻、井、树等。 线/带:主要包括城墙、街巷等。 区域: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地段、区域。
古卫城保护框架(重点在本次规划范围内)
结构 节点
要素 山 宅 祠 庙 门
线/带
城墙 街巷
区域
小东门 城隍庙 老街
娘妈台、象山、莺山。
大夫第、霞源古大厝、董云阁烈士故居、宁东楼、汉林楼等。 林氏宗祠、高氏宗祠、李氏宗祠、董氏宗祠等。
城隍庙、慈航庙、五显宫、鳌西古地晏安庙、三十二铺镜神保护神庙等。 小东门、西门等 城墙遗址。
永宁老街、观音街、观音亭街、南门街、北门街、樟脑街等。 以小东门为核心形成小东门街、永宁广场、凉恩公园为一体的区域等。 城隍庙、城隍庙广场、象山、真武殿、城隍阁形成的区域。 由永宁老街及其周边地段形成的地域特色商业街区。 由观音街及其周边地段形成的休闲娱乐街区。
汉林楼 大夫第
以汉林楼及其周边地段形成侨乡文化展示区。
以大夫第、莺山书院及其周边地段形成对台经贸文化区。
内涵
4.4.性质
本次规划地段是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商业服务、居住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永宁古卫文化、城隍文化、侨乡文化、对台贸易文化等地域文化,将整个永宁古卫城营造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闽南旅游圣地。
4.5.规划主题
本次规划主要保护古卫城历史遗存,打造小东门古卫城墙大型绿化空间,营造城隍庙宗教文化活动区、老街传统商业区,对台贸易文化展示区与侨乡文化展示区,由此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古卫城重点地段的文化游览展示体验区,为此,形成五大文化景观主题:英雄古卫文化、虔诚城隍文化、古韵街市文化、血脉侨乡文化、经贸台海文化。
4.6.保护与发展策略
风貌保护策略:依托古卫城的自然环境,整体保护,逐步消减对古卫城传统风貌不利的设施和项目,提高古卫城的整体环境和景观的传统特色,通过适度的土地调整和街巷空间整治、景观视廊的建设,重塑古卫城“山、石、城、厝、楼、庙、街”的景观文脉。 系统整合策略:
整体空间景观带---利用古卫城周边的山、海资源、及其南麓的黄金海岸旅游建设项目,形成“海、卫、山”的城市整体空间景观带。
地域特色商业功能轴---利用好永宁老街-观音街,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功能轴,并与南门街-北门街整合形成十字形的古卫城公共活动空间。 城隍文化活动区---利用城隍庙,整合周边的武圣殿、象山及其周边地块,形成以城隍文化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活动区。
古卫英雄体验区---利用小东门城墙、城门遗址,恢复小东门城墙、城门、城楼等,整治小东门街两侧建筑、开辟永宁广场、冷恩公园,并整合规划地块东侧的镇海石公园、城墙内的顶山及其周边水塘等,形成古卫英雄体验区,以此提升古卫城的活力与人气、彰显古卫文化。
海岸旅游互动带---将黄金海岸、旅游集散中心、古卫城、及其永宁镇域内的其他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具体明确主题的旅游景区,并组织好体现不同文化与旅游活动内涵的游线,形成海岸旅游互动带。
功能诱导策略:鼓励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存、城市风貌特色相协调的居住、古卫文化、城隍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其中城隍文化、旅游休闲体验与古卫文化功能是近期拓展的主要功能。
弘扬文化策略:通过振兴永宁老街-观音街传统商业地段的核心功能地位,扩展并整治城隍庙及其周边地段,强化城隍文化,修复并整治大夫第、莺山书院与汉林楼及其周边地段,营造侨乡与对台贸易交流文化,恢复府衙、小东门城墙、城楼及其冷恩公园、文祠等历史节点的风貌,以此来展示永宁古卫城的军事文化、城隍文化、侨乡文化、对台经贸文化及其地域民俗等多元的文化特色。
47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5.保护区划与保护要求
5.1.保护对象
(1)保护古卫城三山夹一城的自然格局与十字街、鳌城的空间格局 (2)保护永宁老街-观音街
(3)保护规划地段内的文物古迹及优秀历史建筑 (4)保护古卫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2.保护层次
根据现状特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本次规划中,将规划地段内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5.3.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本次规划范围内目前共有3处文物保护单位,即城隍庙、慈航庙、董云阁烈士故居。规划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执行不同等级的保护规定,以符合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 5.3.1.城隍庙 (1)保护区划(如图)
根据《关于划定石狮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告》狮政(1995)综03号,其保护范围为:庙前100米,庙东侧距离外墙30米,其他两侧距外墙10米。对于建设控制地带没有划定。
本次规划基于城隍庙的现状情况,认为上述保护区划四至与周边民居冲突较大,不利于管理,故提出应加以调整。 保护范围:城隍庙建筑外墙向外进1米,总用地面积为176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城隍庙外墙东至武圣殿东山墙,南至新戏楼,西至民居山墙,北至象山北麓,总用地面积为6540平方米。 (2)保护要求
保护范围内: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
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容许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与文物保护建筑风貌冲突的建、构筑物。与城隍庙建筑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都需要进行改造、拆迁。改造建筑层数不得超过2层(含2层),一层檐口高度控制4.2米以内,建筑色彩为暖色或暖灰色,外墙材料为石材或者红砖,其次,在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后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以取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建筑高度控制在1层以内(含1层),檐口高度控制3.7米以内,建筑色彩为暖色或暖灰色,外墙材料为石材或者红砖。再次,城隍庙广场铺设为传统铺设的条石。 5.3.2.慈航庙 (1)保护区划(如图)
根据《石狮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狮政(1998)综014号,其保护范围为: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周向外延伸25米。 本次规划基于慈航庙的现状情况,认为上述保护区划四至与周边民居冲突较大,不利于管理,故提出应加以调整。
保护范围:慈航庙建筑外墙东至道路中心线,南至民居住宅山墙,西至台基,北至永宁老年协会永宁分会山墙,总用地面积为53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慈航庙建筑外墙向东推进约12米,南向东推进16米,西向以台基为界西推进42米,北向以慈航庙外墙为界向北推进米20米,总用地为3098平方米。 (2)保护要求
保护范围内: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
建设控制地带内:该范围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加以改造,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改造建筑层数不得超过2层(含2层),一层檐口高度控制4.2米以内,建筑色彩为暖色或暖灰色,外墙材料为石材或者红砖。不得进行任何新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设活动。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后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 5.3.3.董云阁烈士故居 (1)保护区划(如图)
根据《石狮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狮政(1998)综014号,其保护范围为: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周向外延伸20米。 本次规划基于董云阁烈士故居的现状情况,认为上述保护区划四至与周边民居冲突较大,不利于管理,故提出应加以调整。
48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保护范围:故居建筑外墙向外推进1米,总用地面积为558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外墙向东推进约45米,南向东推进50米,西向西推进35米,北向北推进米30米,总用地为6880平方米。 (2)保护要求
保护范围内: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
建设控制地带内:该范围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加以改造,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改造建筑层数不得超过2层(含2层),一层檐口高度控制4.2米以内,建筑色彩为暖色或暖灰色,外墙材料为石材或者红砖。不允许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与文物保护建筑风貌冲突的建、构筑物。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后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
5.4.保护建筑的保护
保护建筑是指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也是指优秀的历史建筑,本次规划认为应按照文物保护单位方法进行保护的建筑物。据此,对于这些保护建筑需要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对于保护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筑高度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建筑维护、修缮应优先采用旧料来更换损毁构建,修缮的原则是“只修不建,修旧如故”。保护并恢复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在细部做法上应采用当地的典型做法、样式材质等,可以在对当地建筑的特色提炼下,对无法恢复原样地部分做一定的创意性设计。
规划地块内保护建筑的保护区划及其保护措施
名称 宁东楼 汉林楼 大夫第 莺山书院
X-10、编号 X-72 X-4
年代
保护区划
修缮具体措施
日常保养、防护加固。 日常保养、防护加固。
对倒塌的部分,屋顶、门窗等进行重点修复。对院落环境进行整治。修复石埕及其院墙。
X-10对倒塌的部分,屋顶、门窗等进行重点修复。对院落环境进行整治。X-11现状修复,对西护厝进行重点修复,对院落环境进行整治。X-12/13对内部空间进行现状修复,顶落进行重点修复。X-14重点修复整体格局。
陈焕将住宅
X-73
清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建筑本体外3米,
南至建筑主体墙体,西至道路中心线,北至建筑本体墙体。
郑勋标住宅 蔡绍延故居
文祠
X-17 X-18
民国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民国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对屋顶、门窗等进行现状修复、加固。修复石埕及其院墙。对院落环境进行整治。 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现状修复西侧护厝。
民国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民国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清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建筑本体外3米,
南至道路中心线,西至建筑本体墙体,北至建筑本体外1米。
清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建筑本体外1米,
南至道路中心线,西至建筑本体墙体,北至建筑本体外1米。
11、12、 13、14
清代 保护范围:东至山墙向东8米,南至照壁,西至山墙向西1米,重点修复一、二落建筑,对现存建筑进行现状修复。
北至建筑外墙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向外拓展3米范围。
小东门旧洋楼 李光灿住宅
X-086 民国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X-088
清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向外拓展1
米范围。
日常保养,防护加固。 对顶落、榉头间进行现状修复。
鳌西晏公庙 董清河、董清耀住宅 林秀英住宅
Y-32 Y-062
清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清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日常保养。 现状修复。
L-060 明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均至山墙、南至街
道中心线、北至建筑外墙向外1米。
日常保养,防护加固。
黄连治 霞源古大厝
L-089 Y-73
民国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清代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四周院墙。
日常保养。
对顶落、东西护厝进行重点修复,整治东侧花园环境。
5.5.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对于本次规划地段,特别是永宁老街+观音街及其周边地段,具备了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条件,即:1,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2,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遗留的原物;3,历史文化街区的用地面积为18.72公顷,超过1公顷;4,街区内拥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2处市级文物保护保护单位—慈航庙、董云阁烈士故居,另外还有20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43处,一处城墙遗址,其文物古迹和保护建筑、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达14.55公顷,占总用地的77.72%,据此,本次规划地段可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
49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5.5.1保护区划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首先必须考虑对整个永宁古卫城的保护,没有古卫城的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据此根据保护对象性质和措施的不同分为四部分:核心保护范围、永宁古卫城的一般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风貌协调区。
核心保护范围即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其范围为:东至小东门土地庙向东约1米,南至城隍庙大门向南约40米,汉林楼外墙向南约15米,西至林氏宗祠向西约18米,北至小东门街向北推进约24-28米,文祠外墙向北约3米,永宁老街向北推进约30米,西门十三架向北推进约1米,总用地为8.28公顷。(具体四至相见图纸)
一般保护范围即针对整个古卫城,其范围为:整个永宁古卫城,以城墙遗址为基础围合的范围,总用地为63.32公顷。(具体四至相见图纸) 建设控制地带即整个古卫城的建设控制地带,其范围为:一般保护范围向外推进约5-30米的范围,总用地为17.01公顷。(具体四至相见图纸) 风貌协调区的范围:以建设控制地带为界线,局部向外拓展,其用地规模为:35.92公顷。(具体四至相见图纸) 5.5.2.保护要求
核心保护区内的保护要求:该范围内不得进行与古卫城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街巷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各种修建需在规划、文物等部门严格审批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街区内的建设内容应服从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街区整体风貌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通过方可执行。
一般保护范围内的保护要求:该范围内不得进行与古卫城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保持古卫城原有的街巷格局及其空间尺度,禁止一切居民自建活动,原有建筑的拆除、翻建、扩建等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下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以取得与古卫城保护之间的风貌协调。建筑形式以传统古厝、石屋、番仔楼、洋楼为主,体量不宜过大,色彩以暖色为主,功能主要为居住或公共建筑为主。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旧建筑,除必须搬迁及拆除之外,应对其进行外观改造,以达到与古卫城环境的协调。该范围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建设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严格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
建设控制地带的控制要求: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下才能进行。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整个古卫城历史环境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传统风貌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专家评审。
风貌协调区的控制要求:在此范围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服从“体量小、色调以闽南红与暖灰为主”的原则。其建筑形式要求不破坏古卫城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该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对整个协调区,新建筑应鼓励低层,原则上不超过6层,在视线控制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应严格按照“高度控制规划图”执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改造。
6.高度控制规划
高度控制规划是在充分研究和分析本次规划区域内传统特色和现状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整个古卫城的发展需要,考虑本次规划及其整个古卫城的保护、利用和复兴的综合要求,针对古卫城的整体风貌和本次规划地段内的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着眼各标志点之间的呼应与统一,古卫城外部空间轮廓以及外部空间环境的保护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建筑情况和用地规划,确定各个地块的建筑限高。
6.1.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保护建筑(群)
保护范围内——文物和优秀保护建筑本身及其附属建筑的建筑高度控制为原高。
建设控制地带——规划视其保护性质和内容(文物保护、风貌保护)以及周围具体现实情况而定。
6.2.历史文化街区
本规划在核心保护区内建筑高度控制为3层,一层檐口高度控制在4.2米以下,总高度为14米。
一般保护范围内综合考虑改造和古卫城空间尺度的要求,建筑高度控制在4层以内,含4层,一层檐口高度控制在4.2米以下,建筑总高度控制在17米以内。
建设控制区内建筑物最高高度控制为5层以下(含5层),总高度为21米。
风貌协调区建筑最高高度基本上控制为6层以下(含6层),总高度为25米。局部有特殊需要超过6层的,可经由地方规划行政部门和文物行政部门事先共同组织论证后,予以批准。
6.3.重要视线走廊之间的建筑高度
城隍庙—黄金海岸,视廊必须通透,视廊范围内的建筑物不得超过4层,高度控制17米内。 小东门—黄金海岸,该视廊必须通透,视廊范围内的建筑物不得超过4层,高度控制17米内。
50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7.紫线范围的划定和管理控制要求
按住建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保护(优先历史)建筑的紫线。
7.1.紫线范围划定
本次规划对3处文物保护单位,1处历史文化街区(以核心保护范围本次规划的划定依据)和20处保护建筑实行紫线范围划定和控制。将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为紫线。
7.2.紫线范围的管理控制要求
7.2.1.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2)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3)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4)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5)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绿地、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 (6)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7.2.2.其他
(1)确因需要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和其他活动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上述审批事项涉及重大建设项目、对古城保护有重大影响的,应当由市规划行政部门和文物行政部门事先共同组织论证。
(2)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对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修缮和维修以及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3)在城市紫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影响历史环境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依法逐步拆除或改造。
(4)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5)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主要指核心保护范围与一般保护范围)的,应当按照本规划的相关控制要求和福建省相关规定执行。 7.2.3.紫线范围内地块划分及控制性规划
为了对紫线范围内建筑保护与更新改造进行有效控制,规划将规划地块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划分为44个地块,对该地块内的每栋建筑确定修缮、维修改善、整修、保留和拆除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标定该区域地块内的古树、古井、遗址位置,并明确风貌保护道路、公共步行通道、需要开放的空间、需要增加种植绿化的范围、需要整体规划的范围以及确定该地块的主要出入口位置等内容。同时根据城市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对该地块从六个方面进行控制引导:土地利用(土地性质与内容)、地块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8.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是本着保护永宁古卫城、永宁老街和传统空间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建筑的等级分类及其质量、风貌等的综合调查评估,对紫线范围的建(构)物提出分级保护和更新改造的措施。
8.1.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
(1)修缮: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保护建筑,对其残缺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对该类建筑整体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 (2)维修: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的不改变其外观特征的加固、维护、改建活动。 (3)改善:对历史建筑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建设活动。 (3)整修:针对一般建筑中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环境要素进行的改建活动。
(4)拆除:针对风貌极差、质量极差的一般建筑,或该建筑原址曾经有重要的古迹遗址,则根据规划需要将其拆除,进行新的建设活动或对古遗迹进行复建,或开辟为绿化及开敞空间。
(5)保留:针对质量较好,但与整体风貌冲突很大且不处于核心风貌保护区的紫线范围内的一般建筑,由于经济社会原因而暂时无法更新拆除的,暂时保留,建议远期更新拆除。
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
5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类型 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建筑 历史建筑
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建构筑物
一般建筑
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 整修、改造、拆除
占地面积(平方米)
26881 5752 3901 3994 3279 3897 338 1663 49705
占总面积的%
60.57 10.18 5.16 6.82 5.09 8.86 0.79 2.54 100
保护与整治方式
改造 改善 修缮 保留 维修 整修 整治 拆除 总计
修缮 修缮
建筑面积(平方米)
40397 6792 3440 4547 3392 5907 527 1691 66693
改善、维修保留
建筑保护与更新
8.2.民居保护细则
(1)按照传统方法与形式对破旧的传统民居进行维修,对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加建部分予以适当改造。对民居残破或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建筑整体保持和谐,但应与历史部分有所区别,以保证历史形态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2)为保证居民生活的连续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允许在不破坏历史风貌整体性的前提下,保持建筑外貌,改善内部。
(3)核心保护区内传统民居的修复严格按传统方法施工,使用传统材料,保持传统形式、色彩和尺度。对于现代住宅、石屋的改造则严格控制尺度,适当赋予其传统建筑风貌。立面处理注意尽量保持传统木石、砖(红砖)木结构、砖(红砖)石的形式。核心保护区内各类建筑不得采用铝合金或钢制门窗。 (4)在有充分历史根据的条件下,允许对涉及古卫城历史风貌完整性的部分进行必要复建或改造。对严重破坏整体传统风貌的建筑予以拆除。
(5)对核心保护区内超过传统民居高度、平屋顶、或形式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建筑应实施改造,保证历史景观的完整性。对二层以上,高度超过8.4米的现代建筑、石屋实施降层和“平改坡”,开间、进深超过五间的现代建筑、石屋实施减小体量处理。
8.3.文物建筑、保护建筑的保护细则
(1)落实专人定期实施日常保养,
(2)保护文物、保护建筑的历史环境和景观,文物保护用地、保护建筑四至转角处设置特制铺地砖形成地标,亦可立界碑镌刻图文,起到明确告知作用,(3)保护文物、保护建筑的完整性,防止可能出现的自然或人为破坏,
(4)实行文物、保护建筑保护登记制度,定期对文物、保护建筑状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记录在册,对开放建筑实行日志制度,详细记录每日参观人员数量和基本情况,
(5)对所有文物建筑、保护建筑应进行详细测绘,建立文献图片档案,作为保护和维修的文献依据。
8.4.其他相关规划要求
(1)系统整治路名和院落门牌号码;
(2)重点保护民居、祠堂、寺庙、各境的保护神庙、古井等挂牌公示; (3)编制永宁古卫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将所有传统民居纳入管理范畴; (4)编制永宁古卫城建筑管理条例-将所有新建建筑纳入管理范畴;
(5)编制永宁古卫城自然环境保护与管理条例-将相关自然山、水(海、海滨)景观纳入管理范畴; (6)编制永宁古卫城旅游开发管理条例-将所有旅游服务项目纳入管理范畴。
9.环境要素保护与整治模式
本次规划地块内象山、钟头山、城池、老街及其周边地段、城隍庙等的广场、山石、水池、植物等等,都是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些要素,本次规划制定了保护、修整、更新、废弃、修复等方式加以保护与整治。 (1)保护
---适用范围:现存自然历史环境要素。即:象山、钟头山及其周边水塘、护城河。 ---措施要求:尽可能不改变要素原状。 (2)修整
---适用范围:现存人工历史环境要素。本次规划修整的是文庙及其周边地段、莺山书院、大夫第等院落空间环境。
52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措施要求:原址保留,按照历史形貌、传统工艺、传统材料进行修复性整治,包括周围环境。 (3)更新
---适用范围:需要改造的传统和非传统环境要素。本次规划重点对城隍庙南部广场及其象山周边地段。 ---措施要求:原址改造,按照使用功能要求和视觉协调效果进行。 (4)废弃
---适用范围:形貌不协调的人工环境要素;对古卫城风貌造成明显不和谐作用的列为首批考虑对象。如厕所,养殖家禽的棚屋等。 ---措施要求:原址废弃,包括清除。 (5)修复
---适用范围:现已不存的历史环境要素或者不完整的环境要素。如小东门城墙的月城及其周边环境。 ---措施要求:
·修复要有充分历史文献依据,并尽可能在考古勘查工作的配合下进行; ·允许原址重建,提倡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形式; ·允许域外搬迁,迁入者必须与卫城传统风貌协调。
10.空间结构和规划功能布局规划
10.1.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规划地块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同时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情况,将规划地块的空间结构划分为“一带、二段、四区、多节点”的框架结构,即
一带:古卫风情带,主要由小东门古卫城体验区、城隍文化活动区、永宁老街+观音街、西门组成的以彰显古卫风情的特色带。
二段:休闲度假娱乐段—以中开坊为界,沿观音街两侧的地段,以家庭度假旅馆、休闲茶吧,小些博物展示馆、宗教养生会所等主要功能。
闽南传统街市段—以中开坊为界,沿永宁老街两侧的地段,以传统特色购物、餐饮、娱乐、演艺、展示、作坊等主要功能,展现闽南古卫城传统商贸特色。
四区:小东门古卫城体验区—以小东门为核心,由永宁广场、冷恩公园、小东门城门与城楼及城墙、小东门街、及其卫城府衙、明威将军府、现代哨所等组成,以演艺与体验明清、民国以及现代军事守卫活动与军事旅游活动为特色。
城隍文化活动区—以城隍庙为核心,整治城隍庙南部广场,形成城隍广场、城隍廊、城隍亭等广场景观建筑群;拓展城隍庙功能,结合象山形成城隍阁、城隍北殿区等拓展建筑群;整合周边真武殿、象山等资源,形成以弘扬城隍文化特色的宗教活动区。
侨乡思情感恩区---以汉林楼为中心,整合周边蔡氏传统古厝,番仔楼等,形成以展示侨乡风情,侨胞思乡,同根同脉的爱土感恩区域。 台海经贸展示区---以大夫第、莺山书院为核心,整合周边董云阁烈士故居等番仔楼,形成反映台海经贸来往,交往的文化展示区。
多节点:小东门抗日纪念馆---以小东门旧洋楼为主体,形成以揭示日本侵略者侵犯永宁的暴行,同时弘扬永宁人抗击日寇的英雄精神为主题的纪念馆。 小东门赵帅府宗教文化节点---体现地域宗教文化。
宁东楼军事展示馆---结合宁东楼的历史文化,以展示近现代军事知识、近现代发生在永宁的战事为主。
文祠会文处—以文祠为核心,复建原有三落庭院、魁星楼等建筑群,形成永宁古卫的文人文化交流中心,灯谜猜谜活动场所以及书画、诗词展示中心。
霞源古大厝陈氏诗文展示馆---体现陈棨仁诗文及其陈氏家族文化。
钱庄银行博物馆---以L-60李秀英住宅为基础,开辟为以展示永宁金融交易活动为主体的博物馆。 布店展示馆---以R-46号建筑为基础,打造老街布店、传统服饰展示馆。
另外结合老街两侧的寺庙、空地形成一个个以小型休闲娱乐场所为主的景观节点。
10.2.功能布局
根据规划空间结构,结合旅游发展需要,形成“三个游览区两个辅助区”的规划结构。三个游览区指:永宁老街风情游览区、城隍文化游览区、东瀛卫城体验游览区。两个辅助区指:居住更新区、商业购物服务区。功能上集旅游、娱乐、休闲、购物、宗教活动、餐饮、博物展示、居住等于一体的功能体。
11.土地使用调整规划
11.1.用地调整目标
根据保护与发展永宁古卫城的原则,通过对现状土地使用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从而更好地保护古城的风貌,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发展文化及旅游事业,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53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11.2.用地调整规划
规划范围以内土地主要调整为与旅游服务、接待以及商业金融、居住生活等相关的用地性质。其它为居民服务的工商服务业用地酌情适量布置。
理顺规划地块及其周边道路交通线路系统,解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通行与旅游车辆出入停放问题,在永宁广场西侧、西门西侧等设专用停车场。永宁老街+观音街开辟为步行街。在步行街内实行交通管制,严禁与老街、观音街相交的南北向道路机动车的穿越。其次,在老街,观音街两侧开辟与其平衡的街巷以满足步行街货物运输与急救需要,及其居民机动车出行,同时鉴于地面呈现东高西低,东西向的平行道路东西落差过大,坡道过陡的问题,进一步疏通南北向道路,加强老街、观音街南北向的疏散。由此形成东西、南北两个层面的疏散。因此,涉及这方面的道路开辟,需要将原居住用地调整为道路用地。 搬迁小东门城墙遗址外至东南环路区域内现有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其用地改为旅游服务用地与绿化用地。 拆除城隍庙南部戏台、及其周边民居建筑,其居住用地性质调整为宗教用地与广场用地。
调整永宁老街、观音街两侧商业、居住用地,修整后使之成为永宁特色的传统商业、旅游服务一条街,功能上以茶楼、酒楼、特色店肆、博物展示、家庭旅馆等旅游服务业为主,可兼顾部分居住功能。
在居住用地中挖掘新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如大夫第、莺山书院、宁东楼、小东门旧洋楼、汉林楼及其周边传统古厝、霞源古大厝等,将其划为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其用地并入科教文体用地中。
在小东门东侧空地恢复府衙,将其建设成为永宁卫城文化的博物馆。
利用部分弃置地,规划新增公共绿地及休憩、集散广场用地,全方位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及居民、游客的生活、游览环境。 调整现状部分综合效益较低的用地性质,对其进行再开发,转变为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博物展览等旅游服务用地。
12.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地块内的道路交通规划主要遵循了古卫城的空间格局,同时兼顾总体规划的道路网规划格局,在综合考虑规划地块现状的特殊性和旅游、文化展示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调整。
12.1.外围道路交通
规划地块外围交通应在保证不打破古卫城内原有宁静气氛的前提下应充分保证其应有的交通可达性,充分提高卫城居民生活质量,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保障。其中,特别要对永梅路进行交通管制,整治沿路乱停乱放。
12.2. 传统街巷规划
(1)保护规划地块内街巷格局与和古街巷名称,保持永宁老街、观音街、樟脑街原有3-6米的尺度、比例关系。
(2)永宁老街、观音街开辟为步行街,除消防等应急车辆外,其它机动车辆不准进入,特别是禁止摩托车在老街的通行,严禁与老街、观音街相交的南北向道路机动车的穿越。
(2)保护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传统民居院落、围墙、建筑结构、建筑色彩、立面、台基、地形等。
(3)在保证历史风貌完整性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一些空地改造为广场或开放空间,为居民生活及旅游事业的开展提供便利。 (4)理顺规划地块及其周边道路交通线路系统,解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与旅游车辆出入停放问题。
(5)在老街,观音街两侧开辟与其平衡的街巷以满足步行街货物运输、居民机动车出行与急救需要,同时鉴于地面呈现东高西低,东西向的平行道路东西落差过大,坡道过陡的问题,进一步疏通南北向道路,加强老街、观音街南北向的疏散。
(6)对于永宁老街、观音街、樟脑街、小东门街的路面铺砌的原有风貌已基本不存,则根据当地的传统做法进行适当的恢复和改善整治。地面改为石板铺地。
(7)小东门街宽度应控制在4-6米内,应加强两侧建筑的层数、高度、色彩等建设,改变现街道过于宽阔的局面,形成具有传统街巷空间尺度与特色的空间感。
(8)小东门附近的居民出行,可以通过东西向的东街、东西两端的城隍路、巷顶东路的延长段(向南接东南环路)与外联系,以此解决小东门附近的居民出行问题。
12.3.停车场地
(1)在永宁广场西侧规划大型旅游集散停产场,其用地面积为0.75公顷,该停车场根据交通工具分为:旅游大巴停车中心,小汽车停产场;太阳能电瓶车停车场、马车、小火车(太阳能)停车场以及车辆管理中心等场地。其中,大巴停车场用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小汽车停车场用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太阳能电瓶车与小火车停车场用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马车用地面积为800平方米。 (2)西门西侧专用停车场。用地面积为2600平方米,主要是用于大巴车与小汽车的停放。
本次规划的停车场都采用生态停车场的形式。露天停车场的水泥、沥青地面能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导致温度升高,夏天时犹如“人造火山”,即气象学上的“热岛效应”。与露天停车场相比,生态停车场则具有众多环境优势。“生态停车场”,是指在露天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乔木等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透气透水性的生态铺装,能涵养水源,效益显著。一般性能的透水材料透水率可达到每秒5毫米以上,下雨时雨水能很快渗透到土层,补给地下水;透水材料还兼具存水能力,新型的透水砖每平方米大约能保存12升水。以
54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间隔栽植的高大乔木为主的生态停车场,通过绿量评估,以1500万平方米停车场计算,停车场绿化数量在300万立方米左右,每天能释放8000吨氧气、滞尘量达3000多吨。
12.4.消防交通规划
(1)古卫城外部的机动车交通道路和内部与老街+观音街等步行街平行的街道作为主要的消防交通道路。
(2)根据永宁老街+观音街道路现状,开通与此步行街相平行的及其与之相交的宽度在3.5米以上的一系列小巷及空地形成尽端式消防通道和回路式消防通道,从而保证整个本次规划地块内的消防可达性问题,以及停车问题,但必须作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原则上,旅游车辆不得进入旅游步行区内。
12.5.与上位规划的整合
在道路交通风貌,上位规划中问题最突出就是卫城内的道路网络规划,其道路线形布置,道路宽度,横断面形式等都存在着对永宁古卫城历史文化遗产、古卫文化等极大的破坏。其中较为显著的规划道路有:海城大道(红线宽38米)、学前街(红线宽24米)、永超路(红线宽16米)、永新路(红线宽16米)、永顺路(红线宽16米)、新园路(红线宽16米)。对此,本轮规划对上位规划做适当调整。具体如下:
古卫城外围道路:海通路宽20米,人行道2米,车行道16米,横断面为二板块路面。
海城大道宽30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2米,车行道20米,横断面为三板块路面。 古卫城内部道路:维持现有十字形道路不变,并保持其道路宽度4-6米。
其中,永宁老街、观音街开辟为步行街,严禁机动车辆通行(应急车辆除外)。在老街,观音街两侧开辟与其平衡的道路,以满足
步行街货物运输、居民机动车出行与急救需要,同时,进一步疏通南北向道路,加强老街、观音街南北向的疏散。理顺整个古卫城内部的交通线路系统,解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与旅游车辆出入停放问题。
在老街,观音街两侧开辟与其平衡的街巷以满足步行街货物运输、居民机动车出行与急救需要,同时鉴于地面呈现东高西低,东西向的平行道路东西落差过大,坡道过陡的问题,进一步疏通南北向道路,加强老街、观音街南北向的疏散。
13.重点地段详细设计
本次规划的重点地段的整治与设计的内容有:小东门古卫体验区,城隍文化活动区,永宁老街-观音街街道两侧立面整治,以及莺山书院的修缮,汉林楼与宁东楼的维修。
13.1.小东门古卫体验区
13.1.1.规划设计内容
(1)恢复小东门城门、月城、城楼及其城墙;
(2)营建永宁广场、冷恩公园及其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等)。 13.1.2.详细规划设计
(1)恢复小东门城门、月城、城楼及其城墙
根据现状调研,对于小东门段城门、城墙、城楼等,本次规划采用复建的保护方式加以保护。
复建遵循原则:《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即已损毁文物古建筑复建应参照文献依据和“同时期、同类型、同地区”实物佐证进行。据此,本次城墙城门复建的依据:
1),地方志记载
据《晋江县志》载:“洪武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入福建,---。时泉设卫一:曰永宁卫。守御所五:曰福全、曰崇武、曰中左、曰金门、曰高浦。---” 《晋江县志·城池志》载“---筑城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大东曰海宁、小东曰东瀛、西曰永清,各建城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1421年)---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台。”“正统八年(1443年)----于各门口增置敌台。”
2),同时期,同类型,同地区的实物---惠安崇武古城
崇武---“洪武二十年丁卯(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经略海基,置卫所以备防御”,“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祟武千户所---周围七百三十七丈,军房九百八十七间,设军以守之。其城厚一丈五尺,城面即马路也。”(明《崇武所城志》)
崇武城屡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现存城墙周长2567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 300米、基宽5米、墙高7米;有窝铺26座、城堞1304个、箭窗1300个。四面设城门,内门每扇高3.2米,宽1.3米;前门每扇高2.6米,宽0.9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城门两道,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外加设一照墙。城墙上设烽火台、瞭望台,城墙内设二至三层跑马道。城四周还各建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沟;城内的十字大街相接四个城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了望台,城内还建有捍寨、墩台、馆驿、军营、演武厅等。
3),调研访谈
55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在调研中,从古卫城一群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者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了古卫城城墙的原貌、城墙的具体位置,月城的大小、式样,城楼的式样及其雉堞、敌楼、马面的数量及其相关尺度。
4),现存遗迹的勘测
现存永宁古卫城墙遗址,经测绘得知:城墙砖石的大小皆以1-2米左右长,宽0.4-0.5米不等的花岗岩条石纵横交迭垒砌,内以角石垒砌为内墙,中间夯土填实。
据此,本次规划将复建小东门一带的城墙,复建小东门、月城及其城楼。整个设计依托文献记载,现状踏勘及访谈、以崇武现存城墙为参考对象进行设计。
复建小东门段城墙长465米,城墙地基宽4.8米,城墙台面面宽4米,城墙高8.7米,月城长宽各为20.5米,14.2米,平面略呈长方圆形,城门上设计城楼,为三开间歇山顶燕尾脊式样的城楼,红墙红瓦白色规带,双曲面屋顶。城墙(含月城)总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占地面积2510平方米。
(2)永宁广场与冷恩公园
正对小东门设计永宁广场,用地面积5649平方米,广场结合南低北高的地形,形成台阶状的三个小广场,即入口小广场---主要有花池为景观中心,主体广场---入口小广场经几个台阶后进入主体广场区,该区有树阵,雕刻有永宁人英雄为家的历史柱,以及花钵等组成,该区主要用于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广场铺地均采用地域石材,铺设采用传统大厝的石埕铺设方式,局部地段点缀出砖入石的花纹铺设,以此形成不同的场所感。
冷恩公园位于永宁广场东侧,用地面积为36953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为主,树木,草坪,结合步行小径,点缀凉亭,榕树等,营造安宁平和的氛围,并通过绿色衬托出小东门城墙的雄伟气势。
13.2.城隍文化活动区
13.2.1.原则要求
城隍庙是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此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保护城隍庙,不得以任何整治环境或拓展城隍庙等名义破坏文物。涉及文物保护范围内的任何建设活动都需得到文物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得到其他有关部门严格审批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专家评审。 13.2.2.规划结构布局
规划结构布局为:一阁,一山,二轴,二殿,三区块的空间形态。 一阁---为主次轴线上的城隍阁。
二轴---主轴:自南部照壁,经神佑广场、永宁湖,拜神广场、城隍广场、城隍庙,象山、再至城隍阁; 次轴:自西前庭,经城隍历史厅,至城隍阁,再到城隍新殿。 二殿—城隍旧殿与新殿
三区块—城隍庙、城隍文化拓展区、武圣殿区。 13.2.3.城隍文化拓展区
规划在城隍庙象山后发展城隍文化拓展区,拓展区主体建筑群为三落五间张传统大厝,第一落为前庭,为城隍拓展的西门,以接待功能为主,第二落为以展示永宁与台湾城隍文化的交流,展示其永宁城隍庙的历史渊源,并布置戏台等以供宗教活动用。在第二落与顶庭之间布置城隍阁,城隍阁主要用于观景远眺,并配以休闲茶饮小吃等功能。另外在第二落与第三落间用廊子相连,形成围合空间,廊内以展示闽南城隍文化为主。第三落即顶庭为城隍拓展区的主殿(城隍新殿),以供奉城隍爷。拓展区的建筑造型采用现在城隍庙的风格,屋顶为传统古厝式。其次,整合城隍庙东侧武圣殿,将武圣殿融入到城隍文化活动区,改造殿前广场,广场外用廊加以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 13.2.4.城隍南广场群
城隍南广场群是由城隍广场、拜神广场、神佑广场等一系列的小广场组成,位于城隍庙的南部,是对南部现有广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拆除现城隍庙正对的戏台,及其周边民居,形成的广场群,同时结合地形高差,自南向北分别为城隍照壁,神佑广场,该广场为长条形,其西侧池塘进行环境整治,形成永宁湖,神佑广场东侧为了与民居有所区别设计神佑廊,将广场与民居分离。神佑广场向北结合台阶,桥等进入拜神广场,该广场由神佑廊围合,入口处设计拜神亭,中央为泮池,再经过台阶向上进入城隍广场,广场中央铺设雕刻有城隍文化图案的铺地。
13.3.永宁老街+观音街立面整治
13.3.1.规划措施
(1)对原有风貌较好的历史建筑进行定点保护并予以修缮,对与风貌冲突不大的一般建筑对其外立面及内部进行整修,对一些体量较大风貌较差、或者质量比较差的建筑进行更新改建,使得街区形成整体风貌。
(2)建筑层数控制在3层以内,一层檐口高传统古厝控制在3.7米以内(含3.7米),洋楼与现代建筑控制在4.2米以内(含4.2米),其他建筑一层
56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高度不得高于4.2米,建筑总高度不得高于14米。建筑风格,在建筑形制上应传承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营造出体现传统历史风貌的古卫城商业界面。
(3)深入挖掘地方传统的文化内涵,在商业街加入一些特色的老字号老店铺、如干果、鱼店、山医星相、雕刻、地方菜馆等地域特色的商店、特色饮食店等,同时整修一些大型的宅院,增加一些小型的博物馆、戏曲文艺演出、地域文化展示等内容。使整个老街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突出地方传统特色,展现古卫城历史风貌的传统街区。 13.3.2.规划设计 (1)规划空间结构布局
以中开坊为界,东段--观音街以家庭度假旅馆、休闲茶吧,小型博物展示馆、宗教养生会所等主要功能。
西段--永宁老街以传统特色购物、餐饮、娱乐、演艺、展示、作坊等主要功能,展现闽南古卫城传统商贸特色。
(2)沿街建筑立面整治
永宁老街+观音街两侧的建筑多数为石屋,夹着一些传统古厝与番仔楼,另外在西门段还建有现代式样的建筑,对此,1,层数控制在3层以内(含三层),2,屋顶为坡顶的维持坡顶形式不变,平顶的则沿街改造女儿墙,式样采用番仔楼或者洋楼的女儿墙形式。(如附图)3,阳台部分,对栏杆进行整修,形式根据主体建筑的形式,采用番仔楼、洋楼的栏杆或者传统式样的栏杆。(如附图)4,门窗,对现代式样的门窗进行改造,严禁采用有色玻璃与镜面玻璃,门窗形式根据主体建筑的形式,采用番仔楼、洋楼的门窗或者传统式样的门窗。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添加门楣、窗眉、门套、窗套等。(如附图)5,主体造型,对有外挑的建筑物进行骑楼式或外廊式的改造,增设番仔楼、洋楼的券、外廊等。对于没有外挑的,则根据主体建筑的具体造型可以增设外廊或骑楼,或者保持不出挑的形式,但对立面造型要整修,以取得和谐的风貌。(如附图)6,色彩与材质,色彩以暖色、暖灰色为主,材料以石材、红砖为主。 13.3.3.老街业态调整规划 (1)规划原则
针对现状老街业态混乱、良莠不齐的情况,进行业态调整,整个调整遵循的原则为动态调整,即基于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业态的设置在突出地方文化与商贸特色的基础上,留有余地,以此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极大的促进文化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2)调整措施
1)文化类商业:经营内容为文房四宝、绘画,剪纸、手写春联等文化类,主要集中在中开府周边。 2)雕艺类商业:经营内容有根雕、木雕、竹雕、石雕、贝雕等当地传统雕艺,主要集中在老街中部。
3)作坊创意类商业:经营内容有布坊、土布染坊、服装坊、豆腐坊、油坊、糕点坊、当铺、打铁、铸铜、邮局等,主要集中在老街靠近西门段。 4)其他地域特色类商业:经营内容有渔丸店、海鲜馆、山医星相等,以分散的形式夹在老街中。 5)传统餐饮类:酒店、地方特色菜馆等,主要集中在老街伍显宫东段。 6)家庭式客栈类:集中在观音街。
7)特色茶饮类商业:经营铁观音、地方特色茶的茶吧、书场、茶馆等,主要集中集中在观音街。
13.4.大夫第与莺山书院
对于大夫第与莺山书院,本次规划在功能上依托林氏家族的建筑群,划定为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区,以展示台海经贸交流、同根同脉为主体的文化主题,以博物展示、休闲、娱乐、祭祀等为主要功能,在空间上划分为:林氏宗祠、林氏家族文化展示馆、林氏书院展示与台海经贸学术交流中心、书院茶座、永宁台海文化交流展示馆等馆室。在建筑上,将大夫第、莺山书院等建筑群划定为保护建筑,针对保护建筑则采用修缮的方式加以处理。
在环境上,修复莺山书院石埕、院墙、旗杆等,石埕铺设采用传统的条石铺设;修复十三架间的巷道、院门;巷道地面铺设采用传统的条石铺设;整治后院环境,清理垃圾杂草,补种榕树、木麻黄以及凤凰木、黄花槐等。
13.5.汉林楼与宁东楼
对于汉林楼在功能上划定为侨乡文化展示区的核心建筑,以展示侨乡文化交流为主题,配置旅游配套功能,建筑划定为保护建筑,其保护措施为修缮。建筑内部在不改变内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功能上的改善,以展厅为主要功能场所,配套布置茶座、管理、厕所、侨乡文化影视室、以及顶层观景茶吧等。
宁东楼在功能上划定为军事展示馆,以展示近现代军事知识、近现代发生在永宁的战事为主,配置旅游配套功能,建筑划定为保护建筑,其保护措施为修缮。建筑内部在不改变内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功能上的改善,以展厅、沙盘、模型等为主要功能场所,配套布置茶座、管理、厕所、永宁军事文化影视室、以及顶层观景茶吧等。
14.旅游集散中心概念规划
14.1.黄金岸线规划概况
集散中心位于东瀛广场南部,仅东南环路一路之隔,并东南紧邻黄金海岸,用地规模为6公顷。现状为一片杂草荒地,种植少量农作物。其中,黄金海岸线的规划空间结构:
57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一轴、一带、三组团”。
一轴——以海情路为载体,联系北部山体公园及南端洛伽寺的山海人文轴线。轴线两侧以布局带状商业设施为主,并通过沿线绿化植被进行强化,形成片区南北通透的绿色休闲景观轴线;
一带——利用黄金海岸度假区良好的滨海景观及沙滩资源优势打造一条集“滨海休闲、娱乐购物、海上运动”于一体的多功能滨海休闲带; 三组团——结合城市绿地和道路的空间划分,形成信义综合组团、沙堤组团及南部的黄金海岸度假组团等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
14.2.规划原则
基于地块北部为古卫城,南部为黄金海岸。古卫城为展示明清军事卫所文化为主,黄金海岸为滨海旅游度假中心,据此,本地块设计原则:一,在功能上能够承接古卫城与黄金海岸两大功能,使得这两者能够实现功能上的互补、联动;二,在建筑风格上,古卫城是以传统风貌为主,黄金海岸线以现代风格为特色,据此,本地块应在风格协调两者的差异,在视觉景观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三,在设置上,主要应满足古卫城的旅游集散的需求。
14.3.规划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带、五组团”
一带---由永宁广场,围绕国际旅游商贸步行街形成古卫-滨海发展带;
五组团---古卫游客中心;永宁国际旅游商贸步行街(含国际美食街);永宁古卫宾馆;永宁休闲娱乐城;安置小区。
14.4.规划功能布局
14.4.1.古卫游客中心
古卫游客中心位于集散中心东部,占地1.25公顷,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配套永宁古卫城设置游客集散场所,主要包括:汽车站、停车场、旅游餐饮、住宿、商店、休闲活动等。其中,休闲、餐饮与住宿布置在紧邻安置小区,以取得良好的景观环境。停产场所主要分为院内与广场停车,院内主要指主体建筑围合的庭院内部、建筑内部;广场停车主要布置在入口处东北部的广场上。 14.4.2.永宁国际旅游商贸步行街
永宁国际旅游商贸步行街位于地块的西北部,占地2.07公顷,主要功能为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贸易与美食餐饮功能。整个街区包括购物与美食街两大部分,商贸步行街位于街区的细部,美食街位于东部。其中商贸步行街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为9100平方米,是由三个小块,即古卫特色贸易街、台湾贸易街、海外经贸街。各小街通过廊桥加以联系。西入口处布置停车场,地块北部沿路布置停车车位。
美食街位于商贸步行街的东部,主入口的西侧,占地1.07公顷,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闽南地域餐饮。具体包括茶馆---闽南特色茶饮;酒吧、咖啡屋;永宁海鲜馆;永宁素食馆;台湾美食馆;东南亚美食馆等,同时结合各主体馆设计小型戏台、歌舞台等,让游客在餐饮的过程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特色。各小街通过廊桥加以联系。东入口处布置停车场,地块北部沿路布置停车车位。 14.4.3.永宁宾馆
永宁宾馆位于地块的南部,占地1.02公顷,建筑面积为135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三星级宾馆。宾馆区采用闽南院落式的布局方式,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会议等功能组织在一系列的院落内。宾馆外布置停车场。 14.4.4.永宁休闲娱乐城
永宁休闲娱乐城位于地块的西南部,占地1.8公顷,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休闲娱乐。具体包括桑拿浴室、游泳池、养生堂、洗足馆、书馆、小型酒吧、咖啡屋、茶吧等,同时结合各主体馆设计小型戏台、歌舞台等,让游客在餐饮的过程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特色。两大入口处布置停车场。 14.4.5.安置小区
安置小区位于永宁宾馆的北部,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为13675平方米,可以按照120户,户均面积80-120平方米,以安置改造永宁卫城拆迁安置的居民。整个小区规划布局采用主要道路围绕用地外围、建筑采用庭院围合的布局方式,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安置小区的安宁与安全,同时加大了小区东侧城市主干道交通对小区的景观视觉及其噪音、安全等方面的干扰,同时通过建筑相互围合形成内敛的庭院空间环境,以营造良好的小区户外景观。
14.5.规划建筑设计引导
本地块在建筑设计上,应遵循由传统闽南建筑风格向现代形式转变、过渡的原则。所以,在建筑设计上首先应对古卫城内传统建筑的构成元素进行分析,本次规划认为:古卫城内传统建筑的特色可以通过:红砖、燕尾脊、规带、出砖入石、外廊、闽南雕刻、门窗、以及院落等加以体现,据此,在建筑色彩上应强调暖色调的体现,即红砖文化、出砖入石等的在现代建筑上的体现。其次,建筑的高度应该控制在5层以内。再次,建筑造型应力求新颖,在新颖中强
58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调传统建筑意蕴的留存。
据此,在建筑风貌设计上,采用大量的玻璃、外廊、百叶等现代元素,其间融合出砖入石,番仔楼的外廊、古厝的燕尾脊、以及院落围合的形式等,以获取现代形式下的闽南传统建筑意蕴。游客中心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形式,建筑造型采用出砖入石与玻璃的结合。永宁国际旅游商贸步行街与美食街采用红砖、传统屋顶与玻璃屋顶的结合。永宁宾馆采用闽南院落形式,建筑高度控制3层以内(含三层)。永宁休闲娱乐城采用闽南传统院落与街巷结合的方式,建筑造型采用红砖与玻璃的结合,以形成拥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建筑群。安置小区采用传统古厝,红砖外墙,门窗采用百叶、玻璃等。
15.绿化景观规划
15.1.设计原则
15.1.1.生态性原则
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要处理好这个系统的基本问题就是正确对待人、自然、技术之间的关系。人应顺应自然,使自然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服务,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所有人的本性,具有生态性的环境能够唤起游客美好的情趣和情感的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因此,本次绿化规划应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山石、绿化等自然风光,是优化环境的最直接手段。 15.1.2.舒适性原则
绿化是营造景观环境的重要要素,是塑造视觉上舒适的重要手段。视觉上的舒适,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如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的需要。舒适性要求的最基本要素是绿化景观的和谐、空气和绿化空间的宜人,同时要避免居民、游客视域内各种有害要素的干扰,如通过绿化消除或减弱灰尘、烟气、噪音等对人们的干扰。 15.1.3.保护原则
保护的原则是指绿化规划与布局应以保护古卫城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观)为基础,严禁以改善环境、绿化美化的建设活动破坏遗产,其次,还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古树名木、植被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有植被的效能,要优化、美化绿化环境,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绿化规划重要途径。
15.2.总体布局
结合总体布局,形成“一带一苑二心多节点”的绿化景观空间。
一 带:围绕古卫风情带,通过道路绿化、民居垂直绿化、庭院绿化、节点绿化等形成古卫风情绿化景观带。
一苑:以冷恩公园为核心,结合地块东部的镇海石公园、以及城墙、古卫练兵场、府衙花园等绿化带、绿化点等形成从东北蔓延在小东门周边的古卫东南部生态苑,绿色景观苑,营造出绿莹之中的古卫景观效果。
二心:即小东门永宁广场绿心与西门永清门广场绿心。两大绿心主要通过广场绿地、花钵、花坛等形式体现绿意。
多节点:围绕古卫风情带街巷总体布局的多节点形成小东门抗日纪念馆绿化景观节点、城隍庙广场群、象山及其永宁湖绿化景观节点、文祠会文处绿园、慈航庙绿化景观节点、宴宫绿化景观节点、真人宫绿化景观节点等多个绿化景观节点空间。这些绿化景观节点主要通过花钵、花坛、及其民居垂直绿化来营造绿化范围。
15.3.庭院与垂直绿化
永宁古卫城内多数民居都以院落的形式来组织空间,其庭院内多进行了绿化、美化,而且许多居民还通过二层的阳台、外墙等进行了垂直绿化,极大的绿化美化了自己的家园,因此,本次规划吸取了这一方法,强调了庭院绿化与垂直绿化。在此过程中应强化近人尺度的庭院绿化,强调绿化植物品种、色彩、造型的有机结合,在广种低矮植物的庭院,应强化种植单株观赏植物形成视线吸引点;鼓励沿墙种植攀援植物(如茑萝、爬山虎等),形成垂直绿化;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提倡居民对各自的庭院进行自赏绿化布置。为街区内部的老屋旧街增添绿色的生机。
15.4.植被选择
行道树---南洋杉树、面包树、榕树、樟树、白千层等。
公园树—木麻黄、马尾松、碧桃、福建柏、柳叶榕、深山含笑等。 公园灌木—翠柏、黄金榕、圆锥八仙花、台湾海桐花、火棘、福建茶等。 公园花卉—雁来红、千日红、一品红、夏堇、凤凰鸡冠等。
公园草—葱兰、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和地毯草等。 其他乔木—光叶石楠、无忧花、洋紫荆、凤凰木、合欢、台湾相思、刺桐等。
59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其他灌木—南天竺、悬钩子、金叶女贞、夹竹桃、阔叶十大功劳等。 其他花卉—一串红、长寿花、大花石榴、四季海棠、黄瑾、碧桃、红叶李等。 藤本植物--爬墙虎、牵牛花、常春藤、多花蔷薇、金叶番薯等。
1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划
16.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目标
本着在社会中确认、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对享用这些遗产的特殊习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确保和支持创造、保养和传承这些遗产的社会群体以及物质性的承载环境,保证这些遗产不仅作为历史资料得到静态的保存,还要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与发展。
16.2.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规划
通过对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及载体环境的调查、分析、以及特色性与可发展性评价,确定了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项目(详见附表) 类别 传统文化
城隍文化
道教、佛教、宗祠文化
侨乡文化 台海文化 红砖文化、石文化 英雄文化、爱国主义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卫文化
利用方式
物质载体
展示、祭祀(洗街事件公祭活动)、游客参与、体验与游戏活动、整个古卫城、十字街、城墙、城楼、城门、府
举办卫所文化节等。
展示、举办城隍文化节,游客参与、体验与其他活动。 展示,宗教活动,家族祭祀活动,游客参与与体验性活动等。 展示,祭祀,游客参与、体验、举办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等。 展示,祭祀、游客参与、体验、举办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等。
展示、利用,举办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等。
展示、祭祀、举办爱国主义活动,游客参与体验活动等。
衙、军事设施、水关等。
城隍庙、城隍阁、城隍广场以及拓展区等。
道观、寺庙、祠堂家庙等。 番仔楼、汉林楼等。 大夫第、莺山书院。 传统古厝、番仔楼、石屋等。
整个古卫城、永宁楼、小东门抗日纪念馆、董
云阁烈士故居等。
地方特色文化
诗词书画文化、灯谜文化 开展诗词、书画、灯谜文化活动;展示;游客参与体验活动等。
狮文化 服装文化 茶文化
开展狮文化活动节;展示;游客参与体验活动等。 展示,服装演艺活动,服装设计比赛;游客参与体验活动等。 展示、茶文化演艺、茶文化比赛;游客参与体验活动等。 展示及发展。在博物馆、老街展示地方美食,开展永宁美食交流
活动,鼓励各餐馆挖掘、发扬地方美食 。
文庙、莺山书院等。
展示馆、永宁广场、城隍庙广场、老街等。 展示馆、永宁老街、观音街沿街古商铺。 展示馆、永宁老街、观音街茶馆、休闲场所。 永宁展示馆、永宁老街餐饮点、各餐馆及小吃
店。
永宁老街、观音街沿街古商铺。
地方美食 恢复老字号 地方活动
海鲜、鱼丸、水煎包、糕
人等
永进、霞源和兴源老字号 部分恢复、展示及利用,为古卫城旅游挖掘景点,增加特色。对普通号米行、建昌号布庄、永安堂药铺等 相贡、南音、布袋戏、傀
儡戏等
文字说明、展示、演艺再现。
传统商铺,尤其是难以经营的传统商铺,政府应积极鼓励,在政
策给予扶持与帮助。
演艺、展示。
永宁老街戏楼、城隍庙、祖宅、洋楼等内。
历史 历史上曾经存在,但是现
在已不见踪影
街巷铺地、建筑墙体雕刻。
17.旅游规划
17.1.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1)休闲
随着游憩模式向“3N”——“自然(Nature),怀旧(Nostaigia)和温馨(Nirvana)”发展,市民旅游也逐步超越“走马观花”的阶段,进入以休闲为主要诉求的静态游憩模式发展阶段,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旅游为主转变;追求更为灵活多变的旅游方式;追求更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旅游方式。
(2)文化
永宁古卫城的文化特质体现了其地域的历史脉络和社会民情,这种体验难以取代,因此在体验游憩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吸引游客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尤其是针对闽台两地的永宁籍的居民,文化更是其溯源心情的追求对象。
(3))绿色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
60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17.2.旅游发展原则和定位
17.2.1.发展原则
遵循上位总体规划,重点在于突出永宁古卫城的历史人文特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确立发展旅游与古卫城保护的正确关系,树立以历史保护促旅游开发,以旅游发展助古卫城保护的战略思想。
(1)保护原则:重视文化保护,所有开发项目必须以保护文化资源为前提,确保永宁古卫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人本原则:立足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创意策划和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科学配置产业要素,合理安排居民生产和生活,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3)特色原则:强化精品意识,高标准建设,营造具有地方个性和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对市场的持续吸引力并提高项目的知名度。
(4)协调原则:规划重点,合理开发,分期建设,滚动发展,努力协调好需求与供给、规划地块与整个古卫城、景区与社区、旅游与其它产业等方面的关系,确保本次规划的旅游区的健康发展。
(5)效益原则:充分考虑开发建设的经济性和旅游项目的赢利能力,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7.2.2.主题定位
遵循主题化的发展思路,依据项目的地理特征、文化脉络、主要功能和发展前景,将景区主题确定为: 一级主题:闽海灵秀圣地,东南第一古卫
二级主题:闽南记忆,永宁古卫 或者 闽南寻根故里,海滨英雄古卫 (1)基本功能
内涵:文化观光、军事旅游、节庆旅游 目的:合理集聚人气,提升项目知名度 (2)核心功能
内涵:军事体验、文化休闲、美食娱乐
目的:提升项目品质,打造旅游形象,提高项目效益 (3)辅助功能
内涵:古卫人居、传统教育、文化创意
目的:理性沉淀人口,传承传统文化,拓展产业业态
17.3.市场定位
(1)区域市场定位
区域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闽台地区,以近程的泉州-厦门都市圈与台湾地区旅游市场为主,中远程市场为辅,以国内市场为主,入境市场为辅。 一级市场(核心市场) 以泉州-厦门都市圈与台湾地区为主体的闽台地区; 二级市场(开拓市场) 除泉州-厦门以外的整个福建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三级市场(机会市场) 除一、二级市场以外的全国其它地区。 (2)细分市场定位
消费阶层:主要面向以闽台地区为核心的观光与休闲旅游者,兼顾公关接待和商务会议旅游市场。其消费阶层定位如下:
旅游市场消费阶层定位
消费阶层 高端市场
消费阶层旅游市场定位
闽台地区富裕阶层、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者与私营企业主及其商务会议、境外投资公司及外籍中高层管理者、入境高消费旅游者、政府高层接待与会议、富裕的专业技术人员等。
中端市场
大中型企业中层管理者与小企业主、入境中等消费旅游者、政府一般接待与会议、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等家庭或伙伴式自驾车旅游者。
大众市场
个体劳动者、青少年学生、一般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人员,普通家庭旅游者、普通银发旅游者等。
出游方式:团队与散客兼顾,其中散客以自驾车出游、家庭出游或伙伴式出游为主。
专项市场:古卫文化、军事文化与城隍文化爱好者、美食爱好者、古玩与博物爱好者、军事体验旅游者、青少年传统教育旅游者、婚庆旅游者、部分香客、休闲度假旅游者、政府与大中企业会议市场等。
61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17.4.旅游发展思路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17.4.1.旅游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资源保护为前提,重点面向闽台旅游市场,深度挖掘永宁古卫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永宁民俗文化资源,系统整合黄金海岸、红塔湾海滨浴场、宝盖山、观音山等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文化观光体验和特色休闲旅游产品,拓展旅游空间,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本区建成环境优美、产品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国内一流永宁古卫城文化旅游区和滨海文化休闲地。 17.4.2.旅游产品体系
遵循“整合与开发并重,优化与创新同步”的旅游产品开发方针,在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卫文化、城隍文化、节庆民俗、滨海度假等资源优势,遵循主题性、特色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旅游主导产品和旅游精品,强化产品特色,完善产品功能,形成以古卫观光、文化与军事体验、休闲旅游为主体产品、以商贸购物、节庆旅游、商务会议、宗教旅游和传统教育等专项旅游为辅助产品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产品定位与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 文化体验 休闲度假 商务会议 其它产品
内容与特色
古卫风貌、城隍庙、慈航庙、文祠、大夫第、文化表演等
古卫军事体验、城隍文化体验、传统文化体验、节庆民俗体验、作坊体验、民居体验等
文化休闲、滨海度假、养生运动、海上活动、美食娱乐
商务活动、企业会所、会议论坛、奖励旅游等
商贸购物、军事体验旅游、遗产旅游、传统教育、宗教旅游、考察交流等
市场定位 大众观光市场
大众旅游市场、专项旅游市场
中高端休闲度假市场 企业市场、政府部门、会议市场 旅游者、僧侣信徒、业界同行等
17.5.空间布局
17.5.1.空间布局原则
(1)利于保护原则:严格划定保护、控制范围,保护好区内的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 (2)需求导向原则:适应旅游需求和旅游行为规律,便于组织旅游活动。
(3)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街区、建筑、道路、水域、植物等资源地域组合优势与用地条件进行布局。
(4)节约土地原则: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节约土地资源,旅游设施相对集中,疏密有序,强化联系,有效和方便使用,并注重突出重点和强化特色。 (5)完整性与互补性原则:旅游要素配置在空间上相对完整,项目设置和空间布局要避免重复,有机互补。 17.5.2.规划空间结构
根据规划空间结构划分为“一带、二段、四区、多节点”的框架结构,结合旅游发展需要,形成“三个游览区两个辅助区”的规划结构。
三个游览区指:永宁老街风情游览区、城隍文化游览区、东瀛卫城体验游览区。两个辅助区指:居住更新区、商业购物服务区。功能上集旅游、娱乐、休闲、购物、宗教活动、餐饮、博物展示、居住等于一体的功能体。 永宁老街风情游览区,包括:
“二段”,即休闲度假娱乐段—以中开坊为界,沿观音街两侧的地段,以家庭度假旅馆、休闲茶吧,小型博物展示馆、宗教养生会所等主要功能。闽南传统街市段—以中开坊为界,沿永宁老街两侧的地段,以传统特色购物、餐饮、娱乐、演艺、展示、作坊等主要功能,展现闽南古卫城传统商贸特色。
“两区”:侨乡思情感恩区---以汉林楼为中心,整合周边蔡氏传统古厝,番仔楼等,形成以展示侨乡风情,侨胞思乡,同根同脉的爱土感恩区域。 台海经贸展示区---以大夫第、莺山书院为核心,整合周边董云阁烈士故居等番仔楼,形成反映台海经贸来往,交往的文化展示区。 城隍文化游览区,即城隍文化活动区—以城隍庙为核心,整治城隍庙南部广场,形成城隍广场、神佑广场、神佑廊、拜神亭等广场景观建筑群;拓展城隍庙功能,结合象山形成城隍阁、城隍北殿区等拓展建筑群;整合周边真武殿、象山等资源,形成以弘扬城隍文化特色的宗教活动区。
小东门古卫城体验游览区,即以小东门为核心,由永宁广场、冷恩公园、小东门城门与城楼及城墙、小东门街、及其卫城府衙、明威将军府、现代哨所等组成,以演艺与体验明清、民国以及现代军事守卫活动与军事旅游活动为特色。
17.6.景点规划
历史上永宁曾有十八景,其中古卫城内就有八景,大部分景点集中在现在的镇海石公园,如丹凤朝阳、犀牛望月、双鲤浴滩等,其他一部分分散在城内,但因时间久远,一些景已经难寻,据此,根据文献,本次规划在古卫城内形成十景:旭日永宁、城隍神佑、象山望月、高阁观海、文昌书香、慈航庙影、霞源古厝、中坊夜话、永清霞辉、莺山书院等。同时结合寺庙、古厝、各博物馆、展示馆、戏楼、书场等形成十个小景区: “老街留晖”:为永宁老街。
“林第恩荣”:以大夫第为中心,包括林氏宗祠、莺山书院等,展示台海经贸文化与林氏家族文化。 “佛香南音”:以慈航庙为中心,结合周边茶座、酒吧等,形成听戏、唱戏、学戏、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隍神佑”:以城隍庙为核心,结合大爱湖、神佑广场、神佑廊、城隍阁等,打造富有仙境般的城隍文化活动场所。
62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聚星揽胜”:以文祠为中心,形成文人墨客聚集场所。
“霞源竟渡”:指霞源古厝为中心,展示海外贸易及其古街历史变迁。
“宴宫瑞祥”:指以宴宫为中心,营造以相贡、傀儡戏等地域特色的娱乐活动区。 “汉林晨烟”:指以汉林为中心、展示侨乡文化。
“中坊人家”:指中开坊周边街巷静谧和谐、生活气息浓郁的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居住景区。
“冷恩圣境”:指以小东门为基础,结合小东门街、永宁广场、冷恩公园等形成古卫城入口处旅游景观。
17.7.旅游路线规划
一号旅游线路:永宁广场---小东门城门---永宁府衙、明威武将军府、哨所---城墙、城楼---城隍庙照壁、城隍庙、城隍阁---宁东楼---文祠---慈航庙---观音街---中开坊---永宁老街---莺山书院---汉林楼---西门---林氏宗祠---西门停车场。
二号旅游路线:永宁广场---小东门城门---永宁府衙、明威武将军府、哨所---城墙、城楼---小东门街---小东门赵帅府---武圣殿---城隍庙、城隍阁---宁东楼---文祠---慈航庙---观音街---中开坊---永宁老街---莺山书院---汉林楼---西门---林氏宗祠---西门停车场。
三号旅游路线:西门停车场---林氏宗祠----永宁门、城楼、城墙---莺山书院---永宁老街---汉林楼---永宁老街---中开坊---观音街---慈航庙---文祠----宁东楼----城隍阁----城隍庙---城隍照壁---城墙---永宁府衙、明威武将军府、哨所---城墙、城楼---永宁广场。
四号旅游路线:西门停车场---林氏宗祠----永宁门、城楼、城墙---莺山书院---永宁老街---汉林楼---永宁老街---中开坊---观音街---慈航庙---文祠----宁东楼----城隍阁----城隍庙---武圣殿----小东门赵帅府---小东门街---永宁府衙、明威武将军府、哨所---城墙、城楼---永宁广场。
17.8.旅游区容量测算
由于旅游区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土壤、植被、水、野生动物、空气等多种环境因素,因受数据资料限制,本规划主要依据《风景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测算游人容量。 (1)游路测算法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的旅游景区适宜环境容量的估算按以下指标进行,初步量算建成后景区游线总长度约2500 米,游览周转率按每天平均开放10 小时计,每两小时周转一次,即日周转率取5:
①瞬时容量=主要游览道路长度/5米间距=2500/5=500 人; ②日容量=瞬时容量×周转率=500×5= 2500 人。 (2)面积测算法
面积测算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日旅游环境容量公式如下:
其中,C:旅游目的地日环境容量(人/日)
T:旅游目的地每日开放时间(小时) t:人均每次利用时间(小时) σ :基本空间标准(平方米/人) A旅游目的地的空间或设施规模(平方米)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平衡,本规划区最佳日容量为:3000人/日。即景区日旅游容量约3000人次。
规划片区游人容量测算
景区(点) 永宁老街风情游览区 城隍文化游览区 小东门古卫城体验游览区
合计
面积(公顷)
7.59 3.62 10.35 20.56
测算标准 60 m/人 60 m/人 100 m/人
2900
222
测算结果(人次)
1300 600 1000
说明:以《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允许容人量和用地指标为测算依据。
17.9.游憩项目策划
结合各景区景点设置:游憩项目系列、展览展示系列、文化休闲系列、生态休闲系列、亲水体验系列、美食餐饮系列、民俗演绎系列等。具体如下:
游憩项目规划
名称 展览展示
内容
详细说明
发展优势 永宁悠久的历史、有古卫文化、城隍文化、侨乡文化、台海文化等。因此,本系列可呈现地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魅力;带动商
业发展,促进消费;塑造文化游憩、提升知名度。
63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系列 发展策略 迎合现代人心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突出参与性,避免静态观赏,不图大,在乎精、巧。
游憩项目 府衙展示馆、城隍文化展示、军事知识展示馆、永宁私塾文化展示馆、侨乡文化展示馆、台海文化展示馆、林氏家族变迁历史展示
馆、布业服装展示馆、当铺金融展示馆、以及一系列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意手工作坊。
空间位置 卫城府衙、城隍庙、永宁楼、文祠、霞源古厝、大夫第、莺山书院、汉林楼等。
古卫军事体验系列
发展优势 永宁古卫城曾经是东南沿海拥兵最多的军事堡垒,其历史悠久、城池格局清晰,内容丰富。 发展策略 以富含明清卫所军事文化的体验、感受英雄地的文化特色
复建小东门城门、城墙、城楼、复建卫城府衙,现代哨所等。
游憩项目 军事演出、军事参与体验、军事庆典活动、军事祭祀活动等。 空间位置 卫城府衙、哨所、城门、城楼、城墙、永宁广场、冷恩公园等。
文化休闲系列
发展优势 地域文化类型丰富,文风兴盛
历史遗存类型众多,内容丰富
发展策略 以富含明清卫所文化的休闲设施、建筑小品的设计,体现卫所文化底蕴
拓展城隍庙,形成城隍文化活动区
修缮大夫第、莺山书院、汉林楼、宁东楼等,形成侨乡文化展示区、台海经贸文化区、军事知识展示馆等。
游憩项目 军事体验、戏曲、歌舞、宗教活动、节庆活动等。
空间位置 小东门古卫城军事体验区,城隍文化活动区,永宁老街、侨乡文化展示区、台海经贸文化区等。
美食餐饮系列
发展优势 地域美食文化丰富而厚重,海鲜类菜肴品种繁多,饮食业发达,因此,美食激发旅游兴趣;促进零售业发展;增加逗留时间 发展策略 突出地域美食品牌推广;广泛经营特色小吃;结合现代养生理念 游憩项目 区域美食;养生药膳 ;西式餐饮;明清餐饮 空间位置 老街、观音街等。
民俗演艺系列
发展优势 地域民俗文化类型丰富,内涵厚重,艺术人才荟萃,演艺业发展较快,因此本系列将提高游览趣味;展现民间艺术;增长停留时间。 发展策略 发挥民俗文化“富矿区”的特点;将民俗文化融入现代演艺。
游憩项目 戏剧表演(老街布置傀儡馆、戏楼、相贡馆等);灯谜比赛;南音大赛;狮武大会;军事表演等。
18.市政工程规划
18.1.给水工程规划
18.1.1.需水量计算与水源
本规划地块位于永宁古卫城内,其用水量的计算应考虑整个古卫城,因此其用水量按单位建设用地面积进行计算,用水标准依据《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并结合永宁镇的特点,对用水量进行计算,同时考虑到未预见水量的情况,即取其10%进行计算,则最高日用水量为8.02万立方米。
规划地块内的给水将由永宁自来水厂统一承担。 18.1.2.规划原则
1)为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 2)管网尽量靠近用户,保证大部分地块达到25米水头。
3)充分利用现有供水管线,同时配合道路的改造与新建,填补缺少的供水管线,使规划地块的供水可靠性得到提高。 18.1.3. 管网布置
规划给水管网的敷设以规划用水量为依据,并适当留有余地。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以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供水干管以网状为主,水网管径:永宁老街+观音街DN300,樟脑街DN300,南门街、北门街分别为DN300。给水支管管径DN100、DN200、DN250。
18.2.排水工程规划
18.2.1. 排水体制的选择
根据《石狮中心城区永宁分区规划2010-2030》,永宁分区的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污水、雨水分别通过各自的排水系统分流排放,现状的排水管渠作为雨水管渠保留和改造,新建污水系统。
64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永宁古卫城内受道路、建筑和管位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近期排水仍然可采用合流系统,沿排水干渠及河道设污水截流管,将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截流,排入污水系统。
远期,雨水由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周边的溪流、海洋。污水管按合理分区就近接入污水干管,再由干管将污水集中收集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管材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18.2.2. 雨水工程规划
(1) 雨水量计算
采用石狮市暴雨强度公式:
q=1446.154(1+0.588lgp)/(t+5.49)0.615(升/秒•公顷) 其中:p——重现期(年)采用3 年 t=t1+mt2——除雨历时(分钟)
t1——地面集水时间(分),采用8-15 分钟 t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折减系数,管道为2.0,明渠为1.2 设计流量 Q=ψ.q.F
F——汇水面积(ha) Ψ——径流系数,取0.6 设计充满度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按满流计算,即充满度h/D=1。 (2)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对永宁老街+观音街现状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2)雨水管道沿道路铺设,结合地形和道路坡度,分散就近排入水关沟、下杉行沟及其周边的水塘和排水干渠; 3)尽量靠重力流来排放雨水,对路边排水明沟和盖板暗沟,应逐步改造成管道; 4)为降低雨水管穿越道路的次数,减小雨水干管管径和管线交叉处的竖向尺寸。 (3)雨水排放系统
规划地块内雨水排放系统应融入整个古卫城,因此在充分利用现状河道和溪流的基础上,在缺乏天然溪流的地区和低洼地区,建设排水泵站和排水管渠,构建完整的雨水排放系统。
(4)雨水管渠
规划雨水管道按地形坡度铺设,以减少埋深,雨水管渠尽量采用管道,对规划地块内现状道路上的雨水明渠及排水边沟应进行改造。规划要求对雨水管道严格管理,及时疏通,以保证排水。雨水管网布置详见《雨水工程规划图》。 18.2.3. 污水工程规划
规划地块内的污水工程应作为整个古卫城污水工程的组成部分,因此,其污水量根据《石狮中心城区永宁分区规划2010-2030》最高日污水量6.4万立方米/日,平均日污水量6.0 万立方米/日。
根据规划地块内的地形和水渠情况,污水向南、向西排放,沿干道设污水干管,在污水管过河处及埋深较深处设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经污水管道汇集后向西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深沪湾。规划污水干管DN400、DN500;规划污水支管DN200、DN300。污水管网布置详见《污水工程规划图》。
18.3.电力工程规划
根据《石狮中心城区永宁分区规划》2010-2030,永宁镇范围内最高负荷为20.09万千瓦。 规划地块内用电电源由城市供电网统一提供。电力线路采用地埋敷设的方式。
在西门口与小东门口处设置10kv室内箱式变电室,大型公建建设独立变配电所。路灯及广场照明按服务半径500米,统一设置室外箱式变压器。 区内主干道、组团干道一侧布置照明电力线和路灯电杆,间距30-40米,供各类道路照明之用。
18.4.电讯工程规划
主干电缆沿永宁城市干道布置,电信线路采用地埋管道电缆,管材采用UPVC管,电缆采用全塑电缆。
规划实现计算机网互联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做到光纤到户,每个光节点服务半径按250米进行控制。
65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规划地块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电话亭,造型与古卫城整体风貌相协调,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 街区内现状架空电话线路逐步改造为直埋式地下电缆敷设。
18.5.邮电通信和广播电视规划
永宁镇区现有邮政所1座,位于邮电街,具有营业投递、邮件分拣封发等功能,其功能较为简单。据此,本次规划加强完善邮政服务网络,建议在规划地块内各功能区内设置邮政服务网点。同时加大力度,发展邮件快递行业,并大力发展计算机智能邮件处理系统,以更好的满足整个永宁古卫城作为现代化的石狮市新城区的发展需求。积极拓展邮政服务领域,为社会提供现代物流,建成局所布置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迅速方便的邮政网络。
规划地块内建成功能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行的邮电通信网络。建立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和能够满足各类业务需求的通信网络。推进网络化、光纤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构建信息高速公路,为信息化的全面和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基础支持。
积极应用新技术,加强有线广播网的改造,逐步建成技术先进、收视听质量好的有线电视广播网络体系。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将有线电视网建成涵盖电视、语音、数据等多媒体业务的多功能网络,以及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宽带化的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信息网。
规划考虑户均两门电话,公共建筑所需电话数1部/建筑面积100m,市政设施为1部/50m,规划区内电话设计容量约为500门。邮电在每个景区组团入口处集中信报箱一个。有关电信、共用天线系统、广播系统由各专业部门直接联网接通入户。
2
2
18.6.环保环卫与市政小品设施规划
(1)重新布局垃圾站点,以利于使用和运输。垃圾收集站点的形式应改变现状的材料和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公共场所及永宁老街、观音街、樟脑街、小东门街等主要道路80--100m间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
(2)合理公共厕所布点。所有公厕均应布置在重要景观地段外围。其建筑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每处建筑面积不少于40m。
(3)街区必须有较高的保洁度,以保持良好的古街环境。
(4)改善街区道路路面铺装质量,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泥土路面,降低飘尘量。
(5)保护好现有水渠、池塘,逐步改善排污系统。规划区水体达到二级水体标准,噪声达到相应的功能区噪声控制标准。 市政小品设计
(6)市政设施小品如路灯、果皮箱、垃圾收集箱、消火栓、公厕、公用电话、邮筒、指示标牌等的形式、色彩、风格应与古卫城整体风貌和老街特色相统一,符合古卫城传统的建筑风格、色彩和尺度。
(7)各种市政小品的设计和布置应有利于功能的发挥,做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2
18.7.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区燃气近期由永宁镇煤气站直接供气,以石油液化气为主。远期采用天然气,管道由黄金大道、共富路、沿海大通道等城市主干道接入。
18.8.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包含了城市防洪防潮、风灾防卫、防震减灾、危险品仓库防灾、城市人防建设规划等,构成全面的城市灾害防护规划体系,为永宁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1)按照总体规划,本规划地块的防洪主要依靠整治水沟、池塘、河道来提高防洪标准。在规划地块内结合竖向设计,适当平整场地,保证场地排水坡度大于0.3%,控制街坊标高高于道路中心线0.2m,形成合理的排水方向。
(2)依据“就近、可通达、易实施、平震结合”的原则,结合规划用地布局,将街头绿地、庭院、城隍庙前广场、停车场等作为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的有效人均用地标准为1.5-2.0平方米,长期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标准为2.0-3.0平方米。避难场所应建设必要的市政、治安和医疗救助等配套设施。 (3)完善、畅通规划地块周边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合理布置路网,修建贯通永宁老街及其整个永宁古卫城内的干路和广场。
18.9.消防设施规划
(1)规划要求应依据国家颁布的《古建筑消防规范》开展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 (2)电力架空线改为地埋式电缆,室内线路包绝缘套管。
(3)采用管线集中供应燃气,减少火灾发生概率,限制使用煤炉。
(4)按规划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少于120米,历史文化街区内不小于80米。开辟一定的消防应急通道,利于救火和疏散。 (5)街区内消防站配置人工携带式消防设备,便于人工携带到现场。同时设置适用于街区窄小街巷的简装消防车。 (6)加强居民防火意识,普及救火设备使用知识,做好设备养护工作。
18.10.综合管线规划
在历史文化街区中,为了维护真实朴素的传统风貌,各种基础设施的管线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逐步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在一些街巷比较狭窄的地段,无法采用常规的管沟铺砌方法时,可采用地下敷设综合管沟的管线布置方式。
66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19.建设时序规划
本次规划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划定为一期、二期、三期建设时序。
一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小东门城墙、城门、城楼、永宁广场、冷恩公园及其旅游配套停车设施等,城隍庙南部环境整治与美好,建设拜神广场、神佑广场,整治城隍广场。
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城隍庙拓展区建设,永宁老街沿街立面整治,街巷内基础设施(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消防、市政小品)的全面建设和改造,大夫第修缮,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的建设和完善,建设街道两侧道路交通,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及其旅游发展需求。
三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修缮汉林楼、莺山书院、宁东楼及其周边地段的古厝、洋楼;修复文祠;完成本次规划区内余下区域改造和整治,对区内的大型障碍建筑进行整治改造;居住及配套设施的全面改善;整个规划地块的保护和居民生活及旅游发展的整体系统完善。
20.规划管理
为了保证本次规划地块及其整个古卫城的有序健康发展,促进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所以,应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管理机构,尽快形成的老街保护、兼顾旅游发展的管理机构,使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进入良性的轨道。
建议成立永宁古卫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使旅游、保护与建设协调协助,
加强委员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人员、政府保护与民众参与保护相结合的体制。并制定具体的《永宁古卫城保护管理条例》,编制时应根据保护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条款,并提出具体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奖罚制度。编制后应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永宁古卫城保护管理条例》内容应包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界划;管理体制与经费;保护管理;奖惩办法等。
再次,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台海两地的广大市民及其当地市民认识到永宁古卫城的价值所在,乐意来永宁体验古卫城、城隍文化、老街风情。宣传方式应形象、通俗、易于理解。
21.投资估算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投资总预算
项目分类 城墙修复
项目名称 1 城墙城门 2 永宁广场 3 冷恩公园 4 小东门街改造5 府衙
城隍庙及周边环境整治
1 城隍庙修缮 2 广场建设 3 广场周边廊亭4 环境整治 5 城隍庙拓展
老街改造
1 沿街立面整治
项目内容
估价(万元)备注
城楼300万元,城墙长400米,按照第二
方案计算。
按照1000 元/平方米(不计绿化小品等)200 元/平方米(不计绿化小品等) 1500元/m
2
建筑面积3400 平方米,其中城楼210平方米 800 5649 平方米 36953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
府衙、明威将军府修缮,及其周边环境 修缮及其院内环境整治 广场8290平方米 廊亭
水域环境、周边环境整治 城隍新殿、城隍阁等 立面面积10964平方米 道路开辟,道路改造 通讯基站、线路等
变电站,输电线路、照明设施等 供排水管网、配套设施,污水处理设施
560 800 400 150 200 200 300 200 2000 600 500 2000
2000元/m
2
单价500元/m
2
基础设 1 交通设施 施与环境生态保护
2 通讯设施 3 供电设施 4 供水、雨水、
污水设施 6 环卫设施 7 生态停车场
含路面铺设,不含拆迁 含消防设施、埋地
卫生间、垃圾桶等
小东门停车场7850平方米,西门停车场2870平方米
300 1800
按照1500 元/平方米(不计绿化小品等)
8 其他
古建筑修缮
2 宁东楼 3 汉林楼 4 大夫第(含西1 文祠
环境整治、美化 修缮文祠155平方米。 复建1810平方米
修缮,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修缮,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 修缮,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
67
200 100 500 50 50 800
按照2500元/平方米(不计内部装修)不含内部布展 不含内部布展 不含内部布展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永宁古卫城重点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 The Yongning Ancient Acropolis Key Areas Of Conservatio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门十三架) 5 董云阁故居 6 其他
不可预见费用 总计
修缮
其他传统古厝、番仔楼的修缮
100 1500 500 14610
不含内部布展
22.附则
(1)本规划经法定程序上报批准后生效实施。
(2)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有关程序进行。 (3)本规划由地方城建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4)对在本规划涉及地域范围内违反规划而自行建设的一切单位和个人,由地方城建规划主管部门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68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